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2019-03-23)
我們今天推出了十篇文章,總共歸於底下七個專欄:《認識問題》、
《探索道路》、《吶喊呼籲》、《民主理論》、《迫害實錄》、《讀
史論今》各一篇;和《台灣問題》四篇。下面我們來簡介各篇文章。
認識問題
◆中央社:《天真階段要結束了.歐盟調整政策視中國為對手》
──“歐盟今天將召開高峰會討論對中新戰略。過去,歐盟與
中國的關係主要靠國與國的關係來推動,往往步調不一,如今
各國領導人首度聯手為中國政策背書,在歐盟歷史上可說是史
無前例。”“德國與法國是歐盟這次調整對中政策的主要催生
者。正如法國總統馬克宏的顧問波恩所言,過去歐盟成員國應
對中國時,過於天真而且莫衷一是,“現在天真的階段要結束
了”。
__瀏覽本文
探索道路
◆《哈佛校長白樂瑞北大演講:全文.Q&A.評論(三篇)》
◇德國之聲:《〔評介〕哈佛校長白樂瑞北大演講.影射中國
時政?》──本週三(2019-03-20),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
作客北京大學,並且發表了演講。他明確地提到了圍繞貿易
爭端的美中雙邊磋商,同時也用隱晦的方式觸及了中國人權
狀況、新疆“再教育營”等當前敏感議題。”
◇白樂瑞:《〔演講全文〕真理的追求與大學的使命》──針
對真理的追求,他說:“卓越不是輕而易舉可以獲取的,且
誰都不可能僅憑一己之力取得成功。”“我們現在如何培養
人才和智力資本,就至關重要。”“偉大的大學堅持真理,
而追求真理需要不懈的努力。”“我作為校長的職責往往並
不是決定學校‘正確’的立場,而是確保討論渠道的暢
通。”“偉大的大學堅持真理,而追求真理需要不懈的努
力。”“追求真理需要勇氣。”“要堅持真理,我們就必須
接受並欣賞思想的多元。”……
◇楊雪:《〔Q&A〕北大學生給哈佛校長提了什麼難題?》
──作者絕少陳述難題的何在,而盡量給出白樂瑞的解說。
請讀者自己欣賞這三篇文章。
__瀏覽本文
吶喊呼籲
◆自由亞洲電台:《舊金山民運人士要求中共釋放‘六四酒案’
四君子》──“2016年六四屠殺27週年紀念日前夕,成都符海
陸、陳兵、張雋勇、羅富譽等四人,因製作‘銘記八九六四’
的諧音‘銘記八酒六四’海報,被中共當局以‘煽動顛覆國家
政權罪’逮捕,人稱‘六四酒案’。在六四30週年紀念日將要
到來之際,方政等中國民運和人權人士,要求中共立即釋放
‘六四酒案’四君子。”
__瀏覽本文
民主理論
◆李悔之:《不是為了約束自己.而是用來約束敵人》──作者
首先說明了“執政黨不受法律的約束”的事實,接著就以“領
導”們如何持續對話、要求“政法機關必須掌握在黨的手裡,
作黨的馴服工具”。
__瀏覽本文
迫害實錄
◆法廣:《中國接受聯國人權報告但拒62條主要建議.民主派斥
“狡猾離譜”》──“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等香港社區和宗教
團體18日召開記者會,斥責中國表面上聲稱接受聯合國對中國
人權的審議報告,但卻拒絕接受報告書中62條涉及言論宗教自
由和法制改革等主要的建議,關注組理事會成員劉慧卿在會上
形容北京的做法是‘狡猾又離譜’。”
__瀏覽本文
讀史論今
◆佚名:《〔網文〕毛選裡被刪除的語錄(分類版)》──毛選
裡面有不少地方,實在寫得超級脫線,凡是經歷過“文革”的
人無不耳俗能詳。據說老毛去世後重新重新編輯的《毛選》,
頗有一些被刪掉了。作者把(部分)被刪除的分成底下六個類
