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08, 2017
(参与网记者辛云2017年10月8日报道)参与获悉,2017年10月3日凌晨两点10分,著名历史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原所长、《炎黄春秋》杂志原顾问何方先生逝世,享年95岁。10月8日上午十点,何方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楼举行,有数百名亲朋好友参与,包括杜导正、胡德平、胡德华、杜光、章诒和、邵燕祥、蒋彦永、资中筠、丁伟志、郑仲兵、章立凡、张维迎、马立诚、雷颐、丁东、吴思、李盛平、王彦君、施滨海、韩三洲、叶维丽、老鬼、邢小群、李昕、韩钢、俞梅荪等人。其中,百岁老人李锐因右腿不适,由夫人张玉珍和女儿女婿代为前来送别,杜导正坐轮椅参加。

著名独立记者高瑜发出信息:“高瑜‏今天上午在協和醫院告別廳送別何方先生。張玉珍夫人代表百歲李銳來了,杜導正先生坐輪椅來了,真炎黃春秋社委、編委、作者、讀者二百多人來了,相當於杜導正年年召集的聯誼會。告別式開始之前,工作人員奉命用墨筆塗掉紀念冊上杜導正的悼詞‘喚起民眾,實現憲政!’和他的名字,塗淺了還不行必須塗實。”

俞梅荪发出信息:“上午10时,五百人送别何方。杜导正、胡德平、胡德华、杜光、章诒和、邵燕祥、蒋彦永、资中筠、丁伟志、郑仲兵、章立凡、张维迎、马立诚、雷颐、丁东、吴思、李盛平等约500人,今天(8日)上午前往北京协和医院,送别何方(前总书记张闻天的秘书)。百岁老人李锐因右腿不适,由夫人张玉珍和女儿女婿代为前来送别。”

原德国之声记者苏雨桐发出信息:“10月3日凌晨,自由派学者何方先生猝然离世,今天在协和医院举行了告别仪式,家长签下捐献遗体登记表,场外医生等候!先生天堂安好。”“何方夫人宋以敏:何方一生就两个字,直,真。何先生辞世后我曾打电话给宋阿姨,她知道了官方低调屏蔽何先生去世一世,她说:看来成敏感问题了,先生没来得及留言,没得及做的事我会做下去。”“连何先生去世,遗体告别仪式当局都尽力的屏蔽消息,生怕由此引起关于“民主 宪政”的讨论,这也是它们的各种自信!”

苏雨桐还透露:“在何先生辞世前不久的9月末,何先生将其出版的包括《党史笔记》、《从延安一路走来的反思》等7本著作,通过目前在德国的独立艺术家杨伟东先生 @artist_ywd 捐给德国海德堡大学图书馆,听闻先生去世,该馆馆长Hanno Lecher 表示非常难过。”

何方(1922-2017),陕西临潼人,1938年,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和工作;1939年,担任抗大助教;1945年,在延安外语学院俄文系毕业;1945年,到东北做地方工作,先后任县委宣传部长、省青委副书记等。1950年,进外交部,任驻苏联大使馆研究室主任、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一直在张闻天指导下从事国际问题和对外关系研究。1959年,受到错误处理;1978年,恢复工作。

1980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1988年,担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社会科学界);1989至1995年,担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1993年,担任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对外友好团体);1993年,被授予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名誉博士。1999年,离休。

2010年10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召开何方老所长米寿庆祝会。2011年,在日本研究所成立30周年纪念会上做题为“日本研究战线上一个老兵的几点希望”的发言。

何方的学术专长为国际问题、中共党史,代表作品 《党史笔记: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整风》,著有《从延安一路走来》,《党史笔记》和自印本《历史要真实》。

对于何方先生的突然去世,原《国家历史》杂志记者杜兴透露:“今天早晨,得到一个噩耗,是何方先生仙逝的消息,让我实在感到震惊,因为离开北京前拜访何老时,一直觉得何老身体不错,他一直说等我们回去呢!”

著名法学家贺卫方表示哀悼:“【悼念何方先生】惊闻何方老今日凌晨不幸逝世,至感悲痛。何老生于1922年10月,享年95岁,虽曰高寿而终,不过他这些年来展现的思想和生命活力,真不似一位耄耋老人之态。他少年赴延安,1945年毕业于延安外语学院俄文系。1950年随张闻天进入外交系统,驻节苏联,在中苏关系方面多有成就。1959年蒙受政治磨难,心志不改。1979年平反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中俄友协副会长等职,并受聘任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何老年过七十仍笔耕不辍,以其丰富的历练和学养洞察历史,针砭时弊,对马克思列宁学说,中共、苏联历史以及中苏关系史,对张闻天的功绩地位等领域所做反思和研究均堪称经典,启迪后人,泽被民族,功不唐捐。我有幸多次参加他和一些前辈的雅集,有他出场,一定是春风沐浴,智慧充盈,满堂欢乐。即便是近年风声鹤唳,何老本人亦常遭庙堂指斥,有司约谈,种种戒律,但却难撼其民主宪政之志向与达观明澈之心境。谁料天不假年,溘然长往,我失良师,国失梁木,怎不令天下追求自由者悲叹痛惜!愿何方先生安息!贺卫方 2017年10月3日 于北京(图一 2011年2月府上拜访时与何老合影;图二 、三 何老题赠我他的大著《争议下的国际问题观察》)”

