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灭亡以后,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建国于1912年1月1日,临时大总统为孙中山先生(后人尊为“国父”)。袁世凯在北京篡夺中央政府大权以后,1916年将国名改称“中华帝国”,遭致举国反对,只做了82天皇帝就被迫取消了帝制。

皖系军阀段祺瑞在袁死后掌权,继续独裁专制,废弃《临时约法》,拒绝召开国会。1917年7月,国民党领袖孙中山先生和部份国会议员,率领起义的海军第1舰队南下广州,联合“暂行自主”的西南军阀,建立“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任“海陆军大元帅”,反对段控制的北京政府,开始了民国史上长达11年的“一国两府”的对抗局面。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7月1日,国民党遵照孙先生遗愿,将广州军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1年后,广州国民政府开始“北伐战争”。1927年4月,国民党开始“清党反共”,国民党中央及政府都一分为二,一在武汉,一在南京,与北京政府三足鼎立,形成“一国三府”的混战局面。

同年8月1日起,中国共产党根据“共产国际”指示,策动部份北伐军和工农武装,相继举行南昌暴动﹑秋收暴动﹑广州暴动等,以反抗国民党的镇压。暴动失败后,残余武装力量退往农村及边远山区,组成“工农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军事割据,国共“10年内战”由此而起。

同年9月,国民党及政府统一于南京,并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京政府垮台,北伐军接管北京,“一国一府”的局面暂时恢复。

1931年9月18日,日本开始侵占东北。11月20日,中共在其割据的江西省瑞金县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为现代史上“两个中国”的始作俑者。

1933年11月20日,国军第十九路军将领联合部份国民党人士,在福州宣布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次日与“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签署“停战协定”,开创“三个中国”的先例。

同月,新疆西南部喀什噶尔等地组成“东土耳其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加上在此之前先后宣布独立的西藏﹑蒙古和日本扶持的“满州国”,原来大一统的中国分裂成7个“国家”,几乎要形成现代的“战国7雄”。

占据福建的“中华共和国”两个月后就被“中华民国”国军“剿灭”。“东土耳其斯坦国”3个月后毁于新疆的叛乱回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则在1937年9月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及国共和谈成功而自动取消。“满州国”直到1945年8月才随着日本投降而覆没。1944年在新疆西北部伊犁等地由共产党人为主导建立的另一个“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在其支持者苏联的调解下,则于1948年与国民政府和谈成功,改“独立”为“自治”。

1945年4月23日,中共召开“7大”,毛泽东以《两个中国之命运》为题致开幕词,表示中共决心重建“第2个中国”,要与国民党的“第1个中国”展开决战。1946年,国共之战再次爆发。3年内战,国败共胜,战争规模之大、动用兵力之多、以及双方牺牲之惨,远甚于“8年抗战”。

1949年10月1日,中共在北京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已撤退到广州的“中华民国”政府对抗,再次造成“两个中国”争战的局面。

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控制了除台湾和部份岛屿及西藏﹑蒙古以外的全部中国领土﹔次年又统一了西藏。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却立即接受了“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的既成事实,双方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华民国”在台湾等岛屿上继续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其余大部份民国原领土上专政。“两个中国”由战争到对持、到交流,分裂分治至今,却是多数华人不愿或不敢公开承认的既成事实。

《张裕文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