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会会议主题即是从严治党,会上将提请审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但这并不是真正的主题,外界和党内都关注的焦点是人事安排。

习近平的人马大都已经安排就绪。从清理薄熙来、周永康、令计划、徐才厚和郭伯雄等党政军对立面开始,习近平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战略,决定了控制党政军最高权力的最终结局。十九大毫无疑问已经没有什么权力激烈争斗的悬念。所谓“习李斗”并不存在,李克强已经是最不重要的角色了。

北京历史学者、政治评论员章立凡说,中共内部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失控的局面,“要审议的这两个文件,对治党不会有效”。章立凡说,这些“家法”是换汤不换药,现在时代已经不同,中共自我监督的药效也已经不灵了。

纪录片《永远在路上》展示的是习近平反腐成果,其实“永远在路上”表明了专制制度不可能遏制腐败,权力得不到制约,反腐都是权宜之计,目的是麻痹人民,维持政权“千秋万代,永不变色”。分析人士称,在展示习近平反腐战果累累的同时,这部片子在会议前夕推出,某种意义上也称得上是一次“祭旗”与“宣誓”。

▲英国广播公司(BBC)10月18日发表BBC记者白墨新闻分析:焦点:展示笼中虎习近平反腐“永远在路上”

中共召开十八届六中全会前夕,10月17日晚,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隆重推出,彰显习近平反腐的“辉煌战果”。

此前,中纪委爆料称,《永远在路上》专题片摄制组先后赴22个省(区、市),拍摄了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了7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官员,并深入秦城监狱采访了多位省部级以上在习近平反腐运动中落入囚笼的大老虎。

“永远在路上”

第一集“人心向背”,开篇火力十足。12位落马省部级以上官员依次“出镜”,让观众有目不暇接之感。

按“出场顺序”,“12虎”分别是李春城、季建业、万庆良、周永康、蒋洁敏、白恩培、周本顺、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

编导给纪录片取名“永远在路上”,显然不是从这些“老虎”的角度考虑的。他们只能在几平方米的囚牢中踱步“思过”,昔日的春风得意马蹄轻变成了今日的白发苍苍显枯容。

第一集的“主角”有三个: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和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

三只笼中虎在镜头前“现身说法”,讲述他们“堕落”的经过。忏悔,反思,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

片中在介绍李春城典型案例时,首次曝光了疑似秦城监狱的内部景象。

在第一集的片尾,似乎是为了钓住观众的胃口,还首次曝光了周永康(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郭伯雄(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中央军委原副主席)、令计划(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央统战部原部长)、苏荣(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江西原省委书记)等在被审查时的画面。

“游街”“祭旗”

这部纪录片将播至10月25日,而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会期是24至27 日,踩在点上。

六中全会会议主题即是从严治党,会上将提请审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分析人士称,在展示习近平反腐战果累累的同时,这部片子在会议前夕推出,某种意义上也称得上是一次“祭旗”与“宣誓”。

纪录片解说员义正词严:“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高级领导干部落马,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体现了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显示了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中国的反腐力度,也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

“壮士断腕”?照这么个“断”法,“壮士”有多少“腕”可“断”?恐怕只有章鱼才能招架。

法国塞尔奇·蓬多瓦兹大学副教授,中国政治评论员张伦对BBC中文网说,从最基层到最高层,如此众多的执政党官员因腐败罪被判刑入狱,的确让“国际社会”瞠目。

而如此多的官员变成囚犯,仍然可以作为执政党的政绩大张旗鼓地歌颂,只能感叹是“中国特色”。

张伦对BBC中文网记者说,他看了纪录片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张伦说,有一定年龄的中国人对这种感觉都不会陌生:“运动了”!

政治造势,轰轰烈烈,习近平反腐的性质,这部纪录片作了生动的展示,它仍是一场政治运动,还看不到“制度反腐”的框架。

张伦说,实际上,把这些落马高官拉到镜头前痛哭流涕的“忏悔”,性质上与“游街示众”没有区别,政治上和法制上都是一种倒退。

只能“在路上”

从毛泽东当年“炮打司令部”到邓小平的“南巡”,中共领导人在遇到强大政治阻力时,借助媒体造势,发动运动“攻坚”,扫清政治对手,是惯用手法。

这部纪录片旨在展示习近平反腐的成果,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它也可以被视为是习近平反腐运动的势头难以为继的迹象。

法国塞尔奇·蓬多瓦兹大学副教授,中国政治评论员张伦对BBC中文网说,习近平反腐遇到阻力是可以预料的,他借助运动清肃政治对手,也是符合逻辑的。

但是,张伦说,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关键的问题是,习近平通过反腐想把中国引向何方?

