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涛弟弟师华的紧急呼吁

我叫师华,是师涛的弟弟。在此,我代表全家向关心、支持、帮助师涛的各界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11月24日中午,师涛去太原长途汽车站准备赴宁夏探望母亲,自出门后就再无音讯。11月25日中午,由山西省国家安全厅张处长出面以请客名义将我嫂请至一饭店,口头传达师涛因涉嫌向境外非法泄露国家秘密己被湖南长沙市国家安全局拘捕。11月26日,张处长在某宾馆告知我嫂要进行住宅搜查,由山西史处长协助长沙方面进行。在没有出示搜查令的情况下,抄走包括电脑主机、记事本等几十件物品,仅出具了盖有长沙市国家安全局公章的扣押物品清单两张。11月

27日,山西张处长告知我嫂,师涛己被带往长沙,相关法律文书己寄出(该文书直至12 月2日才被送达)。11月28日,我嫂所在的报社领导出面与我嫂进行了谈话。

11月29日,我与母亲赶到太原市。中午,我们在山西省国安厅大门口先后与史处长、张处长取得电话联系,提出:1、与二位处长会面,咨询相关法律程序;2、要求出具相关法律文件;3、要求提供长沙方面的联系电话。但他们均以出差在外为由拒绝会面。电话回复:1、师涛涉嫌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现已被羁押在长沙市;2、正式文书已寄出;3、张处长同意在12月2日约见我们。

12月2日上午,我嫂与张处长取得联系,被告知:1、文书己寄出,查收;2会面时间改至12月3日。可就在12月2日下午,我嫂在上班时被张处长约出,告知:1、返还部分被抄走物品(一些本子及书);2、送达对被拘留人家属或单位通知书;3、师涛写给我嫂的一封信;4、不与我和我母亲见面,并传达劝告我们,不要与外界尤其新闻媒体进行接触和发布,否则后果自负。

至此,我们全家对这一事件仍大惑不解。师涛是一名新闻工作者,既不在国家要害部门任职,也无任何渠道可接触到任何国家秘密,尤其向境外传送更是不知从何说起。师涛历来做事正大光明,他的人品、品性有口皆碑,更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我们坚信师涛是清白无辜的。

以上内容属实,我对其真实性负全部责任。

在此,我代表我们全家向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紧急呼吁:

一、 长沙市国家安全局应对拘捕师涛的过程不按照正常司法程序进行给予合理、公开的解释。师涛虽然涉嫌这样的罪名,但拘留、搜家的过程应该按照正常的、合法的司法程序进行。尤其在胡锦涛主席一再重申“以宪治国,依法治国”的今大,仍然有这样公然违反司法程序的“神秘”案件是不可思议的。

二、 由于前期的违法操作,我们家属有理由怀疑今后的审理能否公正和合法。我们几次提出咨询正常的法律程序都没有得到任何的正面答复,更加重了我们的担忧。正常的权利及义务不被告知,正常的程序不被遵循,我们真是求告无门啊!

我是这个社会弱势群体的一个普通百姓,无意去翻黑为白,我唯一能做的,只有呼吁!我呼吁相关部门、呼吁那些富于正义感和社会良知的人们来关注此事,促使师涛一案能够得到公开、公正、透明、合法的审理,真正体现“以宪治国,依法治国”。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进步、文明、更加强大。

师华

2004.12.5

附:12月2日下午收到长沙办案方面寄出的文书,仅是一张对被拘留人家属通知书。

对被拘留人家属或单位通知书
长国安拘通字2004第一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之规定,涉嫌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师涛,已于2004年11月26日被刑事拘留,现羁押在湖南省国家安全厅看守所。
特此通知。

被拘留人家属王媛或单位山西经济日报社地址(略)

周新民印

湖南国家安全厅公章

2004年11月26日

(2004年12月5目11时40分接师华传真)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就会员师涛被捕发表紧急声明

2004年12月3日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从会员师涛家属处获得确实消息,2004年10月24日师涛在山西太原家中被湖南长沙国安部人员带走,下落不明。国安人员当时没有出示任何正式拘捕文件。

据师涛弟弟师华报告:逮捕师涛由长沙国安一位张姓处长执行,当场没有出示任何法律文件。国安人员还抄走了师涛个人电脑及一些文字材料。师涛被带走后没有消息,焦急的师涛家人多次向太原市国安部门询问,被告知师涛“涉嫌泄漏国家机密”,以后补办拘捕法律手续,会向师涛家人通报具体案情。

另据师涛妻子王媛介绍:师涛被押往长沙时,有两名太原安全局的人员陪同。期间,国安人员和王媛单位领导先后找过王媛谈话,威胁她不许把师涛被捕之事向媒体通报,否则对师涛没有好处。

直到12月2日,太原国安人员才找到王媛,向她出示了从长沙通过电子邮件传过来的“刑事拘留证”,拘留理由是“涉嫌泄漏国家机密”。国安人员还归还了少部分被查抄物品,如银行存折。王媛给师涛写了简短的纸条,请国安人员转交。虽然长沙安全局出示了“刑事拘留证”,但师涛家人至今不知道他关在何处,也得不到更详细的信息。师涛的母亲非常焦急,老人已准备独自去长沙探问。

师涛曾先后就职于陕西《华商报》、太原《西安商报》、《老新闻》、《法制日报》等多家媒体,被捕之前就职湖南长沙《当代商报》,今年五月份离职回到太原。他也是诗人,出版过诗集,近年来也为境外媒体如《民主论坛》电子刊物撰稿。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对本会会员师涛被捕事件表示严重关切,敦促有关当局尊重中国法律和国际法规履行合法拘捕手续,保证师涛的人身权利、言论权利和聘用律师等基本人权;停止对师涛家属的威胁,保证师涛的家人能得到相关信息,并尽快允许家人探望师涛。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将继续严密关注事件的发展情况。

2004第二届自由写作奖颁奖侧记

现在是北京时间2004年10月30日深夜23时40分。我刚回家。跟朋友饮酒,醉得可以,但想到你们还惦记着笔会的事,新闻稿明天才能发给你们,故在此先记一些今日颁奖的花絮,跟你们分享。