別給予列出:(1)教育與知識;(2)對蘇關係;(3)階級鬥爭與
戰爭;(4)抗日戰爭;(5)大躍進;(6)屁股與屁話。
__瀏覽本文
台灣問題
◆民報:《不做第二個香港!賴清德登記參選:力挽狂瀾.捍衛
台灣!》──“民進黨總統大選黨內初選今(18)日正式起
跑,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上午11點30分親自到民進黨中央黨部
登記,他表示,民進黨去年九合一選舉大敗後,他辭去閣揆,
深入基層,全力投入立委補選的輔選工作,深刻感受到民進黨
的處境仍然極其艱辛,面對中國步步進逼,放眼2020,民進黨
的處境恐怕比2008還要險峻,若2020敗選,民進黨失去的不只
是政權,台灣的主權和民主也遭到空前的挑戰跟危機,基層非
常焦慮,基於對這塊土地的使命,他決定承擔責任、力挽狂
瀾,天佑台灣。”
__瀏覽本文
◆陳昭南:《民進黨總統初選要讓人民有感,才能“活化台
灣”!》──“認真比對,我個人總感覺小英總統和賴清德乃
屬於同一類型的菁英分子:意志堅定,謹小慎微;至於在面對
中共排山倒海而來的驚濤駭浪下,他們兩人基本也都具備‘色
不變、目不瞬’的抗壓性格之特質。所以,民進黨究竟誰會勝
出初選,眼下來看,似乎並非最重要的課題。我的具體看法
是,兩位參與初選的總統候選人,絕對不在於誰能抗拒中共,
而是要提出一套如何有效抗拒中共無孔不入的騷擾戰法,以及
在內政上,究竟誰能端出‘讓人民感動’的完整治國方案。”
兩位加油!
__瀏覽本文
◆自由亞洲電台:《台北市長柯文哲:海峽兩岸已喪失互信》
──柯文哲認為:“台灣和大陸之間是有障礙的,是不同的,
這是一個事實。我們很難在世界上找到在經濟上如此緊密,而
在政治上如此互相敵意的例子”。他又認為:對中國而言,台
灣的“基本策略”應該是“親美友中”。我給出一則編按,點
出台灣人應該“親美”,因為它不但沒有兼併台灣的惡念和惡
行,而且多方幫助台灣。但是台灣不可“親中”。中共當局
“幾十年來中共當局始終想要兼併台灣,儘管現在改提‘和平
統一’的口號,它還叫囂著‘不放棄武力攻台’。因此,對於
中國政府,台灣人應該‘抗中’,才能護衛自己的家園。當中
共當局不再企圖併台,台灣人自會取消‘抗中’策略。”但
是,在中國人民追求中國的民主化和文明化的進程當中,台灣
人協助這個進程的完成是雙方都會受益的。因此,對中國人民
而言,儘管現在不存在者“海峽兩岸一家親”的現實,台灣人
現在就應該和中國人民共同追求未來的“海峽兩岸一家親”。
__瀏覽本文
◆美國之音:《報告稱台灣在南太平洋活動助美抗衡中國擴張》
──“台灣總統蔡英文星期四對台灣在南太平洋三個邦交國展
開《海洋民主之旅》,深化彼此交流並鞏固外交關係。就在她
出訪之前,一個新發佈的報告稱,台灣與南太平洋的活動大致
支持美國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可以作為美國及其安全同盟澳
大利亞、新西蘭平衡中國在地區影響力的砝碼。”
__瀏覽本文
|
天真階段要結束了.
歐盟調整政策視中國為對手
|
哈佛校長白樂瑞北大演講:
全文.Q&A.評論(三篇) ┌──────────────────────────┐
│ 〔評介〕哈佛校長白樂瑞北大演講. 德國之聲 │
│ 影射中國時政? . │
│ 〔演講全文〕真理的追求與大學的使命 白樂瑞 │
│ 〔Q&A〕北大學生給哈佛校長提了什麼難題? 楊雪 │
└──────────────────────────┘
哈佛校長白樂瑞北大演講.影射中國時政?
