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論壇 2019.3.23 特刊

編者的話
編者的話(2019-03-23)           洪哲勝
認識問題
天真階段要結束了.歐盟調整政策視中國為對手 中央社
探索道路
哈佛校長白樂瑞長北大演講:全文.Q&A…(三 白樂瑞等
吶喊呼籲
舊金山民運人士要求中共釋放“六四酒案”四君 RFA
民主理論
不是為了約束自己.而是用來約束敵人     李悔之
迫害實錄
中國接受聯國人權報告但拒62條主要建議…狡猾… 法廣
讀史論今
〔網文〕毛選裡被刪除的語錄(分類版)     佚名
台灣問題
不做第二個香港!賴清德…力挽狂瀾.捍衛台灣! 民報
民進黨總統初選要讓人民有感,才能“活化台灣 陳昭南
台北市長柯文哲:海峽兩岸已喪失互信  自由亞洲電台
報告稱台灣在南太平洋活動助美抗衡中國擴張 美國之音

下篇 ☉   ☉目錄          ☉投稿+訂約+聯絡

編者的話(2019-03-23)

洪哲勝


我們今天推出了十篇文章,總共歸於底下七個專欄:《認識問題》、
《探索道路》、《吶喊呼籲》、《民主理論》、《迫害實錄》、《讀
史論今》各一篇;和《台灣問題》四篇。下面我們來簡介各篇文章。


認識問題

  ◆中央社:《天真階段要結束了.歐盟調整政策視中國為對手》
   ──“歐盟今天將召開高峰會討論對中新戰略。過去,歐盟與
   中國的關係主要靠國與國的關係來推動,往往步調不一,如今
   各國領導人首度聯手為中國政策背書,在歐盟歷史上可說是史
   無前例。”“德國與法國是歐盟這次調整對中政策的主要催生
   者。正如法國總統馬克宏的顧問波恩所言,過去歐盟成員國應
   對中國時,過於天真而且莫衷一是,“現在天真的階段要結束
   了”。

   __瀏覽本文


探索道路

  ◆《哈佛校長白樂瑞北大演講:全文.Q&A.評論(三篇)》

   ◇德國之聲:《〔評介〕哈佛校長白樂瑞北大演講.影射中國
    時政?》──本週三(2019-03-20),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
    作客北京大學,並且發表了演講。他明確地提到了圍繞貿易
    爭端的美中雙邊磋商,同時也用隱晦的方式觸及了中國人權
    狀況、新疆“再教育營”等當前敏感議題。”

   ◇白樂瑞:《〔演講全文〕真理的追求與大學的使命》──針
    對真理的追求,他說:“卓越不是輕而易舉可以獲取的,且
    誰都不可能僅憑一己之力取得成功。”“我們現在如何培養
    人才和智力資本,就至關重要。”“偉大的大學堅持真理,
    而追求真理需要不懈的努力。”“我作為校長的職責往往並
    不是決定學校‘正確’的立場,而是確保討論渠道的暢
    通。”“偉大的大學堅持真理,而追求真理需要不懈的努
    力。”“追求真理需要勇氣。”“要堅持真理,我們就必須
    接受並欣賞思想的多元。”……

   ◇楊雪:《〔Q&A〕北大學生給哈佛校長提了什麼難題?》
    ──作者絕少陳述難題的何在,而盡量給出白樂瑞的解說。
    請讀者自己欣賞這三篇文章。

   __瀏覽本文


吶喊呼籲

  ◆自由亞洲電台:《舊金山民運人士要求中共釋放‘六四酒案’
   四君子》──“2016年六四屠殺27週年紀念日前夕,成都符海
   陸、陳兵、張雋勇、羅富譽等四人,因製作‘銘記八九六四’
   的諧音‘銘記八酒六四’海報,被中共當局以‘煽動顛覆國家
   政權罪’逮捕,人稱‘六四酒案’。在六四30週年紀念日將要
   到來之際,方政等中國民運和人權人士,要求中共立即釋放
   ‘六四酒案’四君子。”

   __瀏覽本文


民主理論

  ◆李悔之:《不是為了約束自己.而是用來約束敵人》──作者
   首先說明了“執政黨不受法律的約束”的事實,接著就以“領
   導”們如何持續對話、要求“政法機關必須掌握在黨的手裡,
   作黨的馴服工具”。

   __瀏覽本文


迫害實錄

  ◆法廣:《中國接受聯國人權報告但拒62條主要建議.民主派斥
   “狡猾離譜”》──“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等香港社區和宗教
   團體18日召開記者會,斥責中國表面上聲稱接受聯合國對中國
   人權的審議報告,但卻拒絕接受報告書中62條涉及言論宗教自
   由和法制改革等主要的建議,關注組理事會成員劉慧卿在會上
   形容北京的做法是‘狡猾又離譜’。”

   __瀏覽本文


讀史論今

  ◆佚名:《〔網文〕毛選裡被刪除的語錄(分類版)》──毛選
   裡面有不少地方,實在寫得超級脫線,凡是經歷過“文革”的
   人無不耳俗能詳。據說老毛去世後重新重新編輯的《毛選》,
   頗有一些被刪掉了。作者把(部分)被刪除的分成底下六個類
   別給予列出:(1)教育與知識;(2)對蘇關係;(3)階級鬥爭與
   戰爭;(4)抗日戰爭;(5)大躍進;(6)屁股與屁話。

   __瀏覽本文


台灣問題

  ◆民報:《不做第二個香港!賴清德登記參選:力挽狂瀾.捍衛
   台灣!》──“民進黨總統大選黨內初選今(18)日正式起
   跑,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上午11點30分親自到民進黨中央黨部
   登記,他表示,民進黨去年九合一選舉大敗後,他辭去閣揆,
   深入基層,全力投入立委補選的輔選工作,深刻感受到民進黨
   的處境仍然極其艱辛,面對中國步步進逼,放眼2020,民進黨
   的處境恐怕比2008還要險峻,若2020敗選,民進黨失去的不只
   是政權,台灣的主權和民主也遭到空前的挑戰跟危機,基層非
   常焦慮,基於對這塊土地的使命,他決定承擔責任、力挽狂
   瀾,天佑台灣。”

   __瀏覽本文

  ◆陳昭南:《民進黨總統初選要讓人民有感,才能“活化台
   灣”!》──“認真比對,我個人總感覺小英總統和賴清德乃
   屬於同一類型的菁英分子:意志堅定,謹小慎微;至於在面對
   中共排山倒海而來的驚濤駭浪下,他們兩人基本也都具備‘色
   不變、目不瞬’的抗壓性格之特質。所以,民進黨究竟誰會勝
   出初選,眼下來看,似乎並非最重要的課題。我的具體看法
   是,兩位參與初選的總統候選人,絕對不在於誰能抗拒中共,
   而是要提出一套如何有效抗拒中共無孔不入的騷擾戰法,以及
   在內政上,究竟誰能端出‘讓人民感動’的完整治國方案。”
   兩位加油!

   __瀏覽本文

  ◆自由亞洲電台:《台北市長柯文哲:海峽兩岸已喪失互信》
   ──柯文哲認為:“台灣和大陸之間是有障礙的,是不同的,
   這是一個事實。我們很難在世界上找到在經濟上如此緊密,而
   在政治上如此互相敵意的例子”。他又認為:對中國而言,台
   灣的“基本策略”應該是“親美友中”。我給出一則編按,點
   出台灣人應該“親美”,因為它不但沒有兼併台灣的惡念和惡
   行,而且多方幫助台灣。但是台灣不可“親中”。中共當局
   “幾十年來中共當局始終想要兼併台灣,儘管現在改提‘和平
   統一’的口號,它還叫囂著‘不放棄武力攻台’。因此,對於
   中國政府,台灣人應該‘抗中’,才能護衛自己的家園。當中
   共當局不再企圖併台,台灣人自會取消‘抗中’策略。”但
   是,在中國人民追求中國的民主化和文明化的進程當中,台灣
   人協助這個進程的完成是雙方都會受益的。因此,對中國人民
   而言,儘管現在不存在者“海峽兩岸一家親”的現實,台灣人
   現在就應該和中國人民共同追求未來的“海峽兩岸一家親”。

   __瀏覽本文

  ◆美國之音:《報告稱台灣在南太平洋活動助美抗衡中國擴張》
   ──“台灣總統蔡英文星期四對台灣在南太平洋三個邦交國展
   開《海洋民主之旅》,深化彼此交流並鞏固外交關係。就在她
   出訪之前,一個新發佈的報告稱,台灣與南太平洋的活動大致
   支持美國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可以作為美國及其安全同盟澳
   大利亞、新西蘭平衡中國在地區影響力的砝碼。”

   __瀏覽本文

下篇上篇目錄目錄@文本標題投稿+訂約+聯絡

天真階段要結束了.
歐盟調整政策視中國為對手


中央社


【這裡的圖片無法展示,對不起】br> 歐盟各國領導人聯手為中國政策背書, 在歷史上可說是史無前例。圖為歐盟旗幟。 (圖取自Pixabay圖庫)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特稿〕歐盟今天將召開高峰會討論對中新戰 略。過去,歐盟與中國的關係主要靠國與國的關係來推動,往往步調 不一,如今各國領導人首度聯手為中國政策背書,在歐盟歷史上可說 是史無前例。 德國與法國是歐盟這次調整對中政策的主要催生者。正如法國總統馬 克宏(Emmanuel Macron)的顧問波恩(Clement Beaune)所言,過 去歐盟成員國應對中國時,過於天真而且莫衷一是,“現在天真的階 段要結束了”。 歐盟各國為何形成一致陣線,對中國更加防備?原因除了中國大動作 的投資和併購,也與中國沒有如西方所願走向民主和開放,影響力卻 大到難以忽視有關。 打開歐盟執委會為本次峰會預先準備好的文件《歐中關係戰略展望》 (EU-China–A strategic outlook),第一頁就出現關鍵字:歐盟 視中國為追求科技領導地位的“經濟競爭者”,以及推動另一種治理 模式的“體制對手”。 後面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指的是中國正在將國家力量主導的資本主 義和威權體制輸出到全世界,與西方的自由市場經濟和民主體制形成 競爭關係。為了確保獨裁統治,中國在國際上捍衛利益時毫不手軟, 對歐洲的統合已經構成一大挑戰。 在捷克、匈牙利、塞爾維亞、希臘、葡萄牙、義大利等急需外資的東 歐和南歐國家,中國的影響力尤其與日俱增。名為“一帶一路”的基 礎建設投資,表面看來雙贏互惠,事實上是趁虛而入,藉機擴大對歐 洲的政治影響力。 以希臘為例,2009年,希臘國債危機高峰之際,中資買下希臘重要海 港彼里夫斯港(Piraeus)。2017年,中國成功施壓希臘投下反對 票,阻止歐盟在聯合國譴責中國人權。 中國還號召11個中東歐的歐盟國家和巴爾幹半島的五個國家,定期召 開16+1峰會,與歐盟互別苗頭。 中國用投資和貸款來換取影響力,歐洲隨時有被分化的危險,東歐民 主化的努力甚至可能因此化為烏有,讓歐盟高度警覺。 其次,在“中國製造2025”大旗的指引下,中國在德國等科技先進國 家大舉併購能源、通信、電網、交通等基礎建設和高科技企業,反之 中國自己卻遲遲沒有履行開放市場的承諾。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德國機器人大廠庫卡(Kuka),2016年被中國 美的集團併購。背後有政府撐腰的中國財團,竟然砸大錢買德國的核 心科技,讓德國開始注意中國如何利用歐洲市場的開放來策略性地磁 吸技術,對歐洲的技術領先地位造成威脅。 歐盟在這份歐中關係的文件中,因此建議各會員國建立有效的審查機 制,控管外國投資基礎建設和關鍵科技的“安全風險”,反應出歐洲 當前對中資的戒心。 這份篇幅一共11頁的文件措辭清晰,與以往類似政策文件的含糊不清 不同,透露出歐盟對中國的立場已經轉硬。歐盟各國領導人在這次峰 會上討論後,如果釋放出團結一致的訊號,將是統合中國政策重要的 一步,為即將在4月初舉行的歐盟中國峰會打下基礎。 當然,中國分化歐盟的動作也不可能收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好 選在今天出訪義大利。無視歐盟各國和美國的警告,義大利顯然已經 決定擁抱一帶一路,成為第一個簽署一帶一路備忘錄的歐盟大國。 (編輯:林憬屏) 【延伸閱讀】   __ 《義大利擬參與一帶一路 歐盟組統一戰線阻中國紅潮》   __ 《王毅出席歐中戰略對話 暗批美國阻擋華為不正常》   __ 《美媒:歐盟態度急轉彎 擬聯手對抗強勢北京》 〔原載《中央社.重點新聞》2019-03-21;https://www.cna.com. tw/news/firstnews/201903210029.aspx。提供者:(高雄市) Babuza〕

