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届西班牙纳达尔文学奖日前揭晓,西语文坛的多面手埃杜阿尔多·拉戈凭借小说《叫我“布鲁克林”》,在290部作品中拔得头筹,赢走18000欧元的奖金。拉戈1954年生于马德里,34岁后移居美国,现在纽约法拉·劳伦斯大学教授西班牙文学。早在2000年,拉戈就出版过游记和短篇小说集。他还翻译过亨利·詹姆斯、西尔维娅·普拉斯等英语文学名家的作品。《叫我“布鲁克林”》是一部有关爱情和友情的小说。一位作家试图将一个亡友的未完成作品续写下去。他发现,这本没有写完的小说是献给一个叫娜狄娅的神秘女人的。于是,故事在两个平面上发展下去——一面是与娜狄娅有关的爱恨情仇,一面是那部玄机重重的小说。
女诗人达菲获艾略特诗歌奖
英国文学界备受瞩目的T.S.艾略特诗歌奖于1月16日晚颁出,苏格兰女诗人、小说家卡罗·安·达菲凭畅销诗集《痴迷》获此殊荣,并获得奖金1万英镑。
畅销诗集获奖
今年51岁的达菲出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现在居住在曼彻斯特,是一名评论家、广播员,也是一名诗歌教师。她在1974年开始出版作品,目前已经编写了约30本图书。在此之前,她获得过英国国家诗歌奖、“前进”诗歌奖、惠特布莱德诗歌奖等。
《痴迷》是达菲最新的一部诗集,收录了一系列的爱情诗歌,从最初的相遇,到相爱、相拥,再到分离,描写了没有结果的相恋过程。据英国杂志《书商》提供的信息,《痴迷》已经是最畅销的诗歌集之一,在大部分是诗歌选集的畅销榜上,《痴迷》排在了第八位,目前仍有上升趋势。
为情诗注入活力
艾略特奖评委团的主席戴维·康斯坦丁称赞《痴迷》时表示,该书是一部“连贯且激情澎湃的诗歌集,通过各种形式体现惟一的目的,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语言,体现普通生活的境况,延续了爱情诗歌悠远的传统,并给爱情诗歌注入活力。”
在评选上一届艾略特奖时,达菲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最佳人选。除了写诗,她还写了许多儿童游戏书籍,当中包括获得惠特布莱德图书奖儿童文学作品奖的《午夜再见》。
《世界的妻子》算得上是达菲最著名的作品,在这本诗集中,她从男人身后的女人这一角度复述了许多神话和历史故事,这些故事包括了希腊神话里迈达斯的妻子、弗洛伊德夫人、希律女王等。在过去的5年中,英国国家科学技术及艺术基金会给达菲提供了7.5万英镑的奖金,让她写出更好的诗歌。
艾略特诗歌奖的发言人表示,达菲在社会上有很好的声誉。这位发言人说:“可以说,在构成伟大诗歌因素方面,今年的艾略特诗歌奖难得地获得了评论家和书商的一致认可。”
将成就归于艾略特
得知自己获得艾略特诗歌后,达菲向她的出版商表示感谢,并现场朗诵了自己的诗歌《艺术》。她还把自己获得的成就归功于艾略特本人,她认为艾略特让她心甘情愿地成为一个学生,她还称赞艾略特对文学的贡献,她说:“艾略特做了多么好的事情啊,虽然他的爱已逝,但他在新的世纪里仍鼓励其他作家。”
在10个入围决选名单的诗人中,达菲是惟一一个没有在颁奖前参加诗歌朗诵会的人。在颁奖当天,达菲10岁的女儿艾拉参加考试,因此达菲错过了朗读诗歌的环节。达菲在拿到奖杯之后透露,她曾告诉艾拉自己可能不会得奖,而艾拉也因此不能得到一个新电脑。艾拉就模仿肥皂剧中的说话口气说:“妈妈,如果你不获奖,你就说:‘不管怎样,这算是恐吓我吗?’”
