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中文笔会章程(修订稿)

第一章 宗旨

第一条
本笔会是全世界中文写作者、编辑者、研究者和出版者自由缔结的非政府、非营利、非政治和跨国界的组织。

第二条
本笔会正式名称为”独立中文笔会”,英文为INDEPENDENT CHINESE PEN
CENTRE。
中文简称为”独立笔会”,英文简称“ICPC”。

第三条
本笔会主张,不论中文写作者的政治倾向和其它观点如何,不论在哪一国家和社区,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和文体,都有写作、发表和出版作品之自由。
任何国家与地区的中文写作者,都有以中文语言批评政府机构的权利,而不应因此受到任何国家特别是任何极左或极右当局的政治迫害和监禁。
反对在和平状态下施行新闻、出版控制和任何预先的言论审查。

第四条
本笔会主张,中文写作具有自己的文学特性。这种特性是超越国界和民族的。任何人都有权使用中文进行写作和表达。
不论各国的政治面貌和局势如何,中文作品在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表和流通都不应受到干扰。

第五条
本笔会主张,中文文学艺朮作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资源。在任何情况下,即使在战争等非常时期,都不能以政治、民族、国家、宗教、意识观念等理由毁损中文文学艺朮作品。

第六条
本笔会主张,中文写作者不应滥用写作自由与新闻自由。
反对出于任何政治、个人或其他目的的侮辱、诽谤、制造或故意传播谎言。

第七条
本笔会希望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竭力消除社群、种族、阶级和民族之间的仇恨,并提倡人类在同一世界和平共处的理想。
本笔会相信维护中文写作者的自由,将有助于实现这样的理想。

第八条
本笔会是国际笔会的成员。认同国际笔会宪章载明的宗旨。
本章程若有与国际笔会宪章冲突之处,以国际笔会宪章的表述为准。

第九条
本笔会只代表其全体会员,不代表任何国家或地区。

 

第二章 会员

第十条
符合下列要求的,可申请成为会员:
1、赞成笔会宗旨并愿意履行会员义务;
2、是作家;人文学者;人文编辑、记者或翻译;或上述作品的出版者;
3、以中文为工作语言,不论其民族、种族、肤色或信仰;
4、具有同行予以承认和尊重的水准。

第十一条
申请者应提交申请表、个人简历及两名会员的签名推荐信。
经本笔会理事会同意后,即成为会员。
申请材料应向本笔会秘书处或任何理事会成员提交。

第十二条
会员有权参加国际笔会的其它分会。
会员有权参加其它作家协会、作家工会或任何作家组织。

第十三条
会员有权参加会员大会,有权选举和被选举为理事会成员。
会员有权监督理事会和笔会机构的工作。有权向理事会、会长或其他工作机构提出建议、批评和质询。质询应当给予答复。
会员有权在任何时候宣布退会。
会员的权利一律平等。

第十四条
会员应遵守笔会章程,每年缴纳会费。
会费由国际笔会规定部分和本笔会加收部分组成。
有经济困难无力缴纳会费的会员,可向理事会提出减免会费的申请。
笔会鼓励会员积极参与笔会的活动和管理。

第十五条
会员有下列情形,经理事会表决,终止其会员资格:
1、 公开反对章程第三条至第七条所载明的笔会宗旨;
2、 从事严重有损笔会声誉的活动,经理事会警告而不停止;
3、 参与违背笔会宗旨的、对中文写作者的打击和压迫行为;
4、 连续两年不按时缴纳会费。

第三章 会员大会

第十六条
会员大会是本笔会最高机构。
笔会的一切权力来自会员大会的授予。

第十七条
会员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由会长召集并责成秘书处负责筹备。
会员大会应在上次大会结束后二十个月至二十四个月之间召开。

第十八条
会员大会行使下列权力:
1、 审查表决会长提交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2、 选举理事和会长、副会长。
3、 审查表决章程修正案和其它提案。
4、 决定笔会的解散或合并。
5、 其他未曾授予理事会和会长的权力。

第十九条
会员大会有全体会员半数以上参与投票时,即为有效。
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和其他提案,经参与投票会员半数以上赞成,即为通过。
选举理事和会长、副会长,由得票较多的候选人当选。

第二十条
理事会、各工作委员会或五人以上会员联署,可向会员大会提出提案。
五分之一以上会员联署,可在大会闭会期间提出会长、副会长罢免案。由理事会进行表决。
理事会,或三分之一以上会员联署,可在大会闭会期间要求召集紧急会员大会。

第四章 理事会和会长、副会长

第二十一条
理事会是笔会决策机构,对会员大会负责。
理事为理事会成员,理事人数为奇数,不低于9人。
设候补理事两人,在理事因健康、政治及其他原因辞职或缺位时,按当选票数多少顺序增补为理事。
理事会成员和候补理事由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
五名以上会员联署,可以提名理事候选人。

第二十二条
笔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两人。
笔会会长、副会长由会员大会在理事会成员中直接选举产生。
理事可以竞选会长。副会长候选人由会长候选人提名,共同参加竞选。

第二十三条
理事任期四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理事会实行理事轮换制度,每两年应有一半理事任期届满。
会长、副会长任期两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会长、副会长任期届满、但其理事任期尚未届满时,其理事任期仍然继续。

第二十四条
理事会行使下列权力:
1、决定秘书长、司库和其他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人选;
2、决定笔会工作计划和笔会预算;
3、审查通过向会员大会提交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4、制定理事会议事规则、财务规则和其他笔会规则;
5、决定会员资格,决定缴纳会费的标准和金额;
6、决定新增或调整工作委员会,决定调整秘书处构成,决定设立理事会专门工作小组;
7、决定写作自由奖、林昭纪念奖等笔会奖项;
8、决定副会长和理事的分工,决定设立财务监督理事(简称监事);
9、决定以笔会名义发表公开信或声明、向国际笔会大会提出议案;
10、决定罢免案和决定召集紧急会员大会;
11、解释笔会章程和其他笔会规则;
12、对会长的行政决定提出质询;
13、会员大会授予的其他权限。

第二十五条
理事会会议在一半以上理事出席时有效。
理事会决议除章程另有规定外,由出席理事的一半以上通过。
理事会应有三分之一以上成员,不得同时在笔会担任其他行政职务。
理事会会议由会长召集。会长因故不能履行职责时,由第一副会长召集。第一副会长因故不能主持时,由第二副会长主持。正副会长均缺位时,由理事会剩余成员的多数召集紧急会员大会,补选理事、候补理事,并在理事中补选笔会会长、副会长。
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可以召集理事会会议。

第二十六条
理事会的决议,必须对全体会员通报。
理事会未决议的事项和会议辩论记录,由理事会决定是否公开。

第二十七条
因不可抗力不能出席的理事,超过理事一半以上时,可召开理事会扩大会议,由秘书长和候补理事参与理事会投票。
理事会扩大会议由笔会会长召集。会长因故不能履行职责时,适用章程二十五条之规定。

第二十八条
笔会会长行使下列权力,并对理事会负责:
1、向理事会提名秘书长、司库和其他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人选;
2、决定副秘书长、秘书和其他工作委员会成员人选;
3、召集理事会会议。理事会会议一年不得少于三次;
4、领导秘书处和各工作委员会,决定工作机构的分工和笔会的日常事务;
5、按照理事会的授权范围,决定笔会的日常财务。
6、 决定笔会的日常对外事务。
7、 代表理事会向会员大会提交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8、 决定其他理事会授权的事项。

第五章 秘书处和工作委员会

第二十九条
秘书处和工作委员会是笔会的日常工作机构。
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一至二人。

第三十条
秘书长领导秘书处工作,协调与各工作委员会的工作。
秘书长接受笔会会长的领导。秘书长非理事时,得列席理事会会议。
秘书长负责执行理事会的预算和工作计划,筹备会员大会和选举工作。但须遵行理事会的决议和财务规则。
秘书长在授权范围内的财务决定,在决定作出三日内向会长和监事通报。
监事有权查看和质询秘书处的财务和其他工作记录。

第三十一条
工作委员会是笔会的专门工作机构,也是和国际笔会下属工作委员会的对口工作机构。如“狱中作家委员会”、“妇女作家委员会” 、“和平委员会” “语言工作委员会”等。
工作委员会接受笔会会长和理事会的领导,尊重国际笔会各工作委员会的指示。