尽管中途有波折,但今天的颁奖仪式真是出乎意料地成功。太多的画面此时呈现在我的脑海里,半个月来打电话联系参会的场面,步行一个半小时去取横幅的经验,早晨去等胡佳先生送书的心情,在望京南湖西园集合的场景,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频繁接收电话的忙乱,到目的地近六十人挤在三十平米的屋子里狼呑虎咽的急迫,等等,真是让人兴奋快慰!但最让人感动的是,今天下午2点零5分,致答谢辞的章诒和先生在最后说,她认为,中国从专制转型到今天的专横,对写作者的要求仍为重大严肃。这不要紧,因为她一生受尽不公、屈辱、苦难,只有父母对她展开过笑容,而她今天看到这么多的笑容,非常感动。这个时候,她的声音哽咽了,我和几个朋友站在门口,看到坐在她身边的晓波也一时热泪盈眶,随之全体人中间爆发出掌声,用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那真是“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

但愿你们能理解我们在场的情境。

早晨我就被焦国标叫醒了,随后十来个电话,都是问集合地点。文人聚会,总是各自为阵,随意懒散之态层出不穷。然后是胡佳来不了,但他跟我约好送来高耀洁的十来本《一万封信》;有几个朋友发短信,来不了了,什么要改一篇重要论文,要跟人去踢足球。我觉得理由都牵强得很。走到约定地,胡佳刚好到,他歉意温和的笑容,是我最为熟悉的,而他一身的装备,随时可以奔赴全国各地的大背包压在身上,总让人心疼,这位苦行僧式的兄弟,关心一切热点、空白,从可可西里到钓鱼岛,从艾滋病到中宣部,而他的工作做得那么实在,常让书生生惭。他说得帮高耀洁今天在书店的签名售书活动,实在去不了,我说没关系,小心点,悠着点。两人分手。

到望京南湖西园,找到集合地点,有不少人了。才见余杰,马上入眼的就是王怡的笑脸,他和廖亦武从成都赶过来的;高氏兄弟则从山东赶过来了;跟郭小林、王东成见面了,随之就是张祖桦等几条汉子从车里出来;见过“糊涂的旁观者”,却见卢跃刚像个体贴的保镖一样护着章诒和施施而至。稍作寒喧,这才知道,有关部门已经打电话关照了,因此,有人不来了。但到场的人之多,却超乎意料。还有一些约定的朋友,他们或电话或发短信告知,要走另外的路径到昌平跟我们汇合。想到今日招呼人肯定是一个麻烦,故坚请王怡临场主持,我来负责朋友们的后勤组织。他是笔会的副秘书长,主持会议名正言顺,我的社交恐惧症使我只乐意做做补台的事务。这一临时决定事后证明是对的。一,王怡表现了极高的会议主持才能,他口才便给,实在非我所能;二,照顾了一些朋友的特殊情况,郝建先生未到目的地即回家等情况不说,在会议快结束,即下午2点半时,徐晓、梁晓燕、王俊秀等人才赶到,我们的饭费早已付清,主人还以为是别的一拔客人,我在外面,照顾她们填饱了肚子;吴晨峻兄则多次来电,先说睡觉误了时间,到我们会议开始后又来电说误了车,因路况天气,我建议他不必从城里赶来,因为会议快结束了。

时已深秋,太阳一直没有露脸。惨白的上午寒意较重,但这么多人聚在一起,还是让人感觉温暖。为这会我们租了一辆大巴车,预计三十多人的会议。我们上路时,大车上已经有三十六人,小车三辆,加上其他就近出发的朋友,看来参与者大大超标。余杰提醒我得把饭准备够,我给昌平画家村的朋友打电话,说可能有五十人,朋友说,没问题,来的都是客。上了高速,住在十三陵的王力雄来电说,那里举行自行车赛,全部戒严了。我和余杰等人凑一起,无计可施,只能跟司机商量着路径。

但交通管制却是实实在在的。郝建自驾车,已到昌平,却因此在堵车中掉头返回,因他下午还有事。我来不及在电话里为郝建感到歉意,我们自己也无路可走了。快到十二点了,我们在去十三陵的路上停了下来,前面不能走了。大家下车,放松休息。心里有点紧张,对这会开成什么样子,没有底。诗曰: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我在通知朋友聚会的邮件里也是如此以郊游相邀的,晓波曾以为不严肃,哪知周末郊游也如此不顺利啊。最后,不知是司机想出的办法,还是朋友们的主意,前面小车开路,我们绕道而行。原定十一点到达目的地,结果十二点半才到。

天气越发不好了,一直阴沉沉的天色在昌平的弯曲的山路之间显得凝重,又冷又饿让朋友们无心欣赏山色,到目的时已经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点。我们纠合起朋友们远离家的温暖,远离城市的热闹,到这里来做什么呢?我们没有想喝断众流,我们只是想跟朋友一起过一个自我创造的周末。自上车到目的地,中间万之、蔡楚已先后来过电话,关心情况是否顺利,事后知道,关心会议能否顺利召开的远非海外的同仁。

目的地位于昌平黑山庄二道沟,主人在这里自建数间平房,四面环山,山上是破败的长城遗址,文明的遗迹在自然的生机之中,少有俗世的污染,构成了极佳的景色。我们到达时,主人早已把四五张饭桌放在房子外面的空地上,等着我们来大块啖肉喝酒。在这样的地方,似乎只有幕天席地的饮食才能酬对天地。因为秋雨,饿得可以了的朋友们把桌椅搬进了屋内。我和几个朋友把横幅挂好,“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第二届自由写作奖颁奖仪式”,红底白字,在这一乡野山间涵有艺术气息的屋子里仍像模像样,一样子占尽风流,又十足地表明了自由独立跟生活的关系,它们相互说明,相互印证。红色的横幅,进出的人群,改变了清冷的乡间小屋。我们开饭,大家狼吞虎咽,因为超过了预期,桌子椅子饭食显得“僧多粥少”了,好在朋友们并不介意,对付着,将就着,到桌子上的饭菜见底,也就半小时左右。

