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六四,年年高压。一进六月,国内各大网站上,“六四”、“十八”、“纪念”、“坦克”等汉字,便成了超级病毒,被严格过滤。但这阻挡不住人们对六四屠杀的记忆和对六四亡灵的追悼。十八年过去了,世界并没有忘记六四,中国人更不会忘记六四。网络使身处不同地域者的群体悼念成为现实,六四十八周年前夕,八九民运中的学生领袖王丹发在自由中国论坛的一篇网文“六月四日,不见不散”引来了世界各地的八九民运参与者和关心者,于是十八年前被冲锋枪子弹打得七零八落的同伴们,以网络虚拟聚会的方式,第一次重新聚合。网聚当然是开放性的,许多不曾参与过八九民运的网民也来到自由中国论坛。他们年龄不同、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当时针指向6月3日的23点,尽管只是文字的交流与沟通,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情绪,十八年前的这个时候,北京街头的枪声终于打响了,中华民族的又一次灾难降临了。十八年后,当代信息传播与古老的照明方式形成一种奇异的组合,此刻和我一样,聚会在自由中国论坛的许多朋友在家中点燃了蜡烛,微弱的光亮星星点点地摇曳在中国大地上。眼泪也止不住地涌了出来。每年的这一时刻,我们共同体验生活中少有的庄严和肃穆。这里有我们共同的记忆,也有我们共同的希望。子夜到来时,一位不曾参与过八九民运的朋友打来电话,在这个时代,他算是个既得利益者,我和他已久未联系。电话接通后,他不和我过多寒暄,“六四分子里面,我就认识你一个,今夜,就通过你表达对六四死难者的哀悼吧。”

在他的提示下,我登陆了几家国内网站,因为他很激动地告诉我:“你要知道,今晚守夜的不止你们这些六四分子,点燃蜡烛的地方,也不止你所说的自由中国论坛一家。中国终究是要变的。”没错,就在自由中国论坛网聚的同时,国内网站上的六四悼念活动也在进行。删贴与发贴几乎在同一时间内进行,使我们无法准确评估悼念者的规模,多数“露骨”的帖子存活时间不超过五分钟,就被网站彻底删除,可是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仍会有几百的点击量和几十条跟贴。鲁迅先生写于70年前的《为了忘却的纪念——纪念刘和珍君》是每年六四都被大量张贴的经典文章,人们深知公开悼念六四英灵的帖子会被删除,便用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哀思,《为了忘却的纪念》是被选入中学语文中的现代杂文名篇,所谈不过是民国段祺瑞执政时期的一次枪击和平示威学生事件,但在六四这个日子里被贴上论坛,网民自然深知其含义,版主和网管也深知其含义,于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就被反复贴上网站,又被反复删除。任何带有六四字样的帖子都会被迅速删除。于是有人放弃了直接用六四的字眼冲击网站,无论如何,一个类似《祝福祖国》的贴子,还是可以保存下来的。打开贴子,内容却是一片空白。网络管理员显然太大意了,他似乎忘记了这是六四之夜。不知不觉中,跟贴已经开始:“今夜,我深深理解了祖国二字的含义”、“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悼念六/四死难者”、“向天/安/门母亲致敬”、“点燃万千烛光,照亮‘六/四’英魂”……不了解中国特色互联网语言的人无法理解这些跟帖的含义,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中,前句中的“六”与下句中的“四”上下对应排列,意在不言中,而“六/四”|“天/安/门”中的“/”,则是为了躲避网络自动过滤而将敏感字眼加以肢解,可以说有多少网络过滤和封锁的办法,就有更多突破过滤与封锁的办法被广大网民创造出来。真实的声音是无法被完全消除的。在一个“八/九事件十八周年祭”的贴子里,一位24岁的湖南网友公开了他的身份:“请管理员和社区编辑斑竹将这帖保留一天,保留到明晚10:00,也就是保留24小时。在保留24小时后,请管理员责任编辑斑竹将此帖予以删除,以免给网站带来麻烦。另外,我发这个帖与网站无涉,并不代表网站的观点,请相关部门勿找网站的麻烦,为了方便相关部门找到我,我在此公开自己的资料:(下略)。”一位身为人母的八九参与者跟贴说:“十八年了,中国让我彻底失望,我的孩子即将离开中国,请原谅我,我要让我的孩子逃离这片可怕的土地。但是,我忘不掉当年的经历,那死在我身边的朋友……”,在连续的跟贴中,这位声称看不到希望的母亲,一再恳求当年的死难者原谅自己的懦弱与逃避。大量令人心领神会的帖子实际上弥漫着一个共同主题,那就是对六四死难者的悼念,对邓小平镇压六四的愤怒。这一刻如此令人惊讶,整整一个版面的发贴标题,基本上被各种充满隐晦、曲笔、影射、谐音和联想的悼念性文字占据,文字中有一种惊人的默契。游荡在各大知名网站上,我强烈感受到中国良心的跳动。如果说十八年的等待给我们带来的除了失望还是失望,那么,这些汹涌而来的悼念,让我在一刹那间恢复了对中国未来的信心。一个“凯迪今夜将动用储备编辑平息此次纪念狂潮”的跟贴形象地表明了当时那种紧张激烈的文字场景。我将一个悼念贴子的网址键连通过仍在继续的自由中国论坛网聚传给王丹,他的反应是:“刚才花了一个小时看了6月4日的发帖与删贴的大战,有点惊讶。没有想到到了这一天,国内这么多人公开表达纪念。看来越来越压不住啊。”是的,当威权主义者和海外“爱国人士”越来越趋向于认同强权政治,国内的民众却表现出比自由世界更强烈的悼念六四愿望,说到底,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六四镇压最终毁掉的,是一般中国人对自由、民主、富强的希望。籍由对六四的悼念,人们不只是表达拒绝遗忘的心情,也是在表达对自由、民主缺失现状的不满。王丹的惊讶说明我们低估了这个社会中的自由力量。自从上网以来,每年的六四我都会上网,发贴、看贴,被删贴,我不敢说十八周年的悼念性发贴数是最多的,但跟贴的速度与八九认同却的的确确前所未有,一个凭借技巧性标题侥幸生存几小时的悼念贴子,几个小时内就有上万的点击率和上千个悼念的跟贴,其中透露的信息,值得我们关注,更值得中共深思。重新评价六四已不再是一个小圈子内谈论的话题,即使经过十八年的强力压制,中国社会仍然不曾淡忘六四,这是不容漠视的真实民意。一个一个的帖子被删除,一个一个的帖子重新发送上来,在发帖和跟贴的狂潮中,守夜,成了这个夜晚的主题。六月四日凌晨,星期一,不是周末,不是法定节日,但在广阔的土地上,究竟有多少中国人在守夜?!自1989年起,对许多拒绝遗忘的人来说,每年的六四之夜,都注定是无眠的夜晚。那些坚持守到天亮的网友们让我一次次泪流满面。有这么多的网友在,六四之夜的蜡烛,怎么能不越燃越亮?!而在共同经历过六四的香港,十几小时后,会有几万人走进维园,手捧蜡烛纪念十八年前死去的人。