老百姓对习近平的反腐是拥护的,但习近平的反腐迄今仍在靠“揪出一个更大的”,“判一个更狠的”来满足观众的预期。

习近平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但如果仍然在靠个人权威,在靠运动反腐败,习近平、王岐山下台后反腐是否还能继续?老百姓对中国的未来很难有一个预期。

张伦说,如果没有一个保障政治清廉的制度,习近平的反腐就只能“在路上”。

▲英国广播公司(BBC)10月18日发表BBC记者梓鹏新闻分析:观察:中纪委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释放什么信号?

中国“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本周一(10月17号)开播,将在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开幕时播完。该片要传递怎样的信号?

第一集以《人心向背》为主题,播出了原省部级高官白恩培,周本顺和李春城落马后庭审的画面和秦城监狱的受访画面。

这一由中共纪委和央视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开播后,中共党报《人民日报》旗下的小报《环球时报》在其微信号发出号召:“领导们,中纪委喊你回家看片子”。

学者和大众又有怎样的解读?

“对手戏”和“不客气”

前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在镜头前一度落泪忏悔,称“对不起人民”。中国的社交媒体微博上,有网友称:“李书记戏太深,可惜没有对手戏。”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学教授丁学良对BBC中文网表示,看过片子后,他印象最深的是几位落马干部“很平常和朴实,虽然没有权力(利),但一点看不出来受到了虐待。”

他说,中纪委这么做肯定有用意,也希望传递最佳的信息。

丁学良指,该专题片希望向干部们传递的消息在于:“你如果犯了罪,被党纪处理了,被判刑了。但只要你老实交代,在关押期间,党组织不会让你过一般的监狱过的日子。如果你胆敢对抗组织,对组织不老实的话,对你一定不会客气。”

除此之外,该专题片的另一部分受众为中国大众。丁学良指出,对大众希望传递的信息为,习近平自中共十八大接班以来,比往届更进步,做得更好。

“所以中共应该有更多的机会,要掌握更多的权力,要做更多的事,而且要更多(人民)的拥护和服从。”

反腐之外

在第一集《人心向背》末尾,还出现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和苏荣等前正、副国级领导人的庭审认罪画面。

中共《环球时报》称,这是“过去几年来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展、以及党风建设的逻辑和信心展示。”

丁学良指出,周永康、薄熙来和令计划是习近平自十八大上任来,是其反腐的目标之一:即“消除党内胆敢对最高权力转移提出挑战的人。”

其次,习近平的反腐意在警告中共党内的20万左右的中高层官员,“不要对最高权力有非分之想”。

再则,是整顿8800万庞大党员队伍的纪律和党风。最后才是树立中共的形象。

“铺垫”

下周中共即将召开第十八届六中全会,主题为“从严治党”。丁学良指出,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和即将召开的六中全会和习近平的反腐,“我们看到的都是铺垫。”

他指出,中共十八大以前,中共高层内部对换届领导权的人事安排和权利架构出现前所未有的争议,这是中共遇到的最深刻的问题。

他说,随着中共前领导人邓小平的逝世,邓小平生前定下和监督的中共最高层领导班子的交接和权利转移的模式越来越难没有争议地传承。

▲英国广播公司(BBC)10月20日发表旅法学者、复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宋鲁郑文章:中共18届六中全会有什么看点?

中共18届六中全会10月24日将在北京召开,并审议两个文件:《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外界或许好奇,当下中国面临内外众多严峻挑战,何以一年一次的中央全会竟然会如此闲情逸致地聚焦党务?

