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极简阔的视野中,我们大致可以说,生活在现代之前的人们,他们伦理生活的准则主要基于一些形而上学的“设定”。而且,这样的准则对于他们而言乃是自然的,天然正当且无需论证的。而以今人的眼光看,这样一些准则可能来源于宗教、神话或传说,多有不实的成分;但对生活在这些准则之下的人而言,所谓“不实”则几乎无从谈起,因为那是他们生活的基石,是不可怀疑的。

但问题在于,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人们固有的看待世界的方式遭到了挑战。人们逐渐意识到,之前支配他们生活的那些准则,似乎也是可怀疑的。甚至在有些人看来,那不过是些形而上学的“教条”,无法证实亦很难证伪。这样一种由科学所带来的看待世界的方式的变化,使人们的伦理观点随之改变;而当以这一新的眼光反观自身时,人们突然发现,他们以往看似实在的生活突然变得漂浮起来!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康德的伦理学为人们带来了安慰。康德将伦理准则排除出了认知的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认知理性减了负;而且,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试图将伦理准则奠定在理性的基础之上,如此一来,“上帝”的存在也就成了一个理性的假定。旧的形而上学崩塌了,理性成为某种可凭靠的东西。威廉斯说,康德主义“……提供了一种诱惑,在面对世界的不公正时向人们提供了一种安慰。”

继续阅读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