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一年中的这个时候,北京的天气就开始变的格外寒冷。但是现在,对于数以万计的北京居民来说,即将到来的冬天会特别艰难。在过去的一两个星期,北京市政府已经要求居住在被认定有安全隐患的住所内的居民马上搬迁离开。即便是他们居住了很多年的家,也不管在这么短时间的通知后究竟能否找到藏身之处。政府已经动用警察强制人们离开,推土机已经开进去拆除了大片住房和小店铺。

这次行动是在11月19日在大兴区拥挤的民工居住区一场导致19人伤亡的惨烈火灾之后发生的。北京的民工聚居区附近当然存在火灾隐患和其他安全议题需要处理,但是政府一刀切地要求这么多家庭立马走人绝不仅仅是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这是对“低端人口”的攻击,这个蔑视性称呼是在攻击性的和强制性的城市绅士化过程中,政府用来描述没有北京户口的民工和外省居民的去人性化的说法。这种事在城市里非常普遍。

有些中国知识分子已经公开批评政府大规模清理和驱赶外地人举动冷血和残酷。公开信宣称“任何文明和守法的社会都绝不能容忍这种事情,我们必须清晰地谴责和反对这种行动。

我们能够补充说,在任何达到儒家传统最高理想—关心他人,充满仁爱之心的社会,我们都应该谴责和反对这些行为。这正是孟子可能做的事。请注意下面这段话:无恒产而能有稳定思想的人,大概只有士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没有恒定资产就不会有稳定的思想。如果老百姓没有稳定的思想,就会胡作非为,容易因为种种原因干坏事,一切都只为自己考虑。一旦犯罪,统治者就会把他们判刑,这是在陷害老百姓啊!哪里有圣人执政却陷害老百姓的?所以,贤明君主一定要努力让老百姓有一定资产,使其上可以奉养父母,下可以抚养妻子儿女,好年景温饱无忧,即使坏年景也不用担心会饿死。然后引导他们做善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让百姓追随自己。(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孟子相信政府有责任创造经济条件,使其有利于民众道德生活的改善。在北京打工的那些民众试图获得“恒产”,稳定的就业和足够的钱来养家糊口。毁掉他们的家,把他们驱赶到寒冷的屋外,市政府等于是断绝了让他上可以奉养父母,下可以抚养妻子儿女的手段。一旦他们犯罪,统治者就会把他们判刑,但是,从这个角度看,他们并没有犯罪啊。他们是在被不人道的政府陷害啊!民众因为无法容忍的生活条件而陷入绝望,这是执政者冷酷无情的迹象。

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在于人民,即国为人民而成立,因此,国家或政府也必须服务于人民。颠倒了这个主次,人民必将起来反抗,政府必将动用军警镇压,这是所有社会动乱之根源。在法律制定与执行上,优先体现的是政府权利不可侵犯;在资源控制上,优先保护的是政府独家垄断;在税收分配上,优先保证政府巨额开支;在社会稳定上,优先保护政府机构的稳定运行;在社会福利上,优先保障政府公务入员的资薪与医疗养老。当一个国家的政府或首脑,遗忘了立国之本,颠倒了主次,把政府当作国家主人,人民成为政府的附庸,官民冲突就会无法避免地发生。

今天社会的乱象,根本原因就在于政府忘记了国家的真正主人,错误地把自己当成了国家的主人,人民成了供它驱使或逐利的廉价劳动力。

在黄仁宇先生所及的中国近代长期革命的先驱们潜意识里:不论追求政治的愿景异同,但是,无疑民本主义思想及实现善治的理念在驱动他们的行动,他们试图通过革命建构基于民众权利的政治及经济制度。当然,其间走了不少弯路,确实需要反思。

在现代实现完善的宪政民主共和的国度里,民众充分享有生命、自由、财产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在北京当局驱逐“低端人口“的背后隐藏着:民众充分享有生命、自由、财产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的缺位,政府官员自由裁量权过大(为所欲为)、权力滥用不加制约及警权滥用的现象,以及善治、良知制度的缺失。一言以蔽之:驱逐“低端人口”的背后是基于保障个体自由和权利的宪政机制的缺失及行政法治的缺席。

中国很久以前就推崇儒家的“仁政、善治、不患寡而患不均及民为贵”的政治理想,但是,在皇权专制的人治时代,这些政治理想往往是虚幻的泡影。由于官员选拔、授权制度的传统格局,官员往往只唯上,官员在官场上的升迁主要依赖于皇帝及更高阶层官员的赏识,除非一些极个别的官员良心尚存、体恤民情,儒家上述政治理想的在现实中不过是空中楼阁,成为维系皇权专制统治愚民的粉饰之辞。

一位法国银行家提出善治即良治构成的四个要素:“1、公民安全得到保障,良法得到尊重,特别这一切都须通过司法独立,亦即法治来实现;2、公共机构正确而公正地管理公共开支,亦即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3、政治领导人对其行为向人民负责,以及实行职责和责任制;4、信息灵通,便于全体公民了解情况,亦即具有政治透明性。”著名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其《论君主政府》中认为:“国王应该遵守宪法,这样,他就没有机会成为暴君。同时,国王的权力应该受到限制,使他不可能轻易成为暴君”。人类文明进程表明:只有宪政民主才能担负起实现宪政民主的重大使命。因为,由非立宪政治向立宪政治转变是人类谋求政治生活的最大改善,进而走向良治最根本的路径,民主立宪实际上就是通过国家权力的重新合理安排、正义化的运作以实现正当权力而达成社会良治的目的。而在宪政确立之后,又不断通过自我变革、完善,达成更高层次的良治。只有真正以保障人权、限制公权为目的的民主立宪,才能产生宪政。

中国大陆的宪政民主之征程无疑路漫漫,需要吾辈不断戮力之。

本文编写参考资料:

1、《走向良治的宪政建构》 王三秀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北京驱赶外来人口:孟子会怎么做?萨姆 ·克瑞恩 著 吴万伟 译

【 民主中国首发 】 时间: 12/10/2017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