下篇上篇目錄目錄@文本標題投稿+訂約+聯絡

哈佛校長白樂瑞北大演講:
全文.Q&A.評論(三篇)


白樂瑞


 ┌──────────────────────────┐
 │ 〔評介〕哈佛校長白樂瑞北大演講.   德國之聲 │
 │ 影射中國時政?               . │
 │ 〔演講全文〕真理的追求與大學的使命   白樂瑞 │
 │ 〔Q&A〕北大學生給哈佛校長提了什麼難題?  楊雪 │
 └──────────────────────────┘



哈佛校長白樂瑞北大演講.影射中國時政?

德國之聲


  __ 點擊這裡閱讀──→真理的追求與大學的使命(全文)


 ┌──────────────────────────┐
 │ 本週三(2019-03-20),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作客北京 │
 │ 大學,並且發表了演講。他明確地提到了圍繞貿易爭端 │
 │ 的美中雙邊磋商,同時也用隱晦的方式觸及了中國人權 │
 │ 狀況、新疆“再教育營”等當前敏感議題。       │
 └──────────────────────────┘


在題為《真理的追求與大學的使命》的演講中,白樂瑞(Lawrence 
S. Bacow)以“"五四運動"即將迎來百年紀念作為開場白,指出這場改
變了中國歷史的運動,體現了當時中國青年的宣言:追求真理、相信
真理具有改變未來的力量。哈佛校長盛讚了北大的思想自由傳統,認
為北大人勇於推動變革的特質要歸功於百年前蔡元培校長的遠見卓
識。 

隨後,白樂瑞回顧了哈佛大學與中國高校的合作史,指出“追求和創
造知識的人們之間,總是有一種跨越時空的相互關懷”,即便“在嚴
峻的經濟政治社會條件下,大學仍然可以成為力量的來源”。

他在演講中也明確提到了美中兩國“正在就一系列重要問題進行談
判”,指出談判結果將會對全球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在這樣的關鍵
時刻,優秀的學府更應該發揮積極的作用”。


暗指中國打壓左翼學生團體?


白樂瑞此後將話題重新引回圍繞真理的討論,認為真理“只有在爭論
和試驗中才會顯露”,而且“追求真理需要勇氣……在社會科學和人
文學科裡,學者們常常需要防備來自各個方面的政治攻擊”。他指
出,改變傳統思維模式需要巨大的決心和毅力,也需要歡迎對立觀點
的意願,需要直面自己錯誤的勇氣。“偉大的大學培養這些品質,鼓
勵人們傾聽,鼓勵人們發言。不同想法可以切磋,也可以爭論,但不
會被壓制,更不會被禁止。”

就在去年年底,中國當局對北大等高校內的左翼學生團體進行了打
壓,多名致力於維護勞工權益的學生遭到了開除學籍的處罰,其中部
分學生甚至一度遭到拘捕。同時,當局還介入了"北大馬克思主義學
生會"等高校左翼學生社團的內部管理,強行撤換大部分核心成員,
引發一些學生在校園內舉牌抗議。不過,白樂瑞在演講中並沒有明確
批評中國高校壓制不同意見的案例。
隱喻新疆“再教育營”?

最為引人關注的則是白樂瑞演講的結尾部分。他透露自己的母親曾是
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隨後還引用了一名維族作家阿布都熱依
木.吾提庫爾的詩篇:“漫漫人生路上,我尋覓真理,嚮往正義的途
中,我苦思冥想。我時時刻刻祈望著傾訴的機會,用哪些充滿意義和
魅力的詞語。來吧,我的朋友們,讓我們暢所欲言,各抒胸臆。”

白樂瑞將1995年病逝的這名作家稱為“中國偉大的現代詩人”,絲毫
沒有提及其維吾爾族身份,更沒有提及當前中國政府將大量新疆穆斯
林民眾拘押於“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又稱“再教育營”)。不過,
《蘋果日報》等香港媒體則在報導中指出,白樂瑞正在用這類隱晦的
方式,表達美國知識分子對中國敏感話題的態度。

 

∼∼∼∼∼∼∼∼===≡≡≡☉☉≡≡≡===∼∼∼∼∼∼∼∼



真理的追求與大學的使命
──哈佛校長白樂瑞北大演講(全文)

白樂瑞


 ┌──────────────────────────┐
 │ 【看點】                     │
 │                          │
 │ 3月20日,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Lawrence S. Bacow) │
 │ 蒞臨北京大學發表了題為《真理的追求與大學 的使   │
 │ 命》的演講。2018年7月,哈佛大學迎來第29屆新任校  │
 │ 長Bacow,Bacow有著相當豐富的教育領導經歷,在擔任 │
 │ 哈佛大學校長之前,他曾在麻省理工學院擔任學院教授 │
 │ 24年,最終被任命為名譽校長兼系主任。2001年,他當 │
 │ 選為塔夫茨大學第12任校長,並在此任職十年。2011  │
 │ 年,Bacow加入哈佛大學董事會,並擔任肯尼迪學院領  │
 │ 導力中心負責人。                 │
 │                          │
 │ 尤為特別的是,現年67歲的Bacow,出生於密歇根州龐  │
 │ 蒂亞克,也是移民後裔,他的父親是來自東歐的難民, │
 │ 母親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多重困境中,Bacow  │
 │ 通過個人努力進入美國主流的上層精英社會,並贏得了 │
 │ 高等教育的信任。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哈佛 │
 │ 大學新任校長在北京大學講了些什麼。        │
 │                          │
 │ 哈佛校長蒞臨北京大學演講。演講原文如下:     │
 └──────────────────────────┘


謝謝您,郝校長。各位同行、同學、朋友,大家好。今天來到北京大
學,我非常榮幸,感謝你們對我的熱情歡迎。請接受我對貴校120週
年校慶的誠摯祝賀。

更令我感到榮幸的是,我這次到訪,恰好是在五四運動百週年紀念日
即將到來之際。五四運動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值得驕傲的時刻。它是一
代中國青年對世界的宣言:我們要追求真理,我們相信真理改變未來
的力量。時至今日,我們還能聽到蔡元培校長的聲音:

  “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此思想自由之
  通則,而大學之所以為大也。”

北大人勇於探索新知,敢於推動變革,這首先得益於蔡元培校長的遠
見卓識。


今天我來到這裡,就更熱切地想要了解這所創立最早的中國大學之
一。北大是為大學之道而建的大學,是為思想自由而建的大學。我來
過中國很多次,既有私人旅行,也有公務訪問。這次我作為哈佛大學
校長訪問中國,造訪中國優秀的高等學府,感受尤為不同。哈佛和北
大都有著對高等教育的堅定信念,兩校的學生和學者之間有著深厚的
聯繫和緊密的合作。無論是藝術和建築,醫學和公共衛生,還是工程
和環境科學,他們在各個領域中共同創造的知識,都將讓世界變得更
加美好。我們應該記住,蔡元培不僅領導過北大,還協助創建了中央
研究院、上海音樂學院以及國立藝術院。他的努力提醒我們,人文和
自然科學都能夠提升人類的精神境界,改善人類的生存處境。


從上上個世紀開始,哈佛大學就一直向東方探求知識,謀求合作。
1879年,戈鯤化先生帶著妻子和六個子女,不遠萬里從上海來到波士
頓,成為了哈佛的第一位中文教師。他從中國帶來的經典書卷,是哈
佛獲得的第一批亞洲語言文獻,也是哈佛燕京圖書館最早的館藏。
140年之後,哈佛燕京圖書館已經發展成為擁有150萬冊藏書的大型圖
書館,是亞洲以外最大的東亞學術資料庫,其體量在哈佛全校80餘座
圖書館中位居第三。哈佛燕京圖書館有很多數字化館藏,比如“明清
婦女著作”數據庫,向全球的學者在線提供北大和哈佛共同收藏的珍
貴文史資料。

在哈佛大學各學院的教授學者中,有超過300位中國問題專家利用我
們的東亞資料從事研究。我們研究中國的學者數量,在全美所有大學
中首屈一指。這些學者和老師們從方方面面推動著我們對中國更深入
的理解,包括中國的文化、歷史、宗教、人類學、社會學、法律、教
育、公共衛生、公共政策,以及商學。上個月,為了準備本次訪華,
我和他們當中的一些學者共進了午餐,了解了他們豐富的學術成果。
那真是一次思想的盛宴。他們讓我看到了以多重視角研究複雜的中國
問題的必要性,更讓我深刻領會了與世界分享中國知識的重要意義。
當然,任何個人的能力都比不上集體的力量。哈佛成立了一系列的研
究中心和研究所來支持、推廣研究。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哈佛亞洲
中心以及哈佛中國基金等機構,全面地影響著哈佛對中國的思考方
式,從教學研究到交流合作。它們當中最老的是哈佛燕京學社。90年
前,哈燕社正是在這裡,從燕京大學的故址起步的。今天它仍然在支
持各個領域的中國青年學者的學術成長。我們的這些機構當中最新的
是哈佛全球研究基金。它從四年前啟動時開始,就一直為不同規模的
研究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大部分是關於中國的。為氣候變化、網絡安
全、國際關係等重大挑戰提供有效研究方法的解決方案,這不是一所
大學、甚至一個國家所能做到的。要在這樣的領域推動變革和進步,
需要很多人跨學校、跨行業、跨文化、甚至跨政府的共同合作。

正因為如此,我們現在如何培養人才和智力資本,就至關重要。在哈
佛的校園裡,我們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有志者;我們相信他們能為我
們的社區以及更廣闊的世界作出貢獻。今年一年之內,就有一千多名
中國學生和超過一千名中國學者來到哈佛求學求知。這比來自其他任
何國家的學生學者都多。他們的足跡遍佈哈佛的每個學院。我們還有
超過兩千五百名中國的校友。如果戈鯤化先生今天能回到波士頓,看
到很多和他一樣生於中國的學者在哈佛任教,一定會感到欣慰。他如
果得知中文已經成為哈佛第二熱門的外語科目,一定會感到高興。


我剛才介紹的這些數據和舉例顯示了我們對中國社會文化的濃厚興
趣,以及我們為之作出的巨大努力。但數字並不能完整地解釋,作為
一個大學社區的成員意味著什麼。哈佛校園裡的每一次對話,每一種
互動,都透露著謙遜和希望。我們隨時都願意承認“我不知道”,我
們隨時都願意和夥伴們相向而行,面對挑戰和失敗,在追求知識的道
路上一起憧憬成功的喜悅。發現和創新的過程總是複雜而艱辛的。這
個過程需要創造力和想像力,但更重要的是勤奮的工作。卓越不是輕
而易舉可以獲取的,且誰都不可能僅憑一己之力取得成功 。