在确定达菲为最终人选之前,评委们还考虑了达维·哈森特的、曾获英国“前进”诗歌奖的《传奇》,海伦·法里什的《隐私》,获布克奖的小说家、诗人杰勒德·伍德华德的诗集《我们是步行者》等作品。
除了上面提及的作品,入围艾略特诗歌奖决选名单的还有波莉·克拉克的《带着我走》,辛尼德·莫里西的《监狱的现状》、艾丽斯·奥斯华德的《树林,等》、派斯凯尔·皮蒂的《女猎人》、辛纳·飘的《身体的运动》和约翰·斯塔默的《偷爱情的行为》。(范劭华编译)
链接
T.S.艾略特诗歌奖
创办于1993年,由英国诗书协会负责评选颁发,用以表彰上一年度在英国和爱尔兰出版的最佳诗集,目的是促进现代诗歌的发展,是英语世界最著名的年度诗歌奖之一。
西方现代派大诗人、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T.S.艾略特(1888-1965),1953年曾帮助创立英国诗书协会,以弘扬当代诗歌的爱与理解,艾略特诗歌奖也因此得名。该奖的资助人是艾略特的遗孀瓦莱丽·艾略特,她还亲自向获奖者颁奖。艾略特诗歌奖以往的获奖者包括澳大利亚的莱斯·默里,英国的泰德·休斯以及爱尔兰的米歇尔·朗利等当代名家。
一场有关红学的伪高潮
作家刘心武研究红学,这本来也没有招谁惹谁。问题是他自从在中央电视台上开讲红学后,吸引了很多的眼球,他的关于红学的书也开始热卖,这让很多的红学家很不高兴,都纷纷站出来,或写书或撰文,认为他“瞎搞”,于是上演了一出“红学家群殴刘心武”的大戏,目前这场“打斗”胜负暂时还未见分晓,但热度在持续上升。我们感兴趣的是,这些参与“斗殴”的专家学者还有众多爱好者们,是不是知道《红楼梦》其实只是一部写的很不错的小说,曹雪芹只是一个作家而已。
古典小说方面,隔不多年都会有人盯着《红楼梦》说事,盖因曹雪芹这部小说抵达了一个古典小说写作的高峰,一座很高的山头,人到这里来练把式,即便是侏儒也能令人瞩目。所以,《红楼梦》问世以后,相关的热闹就未消停过。当代的聪明人不会弱于过去的聪明人,我所知道的就有三个人折腾过《红楼梦》,一个是二月河,此兄早年起就折腾《红楼梦》,似乎得高人指点,《红楼梦》
大约只能饱食之余把玩一二,指望在《红楼梦》里刮下些屑金碎银,希望不甚大也,不如重起炉灶。于是,二月河索性去写帝王,因为那红楼也不过是帝宫之外一座楼罢了,直接写大清国帝宫那效果又如何呢?果然,二月河声名雀起,成就为当代的历史小说名家,这是聪明。二个是刘心武与王蒙,此二兄早已在时代的潮头搏得盛名,王蒙是1950年代写了一篇《组织部里的年轻人》,刘心武是1970年代末,写了一篇《班主任》和一篇《爱情的位置》,坊间称其为新时代文学开山之作,端是聪明人。从三个聪明人的经历看,刘心武跟王蒙,属于饱食之余玩《红楼梦》性质。
刘王二人同是玩《红楼梦》性质,他们喜欢红楼里的美人也不一样,且刘心武似乎玩得深一些,玩到收视率比较大的央视上,这下让挂着红学标签混世的红学家们不满了,这刘心武整个一个玩票居然能一枝独茂啊!于是,众红学家悉数上阵,对刘心武一阵狂轰滥炸,称其为伪红学。刘心武左挡右闪,索性提出他玩的是秦学,这可是把红学家气歪,红学里面派生出一个秦学,如果所有的红学票友如此分枝,贾宝玉来个贾学,林黛玉来个林学,刘姥姥来个刘学……如此细分下去,红学的崇高性焉可存之?
于是,红学阵营里面挺出一位郑铁生,写了一本专著《刘心武“红学”之疑》,请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作了序,进入深一层次的批刘运动。此间,世界却发生了一个巨大转化,原来刘心武在进入老年阶段已经失去了创作力,把玩一下《红楼梦》,也可逍遥于文坛,证明刘作家之存在,毕竟《红楼梦》的光芒是永存的,搭借《红楼梦》的光彩,仍然可以在文坛上混些日子,不曾想,红学家突然一齐从惊蛰中醒来,纷纷攻击刘心武,又搭借刘心武之光彩,著文出书,制造了一场当代红学的伪高潮。
红楼本无事,庸人来扰之。经刘心武与红学家这么一闹,文学及文化传媒跟进一造,俨然中国文坛又闹出一个大热点,设若公众再度跟进探究,不免会跌入他们设陷的思想虚无圈,这极其无聊。早年中国出了个大学者钱钟书,写了一部无人能啃动的《管锥编》,所谓啃得动的人,也未能说出个所以然。这些经学气味甚浓的著述,如现代的《周易》,让人去八卦,让人去里面蒙学问,蒙来蒙去,都是一场空,如那《好了歌》般。红学照例如此,联系起网络时代的“大话”游戏,正走向科学与工业化时段的中国,此间搅动的文化泡沫正向着现时行进的指向反动,实在是伪热点的喧嚣,直接掩盖了当下正经学术的光彩,浪费了宝贵的公众信息资源。刮《红楼梦》刮了那么多年了,多少镏金镀银也都刮没了,况且那只是一部小说而已呢,看红学家们还要折腾去多少纸浆!
