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字狱囚徒编年录》第一卷第十六案(1962)

 

Lv Yuan绿原(1922年11月8日-2009年9月29日),原名刘仁甫,曾用名周树藩、周遂凡,笔名刘半九等,诗人、翻译家、外国文学编辑家;因旧信被定为“特务”并打入“胡风反革命集团案”监禁近七年,1962年获释,仍继续遭管制迫害共十八年。

 

“七月诗派”后期重要代表

绿原于民国十一年出生在湖北省黄陂县下刘家湾,二岁和十三岁时父母先后去世,依靠年长十九岁的哥哥抚养。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攻陷武汉前夕,十六岁的绿原正在那里读初中,随众西迁到恩施的湖北联合中学读高中,在半工半读之余开始写作,次年在重庆《时事新报》副刊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爸爸还不回来》。

1940年,绿原因不满学校环境和教学质量,在高二暑假时辍学,流亡到战时首都重庆,考入中国兴业公司钢铁部当练习生。 1941年8月,他首次以“绿原”笔名在《新华日报》发表处女诗作《送报者》,此后作品以诗为主,发表于《国民公报》副刊《文群》、《诗创作》 、《文学》杂志等刊物。并参与组织“诗垦地社”。

1942年,绿原以“周树藩”的高中毕业证书考入从上海迁到重庆的复旦大学外文系学英文。此时,他的诗作已相当引人注目,胡风在桂林正编辑《七月诗丛》,主动托人邀请他将诗作选入第一辑,当年底为他出版首部诗集《童话》。从此,绿原成为“七月诗派”后期的重要代表之一,以政治抒情诗闻名。次年3月,胡风来到重庆,绿原敬为导师,常向他求教。

1944年,绿原在大学里被国民政府征召,为来华参战抗日的美军当译员,在短期译训班结业后被分配到“中美合作所”,他为此写信请教胡风是否可去;胡风对“中美合作所”的性质不了解,就建议他不去。当局因他未去报到而向校方下达通缉令,他闻讯躲避,由胡风介绍到川北岳池县一所中学教书,化名“周遂凡”;同年与罗惠结婚。哪知十多年后,这封请教信竟成了胡风通过他勾结国民党的“铁证”,而他也由此被打成“美蒋特务”。

1947年,胡风在上海编辑《七月诗丛》第二辑,又收入了绿原的两部诗集《又是一个起点》和《集合》。同年,绿原回到武汉,在一个外商的油行里当小职员,同时也写诗在报上发表,次年以笔名“绿原”加入中共地下党。

1949年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武汉。 5月23日,新成立的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创办《长江日报》(后相继为中共中央华中局、中南局和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绿原被任命为文艺组副组长,6月应邀到北京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1953年初,他调到北京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组长。几年间出版三本诗集《大虎和二虎》(1950)、《集合》(1951)、《从一九四九算起》(1953)和三本译著──苏联乔瑞里、柯瓦列夫等文学理论集《文学与人民》(1950)、比利时梵尔哈伦(Émile Verhaeren, 1855-1916)的诗剧《黎明》(Les Aubes)、苏联微拉‧潘诺娃(Ве́ра Фёдоровна Пано́ва, 1905- 1973)等论文集《苏联作家谈创作》。

 

毛泽东认定“美蒋特务”

1954年上半年,胡风撰写《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绿原曾参与讨论和提供意见。当年7月,胡风将“三十万言书”递交国务院文教委员会转呈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共最高当局激烈反弹,于1955年在全国发动大规模批判和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的运动。 5月13日,《人民日报》加“编者按”发表《关于胡风反党集团的一些材料》,摘录公布了舒芜提供的1940年代与胡风的私人通信,并在“编者按”中指出:

路翎应该得到胡风更多的密信,我们希望他交出来。剥去假面,揭露真相,帮助政府彻底弄清胡风及其反党集团的全部情况,从此做个真正的人,是胡风及胡风派每一个人的出路。

 

当晚,绿原去找路翎协商约定交信件,次日就向中宣部领导交出了胡风写给他的全部信件,随后被“停职反省”,3日后又在中宣部机关里被“隔离反省”。当天凌晨,胡风遭逮捕和抄家,抄出大量私人通信,被当局选录为报纸批判和政治清查的“罪证”──其中就有绿原1944年的那封信,经过删节编排后,被收入《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第三批材料》,由《人民日报》加“编者按”于6月10日发表。这个后来被公布是毛​​泽东所写的“编者按”说:

他们的基本队伍,或是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特务,或是托洛茨基分子,或是反动军官,或是共产党的叛徒,由这些人做骨干组成了一个暗藏在革命阵营的反革命派别,一个地下的独立王国。

 