六中全会:从严治党制度化

中国每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会议。一个是年初的人大、政协“两会”,一个是年末共产党的中央全会。

两者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于“两会”面向当下,而中央全会既着眼于现实也着眼于未来。比如十八大以后的三中全会推出全套改革方案,需要几年来完成。四中全会提出以法治国,更是长期目标。五中全会则是讨论五年规划。所以六中全会虽然对外宣称聚焦从严治党,但同样也是立足当下、布局未来,最主要的体现就是从严治党的制度化。

十八大以后,从严治党已经成为“四个全面”之一,被视为新一代领导人习近平的理论创新和突破。其实中国模式的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假如把这个因素排除,中国模式还剩下什么?所以中国面临的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只有党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正如邓小平在一九八九年六月十六日所说的:“只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有一个好的常委会,只要它是团结的,努力工作的,能够成为榜样的,就是在艰苦创业反对腐败方面成为榜样的,什么乱子出来都挡得住”。

应该说四年来的从严治党特别是反腐已经使中共在民心和全社会的信心上暂时止跌回升,但许多措施更多的是治标应急之策,一方面这些措施需要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还需要治本之方。六中全会所要申议的两个文件就是这样一种尝试。中共把一种好的办法制度化是从邓小平开始的,并一直传承下来。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政策可以延续、整体保持稳定和发展的因素之一。

从严治党面临的严峻挑战

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风暴有效地树立了新领导集体权威、赢得民心,但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官僚体系普遍的积极性下降甚至故意的消极不作为,也有部分官员出于规避风险不敢作为。如果说在制止官员乱作为是成功的话,在调动官员合法有为方面则还远没有开始。

从历史上看,官僚体系的质量往往决定着一个朝代的命运。中国的皇帝事实上是要和官僚体系分权。雄才大略、能量非凡如毛泽东者,在和官僚体系的斗争中也是输家。所以对于中共而言,如何在从严治党的同时能够令整个官僚体系重唤活力和动力是非常重要的艰巨任务。

放眼全球,没有一个国家是依靠信仰的力量来吸引人才,人都是跟着资源走的。哪里有资源,哪里就有人才。各国吸引人才也无不是依靠提供丰厚的条件。在今天的中国,信仰的力量也已经相当弱化,剩下的唯有利益。中国固然有官本位的传统,但假如不能提供与之能力和付出相匹配的报酬,也同样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和西方不同的是,中国还有另一个道德传统,官员不是普通人,奉献和付出是理所应当。如果从利益出发调动积极性,会引发社会反弹,更会被质疑一向高调宣传的共产党的先进性。

可以说如何在出台令官员有效作为的政策与悠久的道德传统之间寻找到平衡点是相当大的挑战。这种平衡自然不会一个六中全会就能达到,至少人们期待这个全会能够有导向的信号出现。

六中全会与权力监督

和西方不同,中国是一党执政,这是几千年来只有一个政治中心传统的继承。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合理性。这在中国汉字的结构中也有所体现:一个中心是“忠”,两个中心就是“患”。历史上只要有多个中心,必是天下大乱、民众朝不保夕、流离失所之时。然而,正是由于一党执政,能否有效监督就成了体制可否长久良好运作的关键。这就是为什么党内监督条例需要被外界格外重视的原因。至少从目前十八大以来的四年看,这种监督还是有效的。

严格说来,中共并非不存在外部监督。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时代,这种监督无时无处不在。去年的天津大爆炸,多数中国人第一时间知晓是通过微信而不是官方媒体。想掩盖一个事实从理论上和技术上讲都已经不可能的了。这就对中共的治理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迫使中共与时俱进,精力放到预防问题和解决问题。再就是全球化时代,中国已经加入100多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签订近300多个国际条约。中国自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比如世贸组织,中国既可以通过它维权,也得接受该组织对中国的约束。总体来看,这个监督条例不妨看作是对外部客观监督的一种回应。

至少从西方两个预言来看,中共的适应能力还是非常强大。西方曾预言中国加入世贸将会导致崩溃(现在中国崩溃论者则认为加入世贸这种千古难逢的机会不会再有),也曾预言中共将会在互联网时代垮台。结果中国是加入世贸的最大赢家;中共对互联网适应的也不错,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治理能力,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国有四家,在互联网的应用上中国还走在欧洲的前面,在网络金融、交流平台(如微信)更是胜美国一筹。

六中全会无关人事

由于六中全会是十九大前的最后一次,外界自然会把目光聚焦到人事。

首先要确定的一点是中共的任期制将严格执行下去。习近平非常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距,不会有任何人想改变。

