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言、战国纪年,错讹无穷

研究战国诸子思想,必先了解诸子共处的战国时代,诸子母邦、个人生平及思想源流,乃至诸子之师友、论敌的母邦、生平及思想源流。

由于秦灭六国之后,尽焚六国史书,因此司马迁著《史记》时,战国史仅有依据《秦纪》的秦国纪年基本无误,六国纪年只能据《秦纪》推断。除了周室纪年、楚国纪年也基本无误外,其余五国纪年纪事错讹无穷。司马迁在排比魏、齐、赵、韩、燕五国纪年时,有时改了《魏世家》,却忘了改《赵世家》、《韩世家》的相关纪年,导致五国《世家》互相矛盾。有时统一了《齐世家》、《燕世家》,却忘了与《六国表》统一,导致五国《世家》与《六国表》成为错进错出、不可兼容的两个系统。由于牵一发必动全局,司马迁甚至根据错误排定的五国纪年,把周、秦、楚的正确纪事改成错误纪事。

这一窘况本该于西晋太康年间汲冢出土魏国编年史《竹书纪年》后迎刃而解,可惜此书又于两宋间亡佚。尽管亡佚前唐人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已依据《竹书纪年》对《史记》的战国纪年稍加厘正,但一来厘正很不完备,二来《竹书纪年》止于“今王(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因此战国史至今一团乱麻。虽经诸多学者殚精竭虑考订勘误,至今颇多异说,连主流意见也未必得其正。比如《辞海》所附《战国纪年表》综合了学界的主流意见,参考吸收了陈梦家《六国纪年》、钱穆《先秦诸子系年》、方诗铭《中国历史纪年表》等,但《辞海》1979版与1999版所附《战国纪年表》却不同,后者有时纠正了前者之错,有时却将原本不错者改错,有时两者相同而皆错,有时两者相异而皆错。

继续阅读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