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个七十二岁老头,名叫李瑞环,最近以“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捐了五十三万三千元给大学生,这是好事。按照“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的逻辑理解,李瑞环应该对此保密,没必要张扬。可是,他家乡的党报《天津日报》,却有好事之徒偏偏把这个消息给张扬起来了,让李瑞环像某个买了一辆新汽车的小媳妇似的,不把自己有新车的喜事给张扬一下,就觉得难受一样,全国大报和小报,纷纷给予重要新闻的版面醒目报道,善于制造马屁新闻的新华社还发了冠名为“新华社电”的通稿,让全国的党管报纸、电视、网络和电台尽情转载。

于是,李瑞环出了钱,还换得了大名,怎能不心里常常“偷着乐”呢?可我细想起来,李瑞环是“得了便宜卖乖”,里外都是赚。首先他十年捐了五十三万,都保密了十年,可偏偏在他的新书《学哲学、用哲学》出版发行之后公开,大有肆意“炒作”自己新书的嫌疑,属于名利心太重。

所谓前人民政协最高领导人的重要著作《学哲学,用哲学》,为“李瑞环同志所著”,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是2005年底一路居高不下的畅销书,直追美国人库恩写的《江泽民:他改变了中国》的畅销后尘。这部书,上下两册,定价不低,平装69元,精装95元,最低发行10万册,按照最低10%的版税,李瑞环这一本书赚的钱就高过他捐出去的五十三万三千。换个角度说,他所捐出的钱,正是读者花钱买了一本又一本书所积累来的(其中公款居多,等于拿公家的钱为自己贴金),如果说李瑞环捐钱,不如说是他替广大读者或用公费捐钱,目的都是一样的,只是广大读者和公家单位是被“保密”的众多幕后英雄,而走上前台被光环美化的只有李瑞环一人而已。

名人出书赚钱,天经地义。但李瑞环这个名人不一样,他是与众不同的“一名老共产党员”,以“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为信仰,可事实上他的行为仍让人觉得“国家仍亏欠”他,“所以人都退休了,还要杀个回马枪,往国库里劈手再抓最后一把”(周国平语)。

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他李瑞环李大人大量挥霍的政治和人力资源都是党和人民给的,他本来退休以后可在天津老家安享晚年,可他偏偏退而不休,利用公共资源和公权力这个平台为自己这次捐钱提供足够的便利,所以“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为什么卖疯了”就成了网络热点话题。还有媒体报道,该书是十月份北京图书大厦销售排行榜第一名。真不错的市场,李瑞环玩经济,搞理财是不赖的好手。政府埋单有什么不好呢?政府的钱是纳税人的钱,退休的人任意地花纳税人的钱,天经地义,没有必要经过纳税人同意。所谓,公家的钱,不花白不花,花了不心疼,成为成为公开的秘密,公开的潜规则。

李瑞环动用公权力炒作书、卖书和最近披露向大学生捐钱的所谓慈善行为,我认为有下列几点可以揭穿的真相:一、李瑞环的大部分书为公款消费,即用纳税人的钱“埋单”,舆论应该抨击这种损公肥私行为。据天津日报报道,天津市政协委员每人一本,天津市政协还举办李瑞环新书宣传报告会,广泛炒作,李瑞环本人不用花一分钱,可版税一分也不会少拿;二、十年来,李瑞环向故乡天津的大学生捐款,是由天津市教委组织、安排、落实的,按照政府机构办公的性质,任何工作都要列入预算,安排工作经费。一般说,落实李瑞环捐钱的事,不是他们教育系统的份内工作,也就是说不是必须由这些公务员做的。既然由教育部门来做,计算一下成本:配备两名工作人员,每人一年的工资、奖金、养老保险和医疗费,各有五万元吧,十年下来就是一百万;即使他们是兼职,一年每人两千五的补贴或加班费,十年两人也要五万元。再者,公务人员外出办事,必须要有公车,购买一辆一般的交通工具也要二十万,前后相加就已经超过二十五万了,可李瑞环一定要捐出五十三万三千,那么政府就要倒贴进入二十五万,所以就促成了李瑞环化公家的钱,办自己的私事,难道不是一种耻辱,还是一种虚伪的光荣吗?李瑞环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休后,他个人捐钱,尤其是以“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捐钱,都是个人的私事,没必要、也不值得公家人用公权力去做。十年来,他捐钱给大学生,可以让他的儿子女儿做——不知道李家公子和公主是否生活在国内,若长期移民他国就顾不上老爷子这一“兴趣爱好”了。若儿女不在身边还可以请一些志愿者来做,总之不能动用公共资源满足自己的私人心愿。事实上,天津日报公开的却是李瑞环捐钱由教委代劳,这难道不是李瑞环炒作新书背后的真相吗?难道不能揭开这个盖子吗?看十年李瑞环捐的这点钱,真还不够全国各地刊登他捐钱帮助大学生这则新闻的报纸印刷费。全国各地帮他宣传不过是替他免费宣传,因为他是前“党和国家领导人”,退而不休,勤于写作,发挥余热,把自己在职时的政治资源充分利用好,名利双收。而且他还和李鹏、李岚清一起带个好头,李鹏接二连三地出版“核电日记”、“三峡日记”和“人大日记”(李鹏的一天不是三个人的三天,但李鹏的日记可以分开出版成为一天有三本不同内容的日记),每本书印刷没有几万册的,可以在自己曾经工作的核电、水电和人大系统发行;李岚清曾经分管教育系统,他可以出版《李岚清教育文集》、《李岚清音乐笔记》,不管里面的文章是否都是自己亲笔所写,每一幅插图和照片是否有版权和署名,都“拿来主义”,一一“为我所用”,最后自己得到的版税一分不能少——当然,李岚清也可以像李瑞环同志学习,捐出一部分给大学生,博得美名天下知,小头施舍出去,自己得大头,何乐而不为呢?不但李瑞环、李鹏、李岚清,还有朱镕基、尉健行、乔石、万里、宋平等退休老同志,都应该写书出版,然后广泛宣传,卖书之余每人捐出三五十万,对于实行教育产业化的中国大学来说,不能雪中送炭,也能锦上添花,也算天大的喜事啊。

写到这里,至于李瑞环捐没捐出五十万已经不是什么值得讨论的问题了,按照李瑞环的身价,再捐五十万也不会让李瑞环倾家荡产。李瑞环的新书还在热销,他不但有钱,而且还有势力,新华社免费在全国的大报纸上为他宣传,这不等于给他开了个银行,让他财源滚滚吗?或许不久,他又写出一本新书,又成为书市的热点……

文章来源:昝爱宗文集(2006)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