第三十二条
秘书处设财务秘书(司库)一人,负责笔会的财务管理、会费收取、经费申请报告等事务。
财务秘书无权作出财务决定。
财务秘书向理事会负责。在工作上接受秘书长和笔会会长的领导。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笔会创立写作自由奖,以表彰在艰难境遇下从事自由创作并获得成就,或为捍卫出版自由、言论自由和写作自由有突出贡献的中文或其它语种作家。具体评选事项由理事会另行规定。

第三十四条
本章程所称“以上”、“之间”,均包括本数。

第三十五条
本笔会不是作家工会组织,不负责维护作家的版权权益和其他经济权益。
本笔会不是出版代理商,不从事作品的出版和发行。

第三十六条
本章程在获得会员大会通过的即日起开始生效。
理事会,或五分之一以上会员联署,可向大会提出章程修正案。
章程修正案经参与投票会员三分之二以上赞成,即为通过。

2005-09-11

吴晨骏出访欧洲报告

第一部分

一、应国际笔会瑞典分会的邀请,由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筹划,我于2005年4月28日下午13点40分,登上了从北京飞往斯德哥尔摩的CA911次航班。由于是第一次出国,所以心里没底。不知会不会在机场海关遇上麻烦。我平时在国内时,私下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反动分子。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时,我说,我很反动。朋友问我,你怎么反动?你发表过反动的文章吗?你说过什么反动的话吗?我说,我虽然没有说过反动话,没有写过反动的文章,但我的小说的确很反动。朋友一笑,小说谈不上反动,你没事的,你不反动。尽管这位朋友出于好心说我不反动,但我心底的疑虑还是存在。所以我在机场时格外小心。待到飞机开始起飞时,我才有点失落地想,看来我真的不反动,否则我不会这么轻易的就出国了。

二、我到达斯德哥尔摩机场的时间在当地时间4月28日的下午16点50分。飞机快降落时,我看到成片的森林。我拖着行李来到机场大门外,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的秘书长陈迈平已经在那里等我。我和迈平有几年不见了,他也不见老,他穿着长长的风衣,依旧很潇洒的样子。他和我在机场外的公共汽车站等车,一边说,感觉怎么样?斯德哥尔摩像不像一个乡村?我环顾四周,简单的机场建筑、坡地上的树木和不算宽的公路,这一切的确有乡村的感觉。我说,挺好。一切看上去都挺干净,也都井井有条。我们上了公共汽车,又乘地铁,到达了迈平为工作和写作以及处理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的会务而租的房子。

三、我来瑞典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瑞典以及欧洲别的地方的人文环境,与瑞典笔会(即国际笔会瑞典分会)、斯德哥尔摩大学和瑞典的鹤出版社的朋友见面,交流彼此对文学和出版的认识。瑞典的鹤出版社出了一本中国小说集,由迈平的夫人陈安娜翻译,其中有我的小说。陈安娜同时是瑞典笔会的会员。所以与鹤出版社的见面时间,由陈安娜安排。与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几位名扬世界的教授的见面时间,由迈平安排。

四、次日,即4月29日上午,迈平陪我去参观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我们穿越斯德哥尔摩市区,来到市政厅。市政厅门口的公告栏里,贴了市政厅的一些告示。市政厅大院里,有些游人在那里散步,迈平本想找熟人把我带进市政厅的楼里,看看举办诺贝尔奖颁奖晚会的大厅。因熟人不在,未果。不过,他的这个愿望,在我离开瑞典前还是实现了。迈平在市政厅的熟人带我到那大厅里,指着一张桌子说,在高行健的颁奖仪式上,迈平就坐在那里。

五、迈平为了给我接风,4月29日晚上在他家安排了一个家庭聚会。他家离他租的房子有点距离。我们乘地铁到达了他的家。这次家庭聚会,迈平邀请了瑞典笔会国际秘书Kjell Holm先生、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盖玛雅教授夫妇,还有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的张裕等朋友。迈平的家很温馨,房子也挺大的。由于到达时间尚早,我随迈平去他家附近的学校看看,他去接他的儿子宗滨放学。一路上,迈平谈到瑞典法律对于孩子的权益的保护,中国的父母可以随便打骂孩子,但这种情况在瑞典就是犯罪。晚上,来宾们都已在餐桌边就座,陈安娜才下班回家。陈安娜看来工作很辛苦,不过她精神还是很愉快。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聊天。餐桌上,除了盖玛雅的丈夫和Kjell Holm两个不会中文,别的人都会中文,所以我也不觉得太生分。

六、在随后的4月30日,迈平、张裕还有我,去了一趟斯德哥尔摩郊外,参加另一个家庭聚会。一本北欧华人办的中文杂志在那里举办一个茶话会,张裕是这本杂志的主编。我听他们讨论了杂志的情况,感到这么一群散居在北欧几个国家的华人,坚持办这么一本中文杂志,也挺不容易。人总是要干一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除了赚钱之外。

七、转眼5月1日到了。这天是我的生日,虚岁40岁,岁月蹉跎,人到中年,一事无成。不过值得高兴的是,我的生日是和好朋友迈平一起度过,而且是在一个很特殊的地方,波罗的海海面的游轮上。迈平本想联系马悦然教授一起吃饭,因马悦然这几天有事,所以约会只能推迟。迈平果断地说,那我们就去芬兰的赫尔辛基看看吧。于是我们就在下午登上去赫尔辛基的“海盗”号游轮。轮船上很热闹,很漂亮。天黑下来之后,我们坐在酒吧靠窗户的位置上喝啤酒,外面是漆黑的大海。这晚我们聊了很多,从文学到社会。有关欧洲的社会形态和制度,他告诉我不少事情,比如瑞典是一个福利社会,孩子上学不用花钱,人们的养老和医疗都由国家承担。我说,我回国后,会写一篇文章,关于这次游轮上的经历,可是到现在我还没写出来。不过我将来会写的。

八、5月2日早晨,我们到赫尔辛基。去西贝柳斯公园、岩石教堂等处看了看。我们乘的“海盗”号游轮在傍晚离开赫尔辛基返航,所以我们要在傍晚前返回游轮。我们从岩石教堂步行回轮船码头。赫尔辛基市区很小,建筑也有点乱,整体上不如斯德哥尔摩。迈平带我来赫尔辛基,大概是想让我多看看北欧的城市,有个切身的体验吧。当晚,我们也是在“海盗”号上度过的。在船舱里休息时,迈平建议是否可以在国内做一套《中国移民史》,我后来回国后,查了一下,发现已经有人做过这样的书了。不过迈平的这个主意很不错。从实际情况来说,迈平本人也是移民,他已经融入了瑞典社会,在瑞典生活和工作,为瑞典纳税。当然,他对中国很关心,他的根在中国。

九、5月3日,我们回到斯德哥尔摩。迈平联系斯德哥尔摩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那边定下时间,让我在10天之后做一个关于中国网络文学的演讲。由于演讲时间比较迟,迈平决定先让我去欧洲别的国家看看。因他工作繁忙,所以我就只能一个人去。迈平帮我安排了行程,并电话通知那些我即将去的城市的朋友,让他们去接我。5月3日晚,迈平送我到斯德哥尔摩汽车站。22点30分,我暂别迈平,登上了长途汽车,开始了我下面10多天在欧洲的单独旅行。

第二部分

一、我单独旅行的第一站是挪威的奥斯陆。在汽车中睡了一觉,5月4日凌晨到达奥斯陆。按照计划,我上午去维格朗雕塑公园,然后在市区看看,下午去陈锁芬家。维格朗公园里的雕塑,全是人体雕塑,单个的人体,纠缠在一起的人体,各种形态,栩栩如生。公园的面积挺大,我转了一圈,花了不少时间。下午17点左右,我到达了锁芬家。这天是周末,锁芬一家人要去海边的别墅度假。我到她家坐了一会就随她全家出发了。

锁芬的先生是奥斯陆大学的教授鲁纳。鲁纳为人也挺和气。交谈中,我发现锁芬很聪明,也很有能力。她是扬州人,也算是我的老乡。为有这么聪明的老乡,我感到很自豪。锁芬在奥斯陆的船运公司工作,她对我说,中国的经济在发展,这从她的公司承担中国货运的份额上可以看得出来。她对此感到很开心。迈平忧国忧民,始终有个“忧”字在心中。而锁芬则是一个完全开朗和务实的人,她为中国的经济情况高兴,这种高兴何尝不与迈平的“忧”有相似之处呢。我站在锁芬家海边别墅的阳台上,一眼望去,前面就是一个海湾,两边是山坡,风景十分的好。

