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雨腥风中再换接班人
胡耀邦下台,赵紫阳任代理总书记后,於一九八七年一月二十八日与二十九日发表了两次讲话。
一月二十八日是旧历除夕,赵紫阳在中南海召集中央各部委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共二百多名高级领导干部,作了一次内部讲话。他说:
「中央在一九八四年已经察觉胡耀邦不行,想去掉他,考虑到十二大开过不久,过早解决这个问题对稳定大局有影响,所以准备在十三大解决,更自然些。这次学生闹事,胡耀邦看到了自己造成的恶果,痛哭流涕提出辞职。在京政治局常委认为,现在这种情况下再由胡耀邦出面去解决学生问题已不适当,所以必须提早让他下来。这也不是说胡耀邦做的事都不对,他当组织部长期间平反冤假错案是正确的,老干部至今承认这点.但是他对反自由化态度暧昧。胡耀邦自己承认当了坏人的保护伞,很痛心。他一月二日提出辞职,说自己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公报只说在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上「失误」,极其宽宏。这次对胡耀邦的处理,是历史上党内斗争最完美的一次。」
第二天,一月二十九日,旧历新年元旦,赵紫阳在团拜会上讲话。他说:
「改革、开放、搞活,讲得最早、最多、最深刻的,是邓小平同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讲得最早、最多、最深刻的,也是邓小平同志。他是在深入研究中国实际的过程中提出这两个基本点的。我们大家都应当好好学习小平同志关於这两个方面的论述,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真谛,是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基本内容。」
这两篇讲话,带来了邓小平与赵紫阳之间一年多的短暂蜜月。邓小平最欣赏的,是赵紫阳对「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作了重新诠释,提出「两个基本点」的新概念。赵紫阳说:
「现在,「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引号是原有的)已经成为全国人民最亲切的政治概念,但并不等於都已全面深刻地理解了它的含义.那么,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究竟是什么呢?中共中央认为,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条路线的基本点是两条:一条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条是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两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不讲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搞活就没有方向,没有保证.不讲改革、开放、搞活就不可能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谈不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讲一条,不讲另一条,不符合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
大家记得,胡耀邦下台之前,包括邓小平自己,都习惯用「三中全会路线」的提法,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但大家也都知道,邓小平那篇「三中全会主题讲话」,是为适应当时形势,废弃了胡乔木为他精心起草的稿子,临时让胡耀邦另组班子替他草成的「急就章」,讲的是思想解放和民主,既没有「四项基本原则」,也没有「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邓小平提出他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大战略,是在三个半月之后(一九七九年三月三十日)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胡乔木称之为「马克思主义者与自由化份子分道扬镳的起点」。所以赵紫阳为邓小平的「两个基本点」路线加上(三中全会)「以来」二字,就比较「完整,准确」了。
专政派要消灭民主改革力量
但邓小平与赵紫阳的「蜜月」又注定只能是「短暂」的。因为「邓胡赵」体制破裂之后,中国的政治格局与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变化。