法国萨冈作品再版
被誉为“法国文坛神话的缔造者,一个时代的青春符号”的萨冈,虽已去世一年之久,但她的作品却一直备受读者喜爱。记者日前获悉,人民文学出版社邀请翻译名家余中先等领衔翻译的萨冈成名作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已融合成《你好,忧愁》、《你喜欢勃拉姆斯吗》两本书出版。《你好,忧愁》收入了《你好,忧愁》、《某种微笑》、《一月后,一年后》三部小说,分别由余中先、谭立德、金龙格翻译。而《你喜欢勃拉姆斯吗》则收入了《你喜欢勃拉姆斯吗》和《狂乱》两部小说。
香港商务公布2005年畅销书榜
香港商务印书馆6日公布2005年畅销书榜,书榜显示,刚过去的一年,香港图书销售市场跟随整体经济形势一起转好,青少年在阅读上的消费看涨,投资理财和创业金融方面的读物走势喜人,而港人买书也愈来愈国际化。
谈到香港商务2005年畅销书榜,香港商务印书馆助理总经理关永圻表示,从榜单来看,虽然2005年不少畅销书种在2004年都曾上过榜,但其中的一些变化也反映了本港市民的一些新趋向。例如,给青少年读的书慢慢多起来,以青少年为对象的书在榜上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而最能反映香港社会生态变化的,是投资、理财、创业、金融等题材的书籍,占据了2005年畅销榜上20%的比重。关永圻称,财经类书籍销售看涨的情况2004年已初露端倪。2003年SARRS导致经济低迷,港人投资意愿不高,此类型书籍销售不好。而去年经济逐渐转好,财经类书籍的走势趋于强劲,正符合香港社会的特点。关永圻认为2005年畅销榜上最大的异数是数独游戏(Sudoku)书。一年之前,港人知道这项方格数字游戏的还不多,2005年数独游戏风潮从欧陆引入,成为一项流行消闲,数独游戏书也能在各大书店看到。年终交上试卷,成绩喜人,占据了这次书榜的32位(《数独王》)和50位(《数独狂》)。
在香港商务2005年畅销书榜中,文学书类前五位依次是:一、《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作者J.K.罗琳;二、《达文西密码》,作者丹‧布朗;三、《在世界中心大声呼喊——我爱你》,作者片山恭一;四、《我在云上爱你》,作者张小娴;五、《泪影重迭的瞬间》,作者郑梓灵。工具书类前五位依次是:一、《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作者米奇‧艾尔邦;二、《证券分析实践,作者林森池;三、《股坛译码器》,作者香港经济日报投资版、投资理财周刊编采组;四、《哲道行者》,作者李天命;五、《风险与机会—─曹仁超投资智慧》,作者曹仁超。
美国漫画家德迪尼去世 享年84岁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专电美国著名漫画家埃尔登·德迪尼之子17日说,他父亲已于去年12月12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家中因食道癌去世,享年84岁。
德迪尼的漫画创作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他从1950年起为美国著名文学杂志《纽约客》作画,共为这本杂志创作过600多幅单幅漫画。他还为迪斯尼公司创作过各种卡通形象。
德迪尼1921年6月29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少年时代就迷恋漫画,念大学时成功售出了自己的第一幅漫画。
英国人读书是为了赶时髦
日前,英国机场管理局及旅游网站“expedia”委托“民治”调查公司(You Gov)对伦敦及英国东南部人们的阅读行为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书籍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人们攀比的工具,阅读也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种赶时髦的表演。
共有2100人参加了此次调查,其中三分之一承认他们买书“仅仅是为了显得有知识”。此外,许多人选择书籍的依据也不过是各种文学奖项的决选名单。调查组织者据此认为:“最新的‘文学压力’是要与你的旅伴及上下班同路的人保持同步。书架的内容很快就会和衣装一样成为可资炫耀的东西,需要你进行精心的修饰和安排。对许多人来说,那些进入著名文学奖决选名单的书籍已经成了社交必读。”
与此同时,阅读本身却成了一个只具有相对意义的词汇。调查发现,每25个人中只有一个读过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的《午夜之子》(Midnight’s Chil?鄄dren),尽管后者被评为了布克奖25年历史上的最佳小说。而在读过这本书的人中,读完了的也只有一半。安德鲁·列维(Andrew Levy)的《小岛》(Small Island)刚刚被选为橙奖历史上的最佳小说,受访者中只有1%读过它。在接受调查的人中,没有一个人读过今年新鲜出炉的布克获奖小说———约翰·班维尔(John Banville)的《大海》(The Sea)。为了解决旅途中的阅读问题,有些人采用了同时携带两本书的办法———一本用来做样子给别人看,一本用来供自己享受。
