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时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对于后半句,现在大家都认同了;但是对于前半句,恐怕很多人都不能理解。难道除了社会主义体制,还有其他体制也会有计划经济?是的!去年,我偶然看到了一本书《台湾往事》,里面说台湾地区在1950年代也是计划经济加国营企业,但是很快成功地转型到了市场经济,并在1990年代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当前,中国大陆处于大改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凝聚改革共识、汲取改革智慧,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因此,我今天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并提供这本书的简要笔记。事实上,这也是我7月23-24日在人大国发院主办组织首届两岸新政治经济学研讨会的主要原因。

过去聂氏政经评论(RUC_NIE)发布了两篇关于诺思的读书笔记,但是阅读量并不多。今后,楼兰君将努力在专业性和普及性之间平衡,力推一些重要作品的读书笔记。(为了避免广告嫌疑,将隐去出版社名称。)
  
前言

许多人误以为台湾生来就是市场经济,其实不是。1949年之前的国民党领导满脑子都是计划经济,认为国营企业优于私营企业,唯有经济经济才能保障国家安全、提高人民福祉,因而主张由国家从事重工业,管控工矿、水力、能源与公共交通,而私人企业只能生产日常消费品。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其中的“民生主义”就是“节制私人资本,发达国家资本”。

但是,从1950年开始,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蒋介石、陈诚等,以及跟随他们的许多技术官员都转变了思路。1952-1953年与1957-1958年台湾发生过两次财经大辩论。……在短短10年之内,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

第一章 台湾的新统制经济(1945-1949)

1、台湾省首任行政长官是陈仪,他是计划经济的忠实支持者。1945年,他掌管台湾之后,台湾很快建立起由政府严格管控的新经济。……到1946年底,70%的工业资产和72%的土地都纳入了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所控制的统制经济体系之中。

2、1949年1月,蒋介石决定下野。下野之前,他做了几项重大的决定:(1)命令陈诚接任台湾省主席;(2)命令朱家骅等抢救平津地区的“四种”学人,包括各院校管所行政负责人、因政治关系必须离开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学术上有贡献且自愿南来者;(3)命令蒋经国及俞鸿钧将中央银行库存美元及黄金移往台湾;(4)命令故宫博物院、中央研究院等将政府档案与文物迁往台湾。

3、蒋介石将大陆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纳为:(1)外交:一味信任外国,结果自食其果。(2)军事:军队不仅精神丧失,而且纪律荡然,尤其是高级将领苟且偷生,率先逃亡。(3)党内分裂,派系倾轧导致国民党的全面纷乱与崩溃。(4)干部腐化、纪律松弛。(5)经济、金融政策,最大的失误是“误用宋子文”。(6)错学了美国民主。抗战胜利后,立刻实行民主宪政,太过操切。(7)本身轻浮躁急。(8)未能宣传社会经济政策与民生主义。

第二章 将革命事业从头做起:国民党的改造、土地改革、地方自治

1、1950年8月5日,蒋介石成立中央改造委员会,亲自挑选16名改造委员。……中央改造委员会不仅负责规划和执行党的改造政策,同时也取代了国民党大陆时期两个权力最大的机构——中央常务委员会(中常委)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中执委),成为党的领导核心。

2、最重要的是土地改革。陈诚1949年1月上任,3月就宣布要执行“三七五减租”,4月14日省政府通过“台湾省私有耕地租用办法”。……土地改革分为三个阶段: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耕者有其田。……三七五减租即佃农承租耕地的租额,不得超过主要农作物全年收获总量的37.5%。

第三章 第一次财经大辩论:计划经济还是自由经济?