第一,在专政派清算胡耀邦「纵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过程中,中共内部以人民的自由、平等、幸福为改革目标的民主改革派被大量整肃与边缘化。从中央的习仲?、李昌、李锐、朱厚泽,到地方的项南、任仲夷,均被迫离开改革岗位,由专政派指派的特权腐败官僚接替,导致「改革」变质为特权官僚侵吞国家资产、压榨人民血汗的恶政。
第二,专政派并不满足於胡耀邦下台后的权力再分配;为继续扩张权力,专政派发动的全面清算最终必然把矛头集中於赵紫阳。曾经是「凡是派」主将之一的熊复说:「从理论务虚会开始,这八年来我似乎做了一个噩梦,在胡耀邦纵容下,自由化份子制造了三场混乱:第一场实践标准讨论,打?解放思想旗帜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第二场是周扬提出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对社会主义制度怀疑动摇;第三场是陆定一反对反自由化。八年来,马列主义受压,这股恶气今日始出。」另一名反对周扬人道主义与异化观的急先锋林默涵说:「自由化不只是一股思潮,而且是一股势力,我们今天不消灭这股势力,总有一天我们要被他们倒挂在电线桿上,像匈牙利事件时那样。」
邓力群认为他手下这两名打手的说法,不足以把目标从胡耀邦转向赵紫阳。他进一步提出「反自由化三段论」。邓力群说:「自由化思潮氾滥,第一段是思想政治领域,第二段是自由化侵入经济领域,第三段是形成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第一段指胡耀邦,第二段、第三段指赵紫阳。邓力群称赵紫阳是「资产阶级政治势力的代理人」。他说:「有一次李先念问陈云,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讲党内有个走资派,犯了错误;但是从这几年看,赵紫阳像不像一个走资派呢?陈云说,什么像不像,他就是走资派,他的思想,他的生活,他的政见,证明他是地地道道的走资派。」
陈云是中共党内最顽强的斯大林主义专政派。毛泽东批评他「右」,只因为他坚持斯大林高度集权的「有计划、按比例」统制经济,不同意毛泽东不按计划、比例的「高指标」。他反华国锋、反胡耀邦、反赵紫阳,就是要清除专政派夺权的障碍,让邓力群当总书记,姚依林当总理,王震当国家主席,彻底消灭中国的民主改革力量。
第三,胡耀邦下台,标志邓小平的政治立场,大幅度向专政派倾斜。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六年的八年,邓小平反覆在「两个基本点」之间玩弄平衡术,逢双强调改革开放,逢单强调反自由化,使邓力群得出「逢双自由化氾滥,逢单马克思主义者扬眉吐气」的公式。直到十二届六中全会前邓小平与邓力群谈话,要他支持胡耀邦的《精神文明决议》,仍是平衡术的运用。但在十二届六中全会上突然变卦,大讲反自由化,会后全力支持专政派倒胡,自己向杨尚昆说出「这几年我如果有错误,就是瞎了眼,看错了胡耀邦」这样的话,表明邓小平从此已打破平衡。这意味?邓力群把党的路线向「左」拉,抵制改革开放,邓小平可以容忍;胡耀邦坚持改革开放,对反自由化「涣散软弱」,邓小平绝不容忍,非去之不可。因为邓小平认为,前者是经济领域发展的快慢问题,后者是共产党专政制度的存亡问题.
中共十三大后赵紫阳陷於孤立
在这样一种情势之下,赵紫阳的处境的确十分严峻。那时政治局常委会已停止运作。书记处会议上,姚依林、胡乔木、邓力群的专政派联盟处於优势,咄咄逼人。赵紫阳只得採取先找邓小平请示报告,获得邓小平支持后再提交书记处的工作方式。
一九八七年四月二十八日,赵紫阳到邓小平家中口头汇报三个月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中「左」的倾向,包括邓力群「把反自由化扩大到经济领域,藉口反自由化否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路线」,王忍之的「第二次拨乱反正论」,熊复的「噩梦论」等。赵紫阳说:「这样下去,我无法搞经济,无法继续改革。」
邓小平表示支持赵紫阳,要他准备一篇讲话纠正「左」的思潮。一九八七年五月十三日,赵紫阳在宣传、理论、新闻、党校干部会议上讲话,对专政派展开全面反击。
赵紫阳在中共十三大的报告,也是草拟出《十三大报告大纲的设想》,先交邓小平审阅,得到邓小平批示「这个设计好」,才把自己的《设想》和邓小平的批示同时报送书记处,使专政派难以下手阻挠。
中共十三大是邓小平与赵紫阳短暂蜜月的高潮。赵紫阳《十三大报告》中关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两个基本点」的设计,深得邓小平的讚赏,直到邓小平与赵紫阳决裂之后,邓小平仍多次重申,「十三大报告一个字都不能动」。
十三大有一个振奋人心的插曲,是邓力群的落选.邓小平和陈云原来安排邓力群在十三大进政治局,但十三大在选举中央委员会之前进行一次差额预选,预选的候选人比委员名额多出百分之五,即十名。结果邓力群落入被差掉的十名之中,后来被安排进等额选举的顾问委员会当常务委员,又因得票不足半数落选.
