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淼港台行1出了砵兰街再往南走二十余分钟,就是庙街了。砵兰街和庙街在《古惑仔》系列电影里,都属于“十三妹”的地盘。敢去钵兰街闯一闯,一度被“古惑仔”认为是件非常威风的事情。庙街呢?更多的名气来自于夜市。

或者说,庙街才真正代表了香港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状况。我是在晚十点走进庙街的,首先映入眼前的是一长溜将近百米的算命摊。香港人笃信风水命理,风水师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占卜择日,大到上门实地勘察风水提供命理顾问,都非常受欢迎。而庙街的算命摊,不仅有中国传统的面相、手相、抽签,也有西方非常流行的塔罗牌。在这里,无论你想要问什么事情,求什么愿望,都能在“风水大师”的三寸不烂之舌中,一一得到解决。对此,我当然是不信的,但对“风水大师”的如簧巧舌却是顶佩服。

譬如某大陆游客故意什么信息都不提供,只问一句话,我很多年没有回家看父母,不知道他们如何?该“风水大师”摇头晃脑掐指一算,说,父在母先亡。仅此一句话,大陆游客佩服得五体投地,一个劲儿的拍着大腿说,大师,你说得真准,我的确只有父亲,没有母亲了。我恰巧路过,看到这一幕,不禁也感到大奇,难道庙街的“风水大师”真有那么两下子?直到回宾馆,我反复咀嚼“大师”的那句话,猛然间发觉自己上了一个大当。父在母先亡,无论你是父先亡,还是母先死,或者父母俱亡,父母都在,全部能说得通,这位“大师”怎么都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显然,汉语天然的模糊性,使得“风水大师”们有机会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神预言,一个有一个的神话故事。

当然,并不是每个算命摊都生意兴隆,有的面前排了一长溜的队伍,有的则连只麻雀都不从那飞过。想来,排长队伍的“大师”一定是汉语言高手,这样的人如果放在旧时代,说不定还真能登上庙堂,伴君建立丰功伟业。

刘淼港台行2事实上,香港顶级的“风水大师”确实有呼风唤雨、指点江山的本领,他们往往是那些超级富豪最为倚重的智囊。典型的如香港首富李嘉诚的总部——长江集团中心,按道理,如此知名的商业建筑,设计一定会与众不同,格外精巧。但现实情况却是,在“风水大师”的建议下,只设计成非常普通的四四方方盒子形的大厦。原因是,只有这样才能抵挡旁边中国银行的煞气。再譬如2008年,邵逸夫因心脏问题病危,其妻方逸华急忙找“大师”指点,希望改运救回丈夫。原本TVB电视台正赶工盖新大楼,她立即下令停工,连一根钉子都不给动,果然保住邵逸夫一命。后来邵逸夫出院,方逸华为免他病情再恶化,仍坚持不可大兴土木。

除了算命摊,还有街头卡拉OK。当然,唱得都是粤语老歌,如《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之类,歌手全部是一些中老年市民。他们多半已经退休在家中,晚上闲得无聊,便聚在庙街的卡拉OK小摊面前,嗑着摊主提供的花生、瓜子,唱着一首又一首曾经红火的经典老歌。据说,再之前,流行唱粤曲折子戏。那时候人更多,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唱粤曲的人一个个都老去,再说,大陆游客也实在听不懂,便逐渐没有了生意,最后不声不响地彻底消失。

庙街另一大特色便是美食。尤其是仔粥、鱼骨、清汤牛腩河粉、香辣蟹等是大陆游客们必尝品种,至于兴记煲仔饭,则是这一带最有名的煲仔饭,用古法烹调,得到不少国际杂志和旅游书的介绍。煲仔饭的种类繁多,能满足不同喜好的游客,其中蟹黄饭是上座率最高的一种。香辣蟹也是每晚必满座,去晚了还要排队等候。而清汤牛腩河粉,牛腩肥而不腻,非常的有嚼劲且不沾牙齿,牛味十足,就连配料的萝卜也相当入味,与清汤的味道极之匹配。好吃、卫生、价格中平是庙街的美食最大特点。难怪许多大陆游客来港自由行,首选的第一站便是庙街,民以食为天,说得一点都没错。和大陆的夜市不同之处在于,庙街的美食店大多历史悠久,常常一经营就是好几十年。譬如那家名叫新兴栈食家的粥铺,光看名字,还以为是一家新开业不久的店子,进去一打听,才知道人家早在40年前就已经存在了。

