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
4<
喷泉(长篇小说选续一)
【2006年5月20日狱委讯】阳小青案于五月十六日上午八点半开庭,至十二点宣布休庭,并从下午两点一直持续到晚上七点半才结束,但长达九个小时的庭审结束后并没有当庭判决。 阳小青在整个庭审过程中,精神状态较好,思维清晰,表现得也很坚定。在庭审之初,阳小青就明确表达:我之所以站在被告席上,并不是我犯有所谓的“敲诈勒索罪”;如果不是因为我写了几篇隆回的批评报道,我就不会站在这里接受所谓的“审判”。 当公诉方在质证阶段,宣读污点证人谭小林的第一份供词后,审判长问阳小青对此有无异议时,阳小青只用了简短的几个字来回答:“有。四个字:一派胡言!”在随后宣读的谭小林的供词时,阳小青再次用了“天方夜谭”和“一千零一夜”这样简短的回答来表示异议。 对于公诉方的质证,阳小青不仅当庭予以否认,并揭露了隆回公安在侦查阶段对他进行车轮战术和诱供的违法行为。 他们对阳小青进行车轮战术,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整天提审,而且一连提审几天。其间不让他喝水,不让他吃饭,而且在提审过程中不及时做记录,而是在提审完后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来写提审笔录,自行加批注,而阳小青对其所做笔录提出的异议,他们却不予理睬,更不予修改。阳小青眼镜非常近视,可他们没收了他的眼镜,这无疑影响了阳小青对问询笔录的正常感知。 公安局长聂传礼和副局长肖绍荣曾多次对阳小青进行诱供。他们威吓他说如果其不按他们的要求去做,就要送阳小青去劳教三年;如果与他们配合,阳小青就可以保外就医,这个案子就会在侦查阶段结束,这个案子就不会走得太远。也因此阳小青按公安的旨意给县委书记杨建新写了一封致歉信。当法庭上,杨建新的委托代理人声称这是一份悔过书并作为罪证出示时,阳小青当庭反驳:这不是犯罪悔过书,没有犯罪,何来犯罪悔过书,这仅仅是我对自已报道如果有失实的地方愿意道歉并承担相应责任的说明文字而已。 对于律师提出传证人到庭的申请,法院开始的理由是说他们找不到证人的联系方式,后又说联系了,证人们说已做了证,不愿到庭。特别是对于隆回县教育局长宁玉光的证词,阳小青当庭怒斥:“宁玉光作为一个党的干部,居然白天说黑话……”对此,龚杰也深感愤怒,因为宁玉光完全是在说谎加害阳小青。宁玉光曾在阳小青的那篇《左手倒右手 “玩转”国资》一文发表后几天约去年五月二十几号,跑来长沙给杨建新当说客,企图让阳小青放弃发另一篇稿子。当天晚上,大伙儿一起在河西“人民公社”吃过晚餐出来,在停车坪上,宁玉光跟杨建新打了一个电话,其间让阳小青与杨建新对话,这也是阳小青与杨建新唯一的一次通话,电话中杨建新告诉阳小青说有人在假冒他的名义敲诈他,阳小青当时很坦然地说:“如果有谁在敲诈你,你就派公安把谁抓起来!”说这话时,龚杰印象很深,因为这一次阳与宁的见面,她自始至终在场。这也是阳小青和龚杰第一次听说有人在“敲诈”杨建新。但是在宁的证词里,宁玉光却昧着良知讲黑心话,说阳小青提出以几十万了结。对此,龚杰也非常愤怒,但是她没有办法在当庭予以表达。后来龚杰拨通宁玉光的电话,找他对质,对方却吓得只说了一句“你可别乱说啊”就赶紧挂机,龚杰再拨,宁立即挂机,并随即关机。直到今天,这个手机都处于关机状态。 法院提供给律师的案卷,不仅没有案卷目录,而且两百多页的案卷,律师只拿到了一百二十多页。公诉方拿着律师没有看到的案卷打突然袭击。以致阳小青和谭小林的律师在公诉方质证时,多次要求看对方质证的案卷。这无疑给律师的辩护带来一定困难,但是阳小青的辩护律师的辩护词还是当庭获得了一致好评。 而县委书记杨建新的委托代理人——隆回县流芳律师事务所的刘小林(音)在一开口念辩护词时就引来哄堂大笑,以致于审判长唯一一次用了警槌提示“安静”。杨建新委托代理人的辩护词标题就叫做《一个记者的沦落史》。这该是法庭上出现的一个经典笑话了。而其擅长人身攻击的特长和名声,也确在法庭上得到了印证。 在法庭上,公诉方全程用的是隆回普通话,特别是最后论辩时,公诉方居然连隆回普通话都不说了,一口难懂的隆回腔,实在让人不知所云。这对于来自外地的律师和旁听者来说,听起来实在是件吃力的事。 根据公诉方提出的证据,都不足以定阳小青的罪。而据庭审现场情形来看,阳小青理应获得无罪开释。污点证人谭小林及其律师也在庭上辨称,其在给杨建新的电话和短信中从没提过50—80万元的数额,而其发给杨建新的短信更是词不达意、含糊不清、莫名其妙,让人看不明白谭到底想表达什么:谭到底是想帮助杨建新还是敲诈杨建新?