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00344612_41caadfa
  趁着他还没走远 阅读圈友纷纷晒情怀

  【小说作家黄易病逝】黄易先生去世了,比起朋友圈和微博里被一众人等引用转发的“人间今覆雨,天堂再寻秦”,我更想用“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句诗作为此篇的标题——斯人逝去,愿明月彩云送君一程,再一程。

  独树一帜开宗立派

  黄易原名黄祖强,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求学期间专攻中国传统绘画,后任香港艺术馆助理馆长。1989年他辞去工作,隐居离岛专于创作。之后陆续推出独树一帜的新武侠小说《破碎虚空》《覆雨翻云》《寻秦记》《大唐双龙传》以及《边荒传说》等等。

  “黄易现象”的出现,不仅因为他的小说彻底打破了现代武侠小说以“侠骨柔情”为中心的基本格局,开创了以玄幻、穿越和异侠为内容特色的三大流派,采用电影分镜的手法表达,视角宏伟,情节万千;还因为他的作品被收集在各种网站中,被拍成影视作品,被制作成电脑游戏,更符合年青一代的阅览视角,也更适应出版环境中逐渐萌生的“快消”特质。

  喜欢黄易的人比我们以为的多得多

  黄易辞世的消息甫一发出,网络上遍是哀恸之声。很多“85后”读者称其是“学生时代的最爱”、“一个时代的武侠梦”。

  今年30岁的王先生说,“黄易是我初中时代对武侠小说的启蒙者,很佩服黄易,纵横架起历史的脉络,把人物完美地镶嵌在时代大背景中,看完后我甚至直接爱上了历史。”

  网络作家斯道称黄易为“一代人的记忆”。六神磊磊在公众号里发文,一语点题:“谢谢你,陪我度过了金庸之后无书可读的漫长日子。”

  出演过《寻秦记》中项少龙的古天乐得知黄易过世后,深表惋惜,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觉得他写的《寻秦记》好精彩,多谢他写项少龙这个角色,所以买下电影版权,年底重拍,希望他一路好走。”

  或许,此书将被拍成电影的消息,会让很多“黄易迷”的心情得到些许的安慰吧。

  因为不同,所以有了精彩

  他好在哪里?其实世间万物真的都很难用好坏来区分,主要是“不同”。因为不同,所以有了精彩。

  古龙说过:“我们这一代的武侠小说,如果真是由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开始,至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到达巅峰,至王度庐的《铁骑银瓶》和朱贞木的《七杀碑》为一变,至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又一变,到现在又有十几年了,现在无疑又已到了应该变的时候!”

  古龙之后又怎么变?谁来变?黄易也许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在金庸古龙之后,他以不断创新的手法为武侠注入了崭新的元素。

  黄易当初更名的原因,正是因为其钟情《易经》,这也在本质上决定了他文字的走向和基调。“破碎虚空,创造无限”,对天道的双层探求是黄易小说思想的最大亮点,也是他与诸位前辈名家的最大不同。如果说金庸融“情”武侠、境界高深;古龙吸收了侦探小说的技巧,侧重悬念与境界;梁羽生“以侠胜武”,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温瑞安“以势为主”,展现了“诗意武侠”的俏丽华美;那么黄易,则以“天道”为武侠注入了玄幻的活力,文采上的不足或许让人有所指摘,但不能否认的是他到底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放手而为,如此方活得痛快

  “虚空”并不是真正的虚空,“无路可入处,方有入”,看透一切,面对一切,把痛变成痛快,置之死地然后重生,大放弃才有大自在。

  这种态度可以在黄易的书中一再得到印证和体现——“人生在世,有所不为,又有所必为,将来的事谁晓得呢?一时得失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凭心之所向,放手而为,如此方活得痛快。”

  但愿我们都可以活得如此痛快,在宇宙的虚空中找到此生真谛,为之不断奋勇,挫也不败。你可以不相信破碎虚空,也未必一定要修道参佛,一颗真心、一口真气就是“其宗”,轰轰烈烈地去活、去爱;不辜负黄易的文心,更不要辜负自己“此生江湖客”的种种情怀。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姜虹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