德國之聲
__ 點擊這裡閱讀──→真理的追求與大學的使命(全文)
┌──────────────────────────┐
│ 本週三(2019-03-20),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作客北京 │
│ 大學,並且發表了演講。他明確地提到了圍繞貿易爭端 │
│ 的美中雙邊磋商,同時也用隱晦的方式觸及了中國人權 │
│ 狀況、新疆“再教育營”等當前敏感議題。 │
└──────────────────────────┘
在題為《真理的追求與大學的使命》的演講中,白樂瑞(Lawrence
S. Bacow)以“"五四運動"即將迎來百年紀念作為開場白,指出這場改
變了中國歷史的運動,體現了當時中國青年的宣言:追求真理、相信
真理具有改變未來的力量。哈佛校長盛讚了北大的思想自由傳統,認
為北大人勇於推動變革的特質要歸功於百年前蔡元培校長的遠見卓
識。
隨後,白樂瑞回顧了哈佛大學與中國高校的合作史,指出“追求和創
造知識的人們之間,總是有一種跨越時空的相互關懷”,即便“在嚴
峻的經濟政治社會條件下,大學仍然可以成為力量的來源”。
他在演講中也明確提到了美中兩國“正在就一系列重要問題進行談
判”,指出談判結果將會對全球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在這樣的關鍵
時刻,優秀的學府更應該發揮積極的作用”。
暗指中國打壓左翼學生團體?
白樂瑞此後將話題重新引回圍繞真理的討論,認為真理“只有在爭論
和試驗中才會顯露”,而且“追求真理需要勇氣……在社會科學和人
文學科裡,學者們常常需要防備來自各個方面的政治攻擊”。他指
出,改變傳統思維模式需要巨大的決心和毅力,也需要歡迎對立觀點
的意願,需要直面自己錯誤的勇氣。“偉大的大學培養這些品質,鼓
勵人們傾聽,鼓勵人們發言。不同想法可以切磋,也可以爭論,但不
會被壓制,更不會被禁止。”
就在去年年底,中國當局對北大等高校內的左翼學生團體進行了打
壓,多名致力於維護勞工權益的學生遭到了開除學籍的處罰,其中部
分學生甚至一度遭到拘捕。同時,當局還介入了"北大馬克思主義學
生會"等高校左翼學生社團的內部管理,強行撤換大部分核心成員,
引發一些學生在校園內舉牌抗議。不過,白樂瑞在演講中並沒有明確
批評中國高校壓制不同意見的案例。
隱喻新疆“再教育營”?
最為引人關注的則是白樂瑞演講的結尾部分。他透露自己的母親曾是
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隨後還引用了一名維族作家阿布都熱依
木.吾提庫爾的詩篇:“漫漫人生路上,我尋覓真理,嚮往正義的途
中,我苦思冥想。我時時刻刻祈望著傾訴的機會,用哪些充滿意義和
魅力的詞語。來吧,我的朋友們,讓我們暢所欲言,各抒胸臆。”
白樂瑞將1995年病逝的這名作家稱為“中國偉大的現代詩人”,絲毫
沒有提及其維吾爾族身份,更沒有提及當前中國政府將大量新疆穆斯
林民眾拘押於“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又稱“再教育營”)。不過,
《蘋果日報》等香港媒體則在報導中指出,白樂瑞正在用這類隱晦的
方式,表達美國知識分子對中國敏感話題的態度。
∼∼∼∼∼∼∼∼===≡≡≡☉☉≡≡≡===∼∼∼∼∼∼∼∼
真理的追求與大學的使命
──哈佛校長白樂瑞北大演講(全文)
白樂瑞
┌──────────────────────────┐
│ 【看點】 │
│ │
│ 3月20日,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Lawrence S. Bacow) │
│ 蒞臨北京大學發表了題為《真理的追求與大學 的使 │
│ 命》的演講。2018年7月,哈佛大學迎來第29屆新任校 │
│ 長Bacow,Bacow有著相當豐富的教育領導經歷,在擔任 │
│ 哈佛大學校長之前,他曾在麻省理工學院擔任學院教授 │
│ 24年,最終被任命為名譽校長兼系主任。2001年,他當 │