北岛的《回答》和《结局或开始》是六四之夜被屡屡贴上各国内网站的诗歌,尽管这两首诗歌均写于六四之前,但强权政治与人性的冲突仍是一个未完结的主题:

“以太阳的名义黑暗公开地掠夺沉默依然是东方的故事人民在古老的壁画上默默地永生默默地死去”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这些当代诗歌中的经典段落,揭示了强权政治下杀戮与沉默的现实,在熟悉中国国情的网友读来,自然意味深长,于是在贴子被删除前,我看到如下跟帖:“共/产/党就是杀人党”、“自由民主才是真正的硬道理”、“六/四没有结束”、“起来,我们推翻暴政”、“建设和谐社会要从平反六四开始”……八九民运中的经典歌曲《历史的伤口》也一再被贴上网站,对身经百战的版主和网络管理员来说,这也属于“杀无赦”的敏感内容,但歌曲创作和演唱阵容的强大,一定会使不小心闯入此处的年轻人看得目瞪口呆,即使强权一再对年轻一代进行洗脑,但歌声是压不住的,诗歌更比石头坚硬。在呐喊被消声的地方,诗歌的顽强实在超出人们想象,几行字就能让我们心领神会。曼德里施塔姆的《哀歌》并不是一首悼亡诗:

“在光头之夜的抱怨声中我掌握了离别的学问。咀嚼的阉牛们,延期地等待——城市警觉的最后时分。而我尊崇那雄鸡之夜的庆典,此时,抬起道路重荷的悲痛,含泪的眼睛眺望遥远,女人的哭泣混淆了缪斯的歌声。……”

六四之夜,当如上的诗句被贴上网站,作者意欲表达的情绪已不重要,“哀歌”一词本身就说明了一切。更重要的是,在这不被删除的贴子下面,有多少跟贴,就有多少颗敏感而善良的心灵。删贴如潮,诗歌亦如潮。“本以为今夜只有我会无眠,但你们让我感动,让我流泪。”跟贴的朋友啊,六四之夜的哭泣是我们人性的见证,哭吧,哭泣给我们希望,哭泣给我们力量。请相信,有我们在,“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永久沉沦。”春夏之交,天亮得早。是的,天就要亮了,有人说:“今夜那些人一定在发抖,而我们在吟诗”,便有许多的跟贴重复着:“今夜那些人一定在发抖,而我们在吟诗”。确实,长歌可以当哭,诗歌里有一种坚守的记忆,诗歌是一种无奈,但也是今夜尊贵的姿态。我会记住这个令人难忘的夜晚。蜡烛已经燃烧到最后一寸,烛光摇曳,烛泪低垂,黑暗中,我相信自己读懂了中国的秘密,没错,“今夜那些人一定在发抖,而我们在吟诗”。

2007年6月4日

——《人与人权》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