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了中国国际广播台华语台后,我给华语台《听友信箱》寄了一封信。全文如下:

华语台的朋友们,你们好!

我是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听众,首先感谢你们每天给我们这些海外华人带来这么多国内资讯,使我们并不觉得生活得在遥远的国度,而是和国内亲朋好友同步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正因为我们同是华人,所以我也特别关心祖国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有责任向你提出一些宣传中的不足地方。

八月二日由刘红、公民(译音)主持的《中国旅游》节目中提到了新疆的吐鲁番、葡萄沟,也特别提到了一种叫“胡杨”的树。节目中介绍这种“胡杨”寿命长达千年,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介绍中还提到胡杨会分泌一种油脂可做肥皂,剖开中间有甜味,可以吃(大概是这样的意思)。但据我瞭解的情况是这样的:新疆的确盛产胡杨,就在六十年代百万知青沖进新疆围垦造田时,还能见到大片大片的胡杨林。可是由于我们愚蠢,我们无知,为了眼前一点蝇头小利,在“人定胜天”的口号下,大肆砍伐、赶尽杀绝,结果大自然的报复落到了我们自己头上。胡杨树是一种根系极为发达的树种,它耐热、耐寒、耐旱,它把土层牢牢地固定在一个地方,它是上帝送给我们人类最好的防止土地沙漠化的卫士,是人类的朋友。可是在目前的新疆,胡杨已基本绝迹。找到胡杨和找到恐龙一样变为不可能,人类再想从胡杨上刮下一点造肥皂的原料和送到嘴里那丁点甜味都已成为历史!

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中国百分之七十的人们已被风沙逼到长长狭狭的沿海地带,就是住在京城的人们只需往北走一个小时,就能观赏到标准的“塞外风光”了。“西出阳关无故人”将在我们眼皮底下重演。2001年北京受到了特大的沙尘暴光顾,想必坐在办公室里的你们也一定感受到了。胡杨是我们中华民族战胜自然中的一大败笔,种植胡杨已刻不容缓。同时希望电台别再宣传胡杨这点可怜的经济价值,胡杨更大的价值是保护人类、保护我们中华民族!

请你们理解一个海外中国人的心。

谢谢!

阿森 墨尔本 04/08/02

九月六日,我收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的回信,全文如下:

阿森:您好!

来信收到了,您提出的意见非常好,而且可以看出您极其重视环境保护,特别关注祖国的环境问题,很高兴能在信中与您共同探讨有关环境问题。

您对胡杨的瞭解非常准确,胡杨在祖国新疆被誉为是“大汉英雄树”,这种树的确具有很强的耐乾旱、耐盐碱特性,是防沙治沙的优良树种。新疆胡杨林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分布面积在600万亩以上。

近年来,新疆胡杨林的确出现了大面积死亡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塔里木河的数量锐减造成的。就象阿森先生在信中提到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塔里木河上游大规模开荒造田,用水量猛增,致使中下游河道的来水量逐年减少,到1972年,下游320公里河道彻底乾涸。

目前,为了保护胡杨林,专家已经找到一套恢复、挽救胡杨林的办法,1985年至今,已经培植了35万亩胡杨。虽然这一数字并不是我们理想中所希望听到的数字,但毕竟说明我们在认识到过去的错误之后,已经在积极地开始行动了。

还有一些好的消息告诉您,从今年的6月下旬开始,有关部门已经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第四次生态应急输水。塔里木河下游通过前3次生态应急输水,特别是2001年第三次输水,使断流30年的下游河道恢复了通水,成功地把水输到了塔里木河的尾间……台特玛湖。塔河下游沿岸的生态植被有了明显好转,半枯死的胡杨又发出了新枝,野兔、野猪等消失多年的野生动物又出现在塔里木河两岸。

另外,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日前还披露,新疆还将采用高新技术,对塔里木河流域的资源、环境、经济等各复杂系统进行数位整合和分析,全力构建数位塔里木河工程,为政府综合治理塔里木河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这是塔里木河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工程共投资五千五百万元人民币,预计到2004年完成。

以上的这些最新资料,足以鼓舞我们的信心,但这并不是目的,我们在分析历史,分析盲目建设,大肆破坏和恢复重建的这一痛苦的轮回过程的时候,就会发现什么是经济的,什么是不经济的,什么是可再生的,什么是不可再生的,总之,我们希望今后不再有遗憾,不再会亡羊补牢。

您在信中提出的我台在宣传上的一些不足的地方,我们已经和节目编辑认真地进行了讨论,认为您提出的意见非常好,您指出了我们在节目制作中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作为听众,从您的角度来指出我们的不足,在我们看来是极为宝贵的,希望今后我们还能多沟通,多交流。

另外,我台目前正在举办《当代中国》知识竞赛和《第十二届中国青岛国际啤酒节》有奖问答活动,问题答卷给您寄上,欢迎您参加,并祝您好运!

吉祥如意!

华语台《听友信箱》

2002年8月27日

虽然无奈,我还是欣慰地接受了这一种解释。必竟中国是进步了。中国人终于认识到由于自己的愚昧而尝到苦果。经济要发展,不能以环境为代价,那种向荒山要粮,向沧海要田,结果荒山是出了粮,沧海也变了田,大自然开始从各方面向人类进行报复。沙尘暴、乾旱、洪水,一波一波向我们袭来,当我们在为取得一点经济上的成就高兴时,孰不知我们正在干吃祖宗饭断子孙粮的事。黄河乾了。母亲河死了。中华文化发源于中原文化,中原文化就是黄河流域文化,中国历史上大多名人、伟人尽出于此,富庶的河套地区连皇帝都争先恐后去建都立业。如今,黄河流域变成了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黄河如此,长江也好不到什么地方。五十年代万吨巨轮能逆水上至武汉,现在趁着大潮也只能靠上江苏张家港(离长江出海口仅一百多公里),黄金命脉整整朝后退了一千五百公里,并且一年一次水患。西元759年,一位大诗人坐着小船顺流而下,他望着还未被开发和污染沿江景色,听着大自然发出美妙声音,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写下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佳句。今天我么再顺着诗人的路重游一遍,已经无法依景生情,以情颂景了。我们不仅失去了我们生存的环境,连文人骚客的一点雅兴也一扫而光。

的确还有一个好消息:以前在东北地区的国营、军垦农场也纷纷退耕还林,东北黑得冒油的大地被连年不断地开垦、榨取,已失去往日的光彩。沙化严重,一下雨就涝,不下雨就旱。松嫩平原再也不是北国的江南。正象回信中说:“我们在分析历史、分析盲目建设、大肆破坏和恢复建设这一苦痛的轮回过程的时候,就会发现什么是经济的,什么是不经济的,什么是可以再生的,什么是不可以再生的。”当我们小时候读到在东北开垦者的先进事迹时真为他们“大鱼跳进饭锅里,野鸭钻进被窝里”的恶劣环境所感动。现在想来,这不正是我们想出大钱,花大力气努力恢复的生态天堂吗?

胡杨到底能不能重现,谁都不敢说。我们今天哭胡杨是为了明天不哭中华,不要再象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不要再学大寨人削平虎头山。我们尊重自然,尊重科学,从一棵棵胡杨做起,做些让祖宗和子孙们都喜欢的事,别在“人定胜天”的狂躁下折腾我们自己了。

《阿森文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