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在这个集子里的文字,用岳首兄自己的话说,是他重返学术园地的“习作”。年过不惑而发表“习作”,这里头包涵着多少世态炎凉和人生坎坷。其实,更确切地说,这个集子的出版,意味着他的学术生命的新生,深可嘉庆。

当年岳首兄怀着绝望的心境自我放逐,默默地远渡重洋来到澳洲,是“道不行、乘槎浮于海”之举。从此他封笔多年,原有的学术生命因之死灭。对学术生命悄悄地引刀自宫而没有与任何人分享悲壮,这是当年发生在很多中华海外游子身上的故事。我当年去国时所吟“西澳冬云”,开头两句是“犹扶扁舟鬓欲霜,枉挽狂澜夜初谅”,狂澜既倒、长夜漫慢,显然心境去岳首兄不远。但我比他幸运,不必对学术生命引刀自宫。

时过景迁,不知人们对这群学子的“自宫”是否还能理解,对他们因民族灾难而付出的代价是否还能同情。上个世纪末学界的变故可谓沧海桑田。我曾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比诸中国的又一个五四时期,那确实是可以与五四相比拟的思想解放、思潮奔腾、学术争鸣,以及学人学子充满生命激情和神圣使命感的学理追求。然而,这难得的时日那样短暂便被无情地打断了。代之而起的又是对自由思想的全面围剿和封杀,学术真理及探讨范围又重新被权力圈定。再现于神州大地的是龚自珍在一百多年前悲愤而确切地描述的景观:“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视独立人格和思想自由象生命一样珍贵而不原随波逐流、曲学阿世的学人学子们,只好悲凉地乘槎浮于海、沉默封笔。

我之所以庆贺岳首兄学术生命的新生,并不只是因为他重新提笔写作,更是因为他已经确立了新的思想和学术框架。经过多年在沉默中学习与探索,他成功地摆脱了马列原教旨主义知识框架、确立了自由主义的思想和学术框架。这对当代中国人来说,至为不易。包括留洋的大部分中国学人在内,虽然自以为已与党国意识形态告别,但思维方式和有关社会政治的知识结构并没有更新,其心灵仍然生活于原来封闭偏狭的框架之中。近年来中国自由主义学派终于浮出水面,给人带来新的希望和喜悦,而相对于泱泱大国的整个学界来说,只是凤毛麟角。

应该说,岳首兄发表在这里的大部分文章,都不是严格按照学术规范来写作,而是有感而发的思想随笔。但是,其价值未必低于学术的高头讲章。或许,这些文字弥足珍贵的价值正是在于,它们是真诚的思想、见解和情感,不为了职称、不为了地位、也不为了金钱。从评论学术前辈到评论当前政治领袖、从分析身边小事到评析国家政情、从探讨国家意识形态到探讨中国社会性质,岳首兄提供了站在自由主义立场上直接指评时政的一串成果。由于他是从旧框架中解脱出来,深知其弊,因而一些分析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整个集子探讨严肃的话题而不显得过分凝重沉闷,这乃是得益于他原有的文学修养。

欣将此书列为《中国自由主义论丛》第三辑出版,是为序。

文章来源:丘岳首博客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