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风景区,有些是历史上早已有之,只不过历朝时有兴废。有些则纯是新开辟区域,但是追溯起来,却仍然有深厚的历史含蕴。例如北京南部的涿县野三坡。我在上一世纪的九十年代,曾经考察过野三坡,在那里逗留过三、五天。回来以后,一直有一种欲望,想说一说它的“野”、它的“淳朴”。

尽管野三坡已录入名册,列为国家级风景区,尽管在它的开发计划中提到,要在野三坡开展种种游乐设施,切盼外商投资等等,但总觉得,不管如何装扮它、改造它、折腾它,它总会有一股野性难驯的桀骜于平静中显示。然而最可贵的,也正是这一股子劲儿,这一股永远不驯的野性!否则,野三坡就失去了迷惑人的所在,就不能长久地在心目中有掩盖过其他名山大川的地位。

野山坡的风光独特,它的主人介绍说它是“北方桂林”,说它的沙丘是“小戈壁”,其实都不像。这条横切晋冀边缘的拒马河大峡谷,倒是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长江三峡的几句话,可以用在这里。这山峦连绵,深长悲凉的大峡谷,更有着长江三峡所没有的粗犷美。看过拒马河峡谷两侧的山峦,才能看得懂范宽的山水画。《水经注》记载拒马河“源于代郡广昌县涞山”,即是现在的涞源县。早在晋代,名将、诗人刘琨曾镇守于此,抵抗北方石勒的入侵。刘琨,字越石,安国人,与祖逖是好朋友,祖逖就是涞水县人,著名的“闻鸡起舞”成语,即说的是他们俩的故事,发生地点就在拒马河,这拒马河的命名,也与他们的业绩有关。《晋书·祖逖传》载:“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后世将此作为朋友砥砺勤奋的表率。在公元三零八至三一八年间,石勒北羯族部队在太行山区攻掠河北内地,刘琨就在这十分险要的地方抗拒石勒的兵马,从此,这条河流,就命名为“拒马河”。荒凉险峻的河谷,不但擅山川之胜,还具人文渊薮。

三坡在房山西北,东北临接宛平,西北部以长城为界与涿鹿接壤,依太行山东麓,地势随坡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高,分上、中、下三坡。《涿州志》记载说上坡与下坡因山脉之障蔽,气候亦不同,寒暖相差半月许。每逢春令,下坡核桃已结实,上坡始花,雨降稍迟,耕牧亦随之转移。可见,三坡是因为地形、气候的不同而命名的。野山坡的“野”字,是清初朝廷带着贬意,强加给三坡百姓的,这是一处受清廷歧视甚深,彻底“被抛弃”的所在。《涿洲志》载,明初燕王兴师扫北之时,曾经行军至三坡奴才岭一带,见到山中小松鼠捧食松果,酷似拱手施礼,心中大喜,和他的随从们说:“兽且归顺,况百姓乎。”于是颁恩诏免了三坡百姓的钱粮。算是受过明朝皇帝的“皇封”。清代立国后,因为三坡百姓受过明朝特别恩赏,其反清思想必然强烈,因此施加威力,敕令三坡百姓不得介入科举之列,永无“功名官禄”之加,遂摈弃三坡人民于当时的文明圈外!数百年来,加之山水的阻远,真正成了一块“野地”,逐步形成了野三坡独有的历史风俗,成为名符其实的“野三坡”了。

因为朝廷的歧视,匪盗的光临,为了生存,为了繁衍生息,野三坡百姓组织自治,在坡内实行“老人制”,行政上由涿州代管,然在志书上甚少记载野三坡的情况,只是提到野三坡“老人制”是“实开民选之前例,独树自治之先声”。“老人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十八年才废除。“老人制”的“老人官”,是推举“家道殷实,素孚重望”者担任,综理坡内一切事务,组织武装队伍,若“一旦闻警,不分村界,每户一人持土枪木棒,群集前往,奋勇当先”云云。野三坡几个世纪的桃花源生活,就是如此延续的,所以“涿县政令不行于三坡”。试想,在一个与世隔绝又有人群的所在,必然有一部独特生动的人文历史,社会学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尽管《涿州志》对野三坡记载甚少,只说“三坡隶属涿由来久矣,无可稽查”,但行人还是偶而有入山的,野三坡的自然风光还是打动人心的。有一首“盘坡积雪”,就写的是野三坡的雪景:“此地即桃源,不知汉魏,遑论金元。逃名岩谷,遁迹林泉。大好河山,忍终袖手无人管。满坡积雪,山色有无间。”这首杂言诗倒因为文人的诵吟收入了“涿州八景”中,得以传世,于诗中亦可见三坡历史之一斑。目前野三坡老一辈中还有一首歌谣,诉说着三坡的历史:“野三坡野三坡,燕王扫北没扫着。头上束着野雀窝,穿的鞋子向上撅。清朝不让进考场,祖祖辈辈血泪多。”文士的风花雪月与百姓的现实生活,从来就是有距离的,即使陶渊明也与烧炭翁差别甚大。

