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浓于水”本是一枚亮灿灿的金蛋,我偏要鸡蛋里面找骨头。顾名思义:血,代表生命;水,指洪水猛兽。“造化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类焉得不筑起长城、同仇敌忾?“血浓于水”不啻人定胜天的壮歌、凯歌,这用不着多说。可惜因了四个字总是伴随灾祸一同降临,竟使我条件反射、精神过敏,产生了类似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的感觉。

那就一吐为快吧。有些年头了,“血浓于水”的弦歌连年不断,神州大地的水患却依旧频仍。人们饱受着感动和宣传,实际问题却似乎愈加严重。症结在哪里?我想,部分地因为“造化不仁”,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人类获罪于天。20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人们已经成功地污染了所有的近海海域、大江小河。如果说作为中国人,“伊利湖的水”不劳我们费心,那么身边发生的事无法回避:西湖污染,太湖污染,淮河污染,北运河消失,黄河连年断流……。难怪,国家水利部纽茂生发出警告:目前状况如不纠正,“再过三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中国人就有可能喝不到纯净的水了”。

这样讲可能有“煽情”之嫌,那就让我们冷静头脑、问鼎“科学”。统计数字告诉国人,中国水资源出现严重赤字。本来,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可人均只相当于世界1/4,居第88位;农业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60亿立方米。到2000年中国至少缺水600亿立方米。或许这些依然抽象、遥远,那就说说成都:80年代降水比50年代减少20%,岷江80年代流量比30年代下降18%,枯水期流量则下降30%以上。供应明显减少,需求却在迅速扩大。比如,都江堰灌区1949年前300万亩,而今已达1000万亩。……想想看,上游城市如此,长江下游何以堪!

这是一件事。同时还有一件事:见诸报端的消息表明,我们血库的存血不多了。有的城市干脆告罄,医院、患者的家属忧心如焚。……看来,“血浓于水”仍旧是严峻的、牢不可破的事实。更是人类必须严防死守的价值。不过有必要提醒:血在水中,水也在血中,构成生命体的主要成分是水。换句说法,在《义务献血法》和《水法》之间,我们有什么道理厚此薄彼、非此即彼?——我这样讲,因为不少人事实上在不自觉“制造”这种摩擦乃至对立:表面上褒扬“血”而贬低“水”,却不曾想到,水既已污染,血也迅即败坏,水荒、血荒联袂翩翩。——有什么事比这更愚蠢?又什么事比这更不公正!其实,“血浓于水”本身早已昭示:水与血具有可比性。

人啊,悔改吧。古语说,“黄河清,圣人出”。不妨提出,人明之日,水清之时。除非我们的大脑成了化石,明白贫水等于贫血、水祸出于人祸的道理并不太难。鲁迅先生代表了民族魂,他早就发出感叹:“林木伐尽,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中国人,不要一味引吭“血浓于水”,改唱《手拉手》可能更好。

文章来源:作者文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