第二,当然是谁将最终成为新的常委。关于这一点,外界已有很多猜测。其实大致的人选人人皆知。

因为中共的人才选拔已经制度化和标准化:一需是政治局委员,政治局一共不过二十五人。二是年龄限制。能够符合这两条的人选不过十人左右。这也是中共人才长期培养、梯次选拔的结果。当然,最终还是只有等到明年十九大才会揭晓,六中全会显然不可能承担这样的职能。如果说六中全会对未来十九大有什么影响,哪就是对新人有了更高的党内标准。至于西方有评论者认为习近平将利用十九大安置自己人以便更好的行使权力,这只能是主观猜测而已。众所周知,十八大是各方共识的结果,十八大人事安排并没有影响习近平强有力的施政,十九大也仍然是如此。

但需要说的是,今天的中国已经和俄罗斯大为不同。由于任期制和弹性的集体领导体制,对人的依赖性已经大大降低。俄罗斯至今仍然是沿袭历史上的强人政治:中国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主政时,俄罗斯是普京,胡锦涛时代俄罗斯仍然是普京,到了今天还仍然是普京。

所以虽然人事很抓眼球,但对于真正研究中国的学者来讲,人事已经不是中国体制的核心。毕竟,哪怕最高领导人不胜任,还有集体来补充,还有十年任期制进行更换。

问题不可怕,不能解决才会导致政治风险

今天的中国内外都面临着考验:经济下行何时到谷底,经济转型何时见成效,国企改革如何深入,桀骜的房地产何时驯服,贫富差距何时缩小,外部的冲突与摩擦何时消弥等等。客观而言,中国的内外问题相对并不突出。比如中国是现在唯一一个没有卷入一场或两场战争的世界大国。

中国也没有难民危机,应对恐怖主义的表现也明显优于西方。事实上,中国的任何问题都无法和英国脱欧、欧盟一体化的倒退、法国的恐怖袭击、德国的难民危机、美国的特朗普、日本三十年的停滞相比。

不过相对于西方,中国的真正考验不是问题,而是假如问题不能解决导致的政治风险。中国体制的特点是政党命运和体制结合在一起。中共之所以常讲亡党亡国就是事实求是的自我警醒。西方一个政党表现不好或者解决不了问题,只要政党轮替,矛盾就会转移,不满就会缓解。但中国的体制没有西方制度这个功能。当然这个体制的优势在于会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解决问题的动力和压力也要大于西方。比如今年3月沈阳市出台大学生零首付买房政策,不过一天就被叫停。但在美国类似政策就长期化直至引发次贷危机。

中国的问题不管怎样都需要中共给出答案。但这个具体的答案肯定不会在六中全会上。应该说在面对如此之多挑战的同时中共却要在一届全会上专门讨论党务,本身就说明了中共应对这些问题的信心和方略。

▲德国之声(DW)10月21日专访:“习近平阵营人数不多位置关键”

习近平阵营是否能够在中共高层占据主导地位?反腐运动究竟为他巩固权力带来多大帮助?在中共十八大六中全会期间,这些都是外界非常关心的话题。德国之声采访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中国问题专家史宗瀚,请他做出一番分析。

德国之声: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中国观察家们都对本次会议高度关注。六中全会究竟为何如此重要?

史宗瀚(Victor Shih):因为距离具有关键意义的十九大还有一年时间,届时中共最高领导层将出现大规模人事变动。此外,本次六中全会的主题将是“从严治党”。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更为严厉的规章制度出台,以约束党员和政府官员的行为。

德国之声:你尤其希望通过本次六中全会了解哪些信息?

史宗瀚:每当中共举行中央全会,政治局里都可能出现新面孔。我们可能会观察到类似的出人意料的晋升,这将为习近平阵营中资历较浅的官员明年进入政治局常委会铺平道路。另外,中共党媒最近大谈将监督官员的做法制度化。我很想知道哪些监督党员行为的新措施会被加以制度化。

德国之声:您曾主持建立了一套中国政治精英的数据库。根据您的相关研究,中共党内的“习阵营”目前究竟有多么强大?

史宗瀚:一些之前曾在福建或浙江与习近平共事的官员被系统化地调入重要职位,以便他们明年能够进入中央委员会乃至政治局。就人数而言,这一团体还不算太大,但由于他们所占据的职位相当关键,因此他们极有希望进入政治局,甚至成为政治局常委。

德国之声:许多观察家认为,习近平通过反腐运动获得更大的权力。这一努力究竟有多么成功?

