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民运过去整整十二年了,然而,那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却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在八九民运中,上海的《世界经济导报》事件是一个产生了全国性重大影响的事件,而导报的总编辑钦本立则成为推进新闻改革,争取新闻自由的人格象征。

导报在“六四”后被当局取缔,钦本立则于一九九一年因患癌症去世。去年十二月,美国的二十一世纪基金会出版了由钦本立的老部下张伟国编辑的《钦本立的擦边球》一书,以“钦本立不死,导报精神仍在”的原则,为导报留下了光辉的历史,为钦本立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钦本立的擦边球》一书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是“钦本立文稿”,主要收录了钦本立在主持《世界经济导报》工作期间的言论、信函,其中也包括钦本立为导报在新闻报导或发表评论文章时,遭到中共当局批评压力以后写的“检讨书”,以及钦本立本人撰写的新闻报导和悼念文稿等等。第二部份是海内外各种新闻媒体采访钦本立的一些报导。第三部份“缅怀钦本立”,是钦本立去世后,他的部下、友人和新闻界同行缅怀钦本立和评价导报事件的文字。全书共410页。

钦本立出生于1918年,早年攻读法律,后来因为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被校方开除,自1944年开始投身新闻事业,不久后加入共产党。中共建政后,钦本立先是在人民日报工作,后被调到上海的文汇报。57年反右运动中,上海文汇报遭到毛泽东点名批判,钦本立也被认为犯有右派错误,只因为他是被党组织派去文汇报工作的,侥幸没有被打成右派,但遭到党内处份和行政处份,文革中自然在劫难逃,饱受迫害。文革后,钦本立获得平反,在1980年奉命创办《世界经济导报》,开始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段生涯。

导报创办之初,参与者都是饱受历次政治运动迫害,对所谓极左的一套有切肤之痛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而后又增添了一批在文革之后考进大学,在思想解放的空气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所以导报从一开始就不同凡响,并且极富朝气,不仅在经济改革浪潮中大显身手,而且在促进观念更新,以及在呼吁政治改革方面也不遗余力。正是在导报期间,钦本立明确提出了“打擦边球”的思想,那就是,在形势许可的范围之内,把新闻和言论的自由度推进到可能容忍的最大限度,同时还把握每一个“时机”,适当地突破原有的限制,把球桌越打越大。

八九年四月,导报因为坚持刊发悼念胡耀邦的文章报导,被当时担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宣布“出界”,钦本立则被停止总编辑职务。在压力下,导报全体同人空前团结,英勇抗争,赢得各界广泛支持,演出了八九民运中有声有色的一幕。我们知道,“六四”后,江泽民之所以被中共八老内定为总书记,就是因为他“果断处理导报事件”有功。江泽民压制导报事件,充份暴露出他害怕新闻自由的专制本性。这里还有几段小插曲。据说,当赵紫阳结束访问朝鲜后回到北京,对江泽民压制导报一事十分不满,批评上海方面把事情“搞糟了”,“搞被动了”,吓得江泽民相当紧张,赶快托人给赵紫阳说情,还向李瑞环求教怎样让“紫阳同志”对他不要误会,李瑞环下来后对身边的人说江泽民“没出息”。这表明了江泽民色厉内荏,首鼠两端的机会主义性格。

“六四”事件后,导报遭到最严厉的打击,紧接着,钦本立又因患病住进医院。张伟国写的“钦本立的生命终点”这篇长文,以深切的感情和细腻的笔触,向我们描述了钦本立的最后时光。从这篇长文,我们了解到钦本立在临终前如何忍受肉体的巨大痛苦,如何念念不忘他的部下同人,如何关切中国的政治走向,关切中国的新闻自由和政治民主,表现出对自由民主的坚定信念。令人感动的是,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钦本立还完成了思想上的一次伟大超越。他向朋友谈到自己当年选择共产党“看来是选择错了”。他的夫人对他说:你的有些言论不象一个共产党员,而倒象是一个社会民主党的党员。他回答说:“如果自己真的成了社民党的一员,应该感到荣幸。”

《北京之春》2001年7月号

《胡平文库》读书·评论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