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时候,中国又诞生了一批新的世界纪录——建筑物大爆破:先是最高的烟囱,最大的什么楼,最坚固的什么建筑,一个接一个的“第一爆”,近来是最环保的爆破和西湖最高楼。除了偶尔有个别爆破出了洋相,并且被媒体曝了光外,其他都是圆满成功的。

面对这一连串的世界新纪录,我一直感到有点不可思议:难道中国有那么多需要一次性爆破的建筑物吗?被爆破的建筑物中,除了一些是明显老旧的外,其余大多是盖了没有多少年的半新楼,有的还曾是当地改革开放后的标志性建筑,但都在一次次成功的爆破后化为废墟。当然我只是凭感觉,又没有专门进行调查,不能贸然批评。但这次,在杭州的“西湖最高楼”被炸掉后,有关报道中明确写着,这曾是浙江大学一座主教学楼,设计寿命是100年,但只用了十几年。此楼按每平方米承受400公斤的标准(一般住宅是150公斤,教室是200公斤)设计,符合图书馆的要求,特别牢固,所以能够将它一次性炸倒实在难为了爆破专家。这样的建筑也要炸掉,引发争议是很自然的。

从节约社会财富和资源,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等方面看,将一座完全可以继续使用80多年的建筑炸掉,是完全错误的。但肯定的理由似乎也不少:

一是这座楼本来就不该建,因为它离西湖只有500米,破坏了西湖景观。我注意到,一些被当局或某位高官下令“坚决炸掉”的建筑往往都有这样的罪名。要真是这样,为什么当初建了,并且容许它存在那么多年呢?要知道,楼本身是无辜的,要追究的是建它或批准它建起来的人!可是现在却相反,对楼可以说炸就炸,对人和事却不了了之,没有什么人需要为上千万甚至成亿元的损失承担责任。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一些达不到质量标准或者先天不足的建筑物上,往往也是一炸了事,但该负的责任甚至幕后的犯罪活动也一了百了。

一是楼虽然炸了,单位却有利可图。据报道,此楼造价是2000多万元,而所在的地块已经以20多亿元的身价拍卖。但谁都明白,当初的造价与今天的币值不可同日而语,而国有土地拍卖价的高低以及对使用权的限制,政府是可以左右的。如果政府规定此楼不能拆,这块地照样能拍卖,照样可以进行开发。以社会财富的损失为代价,无论有多大的利益也是不可取的,何况是对大学这样的单位,相信这并非浙江大学的本意。

一是要服从新的规划。这也是一些建筑物被炸掉的主要原因,例如原来的标准太低,广场要扩大,马路要拓宽,绿化要更新,或者有更多理由。但不要忘记,当初的规划也是一本正经由政府提出,人大通过,上级政府甚至国务院批准的。为什么这么快就需要改变了呢?这样的规划真的已经不适应当地的发展要求了吗?难道当地已经富到可以不惜代价将规划推倒重来的地步吗?更堂皇的理由则是本地要举办什么重大活动,要大兴土木,这是原来预料不到的,所以只能炸楼。其实,举办重大活动未必要以炸楼为代价。再说,如果本地不具备条件,为什么非要举办呢?

当然,我并不认为今后就不许炸楼,但在炸以前至少得听听当地民众的意见,或者明确谁该负责,如何负责。至于“第一爆”的世界纪录,还是尽量少些,不要更好。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

南方都市报2007.1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