调查组织者也让人们选出了自己最喜爱的10本书,结果是一份经典与流行的大杂烩。这10本书分别是《圣经》、《魔戒》、《哈利·波特》系列中任意一本、《第二十二条军规》、《动物农庄》、《霍比特人》、《傲慢与偏见》、《杀死一只知更鸟》、《达芬奇密码》以及《呼啸山庄》。
“expedia”网站的一位负责人就此评论道:“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阅读应该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个人体验,不应该受社交压力的影响。”
《艺伎回忆录》小说版权再陷迷雾
旧“东家”与旧译者各执一词 《艺伎回忆录》版权再陷迷雾
上海译文出版社日前宣布,该社出版的《艺伎回忆录》中文版是唯一获得授权的小说原著中文简体版本,并称1999年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个艺伎的回忆》版权授权已经到期,不能继续在市场上销售。但是,昨天记者从上海译文出版社获悉,该社目前连续接到的两封信函,使小说版《艺伎回忆录》的出版真相迷雾重重。
据了解,其中一封信来自北京,写信人是旧版、也就是青海人民出版社《一个艺妓的回忆》的译者。该译者在看了媒体对该书新译本的新闻报道后,表达了自己对翻译此书的不同观点。但紧接着,《艺伎回忆录》的旧“东家”———青海人民出版社也专门给译文出版社发来一封公函,这是对上海译文出版社日前向青海人民出版社发去的关于“旧版《一个艺妓的回忆》不得再销售”信函的回复。
青海人民出版社在这封回复中明确表示:“经查,我社从未出版过《一个艺妓的回忆》一书,现图书市场及网上书店销售的该图书,均系盗用我社名义出版的非法出版物。”问题是,北京的这位译者在信中清清楚楚写着:“1999年3月,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译本译者就是我,当时署名:黎明。”
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叶路表示,虽然现在出版社所收到的这两封信令事实的真相更加扑朔迷离,但我们还是会通过国家版权局等有关部门,将事情查个水落石出,并且用法律的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但有意思的是,这样的事情是我们自1993年做版权以来没有碰到过的。它也让我们看到,在图书出版和销售中还有一个需要解决的“漏洞”,那就是无法辨别图书和版权的真伪。大量伪造条形码、书号的“伪书”还是能够通过网络,或者堂而皇之地进入书店销售,这需要管理部门引起关注的。
全球4000项活动填满“易卜生年”
上周六晚,挪威首都奥斯陆市政厅举行了纪念易卜生(l828~1906)逝世100周年,暨2006易卜生年开幕式。挪威国王和王后、首相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出席。开幕式上演出了各种风格的易卜生戏剧,其中很多恐怕易卜生根本不曾想到,饶舌版的易卜生、舞蹈版的易卜生、斯瓦希里语版的易卜生和京剧版的易卜生……京剧版本是上海首届戏曲导演本科班的学生们集体打造的易卜生名作《培尔·金特》。
另外还有导演和演员因为在电影银幕上成功演绎了易卜生作品而被颁发特别奖项,他们包括:法国人伊莎贝尔·于贝尔、挪威人莉芙·厄尔曼、英国人格兰达·杰克逊、德国人安格拉·.温克勒、印度人SaoliMitra等。
挪威国家银行于16日发行了面值为20挪威克朗的易卜生逝世百年纪念币。大约共有4000多项“易卜生年”的相关活动在全球展开,包括戏剧演出、电影、音乐会、展览、研讨会、书籍、易卜生艺术节等多种形式。挪威易卜生基金会将沿着易卜生生前经常行走的路线在人行道上刻下他剧中的名句。
路线起自易卜生故居,中间经过格兰德咖啡馆,那是作家每天吃午饭的地方,最后到达奥斯陆国家剧院,易卜生的剧作在那里长演不衰。
易卜生逝世100周年纪念活动挪威开幕
今年5月23日是挪威伟大的戏剧家易卜生逝世一百周年的日子,在全世界的很多国家,2006年都被命名为“易卜生年”,这其中也包括中国。北京时间昨天凌晨,“2006易卜生年”的开幕式在每年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地———挪威首都奥斯陆市政厅礼堂举行,来自挪威、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十位艺术家因成功扮演过易卜生笔下的人物而获得了挪威政府颁发的“易卜生奖”。
开幕式上,法国的现代芭蕾《群鬼》,挪威的歌剧《培尔·金特》以及易卜生曾经生活过的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艺术家都将其经典剧目进行了重新演绎,由杭州越剧院演出的越剧《海达·高布勒》也应邀参加了开幕式的演出。
据了解从今年3月起,北京和上海两地的戏剧界、出版界以及学术界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其中北京将成为戏剧演出的主要阵地。国家话剧院继2004年举办首届国际戏剧演出季———契诃夫戏剧季后,将举办第二届国际戏剧演出季———易卜生戏剧季,“大导”林兆华将在北大戏剧研究所排演极具探索精神的《娜拉和她的孩子们》。而上海的纪念活动则将以展览和学术研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