追求和創造知識的人們之間,總是有一種跨越時空的相互關懷。我還
記得70年代後期,我還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年輕教員時,一個中國學術
代表團對學校進行過一次歷史性的訪問。漫長的分離一點都沒有削弱
師生同事之間的美好感情。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幾十年沒有見過面
了,但他們就像剛分開不久的朋友一樣相互問候,然後又開始討論共
同關心的學術課題。對我來說,這生動地證明,在嚴峻的經濟政治社
會條件下,大學仍然可以成為力量的來源。

我還想到第一屆帕格沃什(Pugwash)科學與世界事務大會。在1957
年緊張的冷戰局勢下,來自世界各地的22位著名科學家聚集在加拿大
新斯科舍省,討論熱核武器的發展及其對文明的威脅。他們的集體努
力為1963年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1968年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和其他若
干重要協議奠定了基礎。這22位與會者中,七位來自美國,三位來自
蘇聯,三位來自日本,兩位來自英國,兩位來自加拿大,另外各有一
位來自澳大利亞、奧地利、中國、法國和波蘭。物理學家周培源教授
是這22人中唯一的中國人。他後來還擔任了北京大學的校長,並在
1978年率團訪美,談判促成了中美之間的學者交流。我們應該感謝像
周培源教授這樣富有遠見和勇氣的領導者,始終把和平和共識放在首
位。


當下,我們兩國政府之間正在就一系列重要問題進行談判。這些談判
有時很艱難;它們的結果將對全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我相信,保持
學者之間跨越國界的交流,對我們今天在座的所有人來說都至關重
要。不僅如此,任何關心高等教育在人類生活中所起作用的人,都應
該能夠理解其中特殊的意義。

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優秀的學府更應該發揮積極的作用。當然,哈佛
在美國,北大在中國,我們都有責任為各自的社會做出貢獻,促進各
自國家以及全世界的發展。而我們作為大學,要真正承擔起這樣的責
任,唯一的方法就是踐行和維護那些能夠超越國界的學術價值。我去
年10月發表就職演說時,曾經談到過這些基本價值。當時出席就職典
禮的,有哈佛大學成百上千的學生、教授、職員、校友和友人,也有
來自全球220所院校的代表。我想現在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當時發表的
想法。

偉大的大學堅持真理,而追求真理需要不懈的努力。真理需要被發
現,它只有在爭論和試驗中才會顯露,它必須經過對不同的解釋和理
論的檢驗才能成立。這正是一所偉大大學的任務。各學科和領域的學
者在大學裡一起辯論,各自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的理論,努力理解並
解釋我們的世界。


【這裡的圖片無法展示,對不起】br>
追求真理需要勇氣。在自然科學中,想要推動範式轉移的科學家常常 被嘲諷,被放逐,甚至經歷更大的厄運。在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裡, 學者們常常需要防備來自各個方面的政治攻擊。 正因為這樣,開創性的的思想和行動往往是從大學校園裡開始生長。 改變傳統思維模式需要巨大的決心和毅力,也需要歡迎對立觀點的意 願,需要直面自己錯誤的勇氣。偉大的大學培養這些品質,鼓勵人們 傾聽,鼓勵人們發言。不同想法可以切磋,也可以爭論,但不會被壓 制,更不會被禁止。 要堅持真理,我們就必須接受並欣賞思想的多元。對挑戰我們思想的 人,我們應該歡迎他們到我們中間來,聽取他們的意見。最重要的 是,我們必須能夠敏銳地去理解,但不急於作出評判。 我擔任哈佛大學校長,還不到一年。但在這短暫的時間裡,我們的校 園裡已經至少六次出現過有爭議的問題,引起了熱烈的討論,有時甚 至是激烈的爭吵和公開的抗議。參加爭論的有學生,有教職員工,也 有校友和學校的友人。這樣的爭吵可能會讓人感到不快。但它是一個 社區健康的標誌,是積極的公民參與的象徵。事實上,如果有一個學 期完全沒有發生這樣的辯論,那才是不正常的,甚至會讓人感到不 安。當意見衝突發生時,我們就不得不自問:我們想要一個怎樣的社 區?而正是這個問題維繫並強化著我們的集體,讓我們對真理的追求 更加深刻。 我作為校長的職責往往並不是決定學校“正確”的立場,而是確保討 論渠道的暢通。從遠處看,哈佛大學好像有一個統一的聲音。但實際 上,哈佛是不同聲音交響共存的地方。而我們最為重要也最為困難的 任務之一,就是讓社區的所有成員都覺得他們可以暢所欲言。
【這裡的圖片無法展示,對不起】br> Bacow在新生開學典禮上演講
改善我們的社區,改善我們的世界,這是我們大學的職責。目前,哈 佛本科學院最熱門的課程之一是《中國古典倫理與政治理論》。上個 學期有425名本科生選修了這門課。當授課教授被問及對哈佛學生有 什麼建議時,他說,“我們的世界是由人類活動創造的。如果我們對 世界不滿意,我們就應該去改變它。千萬不要落入危險的思想陷阱, 以為世界本來就是這樣。世界永遠都在改變。” 偉大的大學不僅堅持真理,而且追求卓越。在我的就職演說中,我特 別強調了哈佛師生卓越的天賦和驚人廣泛的學術與事業追求。才華不 僅綻放在課堂和實驗室裡,也飛揚在餐桌、操場和舞台上。和夥伴們 共同學習生活為他們創造了改變和成長的機會,而這些機會,也許只 有在這樣的環境裡才能存在。多樣性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我們能夠從 我們的差別中受益。我們很容易想像,如果所有人的背景、興趣、經 驗和想法都一樣,大學只會變得沈悶無趣。 人們常常問我哈佛成功的秘訣。我們所有的成功,都是在他人的幫助 下實現的。如果沒有全球其他優秀高等院校的挑戰和激勵,如果不能 向同行學習、與他人合作,我們絕不會像現在這麼成功。僅僅在美 國,就有四千餘所大專院校。它們驚人地多樣,有的專注於本科教 育,有的兼顧本科生、研究生和職業教育;有的專注於藝術和音樂等 單個學術領域,有的同時推動多學科的發展。它們都在為人才和資源 競爭;但它們又都以其他學校為榜樣,謀求自己的進步。 哈佛也不例外。我們向或遠或近的鄰居們學習。我們正在和麻省理工 學院的合作夥伴們一起探索如何通過技術讓更多的人享受我們的教育 資源。我們的聯合在線教育平台 edX 已經為超過1,800萬名學習者提 供了教育機會,而這一數字還在增加。與此同時,這些學習者們也為 我們提供了教育科學的新視角。 從2013年開始,北大也加入了我們的平台。在參加 HarvardX 課程的 同時,學生同樣可以選修 PekingX 課程。從民俗和語法,到音樂和 藥物發現,再到營養學和機器人,這些課程包羅萬象。北大的聽課學 生,因此增加了幾十萬人。更廣泛地共享知識的寶藏,是我對哈佛和 其他所有高等院校的期望。我們能夠而且應該用我們的卓越來幫助那 些也許永遠沒有機會踏入我們校園的人們,讓他們的世界也變得更 好。 最後,偉大的大學意味著機會。我的父母是作為難民來到美國的。我 的父親幼年時為了逃離迫害從東歐移民美國。我的母親是奧斯維辛集 中營的倖存者。他們在飽經喪亂之後遠渡重洋,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 了進學求知的機會。他們認識到教育在他們新的國家的重要性,並支 持我升學深造。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和教育的幫助,我今天不可能來 到這裡,和你們暢談我的感悟。和無數其他人的經歷一樣,上大學讓 我能夠成功。我希望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青年們都能理解這樣一個簡 單的道理:如果你想要有所成就,教育將幫你實現夢想。 我們的大學必須繼續堅持這些讓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與眾不同的價 值:真理,卓越,和機會。我們必須維護和強化我們之間的學術交 流,讓我們能夠攜手共進、引領世界。 最後,我引用中國偉大的現代詩人阿布都熱依木.吾提庫爾的詩結束 這次演講:   “漫漫人生路上,我尋覓真理,   嚮往正義的途中,我苦思冥想。   我時時刻刻祈望著傾訴的機會,   用哪些充滿意義和魅力的詞語。   來吧,我的朋友們,   讓我們暢所欲言,各抒胸臆。” 哈佛大學和北京大學正在共同的道路上前行。我們的師生們維繫並拓 展著我們的聯繫,繼續探索研究,增進善意。讓我們繼續相互學習, 在知識和智慧中成長!再次感謝你們的熱情歡迎。來到北大是我的榮 幸。願我們兩校的師生在未來的對話中繼續暢所欲言,各抒胸臆。 〔出處:《搜狐》。轉載自《新世紀新聞網》2019-03-21;2newcen turynet〕 ∼∼∼∼∼∼∼∼===≡≡≡☉☉≡≡≡===∼∼∼∼∼∼∼∼ 北大學生給哈佛校長提了什麼難題? 楊雪 3月20日,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Lawrence S. Bacow)在北京大學發 表演講。白樂瑞為哈佛大學第29任校長,美國藝術和科學學院院士, 曾任塔夫茨大學校長、麻省理工學院校務委員會主席。  ┌──────────────────────────┐  │ 編者按:                     │  │                          │  │ 哈佛大學校長在北大演講後,學生有各種問題,包括對 │  │ 川普看法的問題。有趣的是,哈佛校長對此避而不答。 │  │ 讓我們看看他如何回答其他問題。          │  └──────────────────────────┘ 3月20日,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Lawrence S. Bacow)訪問北京大學 並在“大學堂.北大講壇”發表演講,這是白樂瑞2018年7月接任哈 佛校長以來首次訪華。 白樂瑞的演講以《真理的追求與大學的使命》為主題,強調了當前國 際環境下思想多元化和高校合作的重要性。 在現場提問環節,白樂瑞與北大學生交流氣氛活躍,場下不時發出陣 陣笑聲和掌聲。工作人員原本計劃提供三到四個提問機會,但高質量 提問頻出。在工作人員示意只剩最後一個提問機會時,白樂瑞回應說 “one more question”,表示學生可以提問更多問題。最後,白樂 瑞現場回答了九個問題,並稱讚北大學生的問題尖銳(challeng- ing)而有價值。
【這裡的圖片無法展示,對不起】
北大學生提問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
政治衝突下的跨國學術交流 白樂瑞首先回顧了百年來哈佛大學與北京大學的合作。白樂瑞說,兩 校之間有著深厚的聯繫和緊密的合作,其合作成果將讓世界更加美 好。隨後,他回顧了冷戰時期,來自不同國家的學者交流合作的歷 史。 1957年,22位著名科學家聚集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討論熱核武器的 發展及其對文明的威脅,他們的努力為1963年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 1968年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和其他若干重要協議奠定了基礎。與會者分 別來自美國、蘇聯、日本等十個國家,物理學家周培源教授是其中唯 一的中國人。他後來還擔任了北京大學的校長,並在1978年率團訪 美。
【這裡的圖片無法展示,對不起】
演講現場的前北京大學校長、物理學家周培源雕塑像。
白樂瑞說,在當時嚴峻的經濟政治社會條件下,大學仍然可以成為力 量的來源,而當前,中美兩國政府間談判進程艱難,保持學者之間跨 越國界的交流至關重要。“哈佛在美國,北大在中國,我們都有責任 為各自的社會做出貢獻,促進各自國家以及全世界的發展。而我們作 為大學,要真正承擔起這樣的責任,唯一的方法就是踐行和維護那些 能夠超越國界的學術價值。”白樂瑞說。 現場提問環節,一位北大學生向白樂瑞提問他如何看待美國總統川普 〔或譯“特朗普”〕以及未來中美貿易的走向。白樂瑞沒有直接回答 有關川普的問題,但著重回答了中美貿易衝突的問題。他認為,二戰 後簽訂的協議建立了現在的貿易體系,行之有效,規避了很大風險, 他不能預測兩國如何解決問題及形勢發展,但相信“兩國基於雙方利 益,能找到解決方案”,“不能的話,就是雙方領導力的失敗”。
【這裡的圖片無法展示,對不起】
北京大學校長郝平歡迎白樂瑞訪問北京大學。
真理來自於多元思想爭論 在演講中,白樂瑞指出,偉大的大學堅持真理,而真理只有在爭論和 試驗中才會顯露,必須經過對不同的解釋和理論的檢驗才能成立。在 他擔任哈佛校長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校園裡出現了至少六個有爭議的 問題,引起了熱烈討論,有時甚至是激烈的爭吵和公開的抗議。參加 爭論的有學生,有教職員工,也有校友和學校的友人。這樣的爭吵是 社區健康的標誌、積極的公民參與的象徵。“我作為校長的職責往往 並不是決定學校‘正確’的立場,而是確保討論渠道的暢通。”白樂 瑞說,“我們最為重要也最為困難的任務之一,就是讓社區的所有成 員都覺得他們可以暢所欲言。” 對於如何促進多元思想交流,白樂瑞舉例,應該讓不同的人來到大 學,說出他們富有挑戰性的想法,哈佛大學是政治自由派,但也會邀 請保守派人士來到學校做演講。“他們跟我們自由派有差異,想要真 正追尋真理,你必須要不斷試驗,你不是生活在回音室裡,你要跟那 些和你想法不一樣的人交流,要去聆聽跟你意見不同的聲音,但是不 要過於迅速地去判斷。”白樂瑞強調,如果不能跟別人討論有挑戰性 的問題,不能跟他人好好對話,那麼大學就沒有希望。 白樂瑞在演講中還分享了哈佛成功的秘訣。他認為,哈佛所有的成就 都來源於他人的幫助,在哈佛,人們願意承認“我不知道”,接受來 自全球高等院校的挑戰,並與他們合作,共同追求知識。 高等教育改變世界 “每個大學自己決定了在社會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大學是一個實 驗室,我們實驗的東西有很多,來證明我們的一些想法是可行的。” 在現場提問環節,白樂瑞介紹了哈佛大學應對氣候變化所做的嘗試, 他們將院校機構作為實驗室,管理組織哈佛,減少了哈佛30%的二氧 化碳排放。 “改善我們的社區,改善我們的世界,這是我們大學的職責。”白樂 瑞說,目前,哈佛本科學院最熱門的課程之一是“中國古典倫理與政 治理論”,當授課教授被問及對哈佛學生有什麼建議時,教授說, “我們的世界是由人類活動創造的。如果我們對世界不滿意,我們就 應該去改變它。千萬不要落入危險的思想陷阱,以為世界本來就是這 樣。世界永遠都在改變。” 白樂瑞的父母都在二戰時期作為難民來到美國,其母親還曾是奧斯維 辛集中營的倖存者,父母通過努力改變了生活,並支持白樂瑞的學 業。白樂瑞說,大學教育幫助他有所成就,也使他明白大學教育對人 的價值。白樂瑞介紹,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合作運用新技術推廣 教育資源,他們的聯合在線教育平台已經為超過1800萬名學習者提供 了教育機會。哈佛也和北京大學合作課程,與那些無法走入大學校園 的人共享知識。 大學不是為精英服務 一位北大學生向白樂瑞提問,總有人質疑他們的做法是精英主義,他 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白樂瑞說:“我們必須不斷幫助大家理解,我們 院校機構的存在不是為精英服務,而是為社會服務。教育學生,做科 研工作,讓社會變得更好,這是大學最本質的功能,是大學追求真理 和知識的源頭,我們要不斷強調這一點。”但白樂瑞也承認,機遇不 是平均分配的,有些優秀的人沒有機會,對此,“大學的責任就是為 有天賦但缺少機會的人創造機會”。
【這裡的圖片無法展示,對不起】
北大學生提問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
“我們的大學必須繼續堅持這些讓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與眾不同的價 值:真理,卓越和機遇。”演講最後,白樂瑞說,“我們必須維護和 強化我們之間的學術交流,讓我們能夠攜手共進、引領世界。”- (魏宇心、王爍、楊嶺楠、黃俊如對本文亦有貢獻。本文圖片由陳曉 雪拍攝。)
【這裡的圖片無法展示,對不起】
知識分子
(網友推薦) (責編:陳曉雪) 〔出處:《知識分子》。轉載自《新世紀新聞網》2019-03-21;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9/03/blog-post_100. html〕