饭后随意,主人得收拾出桌子来。外面的雨停了,大家或在屋内或跑到屋外地照相,个人交流。好多人跟我说,牛鬼蛇神差不都到场了吗!年轻的朋友则高兴地见到自己心仪的学者作家。最有意思的是刘柠,他居然保存着十五年刘晓波和有关刘晓波的著作,比如中共宣传的《刘晓波其人》以及刘晓波的博士论文、出版后很快被查禁的《形而上学的迷雾》,仅仅十五年,中共的历史就已经从禁忌变成了财富;仅仅十五年不到,中共当年发布的关于权力财富和知识的价值认定,就在民众生活里全部被颠覆,还有什么比这种世变更有力地要求中共的变革呢?中共自称“与时俱进”,却连这种世移时易都不能把握,最终害人害己,其教训不可谓不惨痛,其罪恶不可谓不昭彰,但愿中共的有识之士和广大党员们能够认清时代,能够对历史和人民真正尽责;刘柠把他的这几本藏书带来了,请他没见过面的刘晓波签名。相信刘晓波也对此种际遇感到命运的份量,他在三册书里分别题写下“十五年”、“感谢保存至今”和“长头发的日子不再了”,令人唏嘘。

大家不停地互相照相,想到在这样的地方照相,确实珍贵。有人开玩笑说,我们在创造历史,每一刻都将是历史性的瞬间。我也跟章诒和、晓波、吴思、朱健国、廖亦武等人合影不少,看着五六架照像机、摄像机对准自己,真是觉得我们给这一天召回了什么。无论我们日常生活里有多少悲剧,有什么苦难和屈辱,无论我们的努力有多么微弱,忏悔救赎的心仍能给予我们喜乐的意境。这是一种坚实的生活,是生命中最不可解构的权利,是人生最终的归宿。屋内屋外,充满欢乐的气氛,在阴沉的天气中显得格外热烈、开怀。

下午1点20左右,大家进屋找座儿,王怡宣布会议开始。我和几个朋友站在门口。我以为王怡会简单地开场,他却相当老练地感谢起与会嘉宾,并讲起中国民间价值评判系统,他说,自世存的当代汉语贡献奖毕路褴褛以来,中国民间一直在努力重建自己的价值评判系统,这其中,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的自由写作奖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王怡表达了与会者的心情,即自我认定自我创造的正当性。他借此宣布议程,请晓波讲话,晓波以会长的身份感谢了来宾,又以他政论家的风度论及中国当下的苦难与罪,他提及五十万右派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五十万知识分子没有了自由,没有了独立的创造,今天的自由写作奖是独立于官方评价体系之外的,由自由作家认可的评价的体系。在晓波发言时,王怡插话说,晓波15年来被剥夺了在30人以上的集会上发言的机会。在座的很多人当年就是亲眼目睹过其滔滔演讲的学生,有人起哄说,就让晓波再过把瘾。于是,15年后,这些当年的学生今天的朋友们,又听到了那著名的、结结巴巴的抑扬顿挫,当然,时光已经给人打上了岁月迁变的烙印。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会长刘晓波今天庄重地宣布,第二届自由写作奖授予《往事并不如烟》一书的作者章诒和女士。

接下来的议程,是余杰宣读颁奖辞。余杰说,章诒和的作品是文学,也是历史,是记忆,也是现实。在当代中国,与专制主义抗争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与官方有意制造的遗忘作斗争。章诒和用文字完成了对时间的超越,为读者展示了毛泽东时代以消灭知识分子为目标的“反右运动”的真相。在她那冷静而不乏温情的笔下,那些身处备受屈辱的状态却努力保持人格尊严的知识分子们获得了复活。章诒和为我们讲述的章伯钧、罗隆基、储安平、张伯驹、康同璧、马连良等旧时人物的故事,让我们知道在那个最黑暗的时代里,我们民族依然拥有那么一些高贵的灵魂,他们虽然受到猛烈而凄美的残酷打击、深陷于暴力的阴影下,但他们独自凝视着生命的姿影,注视着生存的漩涡和死亡的石磨,守望着自由这一天赋的价值。他们的存在,让暴君的画像和语录黯然失色;他们的存在,改变了中国恒久以来“成王败寇”的历史观。余杰认为,章诒和的写作根植于中国源远流长的史官传统,乃是《史记》作者司马迁在屈辱中秉笔直书的遥远回应。章诒和的写作也得益于她作为一位优秀的戏曲研究者的身份,她从古代沉沦在社会底层却写透人情世故的伟大的戏曲家身上获得了悲情的力量。她的写作重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黑暗时代的心灵剧痛,并清晰地传达了这样的信念 ——尽管毛泽东及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竭力羞辱、贬低和蔑视文化和知识的价值,但是文明将如同压伤的芦苇那样永不折断,人类的良知也必将战胜那些一度看似无比强大的邪恶力量。余杰代表独立中文作家笔会说,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相信,章诒和女士以她的生命和写作表明,她是一位严肃的历史见证人和让人尊敬的自由事业的发言人。她给当代汉语写作注入了活力,带来了一种标竿性的尺度。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以能够将二零零四年度自由写作奖颁发给这样一位优秀的作家而感到荣幸。

当章诒和致答谢辞,并一再语调低沉插些题外话时,她的魅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她特有的冷峻气质无法熨平内心的激情,她的致辞也最为痛切。说到动情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当她讲述自己屡遭暴虐之残并在风雨之夜埋葬同为囚人的尸体时,屋子里的不少汉子低下了头。章诒和不无冷峻地告诫人们:当我们刚刚从专制制造的人性灾难中爬行出来的时候,不幸地又陷入了物欲的专横之中,的确,目前这对我们是一个无解的难题!当章诒和提及自己苦难的一生,并说起自己的人生,“除了童年、少年时代父母所给我的,命运从来没有惠顾过我……”不仅晓波,就是在场的每一个人,我相信都深深地被感动了。眼泪与掌声,我当时想,热血因之喷涌成泉水,知音随即幻化为掌声。

随后是王力雄讲话,王力雄表达了不少与会者的心情,即大家都以为此会开不成的。他以此不正常的现象证实中国仍在一点一滴地向前拱动,他用缜密的逻辑论证了政治势能与大众环境的关系,提出了前进的“平齐线”与个体安全感的命题。张祖桦代表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讲话,祖桦先生是一个宽厚的兄长,他一贯做事低调,性格温和,待人热忱,今天却以少有的激情为大家朗诵了泰戈尔的诗——

在那里,心是无畏的,头也抬得高昂;

在那里,知识是自由的;在那里,世界还没有被狭小的家园的墙隔成片断;

在那里,话是从真理的深处说出;在那里,不懈的努力向着“完美”伸臂;

在那里,理智的清泉还没有沉没在积雪的荒漠之中;

在那里,心灵是受你的指引,接近那不断放宽的思想与行为……

进入那自由的天国,我的父啊,让我的国家觉醒起来吧!