于是绿原就这样被直接打成“特务”,而那封信也就坐实了胡风与国民党有勾结,于1955年7月被关入中宣部大磨盘院宿舍一间空房中“隔离审查”,接受公安部专案人员的审讯。同年7月和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务院文化部先后发出通知,查禁“胡风和胡风集团骨干分子的著作和翻译的书籍”,其中包括绿原已出版的全部书籍共八种。

虽然绿原在压力下不到一年就被迫承认了“反革命”罪行,但当局其实早已查实他并没有给美军当过译员,更不必说特务,只是由于那个最高当局已经公布的“罪证”和结论没人敢否定,于是他此后就被不闻不问继续关押下去,并于1956年秋被迁到西单安福胡同内一个四合院里单独监禁,1960年8月,他又被转送到秦城监狱关押。在不再受审讯干扰的监禁中,他以原有的英文功底又自学了德文。

1962年6月5日,绿原被作为“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因“认罪态度好”而“免于起诉”获释,被安排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译所担任德语文学编译,此后又业余为社科院外文所《外国文艺理论译丛》翻译德语文艺理论稿,以笔名“刘半九”翻译了里普斯(Theodor Lipps, 1851-1914)、让波尔(Jean Paul, 1763-1825 )、海涅(Heinrich Heine, 1797-1856)、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等人的文论。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绿原的家被查抄。 1969年中秋,绿原随人民文学出版社全体人员下放到文化部在湖北省咸宁向阳湖的“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1974年底,他作为最后一批下放人员调回北京,被安排到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编译组,为中央领导人翻译内部出版的外文书籍,包括《西德的贫困》、《美国能打赢这场战争吗? 》、《福特传》、《黑格尔传》等。

这二十多年的磨难对绿原思想以至诗风的影响,体现在他的《自己救自己》诗中:

我不再发誓

不再受任何誓言的约束

不再沉溺于赌徒的谬误

不再相信任何概率

不再指望任何救世主

不再期待被救出去

于是

大海是我的

时间是我的

我自己是我的

于是──我自由了!

 

“然而我们无罪!”

1979年,绿原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11月,他应邀出席第四次“文代会”。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文件,决定撤销“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对“胡风反革命分子”一律平反和恢复名誉,绿原也随之被恢复中共党籍。次年,绿原与另一著名“胡风分子”诗人牛汉合编的前“七月派诗人”选集《白色花》,他在所撰序言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这些久经磨难者的心声:

作者们愿意借用这个素净的名称,来纪念过去的一段遭遇:我们曾经为诗而受难,然而我们无罪!

 

1981年,绿原出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副主任,1983年,他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1985年任编审,1988年退休。

1984年12月,他出席“中国作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并当选为理事。绿原在平反后重新发表作品,出版有诗集《人之诗》、《人之诗续篇》、《另一只歌》(获1987年全国第三届优秀新诗奖)、《我们走向海》、 《绿原自选诗》,诗话集《花与蜜》,散文集《离魂草》、《非花非雾集》、《绕指集》、《苜蓿与葡萄》、《再谈幽默》、《寻芳草集》、《半九别集》、《绿原说诗》等,译著《叔本华散文集》、《黑格尔小传》、《德国的浪漫派》、《现代美学析疑》、《里尔克诗选》、《请向内心走去》、《拆散的笔记簿》、《日安课本》、《莎士比亚的少女和妇人》、《爱德华三世‧两个贵亲戚》等。 1998年因翻译歌德巨著《浮士德》,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同年获马其顿第三十七届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金环奖”。 2007年,武汉出版社出版了他自编的《绿原文集》六卷,二百余万字。

2009年9月29日,绿原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因肺部感染去世,享寿近八十七岁。

绿原在去世前为“中国作协”名誉委员、“中国翻译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国际笔会中国笔会中心”会员。

 

参考资料:

  1. 罗惠,《我写绿原》,《新文学史料》1983年2期。
  2. 李辉,《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3. 李辉,《一九五五年的禁书》,《粤海风》2003年第5期。
  4. 刘士杰,《不屈的意志不懈的追求──访老诗人绿原先生》,《诗探索》2005年第3期。
  5. 余玮,《绿原:诗坛上的”“绿林好汉”》,《文史精华》2007年第9期。
  6. 小茶官,《绿原为诗受难》,《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第42期。
  7. 裴高才,《绿原与胡风的书信交响曲》,《人物》2010年第1期。
  8. 罗惠,《几多风雨,几度春秋》,《新文学史料》2010年第2期。
  9. 刘若琴编,《歌浓如酒人淡如菊──绿原研究纪念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

来源:张裕:《从王实味到刘晓波:中国当代文字狱囚徒编年录》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