下篇上篇目錄目錄@文本標題投稿+訂約+聯絡

舊金山民運人士要求中共
釋放“六四酒案”四君子


《自由亞洲電台》


【這裡的圖片無法展示,對不起】br> 海外民運人士在美國舊金山中領館前示威,要求中共釋放 以“六四酒案”被捕的四名中國公民。 (CK攝)Photo: RFA
〔特約記者CK報導〕2016年六四屠殺27週年紀念日前夕,成都符海 陸、陳兵、張雋勇、羅富譽等四人,因製作“銘記八九六四”的諧音 “銘記八酒六四”海報,被中共當局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逮 捕,人稱“六四酒案”。在六四30週年紀念日將要到來之際,方政等 中國民運和人權人士,要求中共立即釋放“六四酒案”四君子。 21日中午12點過後,方政等中國民運和人權人士來到舊金山中國領事 館,要求中共立即釋放被非法關押近三年的“六四酒案”四君子符海 陸、陳兵、張雋勇、羅富譽。 幾天前從中國傳來消息,中國法院定於本月22日開庭審判“六四酒 案”四君子,但近日家屬突然接到通知,開庭取消。方政認為,取消 開庭,是因為六四30週年快要到了,中共當局懼怕人們提起“六四” 屠殺,一旦“六四酒案”開庭,他們迴避不了“六四”這兩個字。方 政說:   “所以我們在這裡提醒世人,不要忘記六四,不要忘掉因紀念六   四遭迫害的這四位君子。這四位君子做了一種‘銘記八酒六四’   的酒,他們用這種方式表達他們對‘八九六四’的銘記,我也希   望更多的人能夠知道他們、記住他們。” 【相關報導】   __ 《成都“六四酒案”週五開審.二涉案人律師被“解聘”》   __ 《拖延近三年.成都“六四酒案”下週開庭》   __ 《成都六四酒案”再被最高法院延期審理》 李剛是2013年北京“新公民運動”的參加者,並因此入獄。他表示, 他非常欽佩“六四酒案”四君子,他說:“這些人在中共的高壓下勇 敢的站出來,希望世人不要忘記“八九六四”這場轟轟烈烈的民主運 動,我們更不能忘記。尤其在海外的異議人士,有責任幫這些人發 聲,不要忘記因為紀念六四被關押三年沒有音訊的英雄們。” 法輪功學員趙曉俊,也是中國民主黨成員。她表示,所有心存良知的 人們,都應該力挺“六四酒案”四君子。她說:“一定要共產黨放 人,不能沒有結果,就這樣關了三年多,讓我們對他們毫不知情,大 家都很希望看到他們現在的狀況,” 去年從廣州來的馮文堯,到美國不久就參加海外民運活動,他說: “我們今天過來,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支援他們,證明他們的後面有 很多支持他們的人士。我們希望能夠影響到體制內的人士,今天‘六 四酒案’的人和他們的家屬的遭遇,明天就可能成為他們、他們的家 屬、他們的後代的遭遇,所有在中共體制下生活的人都應該對這個案 子有所重視,採取行動促進這個案子的人得到釋放。” (責編:嘉遠。網編:郭度) 〔原載自由亞洲電台《普通話.亞太報導.人權法治》2019-03-22;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renquanfazhi/ck- 03222019093639.html〕

下篇上篇目錄目錄@文本標題投稿+訂約+聯絡

不是為了約束自己.而是用來約束敵人

李悔之


一、執政黨不受法律的約束


1955年1月間,張鼎丞(時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向劉少奇彙報
工作後,劉少奇作了許多指示,他說:“我們的法律不是為了約束自
己,而是用來約束敵人,打擊和消滅敵人的。”

1955年7月間,劉少奇又在北戴河向最高人民檢察院負責人指示說:
“我們的法律是要保護人民去同敵人鬥爭,而不能約束革命人民的手
足。如果哪條法律束縛了我們自己的手足,就要考慮廢除這條法
律。”

從劉少奇的上述指示來看,他認為法律是由黨領導制定的,明確把執
政黨置於法律之上。這種觀點與“執政黨也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
內進行活動”的法治理念相距甚遠。實行的結果,就是導致在“反右
派”、“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期間隨意破壞法制,到了“無法
無天”的地步。


二、政法機關必須掌握在黨的手裡,作黨的馴服工具


有關這方面的文件和指示非常之多,下面引述幾例:


1955年7月間,張鼎丞和梁國斌(最高檢察署副檢察長)在北戴河向
劉少奇彙報工作(彭真在座),劉少奇說:“憲法已經規定了,逮捕
和起訴都要經過檢察院。如果不經過檢察院批准,捕人是違法的。所
以檢察院要很快把批捕、起訴全部擔負起來。黨委決定要捕的,檢察
院要閉著眼睛蓋章。這樣做也可能有錯,這在黨內可以講清楚,但對
外,都要由檢察院出面擔起來。……如果檢察院不做黨的擋箭牌,民
主人士就會利用這點來反對黨,結果可以說等於是檢察院反黨。”

他強調說:“必須告訴檢察院的同志不准鬧自由主義,不能因為你們
閉著眼睛蓋章,有了錯案就說‘這個案子不是我批的,我不負責’。
如果有人這樣講,就是泄露了黨的機密,就是和黨鬧獨立性。檢察院
要做黨的擋箭牌,在黨內可以講清楚,對外,就要講這些案子都是經
過檢察院批的,都由我負責。這樣才對。不然,就是違犯了黨的紀
律,要受黨紀的制裁。”劉少奇還再三強調:“檢察院必須掌握在黨
的手裡,這個機關同公安機關一樣,同樣是黨和人民同反革命分子作
鬥爭的銳利武器,必須掌握在自己人手裡。必須保證檢察機關在組織
上絕對純潔。”


1955年9月19日,羅瑞卿(時任公安部長)在全國21省市公安廳局長
會議上講話中說:“公安、檢察、法院都是黨的工具,是黨的保衛社
會主義建設、鎮壓敵人的工具,這點必須明確。但是在憲法上又規定
了‘人民法院獨立審判,只服從法律’、‘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獨立
行使檢察權’,所以,關於檢察院和法院在對內和對外的講法上要分
開。當然,如果有些檢察院、法院的同志以法律上的規定來對抗黨的
領導,那就錯了。凡是對這點認識上有偏差的,必須糾正。”


1957年9月4日,在中央法律委員會擴大會議上,羅瑞卿發言中批評
“某些司法、檢察、法院強調司法獨立,垂直領導,不聽黨委的
話。”會議最後由彭真做總結,要點有三:

  1、政法部門普遍存在著右傾思想。
  2、反右派鬥爭。右派分子在政法戰線上的進攻極為猖狂,攻擊
    我們是“以黨代法,黨政不分,無法可依,有法不依”。
  3、黨委的領導。政法機關這個專政的武器必須牢固地掌握在黨
    的手裡。黨委應當領導政法機關的全部工作(包括所有案
    件),各級政法部門必須無條件地服從黨委(包括中共中央
    和地方各級黨委)的絕對領導,加強向黨委的請示報告。