表面来看,一个店子一开就是好几十年,无非就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但归根结底,还得靠香港司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假如不是因为香港有完善的司法体系,有对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司法理念以支持,庙街这些外表陈旧、破烂的小店,可能早就如内地那般,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被强行拆除。更多的小店,藏在沿街的唐楼里。这些唐楼也大多有五六十年历史,既没有私家厕所,也没有电梯,基础设施也相当老化。往往三四十平方米面积,却住着一家老小六七口人。难怪香港人从来不会招待客人在家中过夜,并不是嫌麻烦,而是实在没有住宿的空间。

最后便是数目达到六百余的各式摊档,售卖的物品相当多元化,包括男性服装、皮鞋、皮带、皮包、手工业品、茶具、玉器、真假古玩、音乐CD、电影DVD、日本AV光盘、色情杂志、色情漫画、色情小说、家用小电器、仿真手枪(可以打BB弹,内地人如果持有会判坐牢)等等,类似内地大多数城市都有的那种小商品市场。价格低廉,质量当然也不敢恭维。但总体来说,性价比还算不错。我从头逛到尾,除了对仿真手枪感兴趣,其他的都没有看上眼。然而,仿真手枪也仅仅只能现场摸摸,过过干瘾,海关那里是怎么都过不去的。我不知道大陆这边禁止拥有仿真手枪到底有多大的积极意义,从香港的情况来看,所有人都只把它当作一种玩具。我问店老板,香港不怕歹徒拿着仿真枪抢劫吗?店老板噗嗤一声,差点笑了出来,说,黑社会宁愿拿菜刀也不会拿仿真枪去抢劫,假如真遇到反抗,你觉得菜刀的威力大还是仿真枪的威力大?我顿时茅塞顿开,还真是那么回事,从杀伤力角度来看,仿真枪的威力再大,也顶不过一把菜刀。既然如此,大陆禁止拥有仿真枪,甚至差点判了某气球摊大妈有期徒刑,实在是一件搞笑的事情。有时候,大陆的立法者们逻辑真的很难让人理解。

和钵兰街一样,庙街的另一道风景线依旧是“凤姐”。不同之处在于,这里多了许多黑人“凤姐”,体格健硕,皮肤黝黑,头发自然卷,据说价格是本地“凤姐”一倍。事实上,所谓的本地“凤姐”大多也不是香港人,而是拿旅游签证的大陆姑娘,她们基本来自内地偏远省份的农村,趁着大好青春,抓紧时间挣一票,等赚个盆满钵满,再返回老家结婚生子。据境外媒体报道,全世界范围内,从事性工作的小姐,以华人为最多。我不知道这类报道的依据是什么,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的确有这种趋势,庙街就是一个典型的缩影。

然而,说来说去,庙街的名气主要还是来自于影视剧的炒作。《庙街故事》《庙街十二少》《庙街皇后》《庙街·妈·兄弟》《庙街十三妹》《庙街豪情》等等,正是一部又一部的香港电影电视剧,使得庙街成为香港最著名的代名词。庙街还有另外一个称呼,那就是平民夜总会。所以,每次去香港,我都会选择逛一次庙街。当然不是为了算卦,和中环的高贵华丽相比,我觉得庙街显然更接地气,更能代表香港的传统市井文化。

2017年4月4日于株洲家中

作者简介:
刘淼,70后,长沙人,出生于邵东,后迁居至株洲,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株洲市作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三百工程”文艺人才库入选作家,曾供职于某国企,后供职于某杂志,现居家自由写作。主要作品有小说《沈情的背叛》《香水有毒》《盆村事件》,散文《一个人的馒头山》等。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