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恢复设立政府类文学最高奖

       记者在广东省作家协会、深圳市文联、深圳市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深圳作家迎春座谈会上了解到,为进一步推动文学精品工程的落实,提高我市文学创作水平,2006年,市文联将出台一系列措施,提供更多的文学平台,鼓励和扶持深圳本土作家进行文学创作。
  座谈会上,作家们各抒己见,对深圳文学事业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如培养青年作家、关注中老年作家,让更多作家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创作出更多文学精品,讨论气氛非常热烈。
  广东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谢望新对我市作家的创作能力评价颇高,表示在我省三足鼎立的作家群中,省直作家群排在第一位,深圳地区作家群排名第二,然后才是广州地区作家群。据了解,近年来深圳文学创作力量发展势头良好,每年发表各类文学作品近8000万字,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作为最能反映深圳本土作家创作实力与水平的《特区文学》,2005年该杂志总发稿量的65%为深圳作家作品,其中又有65%的作品被全国各主要文学刊物转载,由此反映出越来越多的深圳作家已经被全国认可。另据谢望新透露,2005年深圳共有9位作家通过了广东省作家职称的评审。
  2006年,深圳市文联将出台一系列措施扶持本土文学创作:如恢复设立政府类的文学最高奖;将天鹰电影院划归深圳市文联管理,将其改装成文学讲堂,为深圳作家及文学爱好者提供互相交流的文学平台;《特区文学》将于2005年12月25日发行其长篇小说版的创刊号,为深圳作家提供更为广阔的创作天地,此外该杂志的发稿量也将由以往的每年150万字左右增加至600万字。

韩国全面清理黄禹锡系列图书

  受韩国科学家黄禹锡造假丑闻拖累的不仅仅是韩国科学界的声誉,曾经在韩国图书市场上出尽风头的黄禹锡系列图书,目前销量也跌入冰点,曾经的畅销书不得不面临全线撤柜的窘境。
    黄禹锡的所谓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曾经极大激励了韩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也刺激了图书出版商推出一系列与黄禹锡及其科研小组相关的图书。就在丑闻发生之前,共有16种黄禹锡系列图书在韩国图书市场上销售,有10本曾被当作儿童励志读物发行,甚至有专门为学龄前儿童准备的黄禹锡画册。
    黄禹锡头顶上的光环消失了,印刷数量巨大的黄禹锡系列图书一夜之间从洛阳纸贵落得乏人问津的厄运。在此事件中损失最为惨重的是一本名为《黄禹锡的美丽人生路》的儿童励志书,刚刚于本月20日出版。这些刚刚从印刷厂出来的图书不得不被打回原型成为纸浆。一位图书销售人员在接受采访时不无遗憾地说道:“我们在圣诞节前就已经开始将这些书撤柜,现在没人再需要它们了。”
    据悉,韩国图书市场上的黄禹锡系列图书的清理工作正在进行中,但由于收入黄禹锡“事迹”的学生教科书目前无法回收,具体的损失情况还无法统计。 

12月4日:“宪法日”变成了“法宣日”

虽然口说“不搞运动”了,但中国依然处处是运动,124日的“法制宣传日”即是一例,昨日搞大签名,今日运动就上街了。不过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如果作个民调,不知又有几人知道今日是宪法颁布20周年的日子?

今日不是“宪法日”或“宪法节”,而是“法制宣传日”,这当然首先说明宪法在中国人的生活并不重要,并不是一件难以忘怀的大事,老百姓今日也不是庆祝或感谢宪法的颁布。这就很有一点意思了。

法制宣传是针对谁的?

答案明摆在这里:宣传者是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而接受宣传或者宣传的受众则是老百姓。这就更有意思了。这里边暗含着的意思就是老百姓是不懂法的,老百姓急需要学习法律。如果说今日的法宣日,起源于宪法的颁布,那么宪法的出现本来是针对谁的呢?中国大学的宪法教科书中根据宪法的产生方式,把宪法分成三种类型:钦定宪法、协定宪法、民定宪法。钦定的宪法如清末慈禧老佛爷“发给”大家的那种东西,协定宪法如英国贵族和国王互相妥协之后出台的《自由大宪章》,而民定宪法据说咱们的82宪法就是——由咱们自己的代表制定的。

如果是一部由自己的代表制定的民定的宪法,其指向的对象就是政府,用宪法来约束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为其划定一个明确的权力边界,使其不得逾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主动纪念或者从心里感谢宪法的,就是在宪法的保护下得到了自由和权利的人民了。如果一定要在宪法的颁布日进行宣传或纪念,那宣传的主体应该是老百姓,宣传的对象也应该是政府——通过宣传,让每个在政府里工作的人员都时刻记住,政府的权利是有限的,并且是有严格程序的,你们的每个行为都不得逾距、不得违规。