二、5月5日下午,锁芬一家把我送到附近的车站。我乘长途车前往丹麦的哥本哈根。我在哥本哈根落脚在迈平的朋友沈力处。6号晨,沈力驾车到车站接我,到他的大得可以打乒乓球的家。他家有一个专门摆放着乒乓球桌的厅。沈力经营着一个中餐馆,在哥本哈根的3天中,沈力带我去他的餐馆看过,那餐馆开在一个很漂亮的小镇上。沈力是中国很早的留学生,对社会问题很有想法,多次和我谈到他对北欧的福利制度等社会问题的看法,他说福利制度的起因就是在于人们对“机会”的认识。比如他先在这个小镇上开了餐馆,相当于他先占有了“机会”,那么必然使得后来的想在此开餐馆的人们失去了开餐馆的机会。那么先占有了这个“机会”的他,就必然要交更多的税,以福利的形式来弥补那些损失了机会的人们。不管他这个说法是否完全符合经济学,但我想,他的思想中“社会公正”这一想法是完全正确的。一个社会如果要保证公平公正,那么就要考虑这个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利益。沈力尽管忙得没有时间写东西,但他的思考没有停下。他有个近期的梦想,就是希望迈平能陪同他一起去巴黎见见高行健,他有一肚子关于《灵山》的话要和高行健探讨。

三、在哥本哈根期间,沈力陪我去了哈姆莱特堡、去了哥本哈根海边,在丹麦王宫周围看了看。最远的一次是驱车2个小时,去安徒生的故乡奥登塞。我们参观了安徒生故居。在小城奥登塞,我们和京不特见了面。我们三人在一家小酒馆里喝酒,京不特写诗也搞翻译,是个勤奋的人。他长期居住在奥登塞,他说,他准备到哥本哈根这样的大城市里生活一阵子。奥登塞的生活似乎对京不特来说有点闷。

四、5月9日,我来到了法国巴黎。在巴黎接待我的,是迈平的朋友张伦。张伦研究哲学和社会,可惜他由于工作繁忙,没有办法带我去见他在巴黎的朋友。他花了半天时间陪我到巴黎市政厅广场、巴黎圣母院、塞纳河边、卢森堡公园看了看。其后的几天我就一个人在巴黎的大街上逛,去看了巴黎的几处景点,比如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奥赛博物馆。我在塞纳河边行走时,看到有很多旧书店。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巴黎人爱读书吧。街道边的那些小商店也很有特色,从装潢到里面的商品,都有种高雅的气息。

五、5月12日,我到达德国的慕尼黑。我到慕尼黑,是看望我的一个德国朋友樊克。樊克翻译过我的小说。我和他到慕尼黑市区走了走,参观了农产品市场,还有一个古堡、一座公园、一个教堂。我们在樊克住处附近的小山上喝啤酒,感受了一下慕尼黑普通市民的生活。在那座小山上,居然修建了一座很小很小的中国园林,有假山,有凉亭,有竹篱笆,很有点曲径通幽的意思。但这么一个中国园林仿制品,放在德国的环境里,显得很突兀。乍一看,我还吓了一跳。这种感觉有点像我在欧洲的书店里看到《老子》、《庄子》等书堂而皇之放在书店的醒目位置一样。真不知欧洲人是怎么理解中国文化的。我想,如果我不亲自到国外来看看,那么我对欧洲的理解,大概也像慕尼黑对于中国园林的理解一样吧。中国园林失去了与它共存亡的那些中国人,大概也就是一具文化僵尸吧。在慕尼黑的这几天,由于我想到过几天在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演讲,所以我开始准备演讲的材料。

六、5月15日晚上我离开慕尼黑,乘火车于16日晚上回到斯德哥尔摩。

第三部分

一、5月17日中午,迈平陪我去斯德哥尔摩大学。学校的环境很优美,校舍也很整齐。中午我们和马悦然、罗多弼、盖玛雅三位教授一起在学校食堂吃午饭。马悦然老先生精神很好,大家聊了一会关于中国的话题。饭后,我们去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的办公室。大概两点左右,陆续有些中文系的学生来到办公室,我把我准备好的关于中国网络文学的演讲材料复述了一遍,这样到4点左右,演讲结束。我的所谓演讲,无非是告诉大家一些中国的文学网站,让学中文的瑞典学生方便查阅中国的网络文学资料。不过,参观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对我还是有收益的,看到瑞典人都在研究中国的问题,我想我不能太懒惰啊,我的思想也要动起来,希望自己今后对中国的文学和社会问题有更多的思考。

二、次日,5月18日,在陈安娜的陪同下,我去了鹤出版社。安娜请我吃了中饭,然后我们来到一条僻静的小街上。出版社就在街边。一进门,是店面,后面是编辑部。出版社总经理Styrbjorn Gustafsson接待了我。我在那里坐了一个下午,由安娜做翻译,我和Styrbjorn Gustafsson聊了关于出版的一些事情。鹤出版社主要以翻译出版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作品为主,Styrbjorn Gustafsson先生给我看了他们出版社的书目单,讨论了一些版权等方面的话题。像鹤出版社这样的专业性很强、选题方向很明确的出版社,大概也是今后中国的出版界的方向吧。鹤出版社专攻第三世界文学,这样它就能在这个领域做出名气,吸引这方面的作者和翻译者,以及这方面的基金会的赞助。在世界性的图书市场萎缩、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看谁能在某个方向上做深做透,谁就能立足于图书出版这个领域。那种大而全的出版社,今后在世界上会越来越少。我和Styrbjorn Gustafsson谈了今后的一些可能的合作,当然,这些谈论暂时也都是纸上谈兵。我能了解这个瑞典出版社的大概经营状况和经营方向,也就不负此行了。

三、5月19日下午,迈平送我去斯德哥尔摩机场。我将乘坐17点55分CA912次航班返回北京。在去机场的公共汽车上,迈平说,我们的处境就像在这车上,车子被劫持了,我们都是人质。听他讲这话的时候,我心里一凛,负罪感又回到了我心中。我反动吗?这个问题又开始在我大脑中振动起来。在欧洲的这20天时间里,我已经不问自己这个问题了,我已经感觉不到我反动了。可是临登飞机的这一刻,我的确又感到自己是个反动分子。我太反动了,无药可救,除非我立即死去。可是,我还有老母、妻子、女儿尚健在,如果我死去,她们也太可怜了。

2005年度自由写作奖和林昭纪念奖评选正式启动的通报

秘书处2005年八月十日

各位会友: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 2005年度自由写作奖和林昭纪念奖评选从现在开始正式启动。本笔会自由写作委员会具体负责此项目评选工作,并已制订评选办法要点,现秘书处照发如下。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2005年度自由写作奖评选办法要点

一,独立中文作家笔会创设并颁发自由写作奖。本奖每年颁发一次,获奖者一名(特殊情况下可考虑两人并列获奖)。2005年度奖金为2000美元。

二,独立中文作家笔会自由写作奖旨在表彰和奖掖因倡导并力行自由写作精神,长期以来具有突出表现和创作实绩的汉语作家个人或群落。

三,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会员均可提名推举候选人。非本会会员的作家、学者及民间文化机构亦可参加提名推举候选人。推举候选人,应附获选理由。候选人经一人提名,再获另一人附议后有效。

四,候选人可以是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会员,也可以是非本会会员的任何符合候选人资格的人士。

五,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理事会成员和自由写作委员会成员不参加候选,故不具备候选人身份。

六,独立中文作家笔会自由写作委员会为自由写作奖评选的日常工作班子,本届成员为孟浪、余杰、马建、杨炼、北村。

七,提名推荐候选人应以电邮方式直接提交秘书处(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不采用公开提名方式。

八,自由写作委员会对秘书处汇总的被提名候选人名单初步遴选,向理事会提交决选的候选人二至三名(组),由理事会投票决定获奖人。

九,笔会将于十月五日前公布获奖人名单,并向媒体发布。有条件时,可在中国大陆地区或以外地点公开举行颁奖活动,获奖者也将出席。

注:本年度提名推举候选人自八月十五日开始,九月十五日截止。自由写作委员会在九月二十五日前向理事会提交决选的候选人。

 