1957年10月8日,彭真在八屆三中全會上發言,第二部分是“關於政
法工作問題”,他說:“在司法行政和法院系統中,最突出的問題,
是一部分人想藉口‘司法獨立’來擺脫黨特別是地方黨委的領導,同
黨分庭抗禮。”


1958年6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就召開第四次全國檢察會議向中央
寫了一份報告,其中談到:“經過一年來的反右派鬥爭,全國檢察機
關共挖出右派分子1,500多人(注:此前,檢察系統的幹部編制最多
時為43,000人)。”會議批判了片面強調垂直領導,忽視黨的領導或
者把黨的領導抽象化的錯誤路線,進一步強調:“檢察機關必須完全
置於黨的絕對領導之下,做黨的馴服工具。必須聽黨的話,黨叫做什
麼就堅決做什麼;黨不允許做的事情,就一定不要做。會議認為黨的
領導的問題,是檢察機關最根本的問題。”

從1958年6月23日至8月20日,召開了第四屆全國司法工作會議,重點
是揭發批判“司法部黨組所犯的嚴重錯誤”,把司法部黨組全體成員
六人及正司級黨員幹部三人共九人打成“反黨集團”(此案直到1978
年12月才由中共中央宣佈平反)。最後形成的會議文件認為:“司法
戰線近幾年曾犯過違反黨的方針的嚴重的原則性錯誤,主要是右傾的
錯誤,而思想受資產階級法律觀點的影響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會
議認為,“主張審判獨立就是反對黨的領導,是以法抗黨,是資產階
級舊法觀點借屍還魂。”

會議結束後,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向中央報送的《關於第四屆全國司法
工作會議的情況報告》中,特別強調:“人民法院必須絕對服從黨的
領導,成為黨的馴服工具。……法院工作服從黨的領導,不僅要堅決
服從黨中央的領導,而且要堅決服從地方黨委的領導;不僅要堅決服
從黨的方針、政策的領導,而且要堅決服從黨對審判具體案件以及其
他一切方面的指示和監督。”


(來源:Global優品;2017-11-26)


〔網文。提供者:《中國警世新聞電子刊》2019-03-22〕

下篇上篇目錄目錄@文本標題投稿+訂約+聯絡

中國接受聯國人權報告但拒62條主要
建議.民主派斥“狡猾離譜”


法廣


【這裡的圖片無法展示,對不起】br> 日內瓦聯合國人權大會會場/路透社
〔香港特約記者甄樹報導〕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等香港社區和宗教團 體18日召開記者會,斥責中國表面上聲稱接受聯合國對中國人權的審 議報告,但卻拒絕接受報告書中62條涉及言論宗教自由和法制改革等 主要的建議,關注組理事會成員劉慧卿在會上形容北京的做法是“狡 猾又離譜”。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早前正式通過普遍定期審議工作組關於中國的審議 結果報告。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於會上表示,整個進程是對中國 人權事業成就、人權發展道路和人權保障決心的廣泛認同。又指中方 接受各方在審議中提及的絕大多數建議的原則立場,認為符合中國國 情及有利於中國人權事業發展。 據了解,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各國提出改善中國國內人權狀況的346 條建議中,中國拒絕了有關上述範疇的62條建議。 關注組成員兼支聯會主席何俊仁表示,中國近年侵害人權的案件接二 連三,多次大規模抓捕異見人士、拆十字架和取締宗教團體,以及設 新疆再教育營,“整個內地宗教界的教義都受到政治干預,不足年紀 的人被禁入教”。 何俊仁提到,最高法院院長周強近日在兩會報告中開宗明義表示要堅 決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完全不提人權,批評“中國現時的法治已倒退 至50年代”,重申對中國是次報告感到極之失望憤怒。 劉慧卿則斥責指,中方的回應“狡猾又離譜”,在346條建議中,雖 然只拒絕了62條建議,但當中絕大部份都與宗教自由、言論自由、法 制改革、改善人權捍衛者的待遇有關。 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這次是聯同支聯會、香港職工盟、香港天主教正 義和平委員會等團體召開記者會,回應中國對普遍定期審議工作組報 告的回覆。 〔原載《rfi世界之聲.中國》2019-03-19;http://cn.rfi.fr/%E4 %B8%AD%E5%9B%BD/20190319-%E4%B8%AD%E5%9B%BD%E6%8E%A5%E5%8F %97%E8%81%94%E5%9B%BD%E4%BA%BA%E6%9D%83%E6%8A%A5%E5%91%8A%E4 %BD%86%E6%8B%9262%E6%9D%A1%E4%B8%BB%E8%A6%81%E5%BB%BA%E8%AE %AE-%E6%B0%91%E4%B8%BB%E6%B4%BE%E6%96%A5%E7%8B%A1%E7%8C%BE %E7%A6%BB%E8%B0%B1〕

下篇上篇目錄目錄@文本標題投稿+訂約+聯絡

〔網文〕毛選裡被刪除的語錄(分類版)

佚名


 ┌──────────────────────────┐
 │ 這些毛選裡被刪除的語錄,凡是經歷過“文革”的人都 │
 │ 耳熟能詳,可惜被毛去世後重新編輯的《毛選》刪除  │
 │ 了。                       │
 └──────────────────────────┘


┌────────────┐ │ 第一部分 教育與知識 │ └────────────┘
1、知識越多越反動。 2、醫學教育用不著收什麼高中生初中生,高小畢業學三年就夠了。   華佗讀的是幾年制?明朝的李時珍讀的是幾年制? 3、大學還是要辦的,我這裡主要說的是理工科大學。 4、農業大學辦在城裡不是見鬼嗎?農業大學要統統搬到鄉下去。 5、在農村,則應由工人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貧下中農管理學校。 6、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紮根農村幹一輩子革命。 7、不要考試,考試幹什麼?一樣不考才好呢!對於考試一概廢除,   搞個絕對化。 8、考試可以交頭接耳,甚至冒名頂替。冒名頂替的也不過是照人家   的抄一遍,我不會,你寫了,我抄一遍,也可以有些心得。 9、去搞階級鬥爭,那是大學,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什麼北大、人   大,還是那個大學好!我就是綠林大學的,在那裡學了點東西。 10、《紅樓夢》我看了五遍,也沒有受影響,我是把它當歷史讀的   ……《紅樓夢》裡階級鬥爭很激烈,有好幾十條人命。 11、要允許學生上課看小說,要允許學生上課打磕睡,要愛護學生身   體。教員要少講,要讓學生多看。我看你講的這個學生,將來可   能有所做為。他就敢星期六不三加會,也敢星期日不按時返校。   回去以後,你就告訴這學生,8、9點鐘回校還太早,可以11點、   12點再回去 12、從前我在學校裡是不守規矩的,只是以不開除為原則的。考試   嘛,5、60分以上,80分以下,70分為準。好幾門學科我是不搞   的,要搞有時沒辦法,有的考試我就交白卷,考幾何我就畫一個   雞蛋,這不是幾何嗎?因為是一筆,交卷最快。 13、中國知識分子有幾種。工程技術人員接受社會主義要好一些。學   理科的其次。學文科的最差。
┌───────────┐ │ 第二部分 對蘇關係 │ └───────────┘
1、與蘇聯專家的關係只能搞好,不能搞壞。如果出現問題,中國同   志要負責任。有理扁擔三,無理三扁擔。 2、慶祝斯大林同志的60歲生日,這不是一件應景的事情。慶祝斯大   林,這就是說,擁護他,擁護他的事業,擁護社會主義的勝利,   擁護他給人類指示的方向。因為現在全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類都是   受難者,只有斯大林指示的方向,只有斯大林的援助,才能解脫   人類的災難。 3、斯大林是我們最偉大的慈父與導師,我謹以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   黨的名義慶祝斯大林同志的70壽辰,祝福他的健康與長壽!全世   界工人階級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領袖——偉大的斯大林萬歲! 4、蘇聯利益和人類利益一致。
┌──────────────┐ │ 第三部分 階級鬥爭與戰爭 │ └──────────────┘
1、以階級鬥爭為綱,綱舉目張。階級鬥爭年年講,月月講,天天   講。 2、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 3、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頭萬緒,歸根結底一句話:造反有理。 4、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還要進行多次。要鬥私批修。 5、秦始皇算什麼?他只坑了載460個儒,我們坑了46,000個儒。我   們鎮反,還沒有殺掉一些反革的知識分子嗎?我與民主人士辨論   過,你罵我們秦始皇,不對,我們超過秦始皇100倍。罵我們是   秦始皇,是獨裁者,我們一貫承認:可惜的是,你們說得不夠,   往往要我們加以補充。,太謙虛了,何止100倍啊。 6、擺設盆花是舊社會留下來的東西,這是封建士大夫階級、資產階   級公子哥兒提籠架鳥的人玩的,花窖要取消,大部分花工要減   掉。 7、武鬥有兩個好處,第一是打了仗有作戰經驗,第二個好處是暴露   了壞人。……再鬥十年,地球照樣轉動,天也不會掉下來。 8、我們殺了70多萬人,東歐就是沒有大張旗鼓地殺人。革命嘛,階   級鬥爭不搞徹底怎麼行? 9、鎮壓反革命,殺100萬,極有必要。1957年右派進攻,反了右   派,反造不起來了。反革命殺了100多萬。匈牙利沒有殺反革   命。六億幾千萬人,消滅那個100多萬,這個東西我看要喊萬   歲。 10、我才不怕打,一聽打仗我就高興,北京算什麼打?無非冷兵器,   開了幾槍。四川才算打,雙方都有幾萬人,有槍有炮,聽說還有   無線電。 11、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 12、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要大捕大殺幾批。 13、我這次考察湖南農敏運動所得到的最重要成果,即流氓地痞之向   來為社會所唾棄之輩,實為農村革命之最勇敢、最徹底、最堅決   者。 14、假如辦十件事,九件是壞的,都登在報上,一定滅亡。那我就   走,到農村去,率領農民推翻政府,你解放軍不跟我走,我就找   紅軍去。 15、照我推測,在100多萬志願軍中很可能捉到幾百隻大小老虎,你   們應為此目標而奮鬥。……為了清出他們,必須對於有貪污嫌疑   的人大膽懷疑。 16、這樣的一場世界大戰中國可能會死掉四億人口。但是中國用三分   之二人口的犧牲,卻換來一個大同的世界還是值得的。死掉四億   人,還剩兩億人,用不了多少年,中國就又可以恢復到六億人口   了。 17、原子仗現在沒有經驗,不知要死多少,最好剩一半,次好剩三分   之一。 18、人要不滅亡那不得了。滅亡有好處,可以做肥料。 19、為了世界革命的勝利,我們準備犧牲三億中國人。 20、勇敢分子也要利用一下嘛!我們開始打仗,靠那些流氓分子,他   們不怕死。有一個時期軍隊要清洗流氓分子,我就不贊成。
┌───────────┐ │ 第四部分 抗日戰爭 │ └───────────┘
1、一些同志認為日本戰地越少越好,後來才統一認識:讓日本多佔   地,才愛國。否則便成愛蔣介石的國了。國中有國,蔣、日、   我,三國誌。 2、要冷靜,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要避開與日本的正面衝   突,繞到日軍後方去打游擊,要想辦法擴充八路軍、建立抗日游   擊根據地,要千方百計地積蓄和壯大我黨的武裝力量。對政府方   面催促的開赴前線的命令,要以各種藉口予以推拖,只有在日軍   大大殺傷國軍之後,我們才能坐收抗日成果,去奪取國民黨的政   權。 3、有的人認為我們應該多抗日,才愛國,但那愛的是蔣介石的國,   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祖國是全世界共產黨人共同的祖國即蘇維埃   (蘇聯),我們共產黨人的方針是:要讓日本軍隊多佔地,形成   蔣、日、我,三國誌,這樣的形勢對我們才有利,最糟糕的情況   不過是日本人佔領了全中國,到時候我也還可以藉助蘇聯的力量   打回來嘛! 4、為了發展壯大我黨的武裝力量,在戰後奪取全國政權。我們黨必   須嚴格遵循的總方針是"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任何   人,任何組織都不得違背這個總體方針。   5、我曾經跟日本朋友談過。他們說,很對不起,日本皇軍侵略了中   國。我說:不!沒有你們皇軍侵略大半個中國,中國人民就不能   團結起來對付蔣介石,中國共產黨就奪取不了政權。所以,日本   皇軍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好教員,也可以說是大恩人,大救   星。 6、沒有什麼抱歉。日本軍國主義給中國帶來了很大的利益,使中國   人民奪取了政權。沒有你們的皇軍,我們不可能奪取政權。這一   點,我和你們有不同的意見,我們兩個人有矛盾。 7、日本的侵略也可以說是好事,幫了我們的大忙。請看,中國人民   奪取了政權,同時,你們的壟斷資本、軍國主義也幫了我們的   忙。日本人民成百萬、成千萬地醒覺起來。包括在中國打仗的一   部份將,他們現在變成我們的朋友了。 8、1972年,中日建交的時候,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就向毛道歉:   “啊,對不起啊,我們發動了侵略戰爭,是中國受到很大的傷   害。”毛說:“不是對不起啊,你們有功啊,為啥有功呢?因為   你們要不是發動侵華戰爭的話,我們共產黨怎麼能夠強大?我們   怎麼能夠奪權哪?怎麼能夠把蔣介石打敗呀?我們如何感謝你   們?我們不要你們戰爭賠償!” 9、冷靜,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要避開與日本的正面衝突,   繞到日軍後方去打游擊,要想辦法擴充八路軍、建立抗日游擊根   據地,對政府方面催促的開赴前線的命令,要以各種藉口予以推   拖,只有在日軍大大殺傷國軍之後,我們才能坐收抗日成果,去   奪取最後勝利。
┌──────────┐ │ 第五部分 大躍進 │ └──────────┘
1、消滅麻雀。忙時吃乾,閒時吃稀。 2、要考慮取消薪水,恢復供給制。 3、現在看來搞十幾億人口也不要緊,把地球上的人通通集中到中國   來糧食也夠用!將來我們要搞地球委員會,搞地球統一計劃,哪   裡缺糧,我們就送給他。 4、糧食多了怎麼辦?國家不要,誰也不要,農業社員們自己多吃   嘛!一天吃五頓也行嘛!    5、大概十年左右,可能產品非常豐富,道德非常高尚,我們就可以   從吃飯、穿衣、住房子上實行共產主義,城市鄉村一律叫公社,   不叫工廠,大學、街道都辦公社,如鞍鋼叫鞍山公社,不叫工   廠。 6、大城市要分散,鄉村就是小城市,每個公社都將路修寬一點,可   以落飛機,每個省都搞一二百架飛機,每個公社平均兩架,大省   自己搞飛機工廠。 7、公共食堂,吃飯不要錢,就是共產主義。 8、趕超英國,不是15年,也不是七年,只需兩到三年,兩年是可能   的! 9、為五年接近美國,七年超過美國這個目標而奮鬥吧! 10、七億人口搞七億噸鋼。三至七年之內建成一個工業大國。 11、民法和刑法那一類法律都不需要了。民法刑法那樣多條誰記得   了?一搞大躍進,就沒時間犯法了。 12、有一回哥老會搶了我家,我說,搶得好,人家沒有嘛。 13、除了大辦水利以外,還有各種各樣的任務,鋼鐵、銅、鋁、煤   碳、運輸、加工工業、化學工業,需要人很多,這樣一來,我看   搞起來,中國非死一半人不可,不死一半也要死三分之一或者十   分之一,死五千萬人。 14、1959年第一次廬山會議本來是搞工作的,後來出了彭德懷,說你   操了我40天娘,讓我XXXX20天行不行?這一操,就被攪亂   了,工作受到影響。 14、打麻將13張牌,基本靠手氣,誰知道搞鋼鐵這麼複雜? 14、9,000萬人上陣煉鋼,比6,000萬人要好。有一點損失,我也一點   不痛心,橫直沒有經驗。……9,000萬人上陣,表明了它的全民   性,建設速度大大提高了。
┌────────────┐ │ 第六部分 屁股與屁話 │ └────────────┘
1、國民經濟的兩個拳頭,一個屁股。基礎工業是一個拳頭,國防工   業是一個拳頭,農業是屁股……穩產高產是相對的,去年河北大   雨是老天爺下的,沒有辦法。天老爺真難當,下多了不是,下少   了也不是。 2、屁有香臭,不能說蘇聯的屁都是香的。現在人家說臭,我們也跟   著說臭。凡是適用的都要學,資本主義好的也應該學。 3、事前要有準備,小會他神氣大,大會他沒辦法。你要大民主,我   就照你的辦,有屁讓他放,不放對我不利,放出來大家鑒別香   臭。 4、上邊放的屁不全是香的,這裡也有對立,有香也有臭,一定要嗅   一嗅。 5、人同自然界作鬥爭,也有交換。如人吃東西,吸空氣,但要拉屎   拉尿,新陳代謝。……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大魚的屎。重工業各   部門之間也要等價換,遠陸造機器要原料,就是糧食,機器就是   他拉的屎。 6、同志們,自己的責任都要分析一下,有屎拉出來,有屁放出來,   肚子就舒服了 7、有人說窮是壞事,我看窮是好事。越窮越要革命。人人都富裕的   時代是不堪設想的……熱卡太多了,人就要長兩個腦袋四條腿   了。 (網友推薦) 〔轉載自《新世紀》2019-03-22;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 .com/2019/03/blog-post_822.html〕