就这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短信也构成了“敲诈勒索罪”?况这些与阳小青又有什么关系呢?不管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来讲,说阳小青指使策划敲诈都显得荒谬。这可以从律师的辩护词中得到论证。 庭审结束时,如大家早先就预知的那样,此案没有当庭宣判。如果法庭超越了法律轨道,阳小青的命运仍是堪忧。 而在法庭外,却有五六百老百姓纷纷从隆回四面八方赶来声援阳小青。据说他们有的庭审头天就从乡下赶到隆回,希望能参加旁听。但是,虽说法院向外宣称的是在“大厅公开审理”,但是法庭只设在了一个只能装几十个人的审判厅里,也只发放了六十张旁听证,而这六十张旁听证里,至少一半以上是给了隆回官方的人员,绝大部分老百姓是没有机会进入庭审现场的。为此,他们表示强烈抗议,并几次与法警发生冲突。 在阳小青上午庭审结束被押上警车时,在场老百姓一拥而上,纷纷振臂高呼:“小青,你大胆些,我们支持你!”“你是好人,你是正义的,你是为我们老百姓说话才蒙冤入狱!”“打倒贪官污吏!”“打倒杨建新!”相同的情景在下午庭审结束时再次发生。就是这样一群弱势群体,就是这样一群普通的老百姓,他们用最朴实最本真的方式声援着阳小青,也表达着他们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和对受压迫的反抗。 庭外群情激愤,而庭内看阳小青受审的良知者依然在旁听席上表达自己愤懑的情绪。 当龚杰走出法庭的时候,老百姓纷纷围了上来,簇拥着龚杰走出法院,生怕龚杰会有什么闪失。他们还握住张星水律师的手,说:“感谢您为阳小青辩护!”在龚杰一行坐上出租车离开时,老百姓纷纷向他们挥手致意,眼神里充满了温情和鼓励……这样的场景实在令人唏嘘。只可惜,这些场景没能用相机拍下来。目前龚杰手上所有的照片都是上午庭审前拍的,而且相机还被法警抢去过,是老百姓奋不顾身地冲上去抢了回来。如果不是他们,也许这仅有的二十来张照片也不能留下。 正如有人说的:“这些老百姓比当局官员可爱得多,不管是性情还是操守。”以此做为此篇结束语。 (原载《中国舆论监督网》:“人民法院”审判揭腐记者——阳小青敲诈案开庭审理)
【2006年5月20日狱委讯】异议人士张林因患锥间盘突出急需住院治疗,记者无国界组织和张林的妻子方草共同呼吁当局立刻安排张林到公共医院治疗。 据记者无国界组织报道,医生告诉张林的太太方草,如果张林的疾病不及时治疗,可能会终生瘫痪。 方草介绍,过去六个月中,张林头部的疼痛传遍全身。方草注意到,张林行走困难,拿东西都很吃力。 张林已经做过几次身体检查,确诊脊椎问题,监狱无条件治疗这样的疾病。 张林2005年1月29日被捕,因为在因特网发表文章而按“危害国家安全”被判刑5年。张林目前在蚌埠第一监狱关押。 ——对红学史上一段学术公案真相的考察 淮茗 不管历来对胡适红学研究实绩的评价究竟如何,他是新红学当之无愧的开山祖师,开一代红学研究新风 正在上映中的电影《茉莉花开》,改编于著名作家苏童的小说《妇女生活》,苏童一度是电影导演的“宠儿”,他的众多小说都曾经被改编成影视片,是影视圈最抢手的作家。《茉莉花开》上映,苏童趁着节日长假在南京看了《茉莉花开》。不是第一次看自己心里的故事“活”在银幕,一向谦虚的苏童说,每一次都要看的。看了《茉莉花开》,他很爽快地就这部影片的观感谈了自己的看法: 现在有些人称我国学大师,但和我的老师、同辈相比,我是不敢称国学大师的。”昨天,在冯其庸书画展的发布会上,已经年逾八旬的著名红学家冯其庸“拜托”媒体不要再称自己国学大师,并幽默地说,要是“大师”理解为“大学教师”,自己倒很符合。 将于本月20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冯其庸书画展,是这位红学家自2001年在美术馆举办画展后又一次展现自己书画方面的成绩,主要展出的是他2001年以后的新作100余幅。 除了不敢称“国学大师”,冯其庸昨天还深情怀念了启功先生。“可惜的是我和启功先生认识得很晚,接触的时间比较短。我经常画了画拿去给启功先生,他也不客气,每次都给我提意见。”冯其庸回忆。 李劼: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备忘(7)
李劼: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备忘(8)
张慈:喷泉(长篇小说选续一)
阳小青案庭审内外见闻录
阳小青案开庭 数百民众声援
张林急需就医
周汝昌与胡适一段红楼公案
苏童谈作品“触电” 不介意他人改编
记者:每一次在银幕上看到自己的作品有什么想法?