史宗瀚:极为成功,反腐运动迄今为止几乎扫除了他所有的潜在对手,比如政治局委员李源潮的一派。由于习阵营的成员并未受到反腐运动的影响,因此他们处于有利位置,随时可以填补重要的职位空缺。

德国之声:自从2012年习近平掌权以来,他极为依赖“临时性”机构来贯彻自己的政策,比如成立了多个中央工作小组。何种因素迫使他无法依赖中共现有体制架构?

史宗瀚:无可否认,他利用这些临时机构来回避他的同僚们可能通过正常渠道所设置的潜在障碍。但尽管如此,只有将习近平彻底改变中共现行政策和做法的雄心纳入考量,人们才能解释为何这些临时性机构会迅速崛起。我认为,中国的大部分政治精英在2012年时并未完全认识到习近平在对中共进行转型方面的雄心壮志。

德国之声:许多观察家猜测,习近平也许会在担任两届中共总书记之后再次争取连任,此外还将继续担任军委主席。您对此有何看法?

史宗瀚:极为确定的一点是,他至少在二十大后会继续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以保留自己的权力。他也许会任命一位没有实权的总书记,也有可能继续占据这一职位。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0月23日报道:六中全会两份文件是王岐山留任的“武器”或退下的“遗产”

根据大陆传媒报道,明天24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大六中全会,将会审议两份强化党内反贪机制的文件——《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作为配合总书记习近平反贪的铁杆搭档,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中共不搞多党制下,只能依赖一套自我监督、自我净化、“自己给自己开刀”的机制,明报23日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即使六中全会通过上述两份文件,效果亦成疑。

自从习近平上台掀起反腐风暴,中共在党政军系统的一批高官纷纷落马。作为中纪委书记,政治局常委王岐山被视为中共党内反腐的急先锋,他更被民间视为配合总书记习近平“从严治党”的铁杆搭档。明报根据北京消息人士指出,王岐山曾经在多个不同场合向一些“红二代”解释反腐时称,“没有一个人是我抓的”,他强调纪委系统只是在党内查处违纪的党员,而其他的事,就是检察院、法院的事。

明报指出,去年4月,在王岐山在会见美籍日裔著名政治学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和著名经济学家青木昌彦等人时,曾对反腐发出感叹,“难啊,自己监督自己啊。我自己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医学上有自己给自己开刀的唯一例子,可以在网上查到,俄国的西伯利亚的一位外科医生给自己割过阑尾。这是唯一的病例,说明自我更新、自我净化很难”。

王岐山这番悲观的论调,似乎跟习近平大相径庭。去年明报引述消息指出,王岐山代表中纪委监察部领导层出席纪检监察系统老干部新春团拜会,当时王在讲话中针对外界认为一党专政不能解决腐败的说法时,引用习近平的话说“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还就不信这个邪”,声称中共可以解决自身问题。

王岐山感叹自我净化之难,但六中全会将审议的两大文件,不啻是确保中共长期执政进行“自我监督”的重要“法宝”。然而在中共要求“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大前提下,中共能否有效进行自我监督其实令人生疑。

报道引述北京历史学者、政治评论员章立凡说,中共内部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失控的局面,“要审议的这两个文件,对治党不会有效”。章立凡说,这些“家法”是换汤不换药,现在时代已经不同,中共自我监督的药效也已经不灵了。

章立凡指,如果王岐山在2017年的十九大继续留任政治局常委,两份文件则将变成他留任的“武器”;而就算王岐山在十九大前退休,那也将是他重要的政治遗产。如果按照所谓的“七上八下”规矩(67岁可留任、68岁则退休),明年69岁的王岐山将无望留在政治局,“但是,这只是一个规矩,是不成文的潜规则”。章立凡指,王岐山如果十九大连任,虽然依旧例是超龄服役,但如果留任,也将有利于中共对腐败的震慑。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0月23日报道:中共18大6中全会人事安排引聚焦习近平人马将显实力

亚洲周刊一期刊封面

亚洲周刊一期刊封面(亚洲周刊提供)