中文作家获奖情况

  1. 黄翔1994年获赫尔曼/哈米特奖( Hellman/Hammett grant)。
  2. 中文独立笔会、倾向杂志 大陆作家王力雄、廖亦武获奖(中国时报 )
  3. 現居四川成都的詩人廖亦武,是第二屆傾向文學獎獲獎人。
  4. 贝岭二00二年九月获选为纽约公共图书馆驻馆作家。
  5. 国际笔会瑞典分会将2003年度 “图霍尔斯基奖”颁发给中国流亡丹麦作家京不特.
  6. 中国作家廖亦武、刘宾雁和王力雄荣获人权观察2003年赫尔曼/哈米特奖(Hellman/Hammett grant)。其目的在表彰他们面对政治迫害时所表现出的勇气。
  7. 大陸青年作家余杰﹑旅美華人音樂家楊逢時﹑中國現代史專家謝幼田以及華爾街日報記者羅塞特女士榮獲了2003年度美國萬人傑新聞文化基金會「新聞文化獎」。
  8. 何清涟丁 抒王丹罗塞特 获2004年万人杰奖.
  9. 2004年黄翔获邀担任匹兹堡驻市作家
  10. 中国网络作家杜导斌获2004年度的“笔会暨诺威布自由表达奖”(PEN/Novib Free Expression Award )
  11. 刘晓波获2004年度“无疆界记者 — 法国基金会新闻自由卫士奖”. 刘晓波还获过如下奖项:1991年和1992年两度获得海尔曼-哈米特奖。 2003年获在纽约的中国民主教育基金会第十七届 “杰出民主人士奖 ”. 2004年获香港“人权新闻奖优异奖”。
  12.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会员郭罗基、包遵信、余世存和郭庆海获得2004年度“海尔曼/哈米特”(Hellman/Hammett Grant)奖
  13. 师涛在美国获2004年度中国青年人权奖
  14. 刘晓波、赵达功等荣获2005年第十届香港人权新闻奖
  15. 馬建 《紅 塵》的英译本,获英国2002年托马斯.库克国际旅行文学奖。
  16. 洛夫 1982年他的长诗《血的再版》获中国时报文学推荐奖,同年诗集《时间之伤》获台湾的中山文艺创作奖,1986年复获吴三连文艺奖。
  17. 孟浪 -首届“现代汉诗奖”获得者(1992 )。 多次获 “海尔曼/哈米特”(Hellman/Hammett Grant)奖 。
  18. 盛雪在加拿大最具權威性的新聞周刊《麥克琳》雜志上發表的關于
  19. 國偷渡者命運的獨家追蹤采訪報道,獲昧思幽么?000年度新聞界最高榮譽“加拿大記者協會深度新聞調查獎”和“加拿大全國雜志獎”。迄今為止,盛雪是加拿大唯一獲得以上殊榮的華裔人士。
  20. 王一梁 曾获“首届倾向文学奖”,代表作:《朋友的智慧》。
  21. 郑义 小说《远村》获1984年度全国优秀小说奖。 ※1987年,由本人原著并亲自改编为电影的《老井》获东京、夏威夷、意大利国际电影节多项大奖,为中国第一部获重要国际电影节奖项的影片,被中国电影界公认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后囊括中国当年的“金鸡奖”(专家奖)、“百花奖”(观众奖)、政府奖等全部奖项。 ※ 1993年,获该年度“作家言论自由奖”( Hellmen-Hammett grant)、该年度“万人杰新闻奖”(Certifirate of Arhieuement Chan’s Foundation of Journalism and Culture in the USA)。与妻子北明共同获得 “人权卫士”称号(HUMAN RIGHT GUARD –W.AMERICAN ASSO,OF CHINESE POLITICAL REFUGEES 1993)。
  22. 杨炼 1999年,杨炼获得意大利FLAIANO国际诗歌奖;他的诗集《大海停止之处》,获英国诗歌书籍协会推荐英译诗集奖。除2000年底担任台北驻市作家外,杨炼亦曾获邀任德国DAAD艺术交流计划、美国AMHERST学院等一系列驻会、驻校作家,德国威玛(WEIMAR)国际论文竞赛、“德国之声”国际广播文学竞赛评审,“台北国际诗歌节”海外顾问及“柏林国际文学节”顾问等。杨炼写作五年的《》(诗题是一个自造的中文字,英译为《YI》)被称为其代表作,全书以《易经》为结构,建立起诗的同心圆。论者称:“你必须把杨炼二十年的创作读成一本书,一本从不可能开始的自我完成之书。”杨炼现定居伦敦,继续文学创作。
  23. 宋永毅荣获美国图书馆协会2005年“保罗·霍华德勇气奖”
  24. 二零零零年,余杰的评论《为自由而战》获得香港《亚洲周刊》(英文版)年度最佳评论奖。
  25. 雪迪1990、91年,两次获得美国 HELLMAN/HAMMETT 奖。1990、91、99年,2000 年,四次获得布朗大学 ARTERMIS A. JOUKOWSKY奖金。1991、93、95年,四次获得 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SCHOLARSHIP AND THE ARTS 奖金。1998年4月获美国加州 DJERASSI 艺术创作奖。1999年6月获美国新罕布尔敦州 THE SPIRIT & THE LETTER 创作奖。2000 年1月获美国加州旧金山 HEADLANDS CENTER FOR THE ARTS 艺术创作奖。2000年7月获美国阿肯瑟州 BUFFALO NATIONAL RIVER创作奖。2000年8月获美国密西根州 ISLE ROYALE NATIONAL PARK 创作奖。2000年11月获美国新罕布尔敦州 THE MACDOWELL COLONY 艺术创作奖。2001年7月获美国科罗拉多州 ROCKY MOUNTAIN NATIONAL PARK 创作奖。2003年5月至8月获美国纽约州 ART/OMI INTERNATIONAL ARTISTS’ COLONY、 BLUE MOUNTAIN CENTER 和 YADDO 等艺术创作奖。

关于湖南高院师涛案刑事裁定书的律师意见

师涛涉嫌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上诉一案

关于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05)湘高法刑一终字第177号刑事裁定书的律师意见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

尊敬的杨学成审判长、唐瑞龙、李功胜审判员:

我们是北京莫少平律师事务所的莫少平、丁锡奎律师,是“涉嫌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一案上诉人师涛的辩护人。

2005年7月4日,我们收到了师涛亲属转来的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05)湘高法刑一终字第177号《刑事裁定书》(以下简称《裁定书》),现就贵院对师涛案的二审提出如下律师意见:

一、我们认为:贵院对师涛案的二审审理在程序上存在重大瑕疵,具体为:

(一)、贵院根本没有听取二审辩护律师意见。

作为师涛的二审辩护律师,我们是2005年 6月13日到贵院递交书面《二审辩护词》的(当时出于对法官的尊重和礼貌,同时也担心邮寄出闪失,我们是亲赴长沙当面交给承办本案的唐瑞龙法官的),但贵院的《裁定书》2005年6月3日就已经作出(见《裁定书》所署日期),也就是说贵院在制作《裁定书》时没有看过我们的《二审辩护词》,换句话说,贵院根本没有听取二审律师的辩护意见。不仅如此,贵院也没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在《裁定书》中列明二审律师的主要辩护观点,而是张冠李戴将一审律师的辩护意见(与我们的辩护意见完全不同)列在裁定书中。

我们认为,审判权依法由法院行使,法院依据事实和法律可以采信律师的辩护意见,也可以不采信律师的辩护意见(当然采信不采信律师的辩护意见均应阐明理由),但绝对不可以不听取律师的辩护意见,否则,就剥夺了被告人获得辩护的合法权利。贵院的做法不仅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关于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听取辩护人意见的规定,同时也剥夺了师涛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及《刑事诉讼法》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审判案件,……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享有的辩护权。

(二)、贵院在本案的审理过程中没有讯问过师涛。

据了解,贵院在整个二审审理过程中没有讯问过上诉人师涛。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讯问被告人是二审的必经程序或叫法定程序,而且“讯问”应当是当面进行的,这也是直接言辞原则的体现,任何书面性的交流都不能算是“讯问”。贵院擅自取消讯问被告人的程序,属于程序严重违法;而且没有讯问被告人,岂能轻易做出“事实清楚” 的判断?