著名律师浦志强为言论出版自由讲话,他表示愿意为每位可能遇到法律事务的作家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

最后廖亦武为大家吹奏两首箫吟。老廖的箫吟已经成为当代中国艺术最为难得的一种,因为那是呼天抢地,耗费身心的倾诉,又是维护生命尊严的战斗。

他吹奏洞箫并朗诵两首特别含义的诗作,令不少人悲从中来。“当无限量的词汇向我涌来,亲爱的/正如这黑压压的人群在我心中/我只能向你呈献我的悲哀和感动|”,我多年前如此写诗,但老廖的诗却是一曲天籁,“但当信任、善良和深情化作人间形象/为什么眼泪、热和生命的洪水突然注入我心中”。最美丽的诗最悲伤,有些永生的歌只是呜咽。老廖的即是。当他诵读到“孩子,你在天堂还冷吗?!”之时,一位从外地赶来的作家终于难忍悲情,摘下眼镜,从会厅中侧身而出。他怕失声的痛哭影响会议的进程。他是刚从监狱获释不久的郭庆海先生。

会议快结束的时候,徐晓等人绕道怀柔,开车四小时近二百公里,到达目的地。我在招呼她们吃饭时,余杰已经结清饭费,按50人计算的饭费,老村说实际上统计有59人,再加徐晓等三人,今天总共应为62人。因为签到是饭后签到,人多不齐,实签52人。今天相聚的朋友们,虽然有不少人有着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标签,却并非清一色。他们中有愤青,有信仰基督教的作家,有新保守主义者,有前卫艺术家,有严谨的学者,有像章诒和这样的有着文明自觉的“贵族”。无论观念、生活方式有多么冲突,朋友们觉得今天的相聚有一种可堪告慰的生活价值和独特意义。

下午三点半离开二道沟,我和晓波都没有坐大车,但我们各自坐的小车,却都转向错误,进北京城花费了四个小时,我们的回程算是跟徐晓的来路扯平了。

另外,我们确实是在别人的关照下开成的。早上等车集合的时候,就有两个人在旁边看着我们。接到电话禁止与会的人数不算,仅我个人,在大前天,山东一朋友接待国安,要他交待跟我的关系;今天与会的一朋友则说安全部门到他单位跟其领导谈话,威胁其领导说他最近跟我来往有多少次,清楚得很。今天与会的朋友中有一个就是在要求不参加的情况下坚持与会的;临时不到会的朋友中,有两人一是借口要写文章,一是借口要踢足球,荒唐吧。

好了。就到这里。万之又来电话,我得写新闻稿了。因綦彦臣会有中英文稿,我就写一短讯。请二位过目。有关照片明后可传来分享。

后及:这是2004年10月30日晚上至次日凌晨写给万之、蔡楚两位先生的信,后来给晓波看过,晓波劝我稍作补充展开,以存照为一较为完整的材料。吾性疏懒,忙于庸碌,并不以会长之嘱为令。上周晓波、余杰、张祖桦先生同时遇事,我忽然忆起此段故事,因检拾旧信,敷以朋友记忆,以成新文,酬对我们的时代和人心。而为老廖箫吟所感也在随后一周内化作一首小诗,在此一并附上。

2004年12月22日余世存记于北京

 

听廖亦武

我的泪水酬对他的箫吟

硕大的秃头

砸向桌椅

呼天抢地

叫魂起广场上的孩子

十五年前的屠杀

在追捕中

他成了惟一活着的精神

像一只无人心疼的野兽

在人世丛林中游走

目睹了罪恶的发生

心疼其中惨苦的孺子妇人

他求每一路过的人

他求荒天古木

他最终仍是孤独的野兽

他的心离母子的连线最近

我哭过了又有什么用

我叫喊过了又有什么用

愤怒在花岗岩深处爆炸

一个宇宙的诞生

他追问天和地,满屋的桌椅

还有我余世存

你有没有羞耻

有没有羞耻感

你们

2004年11月北京

作者为独立笔会成员、编辑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第二届 (2004) 自由写作奖颁奖会照片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第二届自由写作奖得主章诒和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会长刘晓波(右)和北京当代汉语研究所所长余世存在颁奖会上

章诒和、著名律师浦志强(左)和余世存

作家廖亦武在颁奖会上吹奏洞箫

高氏兄弟(高兟, 左一, 高强, 右一) 与余世存, 廖亦武, 王怡 (右二)

章诒和与作家们交谈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第二届自由写作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

(2004年10月30日)国际笔会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第二届自由写作奖颁奖仪式今日在北京举行。自由写作奖是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为表彰中文写作世界坚持思想独立、精神自由的作家而设立的奖项,迄今已颁两届,首届得主为王力雄先生(《黄祸》、《天葬》的作者),本届得主为《往事并不如烟》(香港版《最后的贵族》)的作者章诒和先生。笔会理事、著名作家余杰先生宣读了颁奖辞,奖辞认为章诒和先生恢复了汉语的尊严和荣誉,章诒和先生随后致答谢辞,章诒和先生极为低调谦和地表明自己并非才高之士,但她又极为坚定地认为人生经验、真相之于人生正义和社会正义的重要性。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会长刘晓波先生、首届得主王力雄先生、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张祖桦先生先后发言,大家一致重申了自由写作在今日中国的意义,对章诒和先生获奖表示祝贺,并对独立中文作家笔会寄予希望。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四川、山东、湖北、河北、北京等地的知名作家、学者包遵信、吴思、卢跃刚、王东成、焦国标、陈敏、徐晓、高氏兄弟等六十多人。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报道

 

以自由之笔为苦难见证──章诒和获独立中文作家笔会2004自由写作奖

 

国际笔会独立中文作家笔会最近通过评选,将二零零四年度自由写作奖颁发给《最后的贵族》的作者章诒和女士。独立中文作家笔会公布的“颁奖词”指出,“章诒和以三十年的苦难和血泪凝聚而成的文字,赋予了沦为权力和金钱的奴隶的当代汉语写作以崭新的质地──这种写作不仅仅是对黑暗时代的控诉,更重要的是申明了对不可摧抑的人性尊严的肯定和破坏这一尊严的所有企图的否定。”

