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1日

被当局接管后今年第8期《炎黄春秋》

夺权后出版的《炎黄春秋》

【博闻社】北京《炎黄春秋》被当局强行夺权后,由夺权派主持的阉割版《炎黄春秋》2016年第8期已经出版。以下为署名冯翔所写的读后感。

某杂志2016年第8期读后

1,应该说,该刊做到了“形似”。外观、美工、字体,与该刊一个月之前的版本完全一模一样。办公地址和印刷厂都没有变化,但编辑部邮箱由yanhcq@新浪、@gmail,变成了@126,@163.

2,该刊目录兼版权页上,杜从召集人变成了顾问。取消了社委会。社委会成员要么变成副社长,要么变成副总编辑。原先的网络主编、编辑室主任、发行部主任的名字仍在,但都被一个新名字挤到第二位。取消了总经理。所有的责任编辑都是新名字。

3,该刊还是很有追求的。文章题目中有但不限于以下关键词:毛泽东;蒋介石;江青;自杀;抗战;妓院;剿匪;……

4,第一篇文章为《毛泽东在滴水洞那封长信问世之后》,篇幅共有5P多。作者孟昭庚。

本文写的是1966年毛泽东回故乡韶山的一些生活细节,并由此引出毛给江青写的那封2000字长信,全文照登。

文末是这样一段,“……人们读着这封信,惊叹毛泽东的超前的预见——林彪果真以政变相抗,以政变告终。人们说,毛泽东将林彪的五脏六腑都看透了……”

5,百度一下这个名字,第一个搜索结果是一篇博客:《我的同窗孟昭庚先生的基本情况简介》。

该文指出:孟昭庚是江苏盐城的一位退休监狱警官,今年74岁。2002年退休后开始研究党史,“有数家刊物,往往在同一期上发表作者两篇甚至三篇作品(其中一篇署本名,其他篇署笔名)。作品不仅常为《作家文摘》《报刊文摘》《知识博览报》《书刊报》《扬子晚报》《中国老年报》《共产党员》等报刊所转载……作者常用的笔名有赵庚、淮驹、庚辰、耕晨、孟半戎、孟醒等六个。”

而本期杂志,恰有三篇文章,是出自孟老之手。除了毛泽东这篇,还有《李德生的崛起前后》《原来“章罗”是这样联盟的》两篇。作者分别是“耕晨”与“孟半戎”。

看来,孟老以后再更新简历,那一长串报刊名之中,可以再加上一个了。说不定还在前面。

6,该刊其他作者的名字,也都顺手搜了一下。结论是,比从前的那批作者专业得多,基本为三线城市(县)的乡土作家。他们的作品尺度很广,从伟人轶事,到烹饪知识,再到《老年和谐性生活四要领》;散布在祖国大江南北的众多晚报、副刊。

这样说还不够准确,因为他们的很多作品发表在《西藏法制报》、《阿坝日报》和搞不清楚身份的《黄河黄土黄种人》上,远超出“大江”的范围。

有些作者名字是搜不到的笔名,有些作者名字跟原先那批作者很像,如“邢逸群”,乍一看以为是邢小群老师。

7,该杂志有些栏目消失,如《访谈录》;有些栏目是新设立的,如《怀人篇》。

有些栏目仍保持了原名,如《亲历记》。但比较之下,会发现有本质区别。

原先的《亲历记》是老干部、当事人或其后代的回忆,如第7期便刊发了原张闻天秘书何方的《研究国际问题的缘起和心得》、原北京市计委技术处干部谢飘的《保存毛泽东遗体的日日夜夜》。

如今的《亲历记》则为跟其他栏目一样的二手党史文章。第8期有两篇,《李德生的崛起前后》《汪锋为联合抗战作出的贡献》。

《一家言》亦名字未变,内容有变。第7期刊发中央党校教授蔡霞的《“常识”与“主义”——中西价值取向之争》;第8期则为《江青为何选择自杀》。作者刘咏晔。搜索一下这位作者的名字,有好几篇这样的文章:《广西文贼刘咏晔盗稿地址,请全国编辑警惕》;《给文贼做个免费广告》等。

该文很短,不到2P.其中主要内容是江青自杀后,上海《解放日报》刊发的杂文家何满子文章《江青为何自杀》。

最后一个栏目《海外事》,在选题方向上有所调整,由研究苏东转向研究美国。如:第7期是《乌克兰的三次大饥荒》,第8期是《美国的家庭医生》。

8,代购代邮的图书目录页已消失。也难怪,那些书估计中国随便一家图书电商网站也买不全。《苏共亡党十年祭》《金正日与朝鲜》《夹边沟纪事》,等等。但封三的本刊广告页还在,2013-2015年的杂志合订本还可以订购。

总结:该刊不涉及任何革命和建设理论、意识形态探讨,不涉及对历史阴暗面的评价与争议。轻松愉悦,寓教于乐,适合老年干部、群众茶余饭后阅读。

已经是一本基本合格的杂志。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