下篇上篇目錄目錄@文本標題投稿+訂約+聯絡

不做第二個香港!賴清德登記參選:
力挽狂瀾.捍衛台灣!


《民報》


【這裡的圖片無法展示,對不起】
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今(18)日親自前往民進黨中央黨部 登記總統初選。圖/賴清德臉書(資料照)
〔記者林冠妙台北報導〕民進黨總統大選黨內初選今(18)日正式起 跑,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上午11點30分親自到民進黨中央黨部登記, 他表示,民進黨去年九合一選舉大敗後,他辭去閣揆,深入基層,全 力投入立委補選的輔選工作,深刻感受到民進黨的處境仍然極其艱 辛,面對中國步步進逼,放眼2020,民進黨的處境恐怕比2008還要險 峻,若2020敗選,民進黨失去的不只是政權,台灣的主權和民主也遭 到空前的挑戰跟危機,基層非常焦慮,基於對這塊土地的使命,他決 定承擔責任、力挽狂瀾,天佑台灣。 賴清德表示,去年九合一選舉大敗,執政縣市由13個銳減為六個,為 此他辭率領內閣總辭,負起責任,回到台南,深入基層,全心全力投 入立委補選的輔選,選舉的結果,雖然保住了基本盤,但他深刻感 受,民進黨的處境仍然極其艱辛,加上日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 15點,不僅積極推動併吞台灣的進程,也公開言明,九二共識就是一 個中國原則,並沒有國民黨所稱的一中各表,逼迫台灣接受投降式的 一國兩制, 賴清德指出,面對中國的步步進逼,台灣的處境更加險峻,然而國民 黨的因應之道,卻是競相提出要跟中國簽和平協議,西藏血淋淋的教 訓告訴我們,和平協議沒有辦法阻止中國的併吞,台灣是主權獨立的 國家,要獨立自主,台灣要繼續過自由、民主、人權的生活,台灣不 作第二個香港,台灣也不做第二個西藏。 基層焦慮.主權空前危機.處境比2008險峻 他強調,2020年的總統以及立法委員選舉,至關重要,也攸關的台灣 的未來,然而放眼2020年,民進黨的處境恐怕比2008年還要險峻,基 層非常焦慮,擔心如果總統大選輸掉,立法委員的席次再大幅減少, 民進黨失去的不只是政權而已,台灣的主權和民主將會遭到空前的挑 戰跟危機。 賴清德說,回想2016年民進黨情勢一片大好,當時社會上也有許多勸 進我的聲音,但他堅定的主張,成功不必在我,守住價值,遠比追求 職位重要,全力支持蔡英文主席競選總統,在他擔任選總部主任委員 的台南市,蔡總統得票率高達67.5%,全國第一,但是,站在今天這個 處境,來看2020的困局,有許許多多的聲音督促他,一定要承擔責 任。 賴清德說明,經過謹慎的思考,他覺得,既然他有為民進黨敗選、辭 掉行政院長,負起政治責任的承擔,基於對這塊土地的使命和熱愛, 更應該要有捍衛台灣、承擔責任的勇氣,因此他決定,響應卓榮泰主 席的號召,也回應基層民眾的期待,登記民進黨黨內總統初選,並且 決心,竭盡所能,凝聚社會支持的力量,力挽狂瀾,天佑台灣。 有請陳菊向總統報告.民主程序團結民進黨 他說,民進黨是民主的政黨,經由民主程序,進行一場超越個人、超 越派系、完完全全為台灣的君子之爭,就不會有團結的危機,反而, 如果有辦法進行君子之爭的話,透過民主程序,更容易團結民進黨。 此外,他也提到,今天早上他有特別跟總統府祕書長陳菊報告這件 事,她知道台灣處境的艱難,她也知道,他登記初選並不是為了個 人,完全是因為基層非常的焦慮,擔心民進黨如果總統輸掉,立委的 席次再大幅減少,那失去的不是只有政權,台灣的主權跟民主都會遭 遇到空前的挑戰和危機,他有這個責任必須要出來承擔,她也希望, 這場初選是一場君子之爭,民主的程序,讓民進黨更加團結,也藉此 機會,能夠凝聚支持者更多的力量。 賴清德說,今天早上也有請陳菊跟總統報告,他會來登記參選;他卸 任行政院長之後就是回去看書、釣魚,好不容易,20幾十幾年來說沒 有辦法的睡到醒,其實,這樣的生活是不錯,但是在立委補選出現危 機的時候,卓榮泰要求他,一定要站在第一線,也因為站在第一線, 很深入的跟民眾接觸,知道民眾的焦慮是非常非常強的,不斷的累 積,最近二天,他做最後的決定,他應該出來爭取機會,承擔台灣持 續發展、捍衛民主的機會;最後,他也說,陳水扁前總統應該要得到 特赦。 〔原載《民報.政治》2019-03-18;https://www.peoplenews.tw/ news/a6fecc3d-1ce0-40b7-a662-57aa6865eec0。提供者:(高雄 市)Babuza〕

下篇上篇目錄目錄@文本標題投稿+訂約+聯絡

民進黨總統初選要讓人民有感,
才能“活化台灣”!