专政派因此迁怒於赵紫阳。十三大之后王震到了珠海,住进「元首套房」,号称「养病」,邀集老人们到他那里「议政」。王震说:「邓力群同志是我们党内理论水平最高的,反自由化最坚决的;还有薄一波同志,是毛泽东、周恩来时期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马列主义水平高。他们两个,一个落选,一个少了三分之一选票,就是因为他们批判胡耀邦起了主要作用,支持赵总理,他们的选票是为赵总理丢的。」
十三大后的形势对赵紫阳可说是急转直下。原来邓小平与赵紫阳商定的政治局常委是七人:赵紫阳、万里、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田纪云。专政派在最后关头反掉了改革开放的坚定支持者万里和田纪云。剩下五人,李鹏、姚依林属於专政派;乔石、胡启立原是胡耀邦部下,在专政派反胡耀邦斗争中立场摇摆,胡启立还被邓力群抬出来同「自由化」的朱厚泽对比,表扬他「态度转变好」。这样一个班子在专政派压力下显然难以把改革开放坚持下去,赵紫阳最后陷於孤立是势所必然。
专政派对赵紫阳的斗争策略在十三大后也有所改变。邓力群发现赵紫阳在经济领域的「自由化」主张与邓小平相通,邓小平又欣赏赵紫阳的「两个基本点」,因此批经济领域「自由化」批不倒赵紫阳。邓力群认为必须把重心转向挑拨赵紫阳与邓小平的关系这个「要害」。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访华时,赵紫阳送他一部《河殇》拷贝,说「值得一看」。邓力群即以此为「突破口」。他说:「赵紫阳支持的《河殇》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赵紫阳上台的一年叫「新纪元」。赵紫阳非常欣赏「新纪元」这个说法。首先提出批评的是王震,由林默涵帮王老整理成文章。李先念有一次见到我,说你对王老文章有什么意见啊?我说我提了一个意见,要害是「新纪元」的提法。《河殇》里有两个「新纪元」。一六四九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个「新纪元」,一九八七年赵紫阳当了总书记又是一个「新纪元」。这是用资本主义代替社会主义的「新纪元」,这是反对邓小平同志代表的党,大树特树赵紫阳新权威的「新纪元」。」
那时知识界有些人,似乎是各行其是地在国内外宣扬「新权威主义」。有人在纪念百日维新失败九十周年座谈会上以「光绪」与「慈禧」暗喻赵紫阳与邓小平,主张中国现代化需要「乾纲独断」的政治强人。还有人接受美国媒体专访,称「中国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把党政军全部权力集中到一个领袖──赵紫阳的手中」。香港也出现了《假如赵紫阳是独裁者》的文章。这些言论与动作,都被专政派搜集起来,送到邓小平、陈云和其他老人手中。
全球自由民主浪潮气势澎湃
国际上,一九八八是全球自由民主浪潮气势澎湃、涌向共产主义国家的一年。六月一日,美国总统列根和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签订双方拆除和销?中程核导弹的《中导条约》,并就尊重人权、全面控制军备等议题展开谈判,为结束东西方冷战揭开序幕。六月二十八日,戈尔巴乔夫在共产党代表会议上宣佈「对政治体制的根本性改革是摧毁中央集权的政府僵化体制及其命令压迫机制这一官僚巨石」,「苏联的变革应沿?深入且持续的民主方向前进」。他宣佈「释放全部政治犯」,并将为斯大林大清洗中的遇害者建立一座纪念碑。一九八九年一月六日,数十万在一九三○至一九五○年代的二十年间斯大林清洗的受害者得到平反。三月二十六日,苏联举行一九一八年以来第一次包括非共政党的全国性选举,许多共产党人被击败。被俄共开除的叶利钦在莫斯科选区赢得压倒性的百分之八十九选票。一些苏联共和国开始要求独立,在斯大林故乡第比利斯,示威者要求格鲁吉亚脱离苏联。
东欧局势比苏联更加激荡.一九八八年,戈尔巴乔夫撤走部署在匈牙利的全部核武器。一九八九年一月,匈牙利议会通过法律允许反对党成立,共产党四十年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三月二十八日,共产党以外的候选人第一次被允许参选议员,匈牙利民主联盟的候选人击败共产党候选人取得胜利。他们的政纲是「民主、融入欧洲、反对共产主义、保持匈牙利价值。」匈牙利政府开始拆除用以防止匈牙利人逃至奥地利的长达二百一十八英里的安全围墙。在波兰,团结工会取得合法地位。共产党政府与团结工会领袖华里沙於一九八九年四月五日签订了一项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的协议.
由此可见,在胡耀邦去世和天安门学生民主运动爆发之前,全球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已经滚滚而来,席卷欧洲共产党国家,即将抵达中国天安门广场了。这将是一次远比导致胡耀邦下台的一九八六年学生运动更为严峻的挑战,对此邓小平已有预感。
一九八九年二月二十六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总统布殊时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如果我们现在十亿人搞多党竞选,一定会出现文化大革命中那样全面内战的混乱局面。」
二○○九年二月十二日於美国家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