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如磐,沉雷隐隐,忽一道电光刺破天宇,茫茫旷野中唯见吾兄戟指誓天,圆睁怒目,而全身血肉模糊,几不成人形。吾惊惧莫名,心撞击如擂鼓,浑身冷汗淋漓,不知是梦是醒。待看清书橱里吾兄弱冠时遗影,聪慧、坦荡而忧郁,廿五年前往事如电光刺穿长夜昏沉,乃轻拭像框,不禁老泪纵横。廿五年来,吾一日不敢或忘吾兄为何赴死,亦不敢或忘吾为何偷生。廿五年来,每至吾兄忌日,吾必沐浴更衣,独处斗室,为吾兄亡灵默然于心中弹奏安魂之曲。安魂,安魂,吾兄魂未安兮!
月度归档:2014年05月
于杰夫:血案
一
律师燕春来的尸体是遇害之后的第四天下午在城郊结合部一家养猪场后面的荒坡上找到的。
当时已经入伏,尸体在多日的高温环境下早已显出浓浓的腐相,老远就可以闻到一股令人作呕的酸臭味。燕春来的头颅被砸得血肉模糊,胸腔也被剖开,内脏器官从腹腔里面暴突出来,上面落满了绿头苍蝇,还有一些看上去肥硕的白色蛆虫欢快地蠕动着在创口处爬进爬出。当时办案的警官根本无法辩认出死者身份,还是在几天之后通过的DNA检测才正式确认是燕春来。据在场的一个法医后来说,他从警二十多年来,出现场的次数怕是数不清了,但如此惨烈的凶杀案件还真不多见。 继续阅读 于杰夫:血案
阿钟:闲说诗与观念艺术
——对仲维光先生《“诗”还是“观念艺术”?》一文的闲聊
北岛早就是一只死虎了,一只死虎还人人喊打,可见北岛积怨甚多,在他得意之时欺行霸市,如今落得这般地步,真是活该!
死虎也不是完全无用之物,它有时候还可以当标本用用。仲维光先生对北岛以及北岛所代表的那批人的厌恶之情,已经让人感到其已到了丝毫不想掩饰的地步了,尽管仲维光先生在文中还称他们为朋友,并自认也是那个出口转内销小圈子的圈内人。然而他的批判却不够严谨,行文过于匆促,这就使得他在文章里留下了太多的纰漏。 继续阅读 阿钟:闲说诗与观念艺术
黯黯:诗四首
我不说话,我就看你要不要脸
我们认识已多年
就好象是在同一条方形的船
我掌舵,你扬帆
我不说话,我就看你要不要脸
继续阅读 黯黯:诗四首
任常:包夜
一
每当同母夜叉吵架,我就去嫖娼,既算对她的报复,也是一种发泄。
我俩出身高干家庭,她父亲是军区司令员,我父亲是军区副政委。当年,出于政治联姻,由好事者撮合,双方父母同意缔结了婚约。还未结婚,她父亲就让我住进她家将军楼。常人看来两个家庭有权有势,门当户对,我俩必定美满幸福。可是,我却十分苦恼。她从开始接触就表现居高临下的派头,卡着我玩,格外任性,喜怒无常。起先,我以为是女孩子的小把戏,在撒娇,不以为意。岂知,结婚后,简直将我当四类分子一样压制着,管制着,使我很憋气。她总认为自己父亲官阶比我父亲高些,嫁给我受了委屈。
继续阅读 任常:包夜
南丘:这个夜晚(外二首)
这个夜晚
——为“六·四”之火,燃烧二十五周年而作
这个夜晚
睡不着
火光熄灭的时候
星空下烛光然然
那么一点点
又那么一大片
如山林里的萤火虫
在卑微中闪耀信念
一年又一年
朱瑞:穿墙长存的历史证词——读《红潮沉浮录》
继2012年10月溯源书社在香港出版《穿墙的短波》丛书第一卷《记录红色中国》之后,2014年2月又出版了第二卷《红潮沉浮录》。
自由亚洲电台 “心灵之旅”节目主持人张敏编撰的《穿墙的短波》丛书,是迄今连续播出近十六年的“心灵之旅”访谈声音版本的文字记录。也是人类存在可耻的信息“防火墙”时代,负有新闻自由使命的短波广播留下的一部穿墙长存的历史证词。如果说第一卷侧重以回顾红色中国历史大事件为线索,第二卷则更多侧重一些历史事件当事人的人生故事。
关军:南周故事
按语:2013年年初,《南方周末》新年献辞在广东省委宣传部(文中简称“省宣”)强压下被改得面目全非,并出现多处低级错误,编采人员借助网络的抗争导致“南周事件”爆发,引发轩然大波。随后,亲共的新加坡《联合早报》发布了有违事实的消息,指省宣及其部长庹震未曾干预新年特刊,尤其激起公愤的是,省宣强硬地要求《南方周末》通过官方微博承揽全部责任,为省宣和庹震洗白。“南周事件”进入高潮。总编辑黄灿与审读员曾礼,同为共产党的处级干部,扮演了同等重要又截然相反的角色,一个出卖自己报纸的声誉、成为省宣的帮凶,一个与体制决裂、成为报纸命运的救赎者,通过这两个鲜活人物的故事,可以洞悉共产党宣传机器上的“零件”的迥异命运。
本文节选自《打帝国:南周人的困与斗》,这是一部细致还原“南周事件”的长篇非虚构作品。
庄晓斌:老面兜(长篇小说·之五)
十八 丁育心和老面兜街头相遇,而这时的老面兜已经成了个殷实的个体户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八九年的光阴就在人们不经意间流逝了。 继续阅读 庄晓斌:老面兜(长篇小说·之五)
吴祚来:一个人的八九六四纪事
――纪念八九六四25周年
题记:又一次回忆。[自由写作]的约稿,使我得以花时间又理了一下整个过程的记忆,是零散的,但对我对历史应该都不无价值。
每一个人记录,历史就会立体起来。
1
我是1988年秋季入学的研究生,我考的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文艺学专业,当时住在恭王府,离天安门广场不到20分钟自行车车程。 继续阅读 吴祚来:一个人的八九六四纪事
南丘:都去广场走一走(组诗)
头像
他的头像
印在货币上
以泛滥的形式填满空间
你,却难以抵抗 继续阅读 南丘:都去广场走一走(组诗)
冷万宝:血色铁城(上·之五)
冷万宝:血色铁城(上·之四)
李亚东: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汪建辉《中国地图》及其症候分析(之四)
七、“没有人能过一种未经辩护的生活”
——兼答“我的悲观失望由谁造成?”
作者在台湾版《时间的重量》后记“只说时间”中写:
在小说里,作者是一个最大的独裁者。他要谁死,谁必定得死。他让天上掉下一砣金子砸中谁,就会砸中谁。一切全凭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爱与恨,镜像着这个世界另一端的真相。 继续阅读 李亚东: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汪建辉《中国地图》及其症候分析(之四)
章三:塑料花开(下)
——一根赤条条的舌头所说的时代故事
(接上部分)
(三)黑与白
寂静之中,我一点一点地吐出口里的青烟。透过青烟,我看见月光下一片片的野草像雪地一样越来越明亮。一阵夜风吹来,我突然惊醒。那拖车怎么搞的,还没有到! 继续阅读 章三:塑料花开(下)
肖国珍:八九六四,那年那月
(一)
那年那月,我在长沙上学,少不更事,满腔热血。腐败与不公无处不在的背景下,当游行的消息传来,我上街了。 继续阅读 肖国珍:八九六四,那年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