(三)、贵院没有依法保障辩护人的诉讼权利。

2005 年6月 13日,我们就调取证据、重新鉴定、延期审理向贵院递交了书面申请,但贵院从未给予任何回复。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九条“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 法庭对于上述申请,应当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第一百六十五条“在法庭审判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影响审判进行的,可以延期审理:(一)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及第一百九十五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上诉或者抗诉案件的程序,除本章已有规定的以外,参照第一审程序的规定进行”的规定,作为辩护律师,申请调取证据、重新鉴定、延期审理,是法律赋予辩护人的诉讼权利,不管同意与否,贵院均应依法予以回复。

(四)、贵院对本案二审不开庭审理,事实与法律依据不足。

2005 年6月13日,我们曾向贵院递交过《开庭审理申请书》,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二审开庭审理是原则,不开庭审理是例外(尽管司法实践中二审不开庭审理的占绝大多数,但我们认为这种做法并不符合立法本意)。二审不开庭审理必须经过一定程序,符合相关的条件,即通过“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辩护人意见”等,得出“事实清楚”的结论;这是二审不开庭审理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而本案,如前所述,贵院既“没有讯问被告人”,也没有 “听取辩护人意见”,“事实清楚”亦属主观臆断。在上述条件大多不具备的情况下,贵院不开庭审理,是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

综上,我们认为:贵院对师涛案的二审审理,程序严重违法的事实是非常清楚的。

二、贵院程序严重违法的法律后果应当是裁判无效,应依审判监督程序对本案再审,理由是:

(一)、没有程序公正,就没有真正的实体公正。

与实体公正一样,程序公正是每一个法治国家的司法机关必须恪守的准则。它要求:司法机关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程序,如果在该过程中有违反法定程序的事实或者嫌疑,将导致案件实体裁判的无效。

具体到刑事诉讼,让被告人、辩护人充分参与,法官充分听讼是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具体为:法庭应保证被告人、辩护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有向法庭提出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和主张的机会和能力,并对不利于自己的证据和意见能够进行质证和反驳;法庭应将裁判结论直接建立在根据这些证据、主张、辩护等所做出的理性推论的基础上。这一方面有助于被告人、辩护人及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司法程序及国家法律制度的权威产生普遍的信服和尊重,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限制司法权的恣意和专横。

在我国目前司法界普遍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背景下,程序公正的意义尤为重大。从严格法治意义上讲,没有程序公正,就没有真正的实体公正。

(二)、在诸多法定程序被违反的情况下,对本案的实体裁决是不可能公正的。理由是:

1、本案在认定师涛是否实施了“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行为方面应向洪哲胜取证,否则将无法印证师涛“有罪供述”的真伪,并会导致仅以被告人“有罪供述”而定案的错误判决。

2、本案定罪量刑所依据的《鉴定结论》存在明显瑕疵,应重新鉴定,否则,①将无法合理解释“公民知情权”与“保守国家秘密”之间的关系;②也无法合理解释法院为什么不能对存在明显瑕疵的《鉴定结论》作出否定性的终局裁决;③更无法合理解释师涛的行为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到底造成了哪些危害。

3、本案应开庭审理,否则未经讯问被告人和听取辩护人意见(本案涉及罪与非罪的问题,我们的辩护意见与一审判决分歧极大),就得出本案事实清楚的结论,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具体理由详见《二审辩护词》)。

本案二审因程序的严重违法,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质疑实体裁判的公正性。

(三)、本案程序严重违法,应依法启动再审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第七条关于“对终审刑事裁判的申诉,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再审: ……(八)审判程序不合法,影响案件公正裁判的;……”的规定,明确指出了二审程序违法的法律后果。

知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五条第一款“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 及《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第一条 “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对本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裁判,经复查认为符合再审立案条件的,应当决定或裁定再审”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司法机关有错必改、实事求是的态度。故贵院应依法启动再审程序(师涛已明确表示要申诉)。

本案虽然不大,但从宪政的角度看,本案涉及到公民知情权、新闻自由、国家秘密相互关系问题(包括法院是否有权对“什么是国家秘密”及“国家秘密的密级”做出终局裁决的问题),故引起了许多国家特别是美国政府及《美国之音》、《纽约时报》等国外众多媒体的极大关注,并作了大量报道。贵院的《裁定书》已在境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建议贵院依法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给师涛一个公正的裁决。若此,师涛幸甚,中国法律幸甚!

顺致

公祺!

北京莫少平律师事务所

律师 莫少平
律师 丁锡奎

???”tA

专访出席71届国际笔会大会两位中国作家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迪采访报导) 第71届国际笔会代表大会6月14号至20号在欧洲的斯洛文尼亚召开。创立于2001年的中国独立中文作家协会有4名代表参加。记者林迪星期三电话采访了正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两名与会中国作家,张裕及王怡。

记者:请问王怡,中国大陆跟国际笔会的关系并没有完全正式的中断,是吗?

王怡:对,89年以后事实上中断了,但是在名份上当然还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果。

张裕:大概是这样,1989年的国际笔会代表大会是六四以后开的,中国笔会派了代表去了,但是那场笔会他们请了北岛在大会发言,北岛会上谴责了六四屠杀,所以他们不满,以后就再不参加国际笔会了。

1997 年国际笔会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开会,中国笔会没有派正式代表,但是派了观察员去了,他们想可能在俄国开会情况会好一点,但是在会上呢,从89以后,每年都有 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一般都是关于中国作家人权受到侵犯的问题,那他们在那会上也不满意,以后就再不参加了,而且在那以后他们也不交会费了。国际笔会开 会还是给他们通知,但是他们基本上从来不答覆,一直到现在。

王怡:国际笔会从组织上来讲,他们现在实际上也是名存实亡了。

记者:张裕先生,听说这次世界上有八十多个笔会的两百多名代表参加,议题当中还包括言论自由和文学发展在二十多个国家、地区受威胁的情况等等,是不是?

张裕:大致是这样。

记者: 王怡,您是第一次参加,您对这次会议有什么最深刻的印象?

王怡:最深刻的印象是国际笔会它的存在,和它那个长期以来对言论自由的关注,对我们具有极大的价值。包括在这次,中国的问题,中国国内的压制言论自由的问 题,中国狱中作家的问题,包括西藏的流亡作家,这次有西藏流亡作家笔会的人参加,都成为大会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这一届笔会的主席格鲁沙先生是捷克的异议 作家,捷克七七宪章的签署人之一。这次呢也是在前东欧的国家,我跟很多作家接触,其实他们也有很多都曾是异议作家或者是受过迫害,他有这种记忆、有这种经 历,虽然在今天西方主流的社会,作家在写作言论自由上已经不是问题了,但是像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这样一些问题仍然可以在这样一个大会上得到共鸣的。

记者:张裕,这一次有四位中国大陆的作家参加了,能不能简单作一个介绍?

张裕:我们另外三个人都是很长的时间在海外,而王怡这一次参加是在共产党统治中国五十六年来,第一次有独立的作家从中国大陆直接到国外参加笔会大会。

中国大陆是1981年参加笔会的,在这之前台湾的笔会是原来的中华民国的笔会,前几任会长是蔡元培、林语堂 、胡适,胡适二战期间当过主席团的主席,当了七年,林语堂先生七十年代的时候还当选过副主席。八十年代中国笔会成立后要加入,想把中华民国笔会赶出去,但 是国际笔会不会做这样的事,不像联合国,一个国家可以有几个笔会,他们就达成妥协,把台湾的笔会就改成台北中文笔会。

这次王怡去了,很特殊,所以国际笔会也很重视。闭幕的新闻发布会上,坐在主席台上的除了主席、秘书长和主办者斯洛文尼亚笔会会长以外,也请王怡坐到主席台 上,王怡是我们笔会的副秘书长,然后秘书长万之给他做翻译,他们五位坐在主席台上。这也是很特殊的待遇,也显示了国际笔会对中国问题的重视,和中国作家的 重视。

记者:我知道王怡先生不仅是受到隆重的接待,而且有过一次很经典的发言,能不能请他做个简单介绍?