相反,老百姓就简单多了,凡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我都可以去做。如果我因为“不懂法”而去做了本来已经被禁止的事情,那法律追究我的责任就是了。这是因为,老百姓虽然人数众多,但老百姓是分散的、无组织的、单个的,单个老百姓的违法,并不能给社会带来大的损害——相对于政府而言。如果掌握了公权、掌握了巨大物质资源、并且有严密的组织的政府违法,那对社会、对公民的危害和侵犯才是最可怕的,并且是最难控制和纠正的。由此可见,法律优先约束的对象应该是政府,如果要进行“法制宣传日”活动,那也应该是由老百姓作为宣传者,以各级政府及其雇员为宣传的受众。

期待中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早日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宪法日”,在那一天,让老百姓狂欢,让老百姓庆祝——因为宪法给了他们自由。

记者师涛在纽约获国际新闻自由奖

【2005年11月28日独立笔会讯】(大纪元记者文怡纽约报导)第十五届国际新闻自由奖颁奖仪式于11月22日晚在纽约华道夫酒店举行。因所谓“泄露国家机密罪”而被中共判10年徒刑的中国记者师涛获“国际新闻自由奖”。同时获奖的还有因为报导乌兹别克政府武装镇压示威者而流亡美国的女记者布卡碧娃(Galima Bukharbaeva),专门为受政府迫害而遭检控的记者辩护的津巴布韦律师特瓦(Beatrice Mtetwa)、以及因为揭露政府贪污、贩毒和环境污染问题而遭恐吓和殴打的巴西记者品托(Pinto)。
总部位于纽约的国际记者保护委员会于15年前设置了“国际新闻自由奖”,以奖励和鼓舞那些在艰难的环境下,冒着被判刑、监禁甚至生命危险,勇于独立报导的新闻工作者。现年37岁的师涛是原湖南《当代商报》网络版的记者和编辑。去年初,他在湖南《当代商报》工作期间,曾报导当地官员贪污的新闻。 2004年在六四事件15周年前夕,师涛向海外的中文网站发送了有关六四事件的中国中宣部内部文件摘要,邮件是由雅虎电子邮箱发出,由于中共当局严密监控网络邮件进出,期间向雅虎公司索求师涛邮箱内信件。雅虎屈从压力,向中共提供了师涛电子邮箱文件,师涛因此而被指控“泄露国家机密”并遭到逮捕。今年五月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师涛10年徒刑。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今年7月驳回师涛的上诉,维持原判。师涛目前关押在沅江赤山监狱。

颁奖仪式由著名新闻评论家、国际记者保护委员会董事会委员佩奇主持,他首先代表国际记者保护委员会向所有为坚持原则和真实报导的新闻工作者表示敬意。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主席莱斯利-孟维斯在颁奖仪式上引用50年前新闻人物爱德华-莫罗的话说,“自由是不能在私下密谈中讨价还价的,需要一代一代人付出努力去争取。美国人认为自由远比美元更有价值,自由的媒体比导弹更有说服力和爆炸性,是人类最有力的武器。” 
保护记者委员会理事会主席及华尔街邮报管理编辑斯泰格尔则表示:2005年 对记者来说是糟糕的一年,记者在新闻报导中被抓被打被判甚至被打死频频发生。泰格尔称赞今年获奖的四位获奖记者勇气可嘉,记者保护委员会将一如既往为保护记者对抗因为自由报导而受到的打压和暴力继续努力。 

CNN政治新闻资深主播朱迪.伍德富在介绍师涛的情况时说,中国是世界上关押记者最多的国家。2004年有42名记者,包括纽约时报的中国记者赵岩等被抓被关被判刑,大约半数以上是因为他们在网络上传递消息或在网站上交流传媒资讯。

朱迪.伍德富援引纽约时报近期报导指布什结束对中国访问后,中共当局不仅拒绝在人权方面让步,释放美方要求释放的被关押记者等人士,还有迹象表明中共对传媒资讯将采取更严格控制而使未来情况更恶化。朱迪建议所有在场的人在桌上营救师涛的明信片上签名,这些明信片将由保护记者协会负责邮递给中共领导人胡锦涛,敦促其及早释放师涛,还新闻媒体自由予中国民众。