中共18大6中全会定于明天在北京开幕。此次会议主要为明年19大铺路,不仅涉及确定共产党政治领导路线,包括经济,反腐,而且甄选领导班子的人事安排也非常引人关注。

据苹果日报今天报导,一连4日的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明日即24日拉开序幕。尽管官方宣布这次会议主涉党建,但今年以来中共频密调整高官,截止六中全会前,全国已有近30位党政一把手职务变动,涉及18个省、市、自治区。习近平的心腹爱将、昔日旧部纷纷卡位各省区、中央要害部委,并将在开幕的六中全会亮相。这次会议被视为对习家军的一次“大检阅”。

报导说,检阅习家军,先从中共政治中枢的中共政治局看,这也是习近平未来最重要的权力班子。由于现任25名政治局成员中大部份是上任领导留下,明年年底十九大时至少有一半人面临退休,意味着习近平能利用此机会重组政治局。

报导还说,除了中央政治局层面,还可看到地方封疆大吏中的习家军。今年以来地方党政一把手换将频繁,不少习近平早年在浙江时的部下、在福建和上海时的旧部纷纷卡位;习家军已开始在地方成气候。与此同时,中央一些要害部委习家军也早已卡位。

苹果日报说,最早埋位是中办主任栗战书,他与习近平早年已成好友,传十九大或升为常委。而接栗战书班的可能是中办副主任兼总书记办公室主任丁薛祥,丁薛祥是习近平在上海的秘书,习家军新头马,也被认为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中央的大内总管。

▲德国之声(DW)10月23日发表评论家林和立客座文章:习近平将在六中全会上加强从严治党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24日在京召开,财产公开制、“习李之争”等都是看头。

(德国之声中文网)通常一年一度的中共中央全会将于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会上将针对是否规定干部必须公开公示本人及其配偶和近亲的财产,做出决定。

包括国家主席习近平及政治局委员在内的370名中央委员会委员也将会讨论一些其它规定,这些规定可能会强制要求老干部公布其配偶和子女是否拥有外国护照、是否拥有外国的永久居留权。

北京的一位党内消息人士说,过去也曾有过实行干部财产公开公示制的尝试,但这些尝试均在前国家主席胡锦涛任期到期前几年举行的中央全会上遭到否决,“出台财产公示法的阻力非常强大,因为它会危及党内大家族的既得利益。”消息人士说。

反腐仍为重点

据“巴拿马文件”披露,好几位政治局委员的子女亲属——其中包括习近平的姐姐和姐夫——在海外的逃税天堂均拥有银行账户。据香港报刊报道,习近平这两名亲属后来注销了这些账户。

这位党内消息人士说,习近平和其政治局常委会的紧密盟友、中纪委书记王岐山赞成制定更严格的规定,以阻止转移财产。

据新华社报道,为期四天的中央全会将审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前者为新制定的,后者为修订。

对习近平推行的反腐运动深有了解的专家们表示,现行廉政规定已清楚表明,“党干部、党员必须加强党内监督,提高自身的防腐能力。”假如财产公示法得以通过,将会赋予中纪委以及其它反贪机构更大的调查权限,特别是有权调查最高级干部以及新近退休的部级和部级以上干部的配偶和子女的经商活动。

不过人们也知道,很多“大老虎”,意指牟取至少数百万美元不义之财的老干部,其所拥有的房地产及其它财产,都挂在其业务合作伙伴或远房亲戚的名下。

前政治局委员、习近平的对手薄熙来就是一个例子。薄熙来在欧洲拥有豪华别墅,但这些别墅名义上却属于其业务伙伴及其他有关人士所有。薄熙来因经济犯罪和其它罪名而被判终身监禁。

除反腐以外,本届中央全会估计将会进一步强化习近平的权力。四年前习近平上台后,即推出了禁止官员“无端批评中央领导”的党内规定。习近平的批评者认为,这一做法表明,一个典型的列宁主义式政党向独裁方向又迈进的一步。

习近平也提出要求高级干部遵守“政治规则”的严格规定。像前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得力助手令计划这样的“大老虎”就被开除出党,其罪名为触犯了“政治规则”。尽管北京的知名法律专家曾直言“政治规则”并非法律概念。而且,鉴于党内民主的名存实亡,只有党内高层一位类似一族之长的人物才有威权定义何为“政治规则”的内涵。

六中全会可能还会讨论到的其它议题包括放宽担任党内最高级职务者如政治局委员或常委的退休年龄。虽然中共现行党章并未对不同职务的担任者的年龄做出了上限规定,但有一条众所周知的惯例就是68或68岁以上的干部一般都不再任命其担任政治局常委了。