│ 選為塔夫茨大學第12任校長,並在此任職十年。2011 │
│ 年,Bacow加入哈佛大學董事會,並擔任肯尼迪學院領 │
│ 導力中心負責人。 │
│ │
│ 尤為特別的是,現年67歲的Bacow,出生於密歇根州龐 │
│ 蒂亞克,也是移民後裔,他的父親是來自東歐的難民, │
│ 母親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多重困境中,Bacow │
│ 通過個人努力進入美國主流的上層精英社會,並贏得了 │
│ 高等教育的信任。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哈佛 │
│ 大學新任校長在北京大學講了些什麼。 │
│ │
│ 哈佛校長蒞臨北京大學演講。演講原文如下: │
└──────────────────────────┘
謝謝您,郝校長。各位同行、同學、朋友,大家好。今天來到北京大
學,我非常榮幸,感謝你們對我的熱情歡迎。請接受我對貴校120週
年校慶的誠摯祝賀。
更令我感到榮幸的是,我這次到訪,恰好是在五四運動百週年紀念日
即將到來之際。五四運動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值得驕傲的時刻。它是一
代中國青年對世界的宣言:我們要追求真理,我們相信真理改變未來
的力量。時至今日,我們還能聽到蔡元培校長的聲音:
“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此思想自由之
通則,而大學之所以為大也。”
北大人勇於探索新知,敢於推動變革,這首先得益於蔡元培校長的遠
見卓識。
今天我來到這裡,就更熱切地想要了解這所創立最早的中國大學之
一。北大是為大學之道而建的大學,是為思想自由而建的大學。我來
過中國很多次,既有私人旅行,也有公務訪問。這次我作為哈佛大學
校長訪問中國,造訪中國優秀的高等學府,感受尤為不同。哈佛和北
大都有著對高等教育的堅定信念,兩校的學生和學者之間有著深厚的
聯繫和緊密的合作。無論是藝術和建築,醫學和公共衛生,還是工程
和環境科學,他們在各個領域中共同創造的知識,都將讓世界變得更
加美好。我們應該記住,蔡元培不僅領導過北大,還協助創建了中央
研究院、上海音樂學院以及國立藝術院。他的努力提醒我們,人文和
自然科學都能夠提升人類的精神境界,改善人類的生存處境。
從上上個世紀開始,哈佛大學就一直向東方探求知識,謀求合作。
1879年,戈鯤化先生帶著妻子和六個子女,不遠萬里從上海來到波士
頓,成為了哈佛的第一位中文教師。他從中國帶來的經典書卷,是哈
佛獲得的第一批亞洲語言文獻,也是哈佛燕京圖書館最早的館藏。
140年之後,哈佛燕京圖書館已經發展成為擁有150萬冊藏書的大型圖
書館,是亞洲以外最大的東亞學術資料庫,其體量在哈佛全校80餘座
圖書館中位居第三。哈佛燕京圖書館有很多數字化館藏,比如“明清
婦女著作”數據庫,向全球的學者在線提供北大和哈佛共同收藏的珍
貴文史資料。
在哈佛大學各學院的教授學者中,有超過300位中國問題專家利用我
們的東亞資料從事研究。我們研究中國的學者數量,在全美所有大學
中首屈一指。這些學者和老師們從方方面面推動著我們對中國更深入
的理解,包括中國的文化、歷史、宗教、人類學、社會學、法律、教
育、公共衛生、公共政策,以及商學。上個月,為了準備本次訪華,
我和他們當中的一些學者共進了午餐,了解了他們豐富的學術成果。
那真是一次思想的盛宴。他們讓我看到了以多重視角研究複雜的中國
問題的必要性,更讓我深刻領會了與世界分享中國知識的重要意義。
當然,任何個人的能力都比不上集體的力量。哈佛成立了一系列的研
究中心和研究所來支持、推廣研究。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哈佛亞洲
中心以及哈佛中國基金等機構,全面地影響著哈佛對中國的思考方
式,從教學研究到交流合作。它們當中最老的是哈佛燕京學社。90年
前,哈燕社正是在這裡,從燕京大學的故址起步的。今天它仍然在支