针对师涛被捕和中国新闻自由及透明度问题,多位出席会议的来宾,包括前美国驻中国大使洛德,著名新闻评论家、国际记者保护委员会董事会委员佩奇,著名作家依利斯等,都不约而同地表示雅虎的行径,令自由世界蒙羞。从另一角度来看,师涛的被捕更看出中共专制本性没有任何改变。 

美国晚间电视新闻节目已故主持人彼特.詹宁斯也被追授伯顿.本杰明纪念奖,以表彰其终身致力于新闻自由所取得的成就。詹宁斯的儿子克利思托夫表示,他父亲一生都在为新闻工作者独立报导权利而不懈的努力。没有新闻报导自由和资讯的流通,社会不可能真正强大和安全。

纽约国际记者保护委员会亚洲部研究员琼斯表示,国际记者保护委员会将会继续关注师涛和其他中国记者的情况,为他能早日被释放,为推动中国新闻自由而做出应有的努力。

当晚来自美国各界上千名流参加了颁奖仪式,会议主办单位收到募捐款项120万美元。

独立中文笔会召开第二届网络会员大会

(独立中文笔会新闻发布稿,北京时间2005年11月5日)
星期三下午两点,再次当选为独立中文笔会会长的刘晓波从北京发出电子邮件通知,宣布为期一个多月的独立中文笔会第二届网络会员大会闭幕。

这是独立中文笔会第二次通过全球网络通讯的方式成功举行的会员大会,完成了一般民间社团需要集会完成的组织活动程序,通过了修改的章程,选举了新的理事会及正副会长。

新理事会理事包括中国大陆知名作家刘晓波、王怡、余杰、赵达功,余世存,旅居北美的作家陈奎德、蔡楚、廖天琪(女)、孟浪以及候补理事巫一毛(女)。

前届会长刘晓波再次当选连任会长,余杰和陈奎德当选为副会长。此外,大会还一致通过确认独立中文笔会前主席刘宾雁为荣誉会长的提案,以及增选郑义、章诒和、包遵信、流沙河为荣誉理事。独立中文笔会原有荣誉会员均更名为荣誉理事,其中包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南非作家戈迪默、旅法中文作家高行健、捷克作家哈维尔、瑞典文学院院士马悦然等。

独立中文笔会成立于2001年,原名“独立中文作家笔会”,这次通过新章程对会名做了修正,以符合各国笔会的名称惯例。该笔会也是世界性作家组织国际笔会的下属分会,宗旨是促进和维护中文作家的写作自由和作家权益。其新修订的章程对组织性质定义为:

“本笔会是全世界用中文写作、编辑、翻译、研究和出版文学作品之人士自由结合的非政府、非营利、非政党的跨国界组织。”

由于该笔会成员遍布全球各地,从中国大陆到海外,东至东京,西至加利福尼亚,北至北欧,南至大洋洲,举行会员集会几无可能,因此依靠网络来完成会员大会。2003年10月该笔会曾经成功举行了第一届网络会员大会,选举了理事会和正副会长。今年10月1日,该笔会再次通过全球网络召开会员大会,讨论通过了上届理事会提交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通过了新修订的章程,并选举出新一届理事会成员和会长、副会长。

网络会员大会期间,会员通过该笔会注册的MSN社区进行大会发言讨论,提出质疑、建议,并通过电子信箱进行选举投票。由于会员积极参与交流辩论,畅所欲言,大会充满民主气氛,为促进中国民间社团的发展和操作提供了新鲜经验。

国际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关于杨茂东(郭飞雄)的紧急行动通报

2005年10月19日紧急行动网络2005年第44号

中国:作家、律师、独立出版人和民权活动人士杨茂东(郭飞雄)被捕,健康堪忧

国际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抗议逮捕自由作家、律师、独立出版人和民权活动人士杨茂东(笔名郭飞雄),他自9月12日因报道和维权活动被拘至今。国际笔会认为,杨茂东仅因和平行使其言论自由权而被拘,呼吁根据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第19条立即无条件释放他。笔会严重关切杨茂东的健康,并敦促紧急保证他得到所有必要的医疗条件,得以联系其家人和法律代理人。

