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他对德国有多少了解,大概多半都只说得出两个人,一个是马克思,另一个是希特勒。随着改革开放,人们开始熟悉大众公司的桑塔纳车,西门子的上海地铁,还有大宗购物的超市迈德龙,以及各种德国牌号的家用电器。问问大学生研究生大概才能说得出黑格尔,歌德和托马斯曼。要认识一个哲学的民族,一个科学技术的民族,一个音乐的民族,一个勤勉务实的民族,一个知错能改的民族,需要双方心灵的交流。两国遥隔万里,最便捷的交流当然还是广播。德国之声Deutsche Welle广播电台已经成立五十年,中文广播也持续四十年了。近年来电脑的普及,使得德国之声的中文网也开始扮演交流的重要角色。

可是长期以来,德国之声缺乏切中时弊的言论,在中国听众中很少留下印象。关键是主持中文节目的前负责人思想糊涂。他们都是善良的人,都是喜爱中国文化的文化人。可是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太肤浅,他们不知道他们接触到的中国大使和领事,那些大大小小的驻德官员都是由世界上最不喜欢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党选派出来的干部。即使这些干部本人还有良知和良心,他们也必须按照党的指示和意识形态来影响和误导德国新闻机构中唯一的中文传媒。二十多年前,北京(对外)广播电台和德国之声就建立了对等互派人员的关系,两年一期,来自北京的广播专业干部轮换进入德国之声电台“合作”。他们或多或少地,自觉不自觉地将共产党的“喉舌功能,宣传口径,舆论导向,主流意识形态”带进了德国之声。那时的中文部负责人中文水平恐怕也十分有限,而中国的宣传干部又是世界上最善于表面不动声色,暗地里对新闻按中国的舆论需要进行误导的宣传家。有的人简直已经到了下意识地排斥新闻真实和新闻自由的程度。而中文部负责人却浑然不觉地对这样的“合作”点头称善。当时德国的首都还没有从波恩搬迁到柏林,电台到使馆,开车才半小时车程。中国大使馆的官员每逢春节,国庆(中秋)和其他喜庆节日,都忘不了发来请柬,邀请赴宴,席间又是促膝谈心,又是赠送礼品,在“友好”轻松的文化交谈中,在色香味俱全的中国佳肴里,德国之声已经不知不觉地尽入彀中,几乎放弃了欧洲新闻媒体至关重要的传统价值观。九十年代国际大赦组织在科隆举行中国人权问题讲座,我讲到,中国青年为了突破新闻封锁,了解世界大事,经常收听美国之音和英国BBC,德国大学生们立刻提问,中国青年人爱听德国之声吗?我说,很多人没听说过。听过也觉得没有什么突破封锁的新闻。他们立刻向在座的德国之声中文部记者提问,为什么德国之声没有发挥这样的作用?记者当然很尴尬,但是那不是他的责任。后来德国之声电台的高层主管部门也渐渐感到情况不对头了。他们知道,面对苏联和东欧的专制政权,德国之声电台的俄语部负责人几乎无法访问莫斯科和东欧地区,每当他们在那边出现,克格勃上上下下无不咬牙切齿,“恨不得把他抓起来吃了”!可是历任中文部的负责人总是跟中国大使馆的官员谈天说地,眉开眼笑;访问北京时更是受尽殷勤款待,乐而忘返。六四天安门事件告诉每一个德国人,中国绝不是一个民主法治的天堂,那里存在许多人权问题,他们虽然不懂中文,毕竟还有起码的逻辑判断。两年以前德国之声电台决定实行改革。与北京的人员互换交流立刻中止。到2005 年七月,最后一名来自北京官方的人员也打道回府了。当年被大学生问得尴尬的记者冯海音Matias von Hein 先生担任了中文部主任,他的新闻评论单刀直入,一语中的,反应迅速,客观公正。时常被海外中文网路所引用,跟前任那种不痛不痒,友好温顺的风格判若天壤。另一位德文中文造诣皆深的中国血统的女士出任副手,主持日常业务。从那个时候开始,德国之声中文部的面貌焕然一新。中文部再也不是一架和尚撞钟式的翻译机器,发挥出自己新闻自由的特色。

中文部招收了思想开阔能力过硬的青年留学生,把新闻推展到中国思想文化的前沿阵地。他们力求做到,中国发生了任何重大事件,都躲不开德国之声的眼睛和嗓门。为了及时采访为中国公民维护权利的律师,不惜等到夜半时分。城市的拆迁冲突,农民的维权抗争,支持蒋彦勇的活动,悼念赵紫阳的集会,法轮功信众的人权诉求,湄公河下游的环保抗议,都是德国之声向中国听众报道的内容。当然,作为德国的国家广播电台,它坚持的新闻公正和客观,不受任何势力的左右。德国之声中文广播规定有三大重点。第一是多层次多角度介绍德国,当然也报道德国现实存在的问题。希特勒和马克思,上世纪两个最大的专制政权都发端于德国,而且都在这里从实践到惨败。在这些失败之后,德国又彻底恢复了民主;成功的社会市场经济又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这跌宕的国家历史,顽强的民族精神当然值得中国人了解和认识。第二个重点是德国对中国问题的立场。一方面,《每日报摘》让听众了解中国在德语报刊中的形象;另一方面,很多德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经常接受邀请,对中国问题进行分析点评,做出预测。第三,鉴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新闻制度管理严格,德国之声中文广播还着重向听众朋友报道以上那些中国当地媒体不能报道的新闻。从北京到美国洛杉矶,德国之声中文广播的特约记者遍布世界各地。还有经济,文化,社会,教育,法律,环保,留学,旅游,体育等各种文化栏目,让中国听众来认知地球村里的德国住户。

德国人的严谨和直率也是十分可敬可爱的。有一次德国的民主中国阵线召开新闻问题讨论会,邀请了德国之声的朋友们出席会议。会上一些发言人都说,希望跟德国的新闻界合作,打破中国党政当局的新闻封锁,让中国人能够享受到知的权利。冯海音先生听完之后,郑重地表示,他不可能在国家新闻业方面跟任何机构社团进行合作!具体业务上交流是可以的,但不是合作。他的意思是德国之声是独立的。不受其他影响。大家听懂他的意思,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和笑声。大家正是希望看到这样独立的德国新闻机构,决不接受中国党政官方或明或暗的影响。在当前欧洲联盟的德法两国政府只看中国的市场利益,罔顾中国人权问题的险恶形势中,德国之声中文部的这种坚持更显得难能可贵之至。德国之声在经费拮据的情况下仍然邀请了人权活动家茉莉女士访问德国,座谈中国人权的历史和现状。给德国朋友和中国留学生介绍了中国的人权状况。

我相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听众爱上德国之声清新的嗓音。愿德国之声跟美国之音和BBC 一样成为中国听众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彭小明文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