陳昭南


【這裡的圖片無法展示,對不起】
蔡英文(顏麟宇攝)賴清德(甘岱民攝) 要在民進黨總統提名初選拚高下。
近日裡,無論是在網上群組對話或是線下見面寒暄,多數人都很自然 地讓話題逐漸聚焦到賴神登記總統初選的議論上。尤其是我因為曾經 擔任過“2015全國農田水利會小英後援總會”執行長,很自然被貼上 力挺小英的標籤。也因此在每一次討論中都有意無意地質問我並要求 我對此表態。我也總是提供一個標準答案:半斤八兩,誰初選勝出就 全力挺誰。理由只有一個:“敵人已兵臨城下。” 隨著美中關係急遽惡化並導致中共經濟快速下行的此際,完全可預見 中共內鬥只會有增無減。這也不必有甚麼先見之明,而是其一黨專制 的體制之所必然。而內鬥越是激烈,對外製造或尋找一個替死鬼作為 內鬥的宣洩口也就機率大增。很不幸的,這轉移內鬥移魂大法之所可 選擇的對象裡,台灣正好就是排名第一的優選對象。 確保台灣主權獨立,發起《台灣公民陣線》 藉此我再重複一遍我從來的認定和主張:中共對台的統戰策略就是 “台灣內政化”,其所堅持的“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之要義,正是 要完成此一終極目標。只要能讓“台灣內政化”達標,不管是用甚麼 形式,屆時都可以用一句“不容干涉內政”為理由,將國際支援力量 完全排除在外,尤其是美日的安全關切和協防能量。 馬英九年代的兩岸關係正是穩健地朝此“內政化”方向緩步邁進。當 時美中關係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劍拔弩張,美國政府還沉迷在“你儂我 儂”的半醉半醒之中;馬政府的兩岸政策也正加大力度快速靠向中 國,還美其名為“兩岸和平休戰狀態”,其贏得“和平”的表象之代 價就是“出賣台灣民主主權”。但當時台灣民意已經大大感覺到不對 勁,終於在服貿條例上掀起沸騰的反對力量,也才算暫時遏止了此一 日趨不利的走勢。 就在幾天前的3月18日一群本土菁英紀念“太陽花運動”五週年的集 會上共同發起了《台灣公民陣線》。發起人之一的吳叡人教授在其發 言文上首揭一段註解的文字很可發人深省,他寫道:   “我相信只要我們召喚出台灣人民的意志,我們就擋得住這一波   的攻擊,跨過台灣歷史的這一關,而台灣的民主獨立可以獲得鞏   固,我們追求與世界同步的進步改革也可以持續下去。當然,萬   一必要的話,我們還是會拿起掃把來抵抗──萬一必要的話。反   正,活在台灣,本來就是一件拼命的事。” “活在台灣”和“活在中國”有多少不同意涵? 關鍵詞於是就浮現在“活在台灣”,本來就是一件拼命的事。 是的,“活在台灣”跟“活在中國”絕對會是不一樣的意義和方式。 這應該不必再多加詮釋了。如果真的有所謂“台灣夢”,其意涵也絕 對不會跟“中國夢”是同一個語境,甚至可以是天差地異之別。 “活在中國”,人民被要求只要一切聽黨的,所以黨要承諾:人民可 以“幸福過日子”;而“活在台灣”,則是黨要被迫聽人民的,所以 人民必須要“拼命”才得以過日子。一切聽黨的,你是奴僕;強迫黨 聽你的,你是主人。 只能二選一嗎?能不能不選?或是兩者都要? 因為有些台灣人,到現在還在心存僥倖,而以為可以既“活在台灣” 又同時可以“活在中國”!過去,果真有這樣的模糊地帶,也確實足 以讓台灣人繼續當做上帝驕子般,幸運地既能“活在台灣”又能“活 在中國”。對此,我們當然無從反對,而只能給予羨慕與尊重!但, 很可惜,那一切謊言都只能是自我欺騙的夢幻罷了。當今年年初“習 五點”祭出“一國兩制”政治詔文時,那個幻夢即已宣告破滅了,兩 岸關係只能越加緊縮,絕不可能再有任何緩和的期待,除非台灣接受 招安跪降,接受習式的“一國兩制”。 如果連全天下最會唬爛的韓國瑜都說了:“台灣的天空有‘兩個不要 懷疑’,第一個是你可以懷疑太陽明天會不會從東邊出來,但你不要 懷疑共產黨必須‘收復台灣’的決心;第二個是你可以懷疑太陽明天 會不會從東邊出來,但不要懷疑台灣人民追求民主與自由的決心。” 無論你喜不喜歡韓國瑜這位“土包子”,至少他還有勇氣敢承認中共 包藏禍心的強盜嘴臉,也同時勇於承認“台灣人民追求民主與自由的 決心。”正因此一原因而才會有特多人(多數是綠營發起的)積極呼 籲:韓國瑜下一步攀峰頂,應該去北京拉下習近平,取代習近平,去 當家做中國國家主席。我自然也會為此用力鼓掌喝采。
【這裡的圖片無法展示,對不起】
高雄市長韓國瑜表示,不必懷疑中共收復台灣的決心, 也不要懷疑台灣捍衛民主自由的決心。(簡必丞攝)
中共奪島計劃早在上世紀80年代即已畫定藍圖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台灣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台灣地緣上的重要性,也 因這一重要地緣位置而牽動中國非要拿下台灣做為其稱霸基地的最方 便捷徑。這跟台灣到底是不是中國固有疆域其實並不相干,跟甚麼黃 帝後裔、血濃於水、同文同種也都無必然因果,她就是非奪下這個島 嶼不可,否則中國就只能繼續被鎖在陸地上,永遠出不了海。 要奪取重要戰略位置的台灣,是早在1980年代劉華清擔任中共海軍司 令員(總司令)時就已畫下的基本藍圖:“近海防禦”的海軍戰略。 該戰略部署簡明扼要:“中國海軍的作戰範圍從以‘岸’為主,開始 向‘海’延伸,將中國海軍的防禦範圍,從原來的200海里,擴展到 太平洋東北部、南沙等第一島鏈以外;海上戰場的設置,則前出到了 第二島鏈。”這就是中國突圍第一島鏈再進而衝破第二島鏈的原始構 想。 老美當然知道,只是被中共鋪展的金錢迷幻術所惑,而一廂情願地相 信“幫助中國改善經濟就定然會為這個國家帶來民主。”但事實證 明,美國錯了,所有美好的民主期待已經遠離中國,中共也就一下躍 升為美國最大敵人。 美中關係既然已經翻臉,首當其衝者,當然是台灣。 美國打的“台灣牌”最後是全面恢復外交承認 白宮現任的國家安全顧問約翰.波頓,早在2008年時即曾經分別在不 同媒體上發表過兩段重要談話:   “就美國而言,最明確的方式就是給予台灣事實上早已存在的國   家地位的完全外交承認;保持‘模糊’的非正式邦交只會讓人感   到混淆或產生潛在危險,因為它也會令北京難以透徹了解美國對   台灣防衛和自決的承諾。”(2008-03-29,《洛杉磯時報》)   “美國應該與台灣恢復全面外交關係,因為這彰顯所有正確的價   值,中國不至於有太負面的反應……中國不會作出最終傷害自己   政治經濟利益的行動,北京也許會有一陣子的抱怨、強烈的言   詞、趕走幾個美國駐中國使館人員、或者一些群眾運動……但不   會太嚴重。(2008-09-23,華府智庫演講) 約翰.波頓的此一言論見解,實際上一直都在白宮內持續演進中。到 了2016年1月18日小英當選總統後的第三天,波頓即又在《華爾街日 報》上發文主張:   “美國新政府可以在國務院正式接待台灣官員、提升美國在台協   會(AIT)台北辦事處位階到正式外交代表團、正式邀請台灣   的總統到美國旅行訪問、允許美國最資深官員到台灣處理公務,   最後是全面恢復外交承認。” 在此,我們應該看到波頓的主張其關鍵字正好落在“全面恢復外交承 認”上了。這其實就是他所強調的對付中共所要打出的“台灣王 牌”。而現在美國對台灣的諸多表現,諸如《台灣旅行法》、《國防 授權法》乃至最近在參院提出的《台灣安全法》,在在都證明了運用 台美關係對第一敵人的中共猛打“台灣牌”的叫牌音量。
【這裡的圖片無法展示,對不起】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波頓與財政部長馬努欽在白宮舉行 記者會,說明美國對委內瑞拉的經濟制裁。背後的 世界地圖中國部分卻透露玄機。(美聯社)
中東T三台配合五毛網軍對台發動超限戰 有得必然會有失,美國政策上越友台,中共要併吞台灣的內在壓力也 必然越大越急切,對台灣的侵入也就會更全面更深入。最顯而易見的 當然就是加劇中、東、T等三台媒體及境外五毛網軍發動超限戰的凌 厲騷擾攻勢,極盡所能地摧毀台灣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卻仍猶然脆弱 的“公民社會”。 吳叡人教授在其上引的發言文裡就為此而深感憂患,他寫道:   “當我們以為公民社會的努力終於換得數年的緩衝與喘息時間之   際,中國早已展開第二波更兇猛、更全面與更細膩的侵略攻擊。   這次除了升高軍事恫嚇與外交孤立,並且擴大經濟收買之外,更   使用所謂“銳實力”的攻擊手法,運用網路攻擊與島內第五縱   隊,利用台灣民主體制的開放特性與政黨競爭機制來造謠、滲   透、分化、破壞民主。在這些壓力下,我們觀察到台灣認同在慢   慢動搖,失敗主義、機會主義與民粹主義抬頭,民主體制逐步被   腐蝕,而整個國家在靜靜地崩解。” 這一切,都要連結到國際局勢的整體面貌上才能鳥瞰得更清晰,然後 再落地到台灣的現實政治情勢上,也就能有一個具體的答案:台灣民 主社會確實已經進入風雨飄搖之中。而用這一個切入點來看,也許就 能領會賴清德在決定北上登記總統黨內初選時所說的那兩句話:“了 解基層民眾的焦慮感非常強!”“已決定承擔責任。” 誰能端出一套“讓人民感動”的治國方案? 認真比對,我個人總感覺小英總統和賴清德乃屬於同一類型的菁英分 子:意志堅定,謹小慎微;至於在面對中共排山倒海而來的驚濤駭浪 下,他們兩人基本也都具備“色不變、目不瞬”的抗壓性格之特質。 所以,民進黨究竟誰會勝出初選,眼下來看,似乎並非最重要的課 題。我的具體看法是,兩位參與初選的總統候選人,絕對不在於誰能 抗拒中共,而是要提出一套如何有效抗拒中共無孔不入的騷擾戰法, 以及在內政上,究竟誰能端出“讓人民感動”的完整治國方案。 如果像賴清德到現在還在自己臉書上PO些文青體的:“共同好好打一 場初選,讓台灣社會進一步知道民進黨是一個什麼樣的政黨,民進黨 未來要將台灣帶到哪裡,讓這場選舉成為台灣典範,重新贏回人民感 動!也唯有人民感動,才能獲得真正的勝利!”我想,這是絕對感動 不了人民的。 小英總統PO了這幾年那類光說不練或雲裡來霧裡去的文青體,難道還 沒讓人看膩嗎?小英民調會持續低迷老是拉不起來,不正是人民已然 對她失去信任所致! “司法改革”全然落空了;轉型正義兇手及產業轉型也都成了空想一 場;而這正是人民對小英最大的質疑。偏偏小英總統還寧願躲在總統 府裡“自我感覺良好”!趁此挑戰機會,民進黨兩位初選候選人必須 責無旁貸地面對人民給出一個具體而明確可行的改革承諾。 如何讓當前台灣的社會動盪止於安定,並激勵出“反併吞”的最大意 志與聲量,毋寧才是人民所翹首企盼的。 至於韓國瑜見縫插針式的唬爛語言,就暫時都擱在一旁無須多加理 會,讓擂台上的兩位競爭者認真而且誠摯地跟台灣人民做一次總告白 吧! (陳昭南:文字工作者、《六都春秋電子報》創辦人) 【最近三則報導】   __ “制憲”除魅,終結“被殖民”悲情!   __ “改國號”不如“反併吞”,“制憲”才是最佳選項! 〔原載《風傳媒.專欄.陳昭南專欄〕2019-03-23;https://www. storm.mg/article/1089385。提供者:作者〕

