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选举进入最后决战时刻,曾俊华,林郑月娥,胡国兴三人争夺特首宝座己成定局。中共治港机构坚决誓死推捧林郑月娥为下届特首的意向也越演越烈。由最高主管张德江率领属下王光亚,张晓明等官员倾巢而出南下深圳,用车轮攻势恐吓选委。以“唯一支持论”“不任命论”压制候选人曾俊华,破坏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举。这种未选先有结果的诡计,与上届只派刘延东坐镇深圳指挥比较,更加卑劣下流,其疯狂程度令人憎厌作呕。在此严峻选情下,民主派亦应坚决誓死推举曾俊华,阻挡林郑当选,理由如下:

一。推举曾俊华是策略转移的需要。民主派争取的真普选犹如进攻一座坚实的堡垒,经七十九日未能攻破,于是鸣金收兵,重整旗鼓。这时,有智慧的领袖应懂得策略转移,改攻对手次要之处,比如教育评估试TSA,比如大学校委会改革,或者政府司局长及行政会议人选等。曾俊华有心志,有能力可协助我们去攻克这些薄弱的领域,民主派应该团结他,争取与他结盟,一起重夺这些被染红了的外围阵地。策略转移是为了达成民主目标,当然不是忘记初衷,丧失民主原则。

毛泽东有一语录:“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当年的中共进行城市暴动革命,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都失败,便改变政策走上井岗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农村包围城市。至日本侵华,中共停止国共内战,实行抗日统一战线政策,连死敌蒋介石也可以成为统战对象。他们有没有忘记初衷,当然没有。这是弱势者“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策略。共产党是玩弄政策和策略的高手,面对这样的对手,民主派领袖没有一点儿策略观念,如何当领袖带领民运前进。

二。有人说林郑与曾俊华没有分别都是建制派,这是很表面的看法,两人是大有分别的。林郑被染红得很厉害,选举过程中一连串傲慢的金句,可以说明一切。这些金句使大家惊詑得目瞪口呆,难以置信不知如何反应。虽然不是党员,但她的思想非常接近党文化党意识,失去判别是非黑白,正义与非正义的能力,心中没有普世价值。加上与梁振英结盟,成为“张张梁林集团”延续梁的管治路线,如果当选,她的政府必然是唯命是从的傀儡政府,不可能帮助我们夺回那些失守的阵地。

为什么中共治港机构发了疯似的坚持推举林郑上台?有人说这是一场政权争夺战。治港机构官员认为透过一个党员做特首就是统治了香港,换了林郑当特首即是变相梁振英当特首延续党的统治,这个集团的权和利便得到保留。若然换上曾俊华,则权和利将完全失去。对他们来说,这真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决战。

曾俊华为官几十年,仍然保持清清白白与中共没有多少瓜葛,没被染红。他持守个人意志,独立思考,心有普世价值。他的选举工程按步就班,有板有眼,处处表露出诚恳,宽容和人文关怀的内涵。如果他当选,整个政府架构就会完全摆脱党系统的地上地下官式联系,成为真正能够平衡中央与本港的自主政府,成为真正的建制派。那时香港又回到地下党亲共派,港府建制派和民主派三足鼎立之势,像曾荫权时代一样。

消息传来,曾钰成主持的智库“香港愿景研究计划”发表“十大政纲”。其中最瞩目的建议是:“由中央政府委派行政长官政治顾问,凡涉及中央管治范围或涉及中央和特别行政区关系的事务,行政长官作出决定之前,须通过政治顾问向中央请示”。这实际上是以新的形式重覆当年董建华委任叶国华为特别顾问的老路。笔者去年八月的文章己经估计到,曾钰成的智库将有此建议,是为下届非党员特首作准备。

我甚至于去年5 月当强世功提出“双特首制”以及8 月《香港革新论》倡议“港式双首长制”时,为文重写2003,2004,2009年在拙着中曾四次提出:“不如索性成立君主立宪制,设立类似英女皇的职位,或像加拿大那样设立总督也可以。但香港绝对不能容许一个太上皇的存在。”曾钰成等地下党人为安中共的心提出这个建议,说明他们真的是在迎接一个非党员做特首。

三。我反对怀疑胡国兴参选动机的阴谋论。有些人以前未觉醒不知反共,现要反共了,却反到走火入魔,我认为不必理会。胡官己经入闸我很高兴,感谢他的参选,尤其是提出基本法22条立法的贡献。希望他在以后的竞选辩论中发表自由民主理念的演说,给香港带出一股清新的气息。

不过,如何投票令曾俊华胜出却是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民主派的三百多票一票不少地投给他也不能成功,需要向工商界取票二百七十多张。能有这么多人在暗票下转軚吗?民主派不单要管好自己三百多票的投票意向,还应透过关系向工商界选委游说,促成他们转軚。

为了减少风险和防避中联办的毒招,笔者认为要避免流选,胡官发表演说后就可功成身退,不要占取民主派任何一张选票。胡官说选举是比政纲,参选就要赢,要公开公平公正,不是鎅票,我完全同意。但这是西方国家的选举概念,也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真普选。他忘记这是香港,有个共产党虎视眈眈正在破坏选举。亲共选委只听指令,不看政纲,何来公平公正?胡官没有工商界选票,就算民主派选票全数给他,都没有机会当选,可必多此一举制造流选?从策略投票角度看,应该投给有能力向工商界取票,当选机会大的曾俊华。我们是有机会取胜的,有消息说,经中联办出尽九牛二虎之力,林郑只获五百多提名票,这是她的极限,在暗票下不会增票只会减票。

也许我们应该感谢当年基本法草委写下这“不记名投票”的规定,现在竟然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万望在暗票中出现更多田北俊。

2017 年2 月27 日

《纵览中国》February 28,2017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