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打一栋大楼前经过,听行人议论,该楼是某盐业公司耗资数千万元建造的。我不由想起以前听说过的一些有关盐业公司的趣闻:如盐厂老板见了盐业公司实习生都要礼让三分,盐业公司说关哪家盐厂,哪家盐厂就肯定没饭吃了,盐厂工人月收入七、八百元,盐业公司普通职员收入起码也有三千元……盐业公司,照理说也就是一家企业罢了,盐厂生产,盐业销售,盐业公司与盐厂本应该平起平坐,市场上盐俏,负责销售的公司还应该求着点生产厂家,可现在,为什么这样呢?为什么盐业公司就成了迹似该行业“黑道老大”的角色?

原因其实是明摆在那儿的,因为我国对盐业实行专卖制度,盐厂只是企业,盐业公司则“代表着国家”。

那么,盐业公司是不是就真的应该代表国家呢?

如今什么都喜欢引征个“国际惯例”,我们就先看看国际上的盐业是怎么着的吧。据我向一些生活在欧美的朋友们私下作的不完全调查,在欧美自由市场国家里,盐只是市场中万千商品中的一件普通商品,与大米、食油、衣服鞋袜等等没有什么不同,除了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行业技术标准外,其它的,都交给了市场,人们自由地生产,也自由地买卖,国家安全并没有因为盐业没被当作“战略物资”加以管制而受到任何伤害。世界历史上,对盐业实行国家(实为帝王)垄断生产和销售的,主要就是中国,以及极少数的亚非穷国。英国日本本国的盐业一直是自由的,英国只在殖民统治印度时期,日本也只在殖民中国时期,才实行所谓的盐业专卖。说白了,他们实行这种制度,目的不过是为了盘剥殖民地人民。

盐业专卖在我国开始于汉武帝时期。武帝好大喜功,连年征战,军事后勤对盐铁两种物资的采购量极其巨大,很多商人因此靠冶铁和贩盐致富,也就是所谓的发战争财。武帝的财政则因对盐铁两项物资的巨额需求而消耗甚巨。在公元前119年,掌握着独裁权力的汉武帝决定实行盐铁专卖。这项制度在未推行之时,就遭到很多人反对。反对者指出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与民争利。《盐铁论。非鞅》记载:“盖文帝之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今之有而百姓困乏,未见利之所利也,而见其害也。且利不从天来,不从地出,一取之民间,谓之百倍,此计之失者也。”铁的专卖不久取消,但盐业的专卖延续了下来。由于盐是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皇帝控制了这项资源,就可以打着国家的旗号,通过对盐的垄断销售和价格调控不着痕迹地掠夺天下财富,既满足自身无尽欲求的目的,又可避免对粮食等物增加赋税引发民愤。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无不把盐业当作自己的财政后院。据台湾陈致平所编写《中华通史》记载,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对盐税的依赖都很大,晋代时朝廷财政的一半来源于盐铁酒三行专卖,而历史上盐业苛政最严重时,斤盐价格相当于两石米,军阀战费的一半取之于盐税。

今天,中国的盐政基本上继承了这种制度,不仅对生产商征收盐税、增值税、矿藏使用税、个人所得税等税费、而且在垄断价格的情况下,对流通环节还要加征营业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等名目不同的税收,事实上,这些税费最终无一不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这些税收实质上是对食盐购买者施加的双重盘剥。据一位井矿盐生产技术人员讲,一吨正品食盐的生产成本只有100元左右,加了各种税费后,出厂价就不能低于260元,否则生产厂家就可能做亏本买卖。而到消费者手中,每公斤食盐的价格升到了2元乃至3元,这样的价格等于消费者实际消费的食盐价格每吨升到了2000至3000元,是其成本的2000%至3000%.传统产业中,如今还有多少行业有如此巨大的获利空间?可盐业专卖就是如此获利丰厚的行业!这其中,除去成本和纳税的260元左右之外,尚有1700元以上的利润空间,其中又只有少数归零售商,不出意外,绝大部分应该落进了盐业公司的腰包。盐业公司的奢华,是从最贫困人群的嘴巴边剥削来的。

