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国中央电视台第十套节目教育屏道的《百家讲坛》栏目播 出了大陆知名作家刘心武主讲的解密《红楼梦》专题。本来是非多的 《红楼梦》此次经由刘心武再次演绎,又将几近成死水状态的红学界 烧至沸腾!

首先是几位主流的红学专家对刘心武自我演绎的《红楼梦》提出了批 评,中国红学会的副会长胡文彬指责刘心武演绎的《红楼梦》是在猜 谜;而另一位副会长曾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蔡义江则指称刘心武是“新 索引派”;《红楼梦学刊》的副主编孙玉明则在《艺术评论》上发表 看法,他认为刘心武解读《红楼梦》有几大误区,第一是“想当然 尔”,“往往先是脑子里面武断地存有某种想法,然后去找证据。那 些证据很多都不是硬证、铁证,有些竟然是历史上根本查不着的”。 对于诸多的质疑与指责,刘心武宣称暂时不想回应,只表示:“我首 先给自己争来说话的权利,至于具体的批评意见,我会仔细阅读、认 真对待。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红学专家,我对他们的意见都是一视同 仁的。”

本来,不论是所谓正统拟或是主流的红学家对刘心武的质疑和指责, 还是刘心武的沉默与回应,都属于基本的学术言论范畴。但稍后的公 众舆论的介入,则几乎全是对主流红学界的讨伐,《北京娱乐信报》 与《新浪网》在2005年11月7日的联合调查显示近八成的投票者认为 刘心武“扩大了红学的大众讨论空间,值得肯定”。在对刘心武揭秘 《红楼梦》内容的评价上,认为“某些地方有道理”占到了53.13%, 认为是“红学的重大创新”的占到32.55%,而认为“根本就是无稽之 谈”只占到了14.33%。对于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影响,有77.17% 的投票者认为“扩大了红学的大众讨论空间,值得肯定”,有11.01%的人认为是“猜测之谈,流毒很深”,而剩余的11.82%的投票者认为 “不会有什么影响”。调查的第三个问题是“你认为谁有权阐释《红 楼梦》”,获绝对优势的选项是“所有喜欢《红楼梦》的人”,获得 了高达74.73%的支持率,排在第二位的是“有一定文学修养的人”占 到14.62%,选择“红学家”选项的只占到了10.65%。

可以看出,公众的大部分是支持刘心武的,知名评论人士朱大可和张 闳及薛涌等则力挺刘心武,认为他应有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也 因应了一句名言: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 利。2005年11月2日,上海的学者徐来在当日的《新京报》撰文指 出:刘心武的《红楼梦》研究,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名为“秦学”的笑 话。这个事情本来没什么大不了──娱乐了大众,又多少激起了点对 上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回忆。不过正统红学家们对刘心武的讨伐(据 10月30日《新京报》),却让事情变味了。

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胡文彬对刘心武的公开指责就是这样一个批 评。胡文彬认为刘心武的研究是“猜谜”,这样的活动,配不上“学 术研究”这样的宏大头衔,更重要的是,这种文化猜谜活动不适合拿 到中央电视台,对着千万观众讲。

在今年夏天关于国学院与国学的讨论中,人民大学国学院一位教师因 为提出了国学讨论中的“准入资格”问题而受到批评。现在胡文彬的 提法,与这个“准入”又是何其相似。按照胡文彬的观点,这样的文 化猜谜活动想必也是不适合在各地方电视台、各地纸媒、各级出版单 位,乃至网络上的门户网站进行的。因为,借助这些传播媒介,类似 的不正确的学术信息一样可以接触到数以万计的读者,传递出错误的 信息。最终象那些靠飞沫传播的疾病一样,让大家受到不良的感染。

胡文彬的这番话,大抵站在两个观点的基础上,一是媒体传达给公众 的学术信息必须是正确的;二是不正确的学术会把公众引向歧途。

沿着胡文彬的意思走下去,我们确实可以发现很多貌似学术研究的扯 淡猜谜,正通过大众传播渠道向公众传递着“错误的信息”。新华社 就曾经报道过“吉林学者宫玉海教授”的研究成果,称耶稣即颛顼, 其墓地就在吉林扶余云云。北京的民间学者苏三也曾经连续出书,用 一些门外汉的手段论证“中华文明西来说”。