“颁奖词”还指出,如德国作家黑塞所说,“作家是读取周围世界之良心状态的指针和地震仪”,章诒和的作品显示了当代中国作家中少有的捍卫人的自由、尊严和历史记忆的勇气。作为当年“中国第一大右派”章伯钧的女儿,章诒和与父亲一起承担了历史的重负。在长达十数年的牢狱生涯中,她曾被迫从事掩埋其他囚徒尸体的可怕工作。有一次,在风雨交加的荒野中,她几乎决心扑到死去的难友的墓穴里,以死亡来终结邪恶势力所给予她的一切凌辱。但她还是坚韧地活了下来,因为她记得父亲临终前的告诫──父亲希望女儿成为时代的见证人,父亲叮嘱女儿把那个时代的光荣与耻辱都记录下来。

三十多年之后,记忆之流终于迎来了破冰的一刻。二零零四年年初,随着遭到大量删节的大陆版本《往事并不如烟》和恢复原貌的香港版本《最后的贵族》的先后出版,章诒和在中国大陆和海外华文世界获得了普遍的声誉,而这两个版本的差异又为后世研究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大陆新闻出版自由提供了典型的范例。尽管不久之后,中共宣传部下令禁止《往事并不如烟》的印刷和发行,但该书早已深入千家万户(包括数十万册颇具中国特色的盗版书),并成为二零零四年度最受瞩目的文化事件之一。

“颁奖词”指出,“章诒和的作品既是文学,也是历史,是记忆,也是现实。在当代中国,与专制主义抗争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与官方有意制造的遗忘作斗争。章诒和用文字完成了对时间的超越,为读者展示了毛泽东时代以消灭知识分子为目标的“反右运动”的真相。在她那冷静而不乏温情的笔下,那些身处备受屈辱的状态却努力保持人格尊严的知识分子们获得了复活。章诒和为我们讲述的章伯钧、罗隆基、储安平、张伯驹、康同璧、马连良等旧时人物的故事,让我们知道在那个最黑暗的时代里,我们民族依然拥有那么一些高贵的灵魂,他们虽然受到猛烈而凄美的残酷打击、深陷于暴力的阴影下,但他们独自凝视着生命的姿影,注视着生存的漩涡和死亡的石磨,守望着自由这一天赋的价值。他们的存在,让暴君的画像和语录黯然失色;他们的存在,改变了中国恒久以来成王败寇的历史观。“

独立笔会的“颁奖词”还说,“章诒和的写作根植于中国源远流长的史官传统,乃是《史记》作者司马迁在屈辱中秉笔直书的遥远回应。章诒和的写作也得益于她作为一位优秀的戏曲研究者的身份,她从古代沉沦在社会底层却写透人情世故的伟大的戏曲家身上获得了悲情的力量。她的写作重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黑暗时代的心灵剧痛,并清晰地传达了这样的信念──尽管毛泽东及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竭力羞辱、贬低和蔑视文化和知识的价值,但是文明将如同压伤的芦苇那样永不折断,人类的良知也必将战胜那些一度看似无比强大的邪恶力量。”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相信,章诒和女士以她的生命和写作表明,她是一位严肃的历史见证人和让人尊敬的自由事业的发言人。她给当代汉语写作注入了活力,带来了一种标竿性的尺度。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以能够将二零零四年度自由写作奖颁发给这样一位优秀的作家而感到荣幸。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2004年“自由写作奖”的评选是根据会员提名、该笔会“自由写作委员会”评选并经过理事会最后投票通过的严格程序进行。获得提名的作家和文学团体有:肖雪慧、王怡、成都野草文学社、蒋品超、郑义、黄翔、杨春光、东海一枭、高尔泰、章诒和、哑默、陈桂棣春桃夫妻,最后结果为章诒和获奖。章怡和女士已经欣然接收了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的颁奖并发来了她的答谢词,全文附后。

国际笔会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二零零四年度自由写作奖颁奖词

国际笔会独立杂文作家笔会已决定,将二零零四年度自由写作奖颁发给章诒和女士。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理事会和自由写作委员会均认为,章诒和以三十年的苦难和血泪凝聚而成的文字,赋予了沦为权力和金钱的奴隶的当代汉语写作以崭新的质地──这种写作不仅仅是对黑暗时代的控诉,更重要的是申明了对不可摧抑的人性尊严的肯定和破坏这一尊严的所有企图的否定。

如德国作家黑塞所说,“作家是读取周围世界之良心状态的指针和地震仪”,章诒和的作品显示了当代中国作家中少有的捍卫人的自由、尊严和历史记忆的勇气。作为当年“中国第一大右派”章伯钧的女儿,章诒和与父亲一起承担了历史的重负。在长达十数年的牢狱生涯中,她曾被迫从事掩埋其他囚徒尸体的可怕工作。有一次,在风雨交加的荒野中,她几乎决心扑到死去的难友的墓穴里,以死亡来终结邪恶势力所给予她的一切凌辱。但她还是坚韧地活了下来,因为她记得父亲临终前的告诫──父亲希望女儿成为时代的见证人,父亲叮嘱女儿把那个时代的光荣与耻辱都记录下来。

三十多年之后,记忆之流终于迎来了破冰的一刻。二零零四年年初,随着遭到大量删节的大陆版本《往事并不如烟》和恢复原貌的香港版本《最后的贵族》的先后出版,章诒和在中国大陆和海外华文世界获得了普遍的声誉,而这两个版本的差异又为后世研究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大陆新闻出版自由提供了典型的范例。尽管不久之后,中共宣传部下令禁止《往事并不如烟》的印刷和发行,但该书早已深入千家万户(包括数十万册颇具中国特色的盗版书),并成为二零零四年度最受瞩目的文化事件之一。

章诒和的作品是文学,也是历史,是记忆,也是现实。在当代中国,与专制主义抗争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与官方有意制造的遗忘作斗争。章诒和用文字完成了对时间的超越,为读者展示了毛泽东时代以消灭知识分子为目标的“反右运动”的真相。在她那冷静而不乏温情的笔下,那些身处备受屈辱的状态却努力保持人格尊严的知识分子们获得了复活。章诒和为我们讲述的章伯钧、罗隆基、储安平、张伯驹、康同璧、马连良等旧时人物的故事,让我们知道在那个最黑暗的时代里,我们民族依然拥有那么一些高贵的灵魂,他们虽然受到猛烈而凄美的残酷打击、深陷于暴力的阴影下,但他们独自凝视着生命的姿影,注视着生存的漩涡和死亡的石磨,守望着自由这一天赋的价值。他们的存在,让暴君的画像和语录黯然失色;他们的存在,改变了中国恒久以来“成王败寇”的历史观。