王怡:我的标题就叫《我们不是作家 我们是人质》,其实呢,我们是在用写作维护自己最起码的尊严。这样一个状况,我把它放在一个全球化的框架下,我呼吁西方的政府。对西方的政府近年来越来越 多的屈服在世俗的政治利益,包括中国政府的压力下,对于人权的状况,对于中国妥协的状况,包括像法国提出对中国解禁,这些问题作出了批评。然后对于西方的 作家,全球化的情况下来关注写作自由,关注在我们跟语言之间、我们跟我们的作品之间,去拔掉权力在中间的障碍,使我们真正成为一个作家,而不是人质,提出 一种呼吁。

第七十一届国际笔会大会报告

二00五年六月于斯洛文尼亚布莱德

万之

十四日(星期二)

大会的第一天,是多数代表报道的日子。国际笔会的主席和理事等已经先一先到达,开了一天理事会议。

我和张裕、王怡是在昨天(十三日星期一)晚先从斯德哥尔摩飞到维也纳。一个在当地做报社记者的朋友来维也纳机场接我们并安排我们到一个朋友家过夜。今天天早 晨我们先到奥地利笔会找到了秘书鲁西。我早已经和她约好坐她的汽车一起来布莱德会场。我们约好了十二点她来接我们,这样上午我们就有了三个小时的空闲游览 维也纳市容。中午十二点前我们回到住处,鲁西也准时到了。然后我们去维也纳郊外接了另外一个奥国女作家特里克西,长途驱车六小时到布莱德会场。

布莱德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纳西北大约六十公里处,是个群山环抱的城市,中间有一个湖,风景秀丽,也曾经是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夏季避暑地。一九六五年,国际笔会曾经在这里召开过一次代表大会。

我们到达会场所在的旅馆时廖天祺已经先到了。稍事休息我们就坐大客车到山顶的一个古堡去参加布勒德市长主办的欢迎酒会。

今天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日本代表的友好。代表日本笔会的狱中作家委员会出席大会的藤井省三教授在会前和我就有电子邮件的联系,十多年前我们在布拉格的一次会 议上就见过,和《今天》杂志的作家都很熟悉。藤井和本会理事余杰也是朋友。因此藤井在最近的日本笔会大会上当选为理事和他们的狱中作家委员会负责人后,向 日本笔会更详细介绍了我们笔会的情况,解除了很多误会,使得日本笔会对我们笔会的看法大大改善。所以,日本笔会已经表示要全力支持我们笔会有关中国问题的 提案。我和藤井见面重叙旧谊,而王怡转交了余杰托带的书。交谈中,廖天祺(已故德国汉学家马汉茂夫人)也认出他是十多年前见过面的老友。我们和藤井的这层 关系,使其他日本笔会代表也和我们融洽起来。

十五日(星期三)

今天早餐时,国际笔会主席格鲁沙到我们几个人的桌边来打招呼,我特别向他介绍王怡是我们从国内派来的代表,强调这是中国一九四九年以来第一次有非官方派出的独立作家出席国际笔会大会。他立刻说,他要在正式代表大会开始时的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王怡,请我立刻写一简短的介绍。

上午十一点开幕,首先播放了一九六五年前在布勒德举行的大会的纪录片。

影片之后,斯洛文尼亚笔会会长致欢迎词,随后国际笔会主席宣布大会开始。会上发言的有斯洛文尼亚文化部部长、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代表等等。

午饭后,张裕参加狱中作家委员会的大会。廖天祺去参加妇女作家委员会大会,我和王怡听圆桌讨论。今年的大会主题是斯洛文尼亚笔会多年来最关注的语言问题,当天讨论的题目是“巴比伦塔—祝福还是诅咒”,探讨语言的普遍价值和不同语言的关系。

晚上,藤井教授特地请我们笔会的四个代表在附近一家中餐馆吃饭。

十六日(星期四)

早晨,张裕继续参加狱中作家委员会的讨论。我和王廖去参加大会组织的旅游项目,参观位于布勒德北部阿尔卑斯山南麓的自然保护区的大瀑布。

中午我去参加斯洛文尼亚总统的午餐招待会。

下午和天祺参加了流亡作家网络会议。晚上我和张裕请澳大利亚悉尼笔会的齐普一起晚餐。

这次开会是我们笔会来代表最多的一次,特别是和国内来的王怡难得见面,所以抓紧时间多多交流,给会员的报告就比较简单,也没有及时发出,请大家谅解。

十七日(星期五)

上午廖天祺参加妇女作家委员会的活动。

我和张裕参加了“流亡作家网络”的会议,主要讨论的是避难城市计划,图书馆或大学的驻馆驻市作家计划,帮助流亡作家作品的出版等。世界上对避难城市计划感兴 趣的城市已经越来越多,达到了六十多个。今年初在挪威斯塔万格市还召开了全世界的避难城市的协调会议,并争取纳入国际笔会的轨道。

下午大多数代表都到首都卢比尔亚纳参加那里的观光游览活动,参加了一个前斯洛文尼亚笔会会长、女作家米拉?米哈里奇(1912 – 1985) 以及卢比尔亚纳市长的招待会。王怡张裕廖天祺都去了,直到晚九点才回来。我则因为一些重要问题需要和国际笔会主席商量,坐奥地利笔会秘书鲁西的车到离此约 一百公里的火车站去接下午坐火车来参加会议的国际笔会主席格鲁莎和奥地利笔会主席,利用车上的时间交谈。还记得去年挪威大会上我和张裕曾经和这两位主席一 起晚餐讨论格鲁莎是否接受中国文化部长的邀请访问中国的问题。我当然赞同他去访问,但作为国际笔会主席他应该和我们的国内会员见面。主席表示,他不会放弃 这些基本原则而接受邀请。

我们的谈话结果一直持续到晚上,我和国际笔会主席格鲁莎、奥地利笔会主席乌尔夫岗、新当选的瑞典笔会主席林奈一起晚餐。

十八日(星期六)

今天上午十点,第七十一届国际笔会代表大会全体会议正式开始。国际笔会主席格鲁莎在其简短的报告中,特别提到了王怡,几乎全文朗读了我给他写的介绍,并以王 怡名片上的印章文字“千年暗室一灯可明”作为发言的结语。主席的发言我们将全文翻译另发。此外,国际笔会秘书长(或称国际秘书)在其工作报告中也特别提到 了我们笔会在国内外的活动(发言将翻译另发)。

大会的程序包括对过去一年中去世的国际笔会会员的哀悼,特别应该提到的前国际笔会主席、美国笔会会长阿瑟?米勒等著名作家。此外对设立荣誉副主席的规则,丹麦笔会也联合我们笔会提出了修正案,增选有世界威望的作家担任国际笔会荣誉副主席,以扩大国际笔会的影响。此修正案已通过,明年在柏林召开的下届国际笔会大会上,我们就有可能推选有影响的中国作家出任国际笔会副主席。

午餐时,秘书长特别建议召开中国问题的会议。除了张裕和瑞典笔会国际秘书、悉尼笔会的朋友介绍他们访问中国并接触所谓“中国笔会”官员的情况,以及有关香港 会议的设想,我们提出的主要工作建议是各国各地区笔会都可派人访问中国,可以会见我们的会员或者狱中作家的家属。此外,建议把香港会议提升为国际笔会地区 性的会议,而不仅仅限制为中国或中文笔会。

下午的会议主要讨论工作委员会的提案。我和王怡五点离开,参加一个斯洛文尼亚笔会副会长组织的活动。我们和几个马其顿笔会、古巴流亡作家笔会及捷克笔会的代表先去参观一个斯洛文尼亚著名作家路易丝?阿得密奇(Louis Admic)的故居,然后去附近一个小镇的图书馆上朗诵作品。可惜我们事先不知道这项活动,没有准备,所以我们都没有准备好自己的作品及翻译,只做了发言。不过,从会上听众提问来看,只有听众对我们提问,还是对中国问题最感兴趣。朗诵会后镇长请我们晚餐。

廖天祺晚上七点去德国使馆参加招待会。德国笔会明年将主办在柏林召开的下届国际笔会大会,德国大使表示对各国笔会代表的欢迎。

十九日(星期日)

