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丛 著 《韩娱经济学》

王丛著《韩娱经济学》(网上图片)

近年韩国流行文化事业如日中天,K-Pop、韩剧、韩国综艺节目与韩国电影,已成为于全球影视娱乐市场中,其中一个最有影响力的新兴力量。一套又一套叫万千少男少女沉迷得难以自拔的韩剧、一队又一队的K-POP男女子组合于韩国音乐市场冒起,还有数之不尽扬威欧美海外电影市场的韩国电影,当中能够在全方位不同娱乐领域下,制作出扣人心弦的音乐与影视作品,而且更是如浪潮般一年又一年推出既稳定又高质的文化产品,这绝不只是在特定的偶然条件下发生的事。

我们习惯把今天广传到世界各地的韩流文化现象,以“产业”二字来描述当中制作不同影视作品的生产模式,绝对是准确反映出当中韩国娱乐文化商品,背后的主理人究竟在扮演着什么角色。当中,较为公众认识的,想必是生产K-Pop音乐背后的“经理人公司”。我们知道,这些经理人公司花上数以千万计的金钱,以产业生产模式,投资在培训歌手身上。从训练开始至后来推出唱片与拍剧集,还有衣着打扮与装备,一切的投入全都是掌握在这些经理人公司的计划上。可见今天每一位站在舞台上散发出过人魅力的K-Pop明星,他们的冒起与市场推广,全都是掌握在经理人公司手上,也是在云云多段明星生产线下,公司主要投入的人力资源部份。

然而,除了经理人公司以外,韩流文化产业在其他领域下,也存在着大量韩国娱乐企业,以独有的生产线与营运模式,来制作出各式各样的影视作品。为了更深入认识,这较鲜为人知的韩娱商业运作一面,最近便阅读了由极为熟悉韩国流行文化,且多年在韩国娱乐事业中工作打滚的王丛撰写的著作《韩娱经济学》,希望可以藉以补充在宏观产业角度,了解韩国娱乐企业是如何运作。作者王丛是现任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首席战略官,早年前也曾在美国留学,在美国杜克大学取得经济学硕士。从他的个人背景出身,便能大概知道此书,正是以他本科最擅长的经济学专长,再配以他在韩娱企业实战的经验,合并而成的丰富作品。

《韩娱经济学》一书全书分为四大篇章,是按不同娱乐范畴而编写,分别是“电视剧”、“电影”、“音乐”与“综艺节目”。每一个篇幅,作者王丛除了从该市场领域的基本结构,慢慢向读者深入浅出地介绍,更重要的是,作为韩娱业界的一份子,他更在每一篇章内,走访各不同韩流公司的重要人物,以对谈方式为读者带来更第一身韩国娱乐事业的内幕资讯,例如他专访了KBS电视台全球事业部大中华组组长安秉山、专访《重返20 岁》总监制刘映昊、SM 娱乐前舞蹈总监,与YG 娱乐前音乐宣传总监朴哉俊等等在韩流界享负盛名的人物,是全书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之一。

正如歌手出身,今天贵为韩国一大娱乐企业“JYP娱乐”的老板朴轸永曾经提起:“如果没有youtube,就没有今天的韩流﹗”作者王丛在《韩娱经济学》内,分析有关韩国娱乐市场的发展历史时,同样有着相同的观察。他先把韩流的发展,大致分为三大阶段,分别是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以韩剧为主,音乐与电影为副的第一阶段。当时韩国娱乐还没有起飞,只是单靠一两套剧集,成功在日本市场,打动了不少日本家庭主妇的欢心而已。但到了2000年代中期开始的第二阶段,K-Pop的冒起,便与韩剧同步发展,成为最主要带动韩国娱乐传遍整个亚洲的主要动力。但欠缺直接与粉丝沟通的工具,韩流到2010年代仍然有其局限,一切直至2011年开始,情况便出现极大改变。

2011年以后,网络世界广吹采用社交媒体,作为最主要沟通的桥梁。韩国娱乐企业,便乘着这股热潮,不断利用脸书与twitter等等平台,帮旗下的艺人歌手,以最快、最直接与最多元化的网络社交空间,发表他们的新作品之余,并且以之作为与粉丝对话的宣传工具。自此,韩流的影响力,便不再局眼于亚洲。今天的韩流力量,已成功广传到南美,甚至远及非洲等地。

要好好管理这个极庞大的市场空间,韩国娱乐企业不能只靠简单的宣传制作,便足够维护他们的市场利益。透过不断的试验与改良,并且吸收教训,今天韩国娱乐产业,已成功建立一套由业界与政府共生联系的生产链线,当中政府会提供大环境的指导支持,而业界则利用政府建立的优厚与自由空间,不断创作出题材越多元化,更能以市场需要为本的文化产品。若然对这个生产结构感兴趣的,我会推荐大家可详细阅读这本由王丛撰写的《韩娱经济学》。

RFA 2017-09-01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