章诒和的写作根植于中国源远流长的史官传统,乃是《史记》作者司马迁在屈辱中秉笔直书的遥远回应。章诒和的写作也得益于她作为一位优秀的戏曲研究者的身份,她从古代沉沦在社会底层却写透人情世故的伟大的戏曲家身上获得了悲情的力量。她的写作重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黑暗时代的心灵剧痛,并清晰地传达了这样的信念──尽管毛泽东及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竭力羞辱、贬低和蔑视文化和知识的价值,但是文明将如同压伤的芦苇那样永不折断,人类的良知也必将战胜那些一度看似无比强大的邪恶力量。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相信,章诒和女士以她的生命和写作表明,她是一位严肃的历史见证人和让人尊敬的自由事业的发言人。她给当代汉语写作注入了活力,带来了一种标竿性的尺度。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以能够将二零零四年度自由写作奖颁发给这样一位优秀的作家而感到荣幸。

答谢辞

章诒和

我从少年而青年,从青年而壮年,从壮年而中年,其间贯穿始终的一件事,是不间断地写检查,写交代,写总结,写汇报。由中年而鬓发皆斑,才开始了写作。如今,因写作而获奖。悲耶?喜耶?但无论是喜是悲,我都要感谢国际笔会独立中文作家笔会授予我2004年度自由写作奖。

这个奖项是给那些独立自由的写者。对于知识分子而言,怎样才能独立?如何算是自由呢?我想,恐怕首先是要以经济独立为前提。唯如此,才可做到不依附于任何的体制与权力而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在中国,自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作家、艺术家除了成为革命的“螺丝钉”以外,还必须成为“歌手”、“战士”,连沉默都是不可以的,因为沉默被视为消极对抗、心怀敌意。有人不堪体制的束缚企图“自我放逐”,其结果是从地球上长期消失或永久消失。前者如萧军,后者如王实味。渐渐地,那些很有头脑和才气的人,在国家意识形态的强硬统摄下,失去了个人表达的勇气和社会洞察力。如果有人问:近现代中国最大的灾难是什么?我会回答:是对每个人天性与自由的剥夺。

现在的情况大有变化。知识分子的生活好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另一种情况随之出现──很多人对“物”的热烈追求远远超过了对人性之“深”、对生活之“真”的冷静探究。神州大地,美不胜收。但是任何一个人只要怀着人道情怀和苦难意识,就很容易发现美景背后的灾难与不幸。我们似乎正从一种专制中走出,转身又走入另一种专横。

我们这些人究竟应该做些什么才好?这不禁使我想起了父亲的一个朋友──梁漱溟先生。他在中国民主同盟被执政的国民党取缔的时候,立即宣称:“政治问题的根本在文化”,要以思想见解主张贡献于国人。他言到行到,写出了《敬告中国共产党》一文。文章郑重请求共产党,容许一切异己者之存在。否则,将重蹈国民党的覆辙。梁先生早已去世,却仍是我的榜样,我们的榜样。

中国一向有着“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但文学毕竟是人学,写作是私人的事,是个体精神劳动。它属于民间,属于社会,与“官学”无涉、无干。官方可以成立宣传部,大搞宣传,大搞“五个一”工程,但从本质上是非文学、非艺术活动。而作家的使命就是关注和思考人类的命运及其生存状态,并以此唤起别人的关注和思考。这也是写作的原动力。

《最后的贵族》(香港牛津版,大陆版本名为《往事并不如烟》)说的都是陈年旧事。这些事浸透着父辈的血泪,而我的笔并不出色,只是字字来得辛苦。有朋友问:“你写作的诀窍,是不是由于记忆力特好?”我说:“我不过是有些经历,并对经历有些认识罢了。”日出月落,絮果兰因。从至大的动静到至微的气息,浅薄的我是永远写不出的。

奖项是奖励,于我也是一种戒惧。一者,我不知道自己还有几天的活头。命是个定数,谁也难以预料。

二者,本人能力水平极其有限,未来的写作很可能是个虎头蛇尾的结局。像徐志摩在《“诗刊”弁言》中所言。

再次感谢国际笔会独立中文作家笔会。
2004年10月8日于北京

幽静的山谷,丰硕的果实!–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第二届自由写作奖颁奖仪式报导

綦彦臣报导

北京的深秋只有从山色中才能体味。在枝头挂满秋果、溪流遍浮落叶的时节,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第二届自由写作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东北部的一个幽静的山谷举行。

山谷里有一处别具艺术特色的小院,名叫“口楼画家村”。在画家村的厅堂里,集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2位作家和采访人,这超过了原订计划30人的一倍多。

2004年10月30日对于这62人来说是百感交集的一天。

62人到达山谷,已经是下午1点,简单吃过午餐后,于1点半钟颁奖仪式正式开始。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的主席刘晓波宣布第二届自由写作奖授予《往事并不如烟》一书的作者章怡和女士。

《往事并不如烟》在海内外华文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香港完全本也已印出--名为《最后的贵族》。章女士因此书而获奖,人与书均当之无愧。正如余杰在致词中所说:“该书是1940年代以来,汉语世界文学与历史、记忆与事实之自由表达、追求人性之真的少有的作品之一!”

刘晓波在作品的意义之外,更明确地强调了:自由写作奖是独立于官方评价体系之外的,由自由作家认可的评价的体系。这就是它作为写作自由的守望者的全部意义。

章怡和女士特有的冷峻气质无法熨平内心的激情,说到动情处,泪水在眼中打转。当她讲述自己屡遭暴虐之残并在风雨之夜埋葬同为囚人的尸体时,会场上不少男子汉低下了头。章女士也不无冷峻地告诫人们:当我们刚刚从专制制造的人性灾难中爬行出来的时候,不幸地又陷入了物欲的专横之中!