持各個領域的中國青年學者的學術成長。我們的這些機構當中最新的
是哈佛全球研究基金。它從四年前啟動時開始,就一直為不同規模的
研究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大部分是關於中國的。為氣候變化、網絡安
全、國際關係等重大挑戰提供有效研究方法的解決方案,這不是一所
大學、甚至一個國家所能做到的。要在這樣的領域推動變革和進步,
需要很多人跨學校、跨行業、跨文化、甚至跨政府的共同合作。
正因為如此,我們現在如何培養人才和智力資本,就至關重要。在哈
佛的校園裡,我們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有志者;我們相信他們能為我
們的社區以及更廣闊的世界作出貢獻。今年一年之內,就有一千多名
中國學生和超過一千名中國學者來到哈佛求學求知。這比來自其他任
何國家的學生學者都多。他們的足跡遍佈哈佛的每個學院。我們還有
超過兩千五百名中國的校友。如果戈鯤化先生今天能回到波士頓,看
到很多和他一樣生於中國的學者在哈佛任教,一定會感到欣慰。他如
果得知中文已經成為哈佛第二熱門的外語科目,一定會感到高興。
我剛才介紹的這些數據和舉例顯示了我們對中國社會文化的濃厚興
趣,以及我們為之作出的巨大努力。但數字並不能完整地解釋,作為
一個大學社區的成員意味著什麼。哈佛校園裡的每一次對話,每一種
互動,都透露著謙遜和希望。我們隨時都願意承認“我不知道”,我
們隨時都願意和夥伴們相向而行,面對挑戰和失敗,在追求知識的道
路上一起憧憬成功的喜悅。發現和創新的過程總是複雜而艱辛的。這
個過程需要創造力和想像力,但更重要的是勤奮的工作。卓越不是輕
而易舉可以獲取的,且誰都不可能僅憑一己之力取得成功 。
追求和創造知識的人們之間,總是有一種跨越時空的相互關懷。我還
記得70年代後期,我還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年輕教員時,一個中國學術
代表團對學校進行過一次歷史性的訪問。漫長的分離一點都沒有削弱
師生同事之間的美好感情。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幾十年沒有見過面
了,但他們就像剛分開不久的朋友一樣相互問候,然後又開始討論共
同關心的學術課題。對我來說,這生動地證明,在嚴峻的經濟政治社
會條件下,大學仍然可以成為力量的來源。
我還想到第一屆帕格沃什(Pugwash)科學與世界事務大會。在1957
年緊張的冷戰局勢下,來自世界各地的22位著名科學家聚集在加拿大
新斯科舍省,討論熱核武器的發展及其對文明的威脅。他們的集體努
力為1963年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1968年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和其他若
干重要協議奠定了基礎。這22位與會者中,七位來自美國,三位來自
蘇聯,三位來自日本,兩位來自英國,兩位來自加拿大,另外各有一
位來自澳大利亞、奧地利、中國、法國和波蘭。物理學家周培源教授
是這22人中唯一的中國人。他後來還擔任了北京大學的校長,並在
1978年率團訪美,談判促成了中美之間的學者交流。我們應該感謝像
周培源教授這樣富有遠見和勇氣的領導者,始終把和平和共識放在首
位。
當下,我們兩國政府之間正在就一系列重要問題進行談判。這些談判
有時很艱難;它們的結果將對全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我相信,保持
學者之間跨越國界的交流,對我們今天在座的所有人來說都至關重
要。不僅如此,任何關心高等教育在人類生活中所起作用的人,都應
該能夠理解其中特殊的意義。
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優秀的學府更應該發揮積極的作用。當然,哈佛
在美國,北大在中國,我們都有責任為各自的社會做出貢獻,促進各
