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坤-孙中山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和众人合影。其背后为马坤。照片里也可见蒋介石等国民党领导人。

当世界各地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之际,一位曾追随孙中山的“洋保镖”、后参加中国抗日战争的英国加拿大人马坤的历史传奇重新受到关注。

今年9月下旬,加拿大女作家琼·赫顿将在温哥华作家节上推出她的新小说,名为《双枪将和孙(中山)》,这本书的主人公就是绰号“双枪将”的马坤。

好莱坞也准备拍摄一部主人公原型是马坤的新电影。

马坤的原名叫莫里斯‧柯恩(Morris Cohen),马坤这一中文名字据称是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所起。他在世的时候是西方的“中国通”之一。

当二战结束70周年来临之际,特别是在马坤的家乡之一加拿大,人们重新开始回顾他在东西方之间的特殊经历和历史作用。

影视文学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好莱坞曾推出获得奥斯卡奖提名的大片《将军在黎明死去》,据称主人公就是以马坤为原型。而美国和加拿大已经至少有两部影片里还有他的影子。由此可见当年他算是在中国经历颇多、为数有限的著名西方人之一。

除了马坤的口述自传,以马坤为主人公的英文传记至少有4部,其中以曾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到中国和马坤共事的英国人查尔斯·德雷治1954年以马坤的口述为基础出版的传记《双枪马坤》和美国《时代》杂志记者丹尼尔·列维所著、1997年出版的《双枪马坤传记》最为著名。

2012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和加拿大OMNI电视台退休的记者董守良与中国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中国作家谭元亨合作的纪实文学传记《双枪将军马坤-孙中山的犹太保镖》发行。

在董守良和谭元亨的中文作品中,配有不少包括马坤和众多国共两党人物一起合影的历史照片,该书与德拉吉和列维的英文传记都有不小差距,因为它以华人的视角描述马坤,从两岸特别是台湾方面获得了更多的翔实史料和人证。

马坤-蒋介石上世纪50年代马坤在蒋介石的办公室里合影。

出生卑微

关于马坤的出生时间和地点有不同说法,一说是马坤二战时英国的战友德雷治在马坤的帮助下撰写的马坤传奇故事,说马坤1889年出生在伦敦东区。这可能是马坤为了避免谈论自己卑微出生和无法炫耀的童年经历而隐瞒了。

网上查阅研究马坤历史的资料均显示,他出生在一个波兰犹太人的家庭里。他的父母为了逃避19世纪下半期在沙皇俄国控制的波兰发生的排犹种族屠杀逃到英国,住在贫穷的伦敦东区。

在英国保存的旧上海租界警察档案记录警察对马坤的查问里,他自称生于1887年8月3日。这点可能是真实的,因为这个时间得到他的亲属、英国和加拿大的一些老文件档案,以及马坤自己墓碑所刻时间(1970年9月7日去世,享年83岁)证实。

出生于一个“被压迫的阶级、被压迫的民族”家庭背景的马坤,因为接近那个时代同样备受种族歧视的加拿大的华人社团,从而与孙中山反清和反抗帝国主义列强欺辱的中国革命联系起来。

不安的童年

马坤在19世纪末伦敦贫穷的东区犹太社区里长成了一个“爱好戏院、大街、集市、美食和拳击场”的调皮少年,活泼好动爱冒险,不幸的是1900年他“被怀疑有偷钱包的企图”被警察逮捕。

随后他被送往伦敦郊区一个专门收留类似犹太儿童的少年感化学校。从现有的学校老照片看,他在那里学习知识,学校也会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园艺农活。

在1905年马坤离开感化学校后,被父母送到加拿大,因为他的父母认为他已经成人,而加拿大是当时大英帝国殖民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他起先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的一个农场里工作,从事耕种、放牧。

在这个农场里工作生活不久,青年马坤开始在加拿大几个地方漂流,其间做过各种生营,还因为涉嫌赌博诈骗被捕入狱,最后在加拿大埃德蒙顿地区做房地产代理,一次大战前加拿大房地产市场火爆,这份工作总算是他找到了“成功而体面”的职业。

根据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档案资料,1912年的时候马坤一周就曾赚高达1千美元,这在当时是笔巨额收入。

但这并不是不安分的马坤的理想。他后来参加了加拿大铁道部队,前往欧洲一次大战战场。

见义勇为

早在加拿大漂流的时期,马坤和到加拿大修造太平洋铁路的一些华工交上了朋友,爱上了中餐。因为他和中国人关系比较近,曾经被派去担任一战华工营的军官。

在加拿大的时候,他有一次在一个中国人开的餐馆吃饭时,正好遇上当地一个白人歹徒前来抢劫,结果他拔刀相助把强盗赶走,使得这位中国老板非常感动,因为当时很少有白人会帮助备受种族歧视的中国人。

这位华人老板恰巧还是当地的侨领和当地孙中山反清组织北美致公堂(后改组为同盟会、国民党)的头领,这使得加拿大华人社区不仅欢迎马坤进入,还邀请他加入了孙中山的革命组织。

孙中山为了准备武装起义推翻清廷,1911年第三次赴加拿大在华侨中筹款。马坤自称借这一机会首次见到孙中山并为受到清政府通缉的孙中山担任保镖。英文传记作家列维依据加拿大监狱档案对此提出质疑,认为马坤当时正因为犯案入狱不可能见到孙中山。但董守良认为,马坤很可能当时获得保释出狱,监狱档案未必反映真实情况,否则就难以有后来马坤去为孙中山效力的缘分。

辛亥革命

马坤-毛泽东马坤等国际人士和毛泽东等中国国家领导人合影。

早在加拿大期间,马坤就已经利用关系秘密在为孙中山的革命军购买军火武器。

1922年,马坤前往中国。有英文资料说,他是为了帮助孙中山的南方革命政府完成一项铁路合同。期间,经朋友推荐,得到孙中山的英文秘书陈友仁的聘用,开始为孙中山效力。他被授予一个副官的头衔,参与教授孙中山的警卫队拳击、射击,承担孙中山警卫安保、对外接洽、从西方购买军火等工作。

由此,马坤与孙中山及追随孙中山的很多国民党元老开始认识。他在各个重要的公开场合出入于孙中山先生的左右,因此也受到外国媒体的关注,因为他总是高调随身携带两把手枪,被外国媒体称为“双枪将”。

因为效力于孙中山,以及在孙中山逝世后效力于孙科、宋子文等人,马坤认识很多国共高层人士。他被国民政府授予中将头衔,但并没有在重要战场上带兵打仗。

正是追随孙中山的经历,让他成为国共两党很多领导人的座上客。抗日战争则是他与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时代。

(未完待续)

(撰稿:立行/责编:路西)

来源:BBC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