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魏赛尔 著
周琳 译
六
寒风狂野地袭来,然而我们的行军一无反顾。 继续阅读 埃利·魏赛尔:夜(回忆录·下)
◎ 京不特
第五场
(剧场的灯光暗下,作为幕间休息时间已过的标志。)
(幕间的录像继续无声地放着,在“幕间休息已过”后也这样。突然郑梅的形象在录像中出现,她在一次国际大赦的机会中发言) 继续阅读 京不特:天佑华人(话剧·下)
——根据小说《天空中的翅膀》改编
◎ 汪建辉
第二个标题:《一直向北走》
镜头三十五:一座监狱。在青山之间。高高、厚厚的围墙。围成了一个句号。 继续阅读 汪建辉:等待另一只鞋子·一直向北走(舞台文学剧本·下)
◎何永全
1985年3月10日苏共总书记契尔年柯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继续阅读 何永全:大厦倒塌从这里开始(短篇小说)
◎郁郁
一、开题
严格地讲,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出现的地下文学,主要集中呈现在地下诗歌,它包括地下诗歌小组/社团、地下诗歌刊物、地下诗歌出版物与间断性出现的地下诗人聚会、朗诵会,这些地下诗人,参与、见证了地下文学的历史,作为地下文学运动舞台的主要角色和历史实践推动者,同时也参与和见证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文学史版图的改写与重构。 继续阅读 郁郁:白的更白 黑的更黑——1989后的上海地下文学(现代主义诗歌)初探(文论)
◎童牧野
20年前的1989年,东欧巨变。东欧人民推翻了专制的政权,解散了专制的政党。长达几十年的东西方冷战,以专制的一方轰然自燃、自灭、垮塌,民主的一方不战而胜,骤然落幕。 继续阅读 童牧野:冷战不再,冷枪暗鸣(外一篇·随笔)
◎古月 仁君
仁君:在你博客上,我看到了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照片,这似乎表明你对那场曾经分割全球政经布局乃至文化、生活方式的冷战记忆犹新。 继续阅读 古月、仁君:“长城”未倒塌,你我需努力——60后对话“冷战”(随笔)
◎刘漫流
二十年前,柏林墙倒塌的那一夜,我这个墙内人居然记不得自己究竟在干什么。 继续阅读 刘漫流:墙内人语(随笔)
◎马建
二十年前在北京发生的“六四”运动,使中国文学裂变为官方文学与流亡文学、地下文学。与九十年前在北京发生的“五四”运动相比,“五四”运动扩大了文学自由和个人写作,文学精神也改变了中国社会。但随着共产党一次又一次的“解放思想”,五四青年竟成了镇压六四青年的凶手。文学被政治彻底利用了。 继续阅读 马建:我们为什么失去了文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