的确,目前这对我们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第一届自由写作奖得主王力雄先生似乎变成了一个理论家,在他的应邀演讲中,他用缜密的逻辑论证了政治势能与大众环境的关系,提出了前进的“平齐线”与个体安全感的命题。

张祖桦与蒲志强以律师身份的发言,表明愿意为每位可能遇到法律事务的作家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这种积极的表达几乎是1989年之后的律师界对自由作家公开支持的第一次。

著名网络作家廖亦武先生为会议凭添了一风景,他吹奏洞箫并朗诵两首特别含义的诗作,令不少人心绪飞逸,更令不少人把压抑了多年的个人道义情感缓释出来。当他诵读到“孩子,你在天堂还冷吗?!”之时,一位从外地赶来的作家终于难忍悲情,摘下眼镜,从会厅中侧身而出。他怕失声的痛哭影响会议的进程。他是刚从监狱获释不久的郭庆海先生。

除刘晓波、余杰外,到场的社会知名人士还有包遵信、焦国标、卢跃刚、王怡、余世存、北村等人。英国路透社资深记者林洸耀先生全程采访了颁奖仪式,并在仪式结束后对独立作家中文作家笔会主席刘晓波先生作了专访。(发稿时间2004年11月31日凌晨3时)

国际笔会电子简报 2004年九月第二期

(本简报向国际笔会会员通报国际笔会及其基金会、各工作委员会和各地区分会的最新消息。有关回馈意见,或有投稿,请发送给[email protected]).

***********************************************

国际笔会新闻

第七十届国际笔会代表大会九月六日至12日在挪威召开

挪威笔会主办的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流亡中的作家”和“少数民族语言的作家”,非常成功。来自79个笔会300名代表出席大会,会议期间还举办了文学讨论和其它活动。挪威王储霍孔发表重要演讲并宣布大会开幕,强调了言论自由和国际笔会的重大意义。他的讲话稿可在挪威笔会网爷http://www.norskpen.no/en/index.shtml上找到,此外还有大会上其他重要演讲者的文稿。

会议通过了有关二十个国家的提案,表达国际笔会对这些国际迫害作家并将很多作家投入监狱的关切。要查阅有关文件请看http://www.internationalpen.org.uk

====================

工作委员会新闻

*狱中作家委员会*

要获得狱中作家委员会的年度工作报告可发邮件给[email protected]。该报告有去年该委员会在各有关国家开展工作的情况介绍。

狱中作家委员会也有自己的电子简报,需要查看可点击:http://www.internationalpen.org.uk/dev/viewArticles.asp?findID_=174

====================

*妇女作家委员会*

三个来自白俄罗斯(Belarus)的妇女作家介绍她们的写作经验,面对的和需要克服的性别歧视方面的困难。全文可查看:http://www.internationalpen.org.uk/dev/viewArticles.asp?findID_=209

海外非洲作家笔会的妇女作家项目
该项目三月六日在英国主办了一天题目为“黑人女出版人、将来写作和出版”的讨论会,并庆祝在英国出版的黑人作家作品主要是女作家。全文请看:http://www.internationalpen.org.uk/dev/viewArticles.asp?findID_=210

上述文章是摘自妇女作家委员会的简报“网络”,有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需要获得文本的可联系该委员会主席朱迪·巴克里奇,邮箱地址: [email protected]

***********************************************

各笔会新闻

*塞拉利昂笔会会刊《笔尖》(PenPoint)第二期出版*

本期主题是“张扬词语的价值”(Celebrating the Value of the Word),有塞拉利昂最著名作家Syl Cheney-Choker 文章“裸体词语的死亡” (The Death of the Naked Word),还有Oliver Harding 分析该国图书市场,及诗歌、短篇小说及该笔会最新活动的新闻。

需要者可向该笔会订阅,地址:[email protected]价格是5镑彩色版,2镑黑白版(5.00 pound each colour or 2.00 pound each black and white)

*塞拉利昂笔会文学活动项目-与英国“提升巨人”组织合作*

一组笔会会员在文盲比例非常高的沿海的社区旅行演讲,这是本笔会和英国“提升巨人”组织合作项目。

*塞拉利昂笔会 -塞拉利昂作家奖*

一个特别给塞拉利昂作家的文学奖将在2005年一月23日首次颁发。特邀嘉宾将有英国笔会代表Caryl Phillips和奥地利文学社的Helmuth Niederle 。英塞文化委员会将给予支持。

*塞拉利昂笔会 请求捐助电脑*

塞拉利昂笔会急需为其新建网络中心配备二手电脑、打印机等设备,欢迎赞助。愿意援助者可联系国际笔会伦敦总部 [email protected]或者直接写信给本笔会: [email protected]

====================

*斯洛伐克笔会庆祝成立15周年*

该笔会为庆祝其成立15周年的活动可查看其网页: www.scpen.sk

====================

*墨尔本笔会(Melbourne Centre)*

有关澳大利亚政府新移民政策的文章可查看:http://www.internationalpen.org.uk/dev/viewArticles.asp?findID_=211

本笔会组织的会议“南方1”和“漂流世界”(South 1 and Floating World gatherings)是邀请艺术家作家到墨尔本参加两周的网络会议。“南方1”是邀请南半球南非、澳洲太平洋岛屿和拉丁美洲国家的艺术家,而“漂流世界”由笔会的“亚洲连接”网络组织亚太地区跨文化活动成功与失败经验的讨论会。会议报告可查看:http://www.internationalpen.org.uk/dev/viewArticles.asp?findID_=212

墨尔本笔会会员参加了2004年六月20日的国际难民大会(International Refugee Rally)。会员特别高举了该笔会荣誉会员、现关押狱中的伊郎作家哈桑·哈基米(Hassan Hakimi)的照片和标语牌。
====================

编辑注:希望各笔会把自己的活动报告给国际笔会编入电子简报,稿件可发给:[email protected]

====================

其它新闻

*第16届阿尔德伯格诗歌节*

30个诗人,包括著名的加拿大作家、诗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德国诗人汉斯·马格努斯·艾森伯格(Hans Magnus Enzensberger)和 美国的迈克·郎列(Michael Longley)将参加2004年十一月五日到七日在萨福克郡阿尔德伯格市举行的此次诗歌节,其中也有国际笔会的讨论会活动等。更多细节可参看: www.thepoetrytrust.org
欧盟境内会员可免费索取诗歌朗诵CD光碟,可联系:[email protected]