今天上午是过去的国际笔会大会没有的新增项目,也是新秘书长上任以来的改革措施,即召开了工作讨论会(Workshop)。 我王怡参加了有关“笔会和世界”为题目的工作讨论会,主要是研究如何扩大国际笔会在世界的影响,促进对言论自由的保护。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代表也介绍了他们 的工作。我根据我们颁发自由写作奖的经验,建议国际笔会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共同设立自由写作奖,每年在国际笔会上颁发,从而提升国际媒体对大会的注意,也 促进翻译出版工作(各国笔会提交参选的作品自然都需要翻译)。

下午继续全体代表的会议,以我们笔会为主多个笔会参加提案的有关中国问题的提案获得大会全票通过,包括过去投过弃权票的尼泊尔和日本笔会都投了赞成票。在选 举新理事时,谋求联任的日本笔会理事崛武昭出乎意料地落选,使国际笔会理事会中亚洲笔会首次缺席,加上南美候选人的落选,形成了理事会几乎完全被欧美掌控 的局面,让人担忧,也是对国际笔会理事会的打击(因为日本笔会在筹款方面有很大作用,日本笔会落选并非理事会的愿望)。

晚上,斯洛文尼亚外交部长在湖滨的大饭店(Grand Hotel)举办酒会宴请全体代表。斯洛文尼亚外交部长本人也是剧作家,是斯洛文尼亚笔会会员。在已经实行民主的国家,政府已经基本代表民意,所以在民主国家,笔会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并非罕见。日本笔会大概对竞选国际笔会理事失败很失望,都没有来参加酒会。

二十日(星期一)

今天上午举行的是国际笔会全体代表大会的最后一次会议,也是最紧张的半天。我们笔会要求让王怡做大会发言的事情,直到此时都未能最后决定,而会议议程已经超 过了时间。我们事先商量好了策略,如果时间不够,就只要求让王怡做简短发言,而散发发言稿。国际笔会当然非常重视王怡的出席,也一直考虑安排。实际上王怡 的发言成了大会的压轴戏。大会结束前,秘书长告诉我,请王做最后的发言,而且不是象一般代表那样在台下发言,而是被请到出席台上。王怡和我及准 备做翻译廖天祺都登上主席台。我先简短发言,感谢了国际笔会为王怡出席大会提供的帮助,也告诉大家王怡不久就要回国,会把国际笔会大会的信息带给我们国内 的会友,我们希望他平安到家。然后王怡做了简短发言,而廖天祺读了她翻译好的发言稿的精彩片断。虽然发言简短,但发言结束后全场代表几乎都起立鼓掌,国际 笔会主席特地站起来和王怡握手,这些都是其他代表发言都没有的动人场面,成为会议的小小的高潮。会后,很多代表都来和王怡握手,并要求把他的发言翻译成他 们的文字(如法文、罗马尼亚和捷克文等)。王怡成了大会的明星。

高潮还在继续。大会结束后,下午有记者招待会,王怡和我又被请到主席台上。我简短介绍了王怡之后,王怡再次发言,表达国内自由写作群体的信念。大会散发的新闻公报,两次提到了王怡出席国际笔会大会的意义(全文已经翻译另发)。

当晚,斯洛文尼亚笔会在湖滨的大饭店举办告别晚宴和舞会,有传统的斯洛文尼亚编钟演奏,还有从湖上荡来小舟上斯洛文尼亚著名女高音演唱当地民歌。代表们欢舞畅饮直至深夜才散。

我在下午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中曾经提到,布勒德见证了国际笔会历史上的很多第一次:1965年布勒德国际笔会大会第一次有苏联作家出席,而四十年后的布勒德国际笔会大会又第一次接待了直接来自中国的独立作家,为笔会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国际笔会主席格鲁沙在第71届国际笔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斯洛文尼亚布莱德市2005年6月18日

叶尔基•格鲁沙(Jiri Grusa)

 

女士们先生们,
亲爱的笔会同事及朋友们,

让我向大家,向我们这个组织第七十一届代表大会的所有出席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让我对布莱德这里的大会组织者表示感谢。这是他们的巨大贡献。他们加强了国际笔会的共识。而共识要求共同感。

这表示共同的目标和相似的灵魂。这表示价值、友情和信誉。

我们已经取得了某些进步,加强了我们在伦敦总部的工作机构,保障我们和笔会各分会的更好的沟通。我们不是一个垂直领导的机构,而是一个圆周的机构,所以这是非常必要的。

我非常赞赏我和新任国际秘书乔安娜•利多姆-阿克曼(Joanne Leedom-Ackerman)之间的亲切而真挚的合作。今天我也在这里欢迎我们新的执行主任卡罗琳•瓦塔克(Caroline Whitaker)。我相信我们聘请她出任这项工作是一个非常好的决定。

她们一起登上了我们的甲板(英语有双关义,也表示出席理事会),将使我们的远航更快更安全。

而我们需要速度和稳定性。

在这个新鲜而又动荡不安的世纪中,我们在名义上和实际上代表了一种重要的能力:为公民(civil)价值提供表达。这些价值本身是脆弱的,需要有创造力的人用公民(civil)写作来处理,而且是在民族主义的、宗教的和其它的限制之内。

听起来这很简单。但正如我们的不同工作委员会所显示的,这些有创造力的人并没有轻松惬意的日子可过。

从事公民(civil)写作的作家们可能坐牢,作为妇女作家可能受歧视,也可能因为是用极少被翻译的语言写作而默默无声 – 甚至被剥夺他们的语言权力。他们可能被迫离开他们的国家,而那些国家的统治就是强权和暴政或黑手党恶棍对自由的压迫。

此外我们需要促进和平,我们面对着战争,而战争并不因为我们的评论而终止。

这是一个多么大矛盾!

这是否是个荒诞的任务?

不,这仅仅是一个悖论!

我们现在开会的地方离开古代著名神学家尼古拉•库桑努(Niculaus Cusanus)提出他的“一致对立说”(Coincidentia Oppositorum)的那个城市不远,他的意思是说,矛盾也是一种长距离的和谐。

因为公民(civil)写作的作家们看到了生活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黑白的简单模式,所以国际笔会的历史是一个人和词语之间的调停的历史。

我们的技巧、我们的布道和教诲,都不是最初的词语,也不是最后的词语。

其实它是语义和命名之间的那个晦暗不明的空间,是我们正描写的事物和已被描写的事物之间的那个晦暗不明的空间!

事物首先需要命名!

在我们这个让人困惑的世界上找到一个和这种危险有真正联系的名字,这就是我说的写作精神。

这是我们作为个人享有的自由 – 我们的思想力量。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作为作家会到处树敌!

每一种力量都会激发另一种力量。

然而,和那些政治的力量不同 – 对我们来说只有我们自己是这种危险的牺牲者。

拯救所有的语言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而不论是小语种或大语种。我们的目标是不让这些语言消失。

我们进行这项工作大约一个世纪了,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这项工作更加重要。

两个星期之前,我在维也纳见到了伊朗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丝琳•艾巴迪(Sirin Ebadi)。你们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个在她的国家为受迫害作家辩护的律师。在奥地利外交学院的学生组织的一个有关伊斯兰和公民社会的研讨会上,她说到,自由是勇敢的人编织的生命线。

她的词语可能是肯定无疑的,而且作为文字来阅读,其他人会获得希望。让我来逐字细读,“走向民主的第一步是言论自由。而那些敢于自由表达言论的人,将有追随者和同行者,在价值的阶梯上步步向上。”

我和她见面不久,我们就看到了这条准则的行之有效的结果。在此我高兴地向你们宣布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我们的这次大会上有一个重要的客人、一个朋友和会员:来自中国的王怡教授。他生于1973年,现在是中国成都大学的法学讲师,也是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的副秘书长。王怡曾经被中国的著名报纸《南方周末》列为五十名最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他开办了自己的网页“宪政论衡”(www.xianzheng9.com),讨论中国的法制问题。这个网页曾经被当局关闭了十次,但王怡并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同时,他也出版了文学批评方面的著作。在他给我的名片上,他引用了中国古代经典《易经》中的一句话“千年暗室一灯可明”。