俞梅荪:“2015年,我撰文回忆1982年胡耀邦要求我们搞好立法工作的批示,以及1994年我在狱中彻悟胡耀邦批示的深远意义,其中提到上海《文汇报》负责人盗印我的机要文件并栽赃陷害的冤案。何方和夫人宋以敏来信赞赏我的文章,对我的冤案深表同情,还把提到他冤狱的回忆录送给我,使我激动不已。惊悉何方先生仙逝,我深为痛心。”

张闻天纪念馆萧扬感言:“何方同志的骨头很硬,学问很深,是令人敬仰的大知识分子。他活到老,学到老,研究到老,先进到老,很多青年人,甚至是中央领导干部都跟不上他的前进步伐。何方同志长期在张闻天身边工作,深受其影响。从何方同志的言行中,我感受到前总书记张闻天同志的伟大。何方老师的精神和学木成果是不朽的!”

原《炎黄春秋》副总编辑王彦君挽联:“何方是一位忠诚于人民的老战士,一位斗争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一位造诣颇深的党史理论、国际关系理论专家,一位慈祥的长辈。何方老永远活在《炎黄》人的心中!”

李英之:“今天获知何方先生去世了!遗憾还没有拜访过他。好几个朋友向我赞赏过他的大作《党史笔记》,我一直想找来读。我一直在研究思考如何评价中共的历史与现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是中国前途的问题。评价历史必然以依凭某种历史价值观(历史哲学)为前提。今天该用什么样的历史价值观来评价?唯物史观?别的?我未知。但有一点我今天仍确信:民权实现的程度是衡量一种政治制度进步与否的标尺之一。民权至少是对政府权力监督的权利。”

十载契相知,猶觉蘭言在耳;
今秋悲永诀,那堪月影招魂。

——章詒和挽何方

何人如君坎坷一生历劫持守公民志
方正为文率真两头终生问道鸿儒心

——秦晖、金雁敬挽

英魂今日系何方?党史仍须细考量。
再现真实凭笔记,还原本色诉衷肠。
一丝不苟求严谨,两卷重读祭国殤。
华夏百年今鉴证,蹉跎岁月漫悠长。

——牟广丰

学者本色求真求实求正理
史家情怀写书写文写春秋

——郭于华

学者韩三洲致挽联:

从延安一路走来,党史有笔记,
说自己想说的话,历史要真实。

——敬挽何方老人

学者章立凡敬挽:

何方先生千古

信史成灰日,万里长征犹过客;
方家谢幕时,百年毛病又登台。

——章立凡 敬挽

沧桑历尽不改赤子心,晚岁著述犹动人,
噩耗传来时,只憾为何是先生?

身居高位未失书生气,回望来路启深思,
贤者归去日,仍盼历史出三峡。

——丁颖敬挽

别了临潼,少年青年,
从延安一路走来,反思有泪;

退居京师,党史国史,
到暮年两手作文,铁面无私。

——傅国涌敬挽

握手犹温,音容犹在,先生竟遽归道山;
党史存真,反思存鉴,后者应勿忘担当。

——陈远

具良知恢复青史真相
重启蒙指斥满纸荒唐

——刘济生敬輓

寻理想,投身洪流,
八十年置身风云烟雨,难改少年胸怀;

观世界,寻求真相,
三十载笔耕洞世信史,不负真诚初心。

——赵诚敬挽

由延安挨整到庐山株连
饱经几十年风霜雨雪;
从外事工作转党史研究
奉献一系列巨著真言。

——吴敏敬挽

党史直书,前事昭然有笔记
延安走来,后人知否须反思

——周卫民

前听国涌道,京华得翁教。
忽闻何方老,驾鹤西去了。
与公未谋面,幸而获赐稿。
温故老照片,双双沐其膏。
历史之真相,冰山见一角。
党内谔谔士,可怜相继凋。
欲问身后事,诡谲莫之晓。

——冯克力

乌龙半世,理清还凭《笔记》
华夏百年,不知路在何方?
横批:当下董狐

——牟广丰再挽

党史存笔记,延安存反思,
先生精神不死;
史界称董狐,党内称直声,
后辈努力难息。

——陈远再挽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