1、1949年5月31日,陈诚在台湾成立台湾区生产事业管理委员会(生管会),负责所有公营生产企业的策划、协调及督导。生管会的负责人是尹仲容。尹仲容曾任宋子文秘书,曾在美国工作六年。

2、尹仲容选择最攸关民生及工业需要的纺织、肥料、电力作为当局扶植的对象。……为了发展纺织工业,尹仲容特别成立纺织小组,亲自主持。他一方面动用美援,扶助民间投资设厂;另一方面在关税上管制日本纱布进口,保护台湾纺织业。……两年之后,台湾纺织业迅速发展,已能自给自足。然而,1952年9月开始,他逐渐取消“代纺代织”制度,1953年6月,更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态势,突然解除纱布进口管制令。……他说,“保护是有限度的,暂时性的”。……到了1960年,纺织业已具出口竞争力,70年代纺织品成为台湾输出的大宗,为台湾争取了巨额的外汇和财富。

3、尹仲容的方法是这样的:先是配合美援政策,和美方充分沟通,然后在生管会制定相关产业发展目标;取得美援支持后,就巧妙地通过“中信局”(中央信托局),统办美援物质进口、融通周转资金,让美援资金和技术顺利地用到生管会想要扶植的产业上。……台湾塑料公司(台塑)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4、他手上掌握那么多资源,扶植了那么多企业,但当扶植对象能站稳时,官股就退出,交给民营经营,毫不留恋,更不借机图利。尹仲容其实是用计划借机的手段,推进市场经济。

5、195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蒋硕杰休假回台湾。他是哈耶克的入室弟子,自然也是自由经济的支持者。……不料,蒋硕杰和尹仲容的第一次见面相谈不欢。……不过,虽然印象不好,蒋硕杰在回美国之前,还是挑了一本詹姆斯·米德(James Meade)所著的《计划与价格机制》(Planning and thePrice Mechanism)寄给尹仲容,希望多少对他有些帮助。……尹仲容对蒋硕杰的印象也不太好,但他收到这本书后,立刻打开来读,没想到他很快就读懂了,而且对书中的道理极为激赏。……从此,尹仲容明白了价格机制对经济的重要性,改变了他最基本的经济观念。这是个台湾经济学界脍炙人口的故事,一本书改变了尹仲容的经济理念,也改变了台湾经济发展的方向。……1953年,他开始推动民营化的观念;到1954年,他更明确地主张放宽当局管制、发展民营企业、推动外汇贸易改革。从此,他成了台湾“民营化、自由化”的代言人。

6、当时台湾工业发展最基本的两个原则是:(1)凡是可以增加出口或减少进口,对改善国际收支有贡献的工业,优先发展。也就是尽量发展进口替代工业。(2)凡属可以民营的企业,尽量鼓励民间投资兴办。

7、1955年3月,发生了“扬子木材案”。有“立法委员”质疑扬子木材公司骗取贷款外汇,尹仲容有“官商勾结,图利他人”的嫌疑。尹仲容在3月19日辞去所有职务,亲自为自己的清白打官司。……这个案子一直到1957年2月28日“最高法院”宣判尹仲容无罪,当年8月尹仲容才回到当局任职。……这件案子非比寻常,其实是剑政治案。尹仲容的顶头上司“行政院长”俞鸿钧早就对尹不满,尹得罪了俞却不自知。……尹仲容后来壮年骤逝,跟这段时期身心受到折磨有相当的关系。

第四章 第二次财经大辩论:如何推动外汇贸易改革?

1、“第一期台湾经济建设四年计划”在1956年底顺利执行完毕,进口替代工业发展效果显著。

2、国民党迁台后,财政收支始终不能平衡,尤其是贸易和外汇方面,一直面临很大的困难。“行政院”于1954年向美国求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了一个积极顾问团到台湾。……尹仲容当时是“经济部长”,觉得纯美国人的顾问团不一定真正了解台湾,所以特别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两位杰出华裔经济学家蒋硕杰及刘大中回台。……蒋硕杰、刘大中提出两个大胆的建议:1、放弃复式汇率,改采单一汇率,并将台币贬值到合理的水平。2、实行贸易自由化,解除各种管制,让台湾产品和世界市场接轨。