自國家以及全世界的發展。而我們作為大學,要真正承擔起這樣的責
任,唯一的方法就是踐行和維護那些能夠超越國界的學術價值。我去
年10月發表就職演說時,曾經談到過這些基本價值。當時出席就職典
禮的,有哈佛大學成百上千的學生、教授、職員、校友和友人,也有
來自全球220所院校的代表。我想現在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當時發表的
想法。
偉大的大學堅持真理,而追求真理需要不懈的努力。真理需要被發
現,它只有在爭論和試驗中才會顯露,它必須經過對不同的解釋和理
論的檢驗才能成立。這正是一所偉大大學的任務。各學科和領域的學
者在大學裡一起辯論,各自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的理論,努力理解並
解釋我們的世界。
|
舊金山民運人士要求中共
釋放“六四酒案”四君子
|
不是為了約束自己.而是用來約束敵人
一、執政黨不受法律的約束
1955年1月間,張鼎丞(時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向劉少奇彙報
工作後,劉少奇作了許多指示,他說:“我們的法律不是為了約束自
己,而是用來約束敵人,打擊和消滅敵人的。”
1955年7月間,劉少奇又在北戴河向最高人民檢察院負責人指示說:
“我們的法律是要保護人民去同敵人鬥爭,而不能約束革命人民的手
足。如果哪條法律束縛了我們自己的手足,就要考慮廢除這條法
律。”
從劉少奇的上述指示來看,他認為法律是由黨領導制定的,明確把執
政黨置於法律之上。這種觀點與“執政黨也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
內進行活動”的法治理念相距甚遠。實行的結果,就是導致在“反右
派”、“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期間隨意破壞法制,到了“無法
無天”的地步。
二、政法機關必須掌握在黨的手裡,作黨的馴服工具
有關這方面的文件和指示非常之多,下面引述幾例:
1955年7月間,張鼎丞和梁國斌(最高檢察署副檢察長)在北戴河向
劉少奇彙報工作(彭真在座),劉少奇說:“憲法已經規定了,逮捕
和起訴都要經過檢察院。如果不經過檢察院批准,捕人是違法的。所
以檢察院要很快把批捕、起訴全部擔負起來。黨委決定要捕的,檢察
院要閉著眼睛蓋章。這樣做也可能有錯,這在黨內可以講清楚,但對
外,都要由檢察院出面擔起來。……如果檢察院不做黨的擋箭牌,民
主人士就會利用這點來反對黨,結果可以說等於是檢察院反黨。”
他強調說:“必須告訴檢察院的同志不准鬧自由主義,不能因為你們
閉著眼睛蓋章,有了錯案就說‘這個案子不是我批的,我不負責’。
如果有人這樣講,就是泄露了黨的機密,就是和黨鬧獨立性。檢察院
要做黨的擋箭牌,在黨內可以講清楚,對外,就要講這些案子都是經
過檢察院批的,都由我負責。這樣才對。不然,就是違犯了黨的紀
律,要受黨紀的制裁。”劉少奇還再三強調:“檢察院必須掌握在黨
的手裡,這個機關同公安機關一樣,同樣是黨和人民同反革命分子作
鬥爭的銳利武器,必須掌握在自己人手裡。必須保證檢察機關在組織
上絕對純潔。”
1955年9月19日,羅瑞卿(時任公安部長)在全國21省市公安廳局長
會議上講話中說:“公安、檢察、法院都是黨的工具,是黨的保衛社
會主義建設、鎮壓敵人的工具,這點必須明確。但是在憲法上又規定
了‘人民法院獨立審判,只服從法律’、‘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獨立
行使檢察權’,所以,關於檢察院和法院在對內和對外的講法上要分
開。當然,如果有些檢察院、法院的同志以法律上的規定來對抗黨的
領導,那就錯了。凡是對這點認識上有偏差的,必須糾正。”
1957年9月4日,在中央法律委員會擴大會議上,羅瑞卿發言中批評
“某些司法、檢察、法院強調司法獨立,垂直領導,不聽黨委的
話。”會議最後由彭真做總結,要點有三:
1、政法部門普遍存在著右傾思想。
