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一直认为政权的更替大多要采取暴力革命的形式,无人会主动让出政权。但当我仔细阅读了俄国近代史后发现,情况也不完全如此。一个政权最关键的人物是其首脑,当无人愿意继续做这个政权的首脑以延续过去的罪恶时,那这个政权的使命就完结了。这时,对这个政权来说,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变法、改革,要么交出权力。

尼古拉二世是俄罗斯帝国的末代皇帝。他并不是被人赶下台的,他的下台虽然与战争不利以及粮食短缺等社会形势有关,但更多地却是出于他个人方面的原因,属于主动退位。促使尼古拉二世下台的个人方面原因,从表面上看,有其长子阿列克谢患血友病的因素,也有他喜欢和家人在一起过隐居生活的想法;而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则是社会已经腐朽到一定程度,他和军队上层、政府官僚以及资本家已经搞不到一起。与其继续充当这样一个腐朽政权的首脑,天天在相互争吵和勾心斗角中度日,不如退下来过平民生活来得自由、轻松。

尼古拉二世想把皇位让给他的弟弟米哈伊尔·亚历山德洛维奇大公。可米哈伊尔·亚历山德洛维奇大公却不愿意接受,因为他也不愿意做这样一个政权的罪魁。

自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共政权经列宁、斯大林等7位首脑的传递交到了戈尔巴乔夫手中。在经历了列宁时期的狂热、斯大林的残暴、勃列日涅夫和契尔年科时期的沉闷与僵化之后,效率低下和腐败已经成了苏共的主要特征。苏共的各级党政部门多由既腐败又不学无术官僚所把持。这时,摆在戈尔巴乔夫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前任的政策,得过且过、无所作为;另一条是对苏共的组织管理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尽管戈尔巴乔夫知道,走第二条路有很大的风险,搞不好会把自己搞下台,甚至会身败名裂,但是,他还是选择了这条路,原因也是由于他不愿做罪魁。

管理学强调权、责、利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一般情况下,三者之间应该是成正比的,要大,大家都大;要小,大家都小;而有的大、有的小,就容易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无人愿意做罪魁的现象,就是由于权、责、利三者间不匹配,即做邪恶集团的头子,权力很大,责任更大,而获得的利益却有限。

对一个国家来说,无庸置疑,肯定是国王、首相或执政党首脑的权力最大,同时他们也担负着很大的责任,他们是天塌下来必须去顶的高个子。但是,在某些国家,他们得到的利益却不一定是最大的。因为,在官场普遍腐败的情况下,官员们获得的利益大多是灰色的,是见不得光的。虽然官员们的权力是越到下面越小,但社会的不透明度却是越到下面越大。

我上面的分析均是将国家最高领导人当成普通人看待的,只提到其作为普通人的正常欲求。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国家领导人不是普通人,他们除了普通人都有的正常需求之外,还有青史留名、成就一番伟业的欲望。若考虑到他们的这种欲求,他们就更不愿意为低俗、贪婪、无能的中下层官员做保护伞、当罪魁。此外,还须指出的是,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某个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一举一动会受到全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领导人行动的自由度非常之小,他们就是想做某些坏事也不太可能。这也是他们不愿意做邪恶集团的罪魁的一个重要原因。

道理虽然如此,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做邪恶集团的头子、不怕当罪魁,甚至为争夺最高权力不惜尔虞我诈、刀兵相见。不然,这个世界上也就不会至今还有这么几家邪恶的政权。根据上面的分析,我觉得,愿意做罪魁的人大概有两种:一是利用权力,拟通过让子女亲属办公司等形式,谋取巨大利益的人;另一是胸无大志、昏庸无能,又看不清形势之人。当然,有这样一种情况,也会决定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选择:他们是被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推上高位的,他们骑虎难下。在台上,他们并不舒服;但他们又不敢放弃权力,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下台后的命运结局。

注:(1)1918年7月16日,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妻子、五个子女以及近10名仆人在叶卡捷琳堡被布尔什维克秘密警察用机枪扫射、集体处决。尼古拉二世的弟弟米哈伊尔·亚历山德洛维奇大公在十月革命后被发送到彼尔姆地区,于1918年6月12日被地方当局杀死。

(2)苏联解体后,根据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命令,尼古拉二世一家的遗体被隆重地安葬在圣彼得堡保罗要塞教堂中,2000年尼古拉二世全家被俄罗斯东正教会追封为殉教圣徒。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2011-07-14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