====================

*《流亡笔墨》(Exiled Ink)第二期已出版*

本期主题包括如何创作流亡诗歌,以及中东地区文学发展等,还有流亡作家的诗歌小说作品、书评及报道等。订购价格是英国境内英镑 3.50 pound; 而境外5.00 pound。支票抬头写Exiled Writers Ink!, 31 Hallswelle Road, London, NW11 0DH, United Kingdom
更多资讯可看网页:
www.exiledwriters.co.uk

====================

*诗歌连接(Poetry Connections)*

希腊组织“创作与行动”(Poiein Kai Prattein)愿意邀请国际笔会会员参与一个有关作家如何应对战争和暴力威胁的国际会议。更多资讯请联络费舍尔博士( Dr Hatto Fischer):[email protected]或查看其网页:www.poieinkaipratten.org

*****************************************

过去的国际笔会周刊可在以下网页查到: http://www.internationalpen.org.uk. 如果您不想订阅可通知 [email protected]取消。
国际笔会是唯一的国际性作家团体。目的是促进作家之间的知识合作和相互理解。我们强调文学在世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反对以任何政治理由限制文学,反对当代社会仍然存在的对文学的诸多威胁。国际笔会通过其工作委员会反对政治审查,救援那些因为写作而受迫害、坐牢甚至有被谋杀危险的作家,我们也鼓励翻译少数民族语言的作品,克服由于语言不同而对文学理解的障碍;我们为作家提供寻求和平的方式;我们要求国际社会注意那些用语言的伪装来掩盖本国暴力和种族迫害的企图,特别关注在传统社会、文化、宗教结构中女作家的地位。笔会的“流亡作家网络”也关注流亡作家,提供道义和经济的支持。
国际笔会严格遵守非政治的立场,由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8个笔会组成。会员对所有有出版物的作家开放,而不论其民族、国籍、种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如何。

有关国际笔会的更多咨询,请看其网页:
http://www.internationalpen.org.uk. 要了解各地区笔会情况,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国际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关于中国网络作家被判重刑的紧急行动通报

(2004年9月22日)

国际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抗议对网络作家孔佑平和宁先华的重判,他们在2004年9月16
日被分别被判处十五年和十二年徒刑。国际笔会认为,孔佑平和宁先华仅仅是因为和平
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遭受监禁,因此是违背联合国人权宣言第19条的。我们呼吁将他们
立即无条件地释放。

根据笔会的信息,报道说孔佑平在2003年11月与宁先华一起被逮捕,是因为在海外网页
上贴了5篇文章和7首诗歌,挑战有关“六四事件” 的官方版本,指控官员腐败。两人
还被控张贴网上文章呼吁建立中国独立工会和支持地下反对党—-中国民主党。据信,
这两人被判重刑与中国东北正在增长的工人动荡有关,那里的许多工厂工人因为国营企
业的失败而停工,一个有组织的工人运动正奋力而出。孔佑平和宁先华是2004年9月16
日被中国东北的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判刑的。

请送出呼吁:

抗议对网络作家孔佑平和宁先华的重判,并呼吁根据联合国人权宣言第19条将他们立即
无条件地释放。

呼吁书请寄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阁下
(中国北京 1003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司法部长张福森阁下
(中国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10号)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关于网络作家孔佑平被判重刑的紧急呼吁书

2004年9月21日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惊悉,知名网络作家孔佑平先生于2004年9月16日被辽宁省沈阳市中级法院以“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十五年徒刑,同案的网络异议人士宁先华先生亦被判十二年徒刑。

孔佑平先生于去年12月14日被辽宁警方拘留,当时的所谓“罪证”仅仅是他当年在国外网页上发表的几篇文章和诗歌,涉及的内容不过是呼吁重新评价“六四”,质疑所谓“北京小阳春”,批评当政者的腐败,以及要求释放被无辜关押的网名为“不锈钢老鼠”的北师大女学生刘荻(去年11月被免于起诉而释放);现在判此重刑,也只是加上了他在互联网上发文支援组建“中国民主党”和“独立工会”的“罪证”。正如“无国界记者”组织日前发表的声明所说,对孔、宁两先生的重判,“是中国政府当前采取的抑制网络言论自由的一长串镇压措施的最近一次”。

举世瞩目的雅典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人们还在回味著和平、友谊、公平、自由的美好的日日夜夜……;

国际笔会代表大会刚刚结束,通过了有关中国的决议案,敦促中国政府:释放所有以言治罪的作家和新闻工作者,停止采用“颠覆罪”来迫害和监禁表达政治观点的作家……;

联合国大会正在召开,世界各国代表为和平、合作与发展,为人类的反恐怖战争在紧张讨论……;

海内外关注的中共十六大四中全会正在北京召开之时,沈阳市中级法院以“颠覆国家政权罪”对支持组建“中国民主党”的网络作家判刑之重,已超过了六年来中国各地对该党的主要领导人的最重判刑(13年),以言论罪到如此严重的程度,这不仅是自十年前北京法院重判 “自由民主党”三位领导人胡适根(20年)、康玉春(17年)和刘京生(15年)以来罕有的,也是自79年各地镇压“民主墙”运动以来的二十五年间少见的,与国内外所期待的“胡温新政”显然背道而驰,对今年初人大会议刚将人权条款列入的
宪法修正案更是公然倒行逆施的严重侵犯。

近两年来,中国各地对网络言论大肆镇压,先后拘捕“网络异议人士”近百人;据不完全统计,仅以在网上发表的文章为“罪证”而判刑的网络作家已达20多人,使中国成为以网上政治观点治罪人数最多的国家。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为此紧急呼吁国际社会和国内外各界人士:

──谴责沈阳市中级法院严重践踏中国宪法、对孔佑平、宁先华以言治罪枉法重判的倒行逆施;

──关注孔佑平、宁先华以及所有被以言治罪的网络作家和其他异议人士;

──要求中国有关当局尽快纠正沈阳市中级法院对孔佑平、宁先华的判决,立即无条件地释放孔佑平、宁先华以及所有被因言治罪的人;

──敦促中国公检法机关停止使用“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剥夺公民的言论自由等基本人权。

呼吁书请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阁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阁下
(中国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转)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阁下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长张福森阁下
(中国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10号)

注:呼吁书也可请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各国大使馆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