再把视野拉宽一点。英国最近有调查者指出,柯南.道尔爵士很可能 盗取了他人的小说,并且杀人灭口。另一位英国研究者,也在《泰晤 士报》作惊人语,说莎士比亚的某些作品,作者另有其人。甚至有人 提出,莎士比亚进行的完全是隐语写作,通过拆字和附会,在他的作 品中可以找到很多早已湮没的历史细节。

假胡文彬的法眼来看这些论调,恐怕都是些不经之谈。他们所使用的 手法也都是钩深索隐,拆字解谜,传递的多半是错误信息。

所以这些东西实在是不应该被拿到媒体上来大加宣传的。如此一来, 学术名门正派高歌,不同学术意见禁声,媒体自然也就成了的学院派 的天下。

需要提醒胡文彬的是,不管他是否承认,红学之为学,最初就建立在 把《红楼梦》当谜书猜测的索隐派的基础上。即使是稍后兴起的考证 派,其操作手法也离猜谜不远。这些红学前辈的成果,或多或少地依 然被后学借鉴使用着。倘若那时也将种种看似荒诞不经的学术研究, 一率斥之错误,不予推介,恐怕也就没有今天的胡文彬了。

为什么会出现公众舆论几乎一边倒的对主流红学界的讨伐呢?我认 为,之所以会出现此种状况,是和深层次的社会及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的。

在红学事件以前,在红学家群体遭受讨伐以前,经济学家群体早已遭 受更大的指责了。郎咸平(香港的经济学家)对宗奉新的自由主义改 革派经济学家的责难,丁学良:“大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 超过五个”的言语,激起了公众舆论的广泛认同。以至于在2005年11月份的《中国青年报》公布的“你相信哪位主流经济学家”的公众调 查之中,信任率超过10%的仅有郎咸平和吴敬琏两人。本来,郎咸平 对国企改革的全盘否定不过是一家之言,丁学良纯粹以西方学术体制 为标准的论断亦系一己之见。但是,为什么他们的指责可以轻而一举 的赢得压倒性的支持呢?

讨伐主流经济学界在前,讨伐主流红学界在后。可以肯定的说,这两 个学术领域中的文化事件并非孤立的,而是同一种文化症候的体现: 它表明占据主流地位及垄断文化资本的学院知识分子已出现了信任及 形象危机的征兆!

今天的知识分子,已由兼济天下的社会良心蜕变为独善其身的职业精 英;已由社会的指路明灯蜕化为划地为牢的学术工匠。龙应台女士说 过一句话:知识分子应当是整个社会的明灯,指引着社会前进的方 向!但是令国人痛心的是:中国的整个知识分子群体几乎全部丧失了 基本的操守与道德!自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政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 在学术专业和道德品格方面,先后受到两种性质的外部打击;前30年,在一系列的思想改造和政治运动中,他们为了自保,丧失了基本 的学术品格与道德操守,郭沫若即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近20余年, 在所谓市场化和持续的政治高压下,中国的知识分子出现了又一轮学 术品格及道德操守的整体性滑坡,今天,学术欺诈和学术腐败数不胜 数;假论文一篇接着一篇,假成果一项接着一项,教授剽窃的丑闻曾 出不穷,学者罔言的大有人在,就在前不久,一位何祚庥院士针对中 国的矿难就口出谬言:谁叫你不幸生在了中国!此外,陈丹青教授欲 辞职清华,周光召院士等对院士制度的指摘,更是学院知识分子对内 部的批判和自省!也同时加剧并强化了公众对主流知识界的鄙夷和敌 视!曾而不难理解为什么只要一出现所谓主流的话语,公众舆论,特 别是网络舆论必是一边倒的对主流的讨伐!

在哪里跌倒,就必须在哪里爬起来!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所谓的 主流知识分子,必须认识到自己的堕落!必须鼓起勇气,战胜自我心 灵深处的魔鬼!必须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

民主论坛 上载:[2006-01-25]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