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庆祝新年
(朝鲜战场上,美军庆祝新年)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朝鲜半岛始终是中文网络世界的热门话题。从萨德到核试,从金正男到金与正,无不成为被广泛热议的对象。如果说,朝鲜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老朋友”,那么现在,这艘友谊的小船,已经有了说翻就翻的迹象。

一个最为直接的证明是,5月3日,朝鲜的官方媒体朝中社,发表了题为《不要再做动摇朝中关系基础的鲁莽言行》的文章,点名《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两家“被人认为代表中国党和政府正式立场的”媒体,称这两家媒体最近的几篇评论“声称朝鲜拥核威胁中国的国家利益,把朝中关系恶化的责任完全推给朝鲜,同时极力辩解中国对美国随波逐流的卑鄙做法”,认为这些言论砍了“朝中关系的支柱”。

朝中社的评论显然是充满了火药味的。在他们看来,朝鲜“保护了中国大陆70年”,是抗美第一线的大功臣,现在,仅仅因为朝鲜拥核,就被认为是威胁了中国的国家利益,朝鲜无论如何都不会忍受这般委屈。

如果依照传统的历史观点,朝鲜所说的“委屈”倒也不算是“矫情”。因为在中国,对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发生的抗美援朝战争,所做的官方标准解释是,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这也就是说,为了阻止美国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必须要派出志愿军赴朝作战,把美帝国主义赶出去。

那么,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朝鲜单方面所说的“委屈”真的成立吗?5月4日,《人民日报》下属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发表评论文章,说出了历史真相,“对于中国的无核化立场,朝鲜似乎也有“委屈”——在朝鲜的意念中,朝鲜在长达70多年反美的第一线,维护了中国大陆的安全(值得一提的是,用的中国大陆)。按此,顺理成章的是,中国应该支持和满足朝鲜所有的要求,并且应该“感谢朝鲜”。这完全是对中朝关系乃至东北亚格局的颠倒。如果不是金日成要统一半岛,半岛怎么会爆发战争?中国卷入其中,付出了几十万人的生命,引发了中美长达20年的对抗,甚至使两岸问题搁置至今,中国承担了朝鲜当年“任性”与妄动的大部分成本。”

抗美援朝在这里,我们必须要为“侠客岛”的这篇评论点赞。因为它说出了一个在中国曾经被遮蔽达70年的历史真相,那就是朝鲜战争,并不是什么美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而是朝鲜最高领袖金日成亲自发动的统一半岛的一场内战。为了帮助金日成打赢这场内战,中国不但付出了几十万人生命,还和美国僵持了20年,并错过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好时机。也就是说,中国才是朝鲜战争中付出代价最多的,如果说“委屈”,中国比朝鲜更“委屈”。

据说,“侠客岛”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官方网站下属的子媒体,里面有着一帮充满激情、充满理想的年轻人,所以,他们推送的许多评论文章,不但观点新颖,论据也很可靠。尤其在一些有争议、敏感性又比较强的问题上,他们愿意,也能够讲出事实真相。而这一次,对朝鲜战争的客观评价,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反驳朝鲜所谓的“委屈”,同时,也是为了更正中国国内70年来的错误历史认知,让广大的老百姓走出当年形成的,至今没有脱离的“冷战”思维误区。

必须承认,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信息的容量也在不断放大。一些和主流历史界结论相左的文章层出不穷,我们当然可以把其中一部分明显缺乏逻辑、缺乏事实根据的文章列为历史虚无主义的副产品。但是,我们也不要把它们全都一棍子打死。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是,在我们的许多教课书里,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某些课文,的确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瑕疵乃至错误。

譬如人教社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137—139页的可谓《爱迪生救妈妈》,里面提到的阑尾手术时间是1847年,而事实上,现有的医学论文大多认为世界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发生在1886年。再譬如收入多个版本教科书的另一篇课文《纪念白求恩》,原文说“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然而事实是,白求恩生于1890年,去世于1939年,享年只有49岁。

这就是说,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从小接受的历史教育,或多或少都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偏差。当然,有偏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偏差的存在。现在我们再回到朝鲜战争问题上来,对于朝鲜战争的理解,我们偏差了70年,但我们承认了吗?我们敢于承认了吗?要不是这次朝鲜怒气冲冲兴师问罪,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个偏差纠正过来。

但不管怎样,我们依然要为《人民日报》“侠客岛”的这篇评论点赞。这当然不仅仅是感谢它说出了历史的真相,更多的是由于它的大胆言说,扩展了中国公共领域有关这方面的话语空间,为后来的,更多的历史研究学者做了一次探路先锋,这才是我们为之点赞的意义所在。

2017年5月6日于株洲家中

作者简介:

刘淼,70后,长沙人,出生于邵东,后迁居至株洲,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株洲市作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三百工程”文艺人才库入选作家,曾供职于某国企,后供职于某杂志,现居家自由写作。主要作品有小说《沈情的背叛》《香水有毒》《盆村事件》,散文《一个人的馒头山》等。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