尽管距十九大(届时将会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还有一年时间,但习近平急于搞定,假如需要的话,他希望届时年龄将为69岁的中纪委书记王岐山还能继续担任任期五年的政治局常委一职。王岐山曾任副总理,在干部和知名人士中享有很高信誉,他因重拳打击党内“大老虎”而赢得党内大部分派系的支持。

即将召开的全会——其大部分讨论都不对外公开——也会显露出一斑党内高层各派系之间内斗的蛛丝马迹。正在创建自己派系的习近平从2013年初开始就使出浑身解数,边缘化党内的两大派系,即由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为首的上海帮和由前国家主席胡锦涛为首的共青团派。

在过去一个月左右,习近平因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政策问题,与全国人大委员长、由江泽民提拔的张德江发生冲突。张德江是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即国家负责领导香港特别行政区工作的最高部门的负责人,据说习近平对张德江在香港事务上的处理不满。在今年9月4日进行的香港立法会(70个席位)选举上,6名“本土派”成员(力图实现某种形式的“香港独立”的年轻政治家)令人出乎意料地当选,成为立法会议员。据报道,习近平责备张德江对香港分裂主义情绪的增长负有责任。

与此同时,习近平和曾任共青团中央主席的总理李克强之间的竞争,看来也有所加剧。本来中共的习惯是经济工作由总理全面掌管,但现在面对雄心超大的习近平,李克强已退居其次,譬如习近平召集顶级的经济决策部门召开重要的经济会议,李克强却未出席,而是在国内进行短期视察。

据称习近平想提拔自己派系的人,主要是他2002至2007年在浙江省担任省委书记时的部下,并欲借预计将于明年秋末召开的十九大之机,把自己的人安排到中央委员会,甚至安排到政治局。

不过,考虑到在200名中央委员和170名左右的候补委员中,有不少是由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和胡锦涛一手提拔的话,那么强势者习近平能否借助“反腐牌”这样的手段,使他的对手屈服,可能将会是对他的一场严峻考验。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0月23日报道:苹果日报:6中全会前夕摆习近平人马点将台

即将召开的中共18大6中全会引发对党内人事安排与权力分布的聚焦。香港媒体透露,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选中的人事已经在中央政治局,中央机构,国务院部委以及地方领导出现可观的布局,习家军已经能够掌控局面。

据苹果日报透露,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被视為对习家军的一次“大检阅”,不仅在中央政治局层面,还可看到地方封疆大吏中的习家军。今年以来地方党政一把手换将频繁,不少习近平早年在浙江时的部下、在福建和上海时的旧部纷纷卡位;习家军已开始在地方成气候。

报导说,与此同时中央一些要害部委习家军也早已卡位,最早埋位是中办主任栗战书,传十九大或升為常委。而接栗战书班的可能是中办副主任兼总书记办公室主任丁薛祥,丁薛祥是习近平在上海的秘书,也是习家军新头马。

苹果日报根据中国官方人事公布截止10月15日资讯列出的地方诸侯中习家军有:

北京市 未知

上海书记 韩正 (62岁)十九大常委人选

天津书记 李鸿忠(60岁)十九大政治局人选

重庆书记 孙政才(53岁)十九大常委人选

广东书记 胡春华(53岁)十九大常委人选

新疆书记 陈全国(61岁)十九大政治局人选

江苏书记 李强 (57岁)十九大政治局人选

辽寧书记 李希 (60岁)十九大政治局人选

贵州书记 陈敏尔(55岁)十九大政治局人选

浙江书记 夏宝龙(63岁)

云南书记 陈豪 (62岁)

江西省长 刘奇 (59岁)

中央主要部委习家军:

中办主任 栗战书 (66岁)习家军头马,十九大或入政治局常委

中办副主任 丁薛祥 (53岁)未来大内总管;十九大政治局人选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 黄坤明 (59岁)未来或掌中宣部;十九大政治局人选

中组部常务副部长 陈希  (63岁)未来或掌中组部;十九大政治局人选

公安部副部长兼北京市公安局长 王小洪(59岁)未来或掌公安部

安全部党组书记 陈文清 (56岁)未来或掌安全部

中财办主任刘鹤 (64岁)未来副总理人选,或掌发改委;十九大政治局人选

【民主中国首发】时间:10/23/2016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