食盐的税费和利润只能来自消费者。盐是一种人人必用的商品,无分富人穷人,人人天天都必须吃盐。富人一家三口一年消费12斤盐,穷人的三口之家,也得消费12斤盐。任何社会,特别是今天的中国,富人是极少数,占人口总数也就5%左右,即使加上所谓的“中产阶级”,全国的穷人还是大多数。现在对盐征收的税收相当高,利润非常丰厚,说到底,这些税款和利润还不是加在了穷人头上?还不是在变相加重穷人负担?

也许有人会说,盐不就一两块钱一斤么?如今谁还会在乎这几个钱?难道还有人为吃不起盐发愁?讲这种话的人,在某些穷人眼中,可能就相当于“穷人没饭吃,何不吃肉糜乎?”的那个混蛋皇帝。据2002年的一期内参报导,在我国云南昭通等地,还有年收入只有200元的家庭数以百万计。对这样的家庭,所有的消费大概都省了,但有三项,衣服、粮食和食盐是绝对少不了的。衣服可穿差一点,也许有人捐助,粮是自产的,无须买,盐呢,盐是他们几乎唯一需要硬通货去采购的商品。一年20多元的盐钱,对我们城市人可能还不够宠物狗的一餐饭,但对于他们,买盐的花费却需要用去全年收入的10%.我所居住的湖北说来还不算全国最贫困的地区,进入21世纪后的前些年就发生过一起为五角买盐钱死人的悲剧。一位刚结婚不久的农妇,拿着丈夫给的五毛钱去买盐,走到半路钱被风刮到水塘里去了。空手而归的农妇被恼羞成怒的丈夫打了一耳光,夜里趁人不备一气之下就仰了脖子。待到丈夫发现时,生命已经不可挽回了——在某些人看来,这事也许像编的故事。然而,我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来抨击盐业恶政,内在动力,却正是感到如再不就此发言将对不起那位同胞。

对盐业的“国家专卖”,如果我们略作思考就不难看出个中荒谬,盐业公司全国也就几十万人罢了,几十万人的垄断组织可以“代表国家”“专卖”。盐的专买者是十三亿人,十三亿人反而不够格代表国家!过去在“朕即国家”的时代里,盐业专卖挂“国家专卖”的招牌,也许还说得过去,今天,在宪法规定“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把对盐业的“国家专卖”改成“国家专买”应该才是准确的。

也许有人会质疑说,在完全市场经济国家里,岂不也存在对烟酒的国家专卖?如果有人真的这样质疑,我要说,这些人是混淆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烟酒是奢侈品,是可能对人产生危害的东西,而盐呢,是生活必须品,不存在对人的危害问题。不同的东西,自然不能适用同一种政策。对烟酒的专卖制度,目的是减少疾病,造福于人民,对盐业的专卖,造福于谁?从这种制度中获利最大的,舍盐业公司其谁与?当然,可能还会有人质疑说,盐业放开了,会不会出现哄抬盐价以及少数地区吃不上加碘盐等问题,以及吃不上加碘盐无人过问的问题?如果有人这样担心,我要说,这种担心纯粹是多余的。盐在自然界不是稀缺资源,海盐取之不尽,只要放开了,市场自会调节生产和销售,在运输业高度发展后的今天,只要加强管理,没有哪里会缺乏会赚钱的商人,而对碘盐和食盐质量的监管,完全可交给食品检验和质量技术监管部门去管。

如果政府各级财政减少从盐中获利,如果盐业公司也像所有企业那样通过公平买卖挣钱,不再享有垄断利润,岂不就是等于间接增进了穷人的福利。

取消盐业垄断,是时候了。

──《观察》首发
2006.12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