野三坡所孕育的独特风情,正是今日野三坡的魅力。诸如服饰方面,旧时三坡妇女装束,前脑梳发蓬松,脑后以红头绳扎发成环状,簪以八寸许扁簪。此簪银质,上有蛇蝎、蜘蛛、蜈蚣、蟾蜍、壁虎“五毒”图案。戴大耳环。上衣无领,下着套裤,扎裤腿,穿船形尖套鞋,鞋面绣花。男子则大襟风衣,内喜扎红腰带。考其渊源,这纯属明代服装。这些遗风在现代三坡百姓服饰中仍隐约可见。清一代近三百年中,皇恩远播,而京畿不远处竟还有穿明服的地方,不说别的,光从此一风光角度看,够奇特的了。

其他诸如婚嫁、丧葬,自然遗存明风。有一习俗是相当原始的,即出殡之时,妇女痛哭送葬,常以抓破脸面使之血泪俱下,以示哀痛。这简直是残酷的“野性”了。野三坡开发成风景区至一九九三年,有景区六处,景点六十八个,地域广约五百平方公里左右。景区内峡谷纵横,若加以相连,长约一百公里有余。遍长野玫瑰、杜鹃、紫丁香,芳香四溢。还有蚂蚁岭,蚂蚁大得出奇,凶狠异常,它们在筑窝时所翻出的土和草根,与大坟冢相似,是奇观,又是“野性”的景观!

野三坡的“野”除了大自然的赋与,也有人为的粗犷。它毕竟是明代故土,军事要地,西北部金华山有大龙门城堡,尚保留明长城“内边”,“疆域咽喉”关隘,城墙以条石、青砖及石碴砌垒。东西二城门尚完好,堞楼、炮台皆有迹可觅,为万里长城之一部分,长达四华里,顶宽四米,四马可并行。敌楼六座,造型有明建筑特色,各有十个箭窗,分上、中、下三层,为研究长城学者所不可忽略处。伫立楼顶,能见塞北群山。

野三坡景区目前尚没有与其他景区攀比,如竞造奢华宾馆,而只是投资数百万元修建了民俗文化内涵的九座苗寨,有吊脚楼、寨门、铜鼓坪等苗俗建筑,一应俱全。寮房的门口还挂上长串的红辣椒。游廊美人靠上,坐着的绣女是真正从贵州山区招来的苗家。在建造苗寨伊始,附近即开垦有梯田,种上苗家食用的庄稼、蔬菜。为制造环境氛围,规划者观察细致。苗寨小卖部里,卖的是从贵州运来的苗族工艺品,如竹制的苗人头像,此像饰有竹制的牛角,所缠的包头亦采用藤萝,丝毫没有俗气,与其他旅游点的小商品绝不类同!

主人以野味招待来宾,这些都是三坡传统的佳肴。主食有搋糖糕、蒸锤饭、炸油香、煮杂面、瓜条粥、珍珠饭、油麦面等等。菜肴有三坡的鸡、三坡的鸭、三坡的大团鱼、三坡的虾。三坡野菜霸王芽、芥葱、蕨菜、龙爪蘑、沙耳、大杏仁、野苋菜,长满了山坡,长绿了山头,都是营养丰富、上等的,清香可口。大杏仁没有一丝苦味,雪白、脆甜。游览归来,吃了这些不带任何污染的菜肴,真乃口齿生香,延年益寿!

在三坡连绵的山峦、曲折的流水之间,长满了核桃树、杏子树、桃树,枝柯婆娑,老枝交虬。果树中间又掩映着片片土着民居,泥瓦,土墙,纸糊的大窗户,轩敞的大院子,毛驴、骡、鸡犬,明窗净几,静穆隽永中透露着生机。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电子世界,在高度文明的城市中生活、工作,在紧张之余如果想享受一下大自然的野趣,那么,到野三坡去吧!

《素子文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