根据笔会信息,作家、律师和民权活动人士杨茂东(笔名郭飞雄)于今年9月12日访问广东省的太石村被拘捕,那里的村民当时在进行罢免被控贪污基金的村委会主任的法律抗争,而他一直向这些村民提供咨询。太石村的改选活动开始于今年7月,而自9月中旬以来,当地官员被指介入阻止其进程,改选委员会七名成员全部辞职,有些人提到官方压力;随着与警察发生冲突,数十居民和积极分子被拘。还有对试图报道该活动的新闻工作者一系列暴力攻击:10月7日,《南攘早?》记者刘欣(Leu Siew Ying)和法国国际电台记者阿贝尔?塞格雷廷 (Abel Segretin)遭到一些不明身份的人打骂,然后以他们企图入村而拘留;此后,伴随伦敦的日报《卫报》记者本杰明(Benjamin Joffe-Walt)的一位维权人士,被一群暴徒从出租车里拖出殴打。作为惊扰的目击证人,本杰明对此的叙述可参见http://www.guardian.co.uk/international/story/0,,1588521,00.html 及所附的编辑部文章http://www.guardian.co.uk/comment/story/0,,1593599,00.html。太石村是中国草根民主的试例,至于近来这类事件,一直被国内外媒体密切注视着。

独立中文笔会致中国笔会中心的慰问电

独立中文笔会获悉,中国笔会中心会长巴金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10月17日逝世。独立中文笔会对巴金先生的去世表示哀悼,并向巴金先生的家属和中国笔会中心全体会员表示慰问。

巴金先生是中国笔会中心创建者之一,在一九八一年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参加国际笔会在巴黎举行的代表大会,表示中国笔会中心及其全体会员都认同国际笔会宪章,维护中国作家的写作自由和权益,他代表贵中心签署宪章,为中国笔会中心被接纳为国际笔会成员作出贡献。我们希望中国笔会中心全体会员能继续遵守巴金先生当年对国际笔会的承诺,为维护中国作家的写作自由和权益而努力,不负先生在世之愿。

巴金先生早年曾经创作一些优秀文学作品,表达冲破旧势力束缚、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理想,对专制者呼喊出“我控诉”的抗议,在那个时代颇有影响。可惜的是,巴金先生在其后的专制势力控制之下,完全失去自由和个性,而再无优秀作品问世,甚至没有了说“真话 ”的权力(见其晚年《随想录》)。尽管他努力再说“真话”,却再也无力发出声音,其一生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无疑是最惨痛的教训。

在悼念巴金先生之时,我们希望巴金先生的人生悲剧不再发生,希望中国笔会中心能再返国际笔会,完成巴金先生的未竞之业!!

写给2005年10月第二届会员大会

笔会已经四岁,从未作过任何组织工作的我,却阴错阳差地接任笔会会长,一晃二年过去,我与本届理事会的任期已满。虽无大业绩,但起码维持了笔会的正常运转,基本完成了当初预定的目标。

对笔会两年工作的总结,请大家看《独立中文作家笔会2005年十月全体会员大会的工作报告》,我不再赘言。

本人能够完成两年任期,本届笔会基本上能够照章运行,不务高调而踏实做事,端赖全体会员的信任和支持,理事会各位同仁的齐心协力,秘书处、狱委会和自委会的各位干将的踏实工作。

没有你们的良知、智慧、经验、勤奋和负责,我这个会长至多是摆设而已。 值此2005年第二届会员大会召开之际,身为会长,决不掠众人之美。故而,我要向全体会员和笔会工作班子同仁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也对我本人努力不够的地方表示深切的歉意。

本次会员大会要完成如下议程:1,审译并表决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2,审译并表决笔会章程修订案;3,选举新一届理事会和会长、副会长;

基于国情的限制,我们笔会的会员大会和换届选举,只能通过网络民主进行。通过互联网践行民主是新鲜物,我们全无经验,只能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所幸的是,试验没有停下来,不仅是上次会员大会的成功,而且在会员大会闭会期间,笔会的大量工作大都是通过网络民主的方式进行。现在,笔会又召开了第二次网络民主大会,无论如何,都是可喜可贺之事。

两年前,我在《就职说明》中表示:“我之所以参与选举并接受这个职位,乃基于对个人自由、特别是言论自由的信念和中国的言论不自由环境之间的悖论,……争取言论自由、反对文字狱和创作更优秀的作品,实为笔会的宗旨和我对自己的期望。”同时,笔会坚持没有意识形态限制的开放原则,坚持作为非政治的民间公益组织的宗旨——捍卫写作自由。

我相信,任何自愿加入笔会这样的公益组织的人,都抱有与我相同的自由信念;也相信会员们与我的心情一样,非常珍惜我们的网络民主试验。所以,希望全体会员能够踊跃参与此次大会的所有议事日程,共同把争取和捍卫写作自由的事业推进下去,共同将网络民主试验下去。

我想强调的是:

1,上次会员大会的民主选举,会长候选人提名只是我一人,少了民主选举应有的竞选气氛,实为一大遗憾。希望此次大会能够出现踊跃参选的局面,形成“多人竞选”的热烈场面,使笔会的网络民主在“选战”中充满活力。

2,民主是自愿参与,而参与,不仅是权利,也是责任。只要合乎规则,任何方式的参与都值得鼓励。尊重会员们民主权利,谦卑地倾听会员们的批评和建议,不仅是会长和理事会同仁的心愿,更是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所以,我希望会员们对我和理事会的工作提出直率的批评和建设性的意见,不论这些批评多么不留情面,我和理事会同仁都将热烈欢迎,洗耳恭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在我的理解中,从事公益事业的人,得到赞美,固然令人受用,也能起到激励作用,但批评和建议更为可贵,是更负责的态度。在笔会这一公益组织内,即便是不被多数认可和接纳的批评和建议,也会对笔会公益及其民主建设作出贡献。

民主需要多数赞同,也需要永远存在且活跃的少数派。在一个以民主规则组建的公益组织内,不论有多少人反对,也不论自己的批评和建议是否被接纳,能够坚持个人异见、甘当坚定的少数派,恰恰是珍惜民主权利的负责态度,是令人尊敬的。而一言不合或建议不被接纳,就选择“用脚投票”的退出,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公益,都不是可取的态度。

可以说,两年来的笔会工作,就是在不同意见的争吵、交流、说服、妥协之中度过的。为了笔会公益的争吵,只要是公开化的交锋,再激烈也无妨。或通过妥协,达成共识;或服从多数,保留己见。如果没有这些不同意见的公开交锋,没有相互之间的包容和妥协,也就不会有笔会的今天。

所以,我希望全体会员,为自己加入笔会的承诺负责,积极参与本次大会的各项议程,也可以联名提出其他议案。对个人的承诺负责,也就是对笔会这一公益事业负责。

此次大会的成功,全靠会员们的积极参与!

2005年9月30日于北京家中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公告

(2005 年九月二十日)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沉痛宣布,本笔会会员、中国大陆诗人和评论家杨春光先生因突发脑溢血,急救无效,于2005年九月十九凌晨三点(中国大陆时间)逝世,享年四十九岁。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对杨春光先生的病逝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对杨春光先生的家属亲友表示最深切的慰问。本笔会已通报国际笔会,把杨春光先生列入本年度国际笔会逝世会员悼念名单,接受全世界笔会会员和作家的悼念。

杨春光,男,笔名沙滩,生于1956 年十二月,毕业于中国大陆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曾在解放军部队创办并主编军旅诗报《新星诗报》。1987 年3月曾在海南岛主持召开全国文学社团大联合会并当选为主席,因此而在会后受到政治迫害和批判,曾被军队软禁半年之久。1989年因参加 “ 六` 四” 民运并书写抗暴组诗《太阳与人和枪口》,曾被当局秘密关押监禁近一年半。获释后转业地方从事文化工作和专业创作至今。

杨春光曾主编 “中国第三代诗人诗丛”,因遭当局干扰未果。1993年与诗友创立“ 空房子主义” 诗歌流派。2002年开始从事自由上网写作,并于2004年创办网络诗歌论坛《空房子诗报》,倡导并实践网路时代的新文化运动和话语革命,提出 “破坏即建设” 的写作原则和 “ 不讲道理” 的写作方法,提倡“诗从语言始到政治止” 的后政治诗歌写作理论等。

杨春光是在没有资讯自由和出版自由的中国大陆长期坚持自由和公开写作的积极实践者,他对当代中文诗歌的民间创作,对捍卫公民的言论自由和推动大陆公民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

由于杨春光的自由写作活动,也由于他积极参与1998年中国民主党在辽宁省的组党创建活动,因此而被当局严密监控。1998年10月,杨春光曾遭到不明身份暴徒的袭击,留下脑部疾患。近年以来,杨春光一直受到警察的严密监控、骚扰、威胁,随时面临逮捕危险,承受巨大精神压力,身心之健康均受摧残。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认为,杨春光的早逝,是专制势力对自由作家和诗人精神摧残的恶果之一,我们在悼念杨春光的同时,也必须对自由写作的敌人再次提出强烈的抗议和谴责。

诗人生命的逝去是我们无法挽回的损失,然而,诗人留下的大量中文文字作品所表达的自由写作精神,将成为中文文学的成果和遗产。维护中文文学的自由存在和发展,正是我们笔会的宗旨所在。

因此,坚持笔会精神,将是我们对杨春光先生的最好悼念。

诗人杨春光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