2、反右派鬥爭。右派分子在政法戰線上的進攻極為猖狂,攻擊
我們是“以黨代法,黨政不分,無法可依,有法不依”。
3、黨委的領導。政法機關這個專政的武器必須牢固地掌握在黨
的手裡。黨委應當領導政法機關的全部工作(包括所有案
件),各級政法部門必須無條件地服從黨委(包括中共中央
和地方各級黨委)的絕對領導,加強向黨委的請示報告。
1957年10月8日,彭真在八屆三中全會上發言,第二部分是“關於政
法工作問題”,他說:“在司法行政和法院系統中,最突出的問題,
是一部分人想藉口‘司法獨立’來擺脫黨特別是地方黨委的領導,同
黨分庭抗禮。”
1958年6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就召開第四次全國檢察會議向中央
寫了一份報告,其中談到:“經過一年來的反右派鬥爭,全國檢察機
關共挖出右派分子1,500多人(注:此前,檢察系統的幹部編制最多
時為43,000人)。”會議批判了片面強調垂直領導,忽視黨的領導或
者把黨的領導抽象化的錯誤路線,進一步強調:“檢察機關必須完全
置於黨的絕對領導之下,做黨的馴服工具。必須聽黨的話,黨叫做什
麼就堅決做什麼;黨不允許做的事情,就一定不要做。會議認為黨的
領導的問題,是檢察機關最根本的問題。”
從1958年6月23日至8月20日,召開了第四屆全國司法工作會議,重點
是揭發批判“司法部黨組所犯的嚴重錯誤”,把司法部黨組全體成員
六人及正司級黨員幹部三人共九人打成“反黨集團”(此案直到1978
年12月才由中共中央宣佈平反)。最後形成的會議文件認為:“司法
戰線近幾年曾犯過違反黨的方針的嚴重的原則性錯誤,主要是右傾的
錯誤,而思想受資產階級法律觀點的影響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會
議認為,“主張審判獨立就是反對黨的領導,是以法抗黨,是資產階
級舊法觀點借屍還魂。”
會議結束後,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向中央報送的《關於第四屆全國司法
工作會議的情況報告》中,特別強調:“人民法院必須絕對服從黨的
領導,成為黨的馴服工具。……法院工作服從黨的領導,不僅要堅決
服從黨中央的領導,而且要堅決服從地方黨委的領導;不僅要堅決服
從黨的方針、政策的領導,而且要堅決服從黨對審判具體案件以及其
他一切方面的指示和監督。”
(來源:Global優品;2017-11-26)
〔網文。提供者:《中國警世新聞電子刊》2019-03-22〕
|
中國接受聯國人權報告但拒62條主要
建議.民主派斥“狡猾離譜”
|
〔網文〕毛選裡被刪除的語錄(分類版)
┌──────────────────────────┐
│ 這些毛選裡被刪除的語錄,凡是經歷過“文革”的人都 │
│ 耳熟能詳,可惜被毛去世後重新編輯的《毛選》刪除 │
│ 了。 │
└──────────────────────────┘
|
不做第二個香港!賴清德登記參選:
力挽狂瀾.捍衛台灣!
|
民進黨總統初選要讓人民有感,
才能“活化台灣”!
|
台北市長柯文哲:海峽兩岸已喪失互信
__ 請點擊這裡閱讀──→【洪哲勝的評論】
|
報告稱台灣在南太平洋活動
助美抗衡中國擴張
|
┌──────── 《 民 主 論 壇 》 ────────┐ │ │ │ 出版者:(美國紐約市)民主亞洲基金會(asisdemo.org) │ │ 主 編:洪哲勝(Cary S. Hung, Ph.D.) │ │ 電 郵:caryhung@aol.com │ │ 網 址:〔網站構建中……〕 │ │ │ ├────────────────────────────┤ │ │ │ 訂閱處:dforum-subscribe@yahoogroups.com │ │ (接到回應時,請回信證實訂閱。) │ │ 投稿處:dforum-owner@yahoogroups.com │ │ │ └──── 讓中國人從內心裡面發出文明得意的微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