4、1958年4月12日,台湾“行政院”公布“改进外汇贸易方案”及“外汇贸易管理办法”。方案简单明了,重心由管制进口变为鼓励出口,即从进口替代战略转为出口导向战略。……这个方案开创了台湾在1958年以后高速经济增长和高速出口增长的新形势。

5、严家淦(gàn)(财政部长)、尹仲容(外贸会主委)、杨继曾(经济部长)三人本来就是志同道合的好友,对于台湾经济发展的理念一致,因此合作无间,成绩斐然,当时人称“财经铁三角”。……他们三人,再加上陈诚的信任与支持,在1958年到1962年之间,成功地推动一连串财经重大改革,奠定了台湾经济后来突飞猛进的基础。

第五章 第三次财经大辩论:是否推动全面的改革?

1、1959年6月11日,美国国际合作署驻台湾安全分署署长郝乐逊(Wesley Haraldson)通知台湾,美援即将终止,台湾必须赶快进行改革,加速投资。……台湾经济欲上层楼,必须继续进行大幅改革,而且是全盘性的改革。

2、严、尹、杨三人锲而不舍地向蒋介石、陈诚力陈改革的必要。……台湾和美方在1959年12月17日举行会谈,商讨具体方案,后来形成了“郝乐逊八点财经改革建议”。

3、1960年9月,尹仲容发表《台湾经济十年来的发展之检讨与展望》长文,沉痛地指出,经济发展仅仅快并不够,还需要适当的制度、政治、社会环境相配合,而“过去十年台湾经济发展的最大失着,是没有发动一个全面性的革新”。

4、正当台湾经济开始快速提升的时候,尹仲容突然病倒了。1962年12月26日,他因急性肝炎住院,不到一个月就过世了,当时不满60岁。

第六章 改革的推手:政治领导与财经官僚

1、在这场惊涛骇浪的经济改革和思想变革中,陈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受陈诚重用的技术官僚中,最突出的是尹仲容和严家淦。……陈诚有一项最了不起的领导风格——知人善任,尊重专业,充分授权。

2、尹仲容被认为是“台湾经济之父”、“台湾经济的总设计师”、“财经教父”、“台湾经济沙皇”。……尹仲容聪明率真、锋芒毕露,有时显得得理不饶人。这样的个性在中国官场是不容易生存的,何况他并不是国民党党员。……尹仲容死后,“家徒四壁”。一年后尹夫人生病住院,竟无力支付医药费,还是几位老部属凑了1万元,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3、许多经济学家在台湾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其中以蒋硕杰、刘大中、邢慕寰、王作荣的影响最深。

4、美国顾问的经济理念也影响了许多台湾的政治领导和财经官僚。美方对于每一笔美援运用首先强调的是公共建设及扶植民营企业,这一点,曾给台湾官员不少压力。

第七章 政治领袖、制度转型、新市场经济兴起

1、从1960年开始,台湾地区经济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快速增长持续了数十年。从1953年实施“第一期台湾经济建设四年计划”到1993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7.44%。

2、1950年,70%的工业产出是由公营企业创造的。……到1993年,民营企业创造了工业产出的83%。

3、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台湾上下保持了相当的效率和清廉,居民所得分配相当平均,全面教育水平提升,失业率降低,社会逐渐多元化。这些正面的转变几乎导致同一个时间出现,这是台湾历史上从没有出现过的。

4、台湾地区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些?作者认为,有以下原因。(1)政治领导的决心和魄力。蒋介石把经济建设的任务交给陈诚负责,基本上不干预经济政策的制定。(2)财经大辩论使政经领导转变观念。(3)政经领导确定自己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知道1960年终于确定当局只担任指导、扶植的角色,经济活动还是要尊重市场的机制。(4)才德兼备的技术官僚。(5)雪耻图荣的共同信念。丢掉中国大陆,他们引以为莫大的耻辱,到台湾后,他们都决心要“做对的事”。(6)清廉的决策当局。蒋介石、陈诚等高层官员,儿女既不从商,亦不从政,大多读书。(7)杰出的经济学家。(8)美援及美国顾问的影响。

来源:聂氏政经评论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