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裕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伦敦市中心的科文特花园广场附近,朗埃克街一间天花板较低的大餐厅里,有一群人几乎每星期都要在那里开一次晚餐会。在暗淡的灯光下,他们时而分头交谈、讨论,时而听一人演讲或朗诵,偶尔还有歌手演唱,气氛颇为热烈。 继续阅读 张裕:“明天”俱乐部——国际笔会之源流(一)
◎ 张裕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伦敦市中心的科文特花园广场附近,朗埃克街一间天花板较低的大餐厅里,有一群人几乎每星期都要在那里开一次晚餐会。在暗淡的灯光下,他们时而分头交谈、讨论,时而听一人演讲或朗诵,偶尔还有歌手演唱,气氛颇为热烈。 继续阅读 张裕:“明天”俱乐部——国际笔会之源流(一)
◎张桂华
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诗经》中的“国风”、汉代南北朝乐府,原都是采自民间的歌谣,只是经由文人的加工整理和宫廷的刊布推广,才得以成为“正宗”文学典籍。但这一传统在以后历代却不曾发扬光大,官方既不出面公开征集,文人学士便有此雅好也难有大的作为,只能在野史笔记和个人文集中留存一二,可以想见,无数民歌在历史长河中就此永远湮没了。 继续阅读 张桂华:激情的自由与禁忌——明清民歌散评(文论)
◎ 七格
对皇粮作家的腹诽我早已有之,只是觉得人各有志,也不必千人一面,吃吃皇粮写写应景文,在当下也算是种体面的活法。 继续阅读 七格:拔皇粮作家的脑袋(随笔)
——送给一位未曾谋面的朋友,
也献给所有可敬的乡村教师 继续阅读 余杰:爱的影子(散文)
◎廖伟棠
最近发生的许多事都让我想起四十年前,那时候是我们上街游行,说要打倒某某,现在是许多红卫兵日日游行,叫喊着要打倒我们。那时候我们是为了拯救这个国家而革命,现在,他们是为了革命而革命。 继续阅读 廖伟棠:跳泰山的人(小说)
◎ 晋逸
从餐桌邂逅直接到厮缠于床第。 继续阅读 晋逸:野鸳鸯(小说)
◎ 颜敏如
“上衣要长袖,要宽大,原则上就是不能显露身材”,Kessler太太在电话那头,恳切地给我忠告,“离开首都,特别是到乡下,要把头发包起来,只露出脸。这是他们的传统,我们应该尊重。” 继续阅读 颜敏如:去喀布尔,不必带头巾(散文)
◎ 李劼
一、《灵山》
高行健的《灵山》,假如从结尾那段面对青蛙的上帝感写起,可能会是另外一番境界。作者跋山涉水,走了很长很长的路之后,突然有所领悟,但小说却结束了。向秀的思旧赋只写了个开头,是因为向秀想得十分明白,不需要再说什么了。高行健的《灵山》则是写着写着,才突然明白过来的。 继续阅读 李劼:高行健小说评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