最近,《陈子明文集》由世界华文传媒出版机构出版,全书共12卷,500万字。出版文集可谓当今国人的一个潮流,数量多如过江之鲫,但在份量上可与此文集比肩者,在世者中还没有第二人。

文革初期,杨小凯写过一篇有名的文章,叫《中国向何处去》?《陈子明文集》的主题,也可以叫中国向何处去。这套文集,就是他半生求索的总结。

我把它称为当代中国政治的百科全书,一是因为全集内容的广博。从政治、思想、文化、到经济、军事、外交,凡属重大问题,本书几乎都有深入的探讨和精到的论述。作者的学术准备相当全面,他是学工出身,又读了中国科学院的理科研究生,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过哲学研究。他不同于恪守某一专业领域的学院派学者,而打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研究一切有关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有关中国如何实现民主宪政的政治问题。二是因为作者本身就是当代历史的见证人。他从1976年投入四五运动,到1978年民主墙时代办刊物,1980年通过竞选当选人民代表,八十年代编丛书,主办民间研究机构和民办大学,参与领导《经济学周报》,投身八九学潮,成为刑期最长的知识界人士。他自己的经历,就是当代中国政治史的缩影。

陈独秀讲过一段有名的话:“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陈独秀自己就是一位身体力行者。陈子明也是这段话的身体力行者。他把研究室伸向社会,把社会当作研究室,他从研究室走进监狱,又把监狱变成研究室。这部文集中,有相当的篇幅完成于监狱中,又有相当的篇幅完成于保外就医的隔离中,还有更多的篇幅,完成于刑满释放后的监控中。虽然写作的环境是如此压抑,但作者以常人难以企及的定力,拒绝偏激和情绪化,而是以平和的心态理性面对。对于一切问题,力求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综合各方面的复杂因素,抽丝剥茧,鞭辟入理。虽然处在一个强权以势压人的思想环境中,但他坚持以理服人。这正是真文明的魅力所在。

不久前,我在上海见到沙叶新先生。他感到当今这个时代过于浮躁,看不到有份量的思想家,看不到有份量的著作。就总体而言,我觉得沙先生的判断是正确的。但我也告诉沙先生,有份量的思想家和有份量的著作不是没有,我刚刚看到的《陈子明文集》就相当有份量。只是中国大陆的一般读者没有机会读到罢了。

来源:财经网博客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