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华
政治正确与美国激进女权主义——不是一般女权主义——密不可分,激进女权主义是政治正确运动的主力之一,它与反种族主义是酝酿和造就政治正确运动的两大推手,而政治正确的主要诉求,就是反对性别歧视和反种族主义。 继续阅读 张桂华:激进女权主义与色情文学批判——政治正确介绍之二(文论)
◎张桂华
政治正确与美国激进女权主义——不是一般女权主义——密不可分,激进女权主义是政治正确运动的主力之一,它与反种族主义是酝酿和造就政治正确运动的两大推手,而政治正确的主要诉求,就是反对性别歧视和反种族主义。 继续阅读 张桂华:激进女权主义与色情文学批判——政治正确介绍之二(文论)
◎文思
5月20日 星期四 伦敦,英国–布拉格,捷克
6:25am的飞机由伦敦飞布拉格。虽然凯文为我们定了4:10am去利物浦街车站的出租车,妻子还是害怕误掉飞机而彻夜难眠。翻来覆去地在床上折腾到3am,反正睡不着,就干脆起床了。 继续阅读 文思:在火山灰间隙中穿行——2010年4.27日-6.9日欧洲之旅(游记·下)
◎野火
在中日官方关系因钓鱼岛撞船事件而首次降至近四十年来的冰点之时,我作为独立中文笔会年度出访写作者之一登上了一架飞往东京成田机场的日航班机。在来之前,我就被叮嘱在日本要小心行事,不然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被日本右翼分子给打了。对此,我只是淡然一笑。 继续阅读 野火:静谧的日本——参加日本第76届国际笔会侧记(随笔)
◎李贵仁
1987年,她23岁;如今,又过去了23年,她的年龄正好翻了一倍,应该是46岁了。她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呢? 继续阅读 李贵仁:霞妹,你在哪里?(随笔)
◎文强
一
六四前的那个星期一下午是老汪的“法定”休息日;我正在单位上发呆——暂时结束了多年的闲散生活到一个文化公司去做图书编辑,刚搬了新办公室,网络不通,又无所事事;窗外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几天来雨就这样下着,晴了一会儿又下起来了。 继续阅读 文强:悲剧是美丽的必然对称——读汪建辉的《语言是历史的必然对称》(随笔)
◎严力
说到文化,我首先想表明的是:被领导的文化和不被领导的文化,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文学基本是在一个被领导的情况下发展着,或者应该说被扭曲地存在着。 继续阅读 严力:文化死结何时能解(随笔)
◎古岳岗
为作家拉什迪声援集会的事,德国作家格拉斯曾写过一封信,标题就是:作为政治义务的历史责任。他是位卓有成就的作家,小说、散文、诗歌及版画均有建树,同时,他解决艺术内在责任和作为人的历史责任两难问题的办法,便是不但不回避,反而突出政治义务的向度。我之所以选择这个标题,作为理解刘晓波的出发点,理由也正是这类问题的纠葛往往笼罩着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思考。 继续阅读 古岳岗:作为政治义务的历史责任(随笔)
◎ 李咏胜
2010年10月8日的北欧挪威
已经是西风凛冽的时节
但此刻,它却向
遥远的中国
也向全世界
吹来一股温暖的风 继续阅读 李咏胜:挪威吹来温暖的风——写在刘晓波荣获诺贝尔和平奖之后(诗·外一首)
诗人与监狱(随笔)
◎麦克·杜利
我现在所表达的就是支持刘晓波,为他的自由,以及任何一个地方人民的自由而呼吁。我只是《献给庞德》一诗的英文翻译者,也是这首诗作者井蛙的朋友。她告诉我,应该为刘晓波的监牢,他的诺贝尔和平奖,以及他应该得到的自由表达一个西方学者的视野和思想。 继续阅读 麦克·杜利、井蛙:诗人与异端(随笔)
◎冯迟
刘晓波获奖了!第一个身在中国的中国人获奖了,获得了沉甸甸的诺贝尔和平奖,这是一个特大的喜讯,也令人感叹唏嘘! 继续阅读 冯迟:我有一些天真的愿望——遐思刘晓波获奖之后(随笔)
◎孟涛儿
刘晓波如果获的是诺贝尔文学奖,估计中共不但不会如此愤怒和嘁嘁,还可能举国官民共庆。偏偏他获的是一个和平奖,对中共有政治挑战性的奖。诺贝尔奖是非常严肃非常神圣的,而和平是一个充满道德的词语。在二十年前,刘晓波是不可能获这个奖的,中国也是没有人能获这个奖的。 继续阅读 孟涛儿:一个中国人的成长(散文)
◎刘也
诺贝尔发明的炸药曾经是二十世纪中国人的恶梦,诺贝尔奖可能是每一位中国人的美梦,诺贝尔和平奖却几乎成为中国大陆当局的恶梦。 继续阅读 刘也:公民的荣耀——为刘晓波一辩(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