下篇上篇目錄目錄@文本標題投稿+訂約+聯絡

台北市長柯文哲:海峽兩岸已喪失互信

自由亞洲電台


    __ 請點擊這裡閱讀──→【洪哲勝的評論】


【這裡的圖片無法展示,對不起】br> 台北市長柯文哲週三在美國華盛頓一所智庫說, 海峽兩岸已經喪失互信,而重啟對話至關重要。 (記者家傲攝)Photo: RFA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家傲華盛頓報導〕四個月前連任台北市長的前外 科醫師柯文哲週三在華盛頓表示,台灣和大陸之間已經沒有互信可 言。即便如此,他重提“兩岸一家親”的說法,認為恢復高層對話是 打破兩岸關係僵局的必由之路。 台北改制直轄市後的首位無黨籍市長柯文哲週三亮相華盛頓保守派智 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大談他對台灣本地、中國 大陸以及國際局勢的看法。 柯文哲開門見山地說,在踏入政界前,他做過20多年的外科醫師。時 至今日,他仍把自己視為一位學者,而非政治家。正因如此,他希望 身體力行,改變台灣藍綠惡鬥的政治文化。 他強調,他的執政理念非常簡單,那就是堅持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理 念,並確保司法公正。   “我的政治原則很簡單: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努力工作,   不過如此。” 柯文哲在會上還羅列了台灣踐行的普世價值,包括民主、自由、多 元、開放、法治、人權、可持續性發展以及保護弱勢群體。他特別指 出,民主和自由是台灣的核心價值觀,這意味著每位台灣人都有權參 政議政。而自由是建立在度量之上的,這表明在行使公民自由權利的 過程中,我們不該踐踏他人的自由。 他表示,從目前的政治形勢來看,台灣與大陸是有明顯隔閡的。   “台灣和大陸之間是有障礙的,是不同的,這是一個事實。我們   很難在世界上找到在經濟上如此緊密,而在政治上如此互相敵意   的例子。” 在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於2016年完勝總統大選後,中國切斷了與台北 的溝通渠道,並使用外交與經濟手段迫使台灣為數不多的邦交國與其 切斷關係,轉而投奔北京的懷抱。柯文哲分析說,海峽兩岸目前已經 走到了毫無互信的僵局了。 在如此劍拔弩張的氣氛中,柯文哲在原有論述之上,於去年提出了 “五個互相”的兩岸關係理念,分別是“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 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諒解”。他表示,他之所以此前提出要秉持 “兩岸一家親”的精神,就是希望擺出開放和友善的姿態,爭取恢復 兩岸對話,重新搭建雙邊互信。 柯文哲說,目前有200萬台灣人在大陸,另有38萬大陸配偶在台灣。 這反映出兩岸交往相當緊密,因此雙方不應以仇視的眼光看待彼此。 當被問及台灣應該如何應對中美台的三角關係時,柯文哲提出,鑒於 台灣與中國的文化相似、但在價值觀上與美國更為接近,台灣應遵循 “親美友中”的基本戰略。   “‘親美友中’是基本戰略。在態度上,我還是親美,但是我們   也沒有故意把中國視為敵人。所以,我覺得‘親美友中’是最適   合台灣的國家戰略。”     __ 請點擊這裡閱讀──→【洪哲勝的評論】 有輿論猜測,柯文哲可能會競選明年年初的台灣總統大選,但他目前 仍未表態。據年初的一份當地民調顯示,不論民進黨和國民黨派誰參 選,無黨籍的柯文哲的支持度都是最高的。 (責編:何平。網編:郭度) 【評論】 (紐約市)洪哲勝(2019-03-21 15:21) 【柯文哲】“親美友中”是基本戰略。在態度上,我還是親美,但是 我們也沒有故意把中國視為敵人。所以,我覺得‘親美友中’是最適 合台灣的國家戰略。” 【洪哲勝】台灣人“親美”,很好,因為美國不但沒有兼併台灣的惡 念和惡行,而且多方幫助台灣。 至於“友中”,台灣人有需要把它一分為二。 (1)針對中國政府〔∼中共當局)──台灣人應該“反中”。幾十 年來中共當局始終想要兼併台灣,儘管現在改提“和平統一”的口 號,它還叫囂著“不放棄武力攻台”。對此,台灣人憑著本能、就會 了解,“抗中”才能護衛自己的家園。當中共當局不再企圖併台,台 灣人自會取消“抗中”策略。 (2)針對中國人民──不少中國人民也認定台灣自古屬於中國,也 在口頭上把台灣說成“中國台灣”。嚴格而言,這些胡說八道的看法 和說法,都是中共當局的灌輸和逼迫所造成的,怪不得他們。如果台 灣人採取“協助中國人民當家做主,讓中國民主化、文明化”,到 時,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的問題可以得到解決。可見,“兩岸一家 親”是台灣人的策略,是需要通過兩岸人民的共同奮鬥才能達致的。 〔原載自由亞洲電台《普通話.亞太報導.港台》2019-03-20;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hc-03202019 104802.html〕

   ☉上篇目錄目錄@文本標題投稿+訂約+聯絡

報告稱台灣在南太平洋活動
助美抗衡中國擴張


美國之音


【這裡的圖片無法展示,對不起】br> 台灣總統蔡英文(左3)2017年10月28日出訪太平洋邦交國 途中過境夏威夷在珍珠港與代表團及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 人員合影(資料照)
〔記者鍾辰芳華盛頓報導〕台灣總統蔡英文星期四對台灣在南太平洋 三個邦交國展開《海洋民主之旅》,深化彼此交流並鞏固外交關係。 就在她出訪之前,一個新發佈的報告稱,台灣與南太平洋的活動大致 支持美國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可以作為美國及其安全同盟澳大利 亞、新西蘭平衡中國在地區影響力的砝碼(counterweight)。 美國智庫全國研究局(NBR)這個星期發佈的一份報告說,中國在 南太平洋擴張影響力威脅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國的安全利益,而台 灣在此地區的活動與美國的安全政策“趨同”,台灣在美國川普〔或 譯“特朗普”〕政府的自由開放印太政策上有潛在角色可以扮演。 隨著中國不斷擴大在太平洋影響力引起西方國家高度警覺之際,這份 由夏威夷東西方中心資深研究員丹尼.羅伊(Denny Roy)撰寫的報 告說,美中兩國的競爭及美國自由開放印太戰略宣示的目標,“提高 了一個事實獨立的台灣對美國的價值”。 這份名為《台灣在自由開放印太戰略中的潛在角色:在南太平洋的趨 同》(Taiwan's Potential Role in the Free and Open Indo- Pacific Strategy: Convergence in the South Pacific)說,在華 盛頓宣佈自由開放印太戰略後,台灣已公開表達願意做華盛頓夥伴的 態度,但是美國政府卻“欠缺一個與台灣合作的概念或計劃”,無論 是在南太平洋或其他印太地區,因此台灣的身份成為一個“不被承認 的夥伴”。 雖然中國與台灣在南太平洋的競爭已久,但報告指出,兩者在本質上 並不相同,經濟援助方式也有區別,台灣主要是希望爭取區域國家支 持台灣在全球事務上的外交努力以對抗中國的壓力,而中國的利益更 為廣泛,不只是為了要壓縮台灣的國際空間,也不僅限於大洋洲,北 京同時要尋求獲取天然資源、發展中國產品的出口市場、延伸解放軍 的勢力範圍、爭取對中國在國際事務立場的支持,也要減少美國的安 全夥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謹慎經營的戰略空間。 報告認為,未能把台灣整合到自由開放印太戰略,可能導致華盛頓失 去一個與台北協調的機會,去更好地運用被美國戰略家視為是台灣所 具備的能力和特質。 不過華盛頓與台北公開、緊密的合作可能被視為過於挑釁,因此對美 國政府來說,一個挑戰就是如何去“巧妙設計一個謹慎(discreet) 但卻對彼此有利的夥伴關係”,而南太平洋就是一個非常合適的領 域,美國政府可以通過與太平洋島嶼國家的關係支持台灣的外交地 位。 報告建議美國“低調支持台灣改善在太平洋島嶼國家地位的努力”, 如此可以協助台灣“實現其作為自由開放印太戰略貢獻者的潛能。” 報告提到,如果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擔憂中國試圖取代他們在大 洋洲的影響力是它的長期戰略目標,那麼這些同盟國就應該把台灣在 區域的活動視為一個“受歡迎的平衡力量”。 有跡象顯示,美國政府似乎正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星期一(3月18日),美國駐巴布亞新幾內亞大使館在其臉書官網上 貼出2張白宮國安會亞太事務資深主任博明(Matt Pottinger)與台 灣外交部次長徐斯儉月初在所羅門群島戶外勘察的照片。 星期二(3月19日),美國在台協會與台灣外交部在台灣外交部舉行 的記者會上,正式宣佈成立美台“印太民主治理諮商”對話機制,預 訂9月在台北舉行第一場論壇,此後雙方將輪流舉行對話會議。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表示, 這個對話機制突顯美台“良善治理”的共享價值,增加彼此在印太地 區的合作,也協助其他國家應對治理方面遇到的挑戰。 所羅門群島4月3日將舉行選舉,該國與台灣的外交關係被一些候選人 和執政的民主同盟黨作為選舉議題,《路透社》星期四援引參選人前 總理戈登.達西.利洛(Gordon Darcy Lilo)說,當所羅門群島與 台灣的關係無法進一步增長時,遲早“我們將有自由審視彼此的關係 並探索其他渠道”。 自蔡英文上任後已經有5個國家與台灣斷交,目前僅剩的17個邦交國 中,有六個在南太平洋,其中4個國家今年都將舉行選舉。 不具名的美國資深外交消息來源告訴《路透社》,“西方正在密切關 注所羅門群島選舉結果”,一些所羅門議員無疑會想要與中國建立關 係,“有合理的擔憂這將產生骨牌效應。” 台灣政府否認台灣與南太國家邦交出現動搖。 台灣外交部星期三在一個聲明中表示,台灣與太平洋國家整體雙邊情 勢平穩,“但近來區域局勢持續變動,加上友邦將陸續舉行大選”, 台灣將以謹慎態度面對。 蔡英文在出訪三個邦交國帕勞(台灣稱帛琉)、瑙魯(台灣稱諾率) 及馬紹爾群島訪問後,回程將在美國夏威夷過境。 中國外交部說,已就此向美國提出嚴正交涉。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星期四說,中國一貫反對美國或其他與中國建交的 國家安排這種過境,中國敦促美方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及三個聯合公報 規定,“不允許蔡英文‘過境’,不向‘台獨’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 號”。 〔原載《美國之音中文網.台灣》2019-03-22;https://www.voa chinese.com/a/report-taiwan-role-free-open-indo-pacific- strategy-20190321/4841901.html。提供者:(高雄市)Babuza〕

    ☉上篇目錄 ☉        ☉投稿+訂約+聯絡

┌──────── 《 民 主 論 壇 》 ────────┐
│                            │
│ 出版者:(美國紐約市)民主亞洲基金會(asisdemo.org) │
│ 主 編:洪哲勝(Cary S. Hung, Ph.D.)         │
│ 電 郵:caryhung@aol.com               │
│ 網 址:〔網站構建中……〕              │
│                            │
├────────────────────────────┤
│                            │
│ 訂閱處:dforum-subscribe@yahoogroups.com       │
│     (接到回應時,請回信證實訂閱。)       │
│ 投稿處:dforum-owner@yahoogroups.com         │
│                            │
└──── 讓中國人從內心裡面發出文明得意的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