让我们把认同感理解为更加复杂的模式中的一个特殊的点。

而文学将是这个点的证明。

谢谢大家,特别是“感谢”(此时主席用斯洛文尼亚语hvala lepa)斯洛文尼亚的朋友。

摒弃碰撞 致力交融-第71届国际笔会大会上笔会秘书长的报告

(译者按:“国际笔会是一个不同的文化不相撞击,却能相互交融的地方。”这是笔会秘书长阿克曼的信念, 也是她投身于笔会,努力经营,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她在发言中提到四十年前苏联首次派观察员参加布勒德的笔会大会,可谓大事一桩。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的秘书长陈迈平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言说,这次中国大陆作家王怡 –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的副秘书长, 也是来自于一个共产党治下的极权国家,跟四十年前相互对照,沧海桑田,中国有朝一日成为自由的国家,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的存在也将成多余的了。本文主标题为译者所加)

我最近走过位于麻塞诸瑟州波士顿的一座崭新的飞天大桥,它的建筑时间长达十四年。这座跨越查尔士河的造桥工程,曾被称为“大挖掘”,任何居住在波士顿或常到此来访的人,脑子里都会闪过“永恒之掘”的念头,因为你记忆所及,城中心的大片面积都处于建筑工地的状态。现在这座由几个支柱撑向天空,划出优美弧线的大桥就耸立在那儿,夜间,桥的蓝色抛物线条闪烁在城市的上空。地面和地下有穿梭如织的衔接公路和隧道。

我有时候想,国际笔会也有点像这个“大挖掘”,最近这十年来,我们重建自己,在柏林墙倒塌、所谓的铁幕开启之后,笔会尝试着面向全球并向这些地区拓展笔会的架构。另外,互联网的普及也促成了这种全球性的扩展。国际笔会设立了理事会,通过了长时间的规划过程,我们修改了条例和规定,这个工程还会不断继续地进行,我希望我们也能逐渐开始从这项工程中获益。

其实我们已经不断地看到笔会的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了。从九个月前在挪威的潼姆索市的大会之后,丹麦笔会赞助了中东作家的项目;土耳其和库登笔会在迪亚巴克尔市举办了有关多元文化的会议;在塞内加尔的达卡市,作家们往往被逮捕和杀害,而今非洲笔会却在此举办了会议,国际笔会也将于2007年在此举行年会。澳大利亚、日本和瑞典的笔会曾到中国去拜访了中国笔会的成员。明年春天香港笔会和独立中文作家笔会计划将召开中文作家的会议。美国笔会努力于将美国的边界向一百名外国作家打开,请他们来到纽约跟美国观众见面。挪威笔会跟国际笔会合作,支持在挪威的斯塔维格市建立一个作家避难联网城市,它将跟国际笔会下设的、由加拿大笔会主持的流亡作家委员会并肩合作。意大利笔会邀请国际作家到威尼斯,共同讨论言论自由的议题。各笔会的活动丰富多样,抱歉我不能在此一一提及。

笔会的力量集中在总部,工作人员在笔会授权之下,有创意并遵循笔会的章程,推动了一些项目。本人担任笔会的国际秘书长,这既是挑战又是契机,我协助总部并通过国际常委,发展全球事务,各国笔会的几十个项目得以开展并互相连接,使得我们的努力能激荡到世界各地。我们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伙伴关系,可向他们提供咨询,因此我们拥有较大的舞台和机会,能建构一些飞越的桥梁。

国际笔会的全球性搭桥计划有四个基本因素:团队精神、财务、组织和视野。笔会之所以成立,是为了要在全球的作家之间建立伙伴的友谊关系,维护言论自由,交流思想,发挥文字、想象力和文学的威力来改良社会。要达到此目的,缺了团队精神就像在建筑中少了钢筋水泥一般。笔会的团队精神发端在总部,接着扩散到大会,又凝聚到理事会。我想借此机会感谢理事会一年来的工作,每个成员都担负起一项特殊的任务,并且参与我们发起的每月一次的电话会议。我也很感谢笔会前任的两位国际秘书亚历山大 布洛克和特瑞 卡尔波姆,他们始终给予我们参谋和支持。

笔会一直面临财务的挑战。我想把财务和组织两项放在一起来谈。虽然国际笔会通过新加入的各地笔会,成就了类似政府的架构,并持续地扩大延伸,总部秘书处却只能稍微增加有限的工作人员。2004年在潼姆索由新的理事会所定下的长期规划中,曾建议总部聘请一位专职的执行主任。大家也许在通报上已经读到了,笔会得到了两笔赞助,使得我们能够将计划付诸实现。今春开始我们聘用了卡罗琳 怀特克担任笔会的第一执行主任,这是通过跟珍 斯本德同我之间的沟通,以体现我们的目标和因应办公室的需要所作出的决定。理事会和我同珍及国际狱中作家委员会的项目主任莎拉 惠特协商,她们两位还跟卡罗琳面谈过。我很高兴,卡罗琳是我们大家的首选。

卡罗琳之前在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担任发展部主任, 更早时她在英国国家剧院任职。她爱好文学和写作,并获得这方面的大学学位,他具有对艺术和文化的发展和管理的经验。希望大家能向她介绍一下自己,我们也很高兴能聘定熟悉笔会工作、爱好文学和写作的珍 斯本德作为笔会国际项目的主任。珍和莎拉将配合卡罗琳主持国际笔会的各类项目。

今年一月我们也聘请了临时性的执行主任彼得 费尔金,他在经营非营利组织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协助我们更新笔会的结构、政策和规划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我们改变了财务报告制度,从2005年起,我们希望将有一套更为清楚透明的制度。你们将会在本年度底的财务报告和明年在柏林的年会上看到这个新制度的好处。各位在你们领取到的资料袋中,也能看到我们的第一个年度报告,相信很有帮助。

大家会在年度报告中注意到,我们的年度稍有结余。能达到这个目标,主要是因为各地的笔会对我们有求必应,支持我们。大家都向总部上缴了会费,并且有时还额外赞助。对那些正打算创建组织的人来说,你们看看这种按照预算运作,而不捉襟见肘地去填补财政漏洞的方法,大概可以得到启发。各国笔会对我们的支持太重要了,我再三要强调,各笔会上缴的会费和额外的捐款,为国际笔会的项目注入了生气。 用这些款项我们得以平衡主要的开支。

好的想法和策略性的视野使得我们能成功地去筹款。你们在资料袋中会看到我们把代表大会的第三个讨论时间打散了,分成不同的对话和工作小组,这样我们就能过通过小组内的对话,讨论我们当前的、未来的以及应当作的一些工作。各组讨论的结果有助于秘书处规划未来一年的工作。

有许多理由使国际笔会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组织。这是一个分散型的非政府组织,我们有来自将近100个国家的141个自治的团体。我们的分散型结构是我们的力量,也是一种挑战。

今年以来我总向人们说,笔会是一个不同文化不相撞击,却能相互交融的地方。也许笔会的成员们不一定同意, 往往他们反对这种说法:会员之间的团结和友谊,往往能使不同的意见不至于转变成为冲突。在我们的笔会论坛上,我们提供一个平台,让竞妍的思想发出光芒,就像波士顿的大桥发出的迷人蓝光一样。

我想在结束时提一下我对今年刚去世的美国作家亚瑟 米勒的观察。米勒是国际笔会1965-1969的主席,他于1965年在布勒德,我们今天开会的城市当选了主席。1965年布勒德的大会上首次有苏联的观察员列席。事后他们说,希望能参加笔会。然而直到二十年之后,国际笔会才能欢迎新成立的俄国笔会。在这段时间里,国际笔会跟苏联的作家们保持着联系,当他们被投入监狱时,我们就声援呼吁。

米勒在他的自传里回忆了第一次在布勒德的大会:“我开始感到各国作家们之间有一股热情,有意要渐渐形成了一股国际的团结力量,虽然目前还十分微弱…但我知道笔会能够远远超出仅仅表达良好意愿的姿态。”

在2001年纽约的一次餐会上,亚瑟 米勒对作家听众们说:“笔会既没有军事力量、海军空军、又没有政治上的奖赏或受惩的威胁,却存活了四分之三世纪,原因大概是幻想战胜了现实,这个幻想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希望是理性的。虽然它有过挣扎、失败和犯了错误,依然有种团队精神被某种希望推动着 – 有那么一天,笔会所努力尝试着去做、并常常做成的事,不再有必要性了。不用说, 我们大概需要活得特别长,才能见到那高贵日子的到来。不过我们有笔会,我们从几个世代的作家们那儿传承了这种团队精神,因为他们觉得单单个人的成功和名声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