苏童:就是在单纯看一部电影,然后会想一想和原作的出入,不过这些并不重要,我尊重别人再改编创作的权利。
记者:《妇女生活》当时侯咏买下其改编版权后,你们做过改编方向的沟通吗?
苏童:没有。我的小说被买去影视改编版权后,我基本不和编导做什么沟通,因为他们是专家,我完全放心他们去做。我到现在都没有和侯咏见过面。五一前,我正好去电影院看《茉莉花开》,侯咏从上海打来电话。我平时手机是不开的,这些年手机也换了好几个,估计侯咏想联系我也联系不上,那天很巧。
记者:你看完《茉莉花开》满意吗?对侯咏对后两部分的改动怎么看?
苏童:侯咏对《妇女生活》后两部分改得非常好,很电影化。特别是第三部分,原小说中第三代的女人是肉食店卖肉的,拍起来不好看。侯咏完全用表现主义的方法,把三个跨度很大的不同的时代给做在整部电影中,他的胆子很大,我没想到他会这样拍。
记者:你觉得侯咏对《茉莉花开》的改编是表现主义的?
苏童:是。高度浓缩。抽离时代的具体事件,完全集中写人,都是点到为止。这和现在很多中国电影导演的自然主义的纪实方法不一样。我是一个专业的电影观众,我看的电影很多。侯咏对《茉莉花开》的处理,很少有导演这样做。这种高度浓缩的表现主义方法,对导演、对演员的要求特别高。你可以用非专业演员去演《小武》,但绝对演不了《茉莉花开》。因为侯咏给演员塑造角色的空间不大,每场戏都要求演员做到精确,所以《茉莉花开》这样的电影很考验演员。
记者:你对章子怡在《茉莉花开》的表演满意吗?
苏童:我认为《茉莉花开》是章子怡从影以来演得最爽的电影,因为全是她的戏,给足了她的表现空间。三年前,章子怡能演到这个水平,已经是非常不错了。我觉得,就目前而言,章子怡还不是演技派演员,她的演技还需要磨练,但我相信5年以后、甚至10年以后,她会是中国很会演戏的电影演员。就《茉莉花开》而言,章子怡的表演有的地方很精彩,比如最后雨中生子,她完成得很好,因为她毕竟没有生育的经历。但有的地方就欠缺。可是,你看《茉莉花开》,你不会觉得章子怡的演技有问题,因为影片给她的空间大,那部分有缺点,但另一部分又很快给补回来了,所以观众会因为这部影片重新认识章子怡。
记者:《茉莉花开》中你最满意的演员是谁?
苏童:陈冲。她演得太好。很准确。但惟一遗憾的是,影片开始时,陈冲扮演的母亲太年轻,我个人觉得应该再老些。我觉得姜文也很好,演得很牛。我刚才说过,侯咏这样拍《茉莉花开》,必须要用演技很好的专业演员,所以陈冲、姜文用得特别对。现在导演特别是新导演,对演员的表现力还是有些忽视。内地也缺少以演员表演为主的电影。
记者:你的不少作品都被改编成电影,一般来说,作家都不愿自己的作品被拍成影视剧后有较大改动,你介意这些吗?
苏童:我的那些被买断影视改编权的作品,我都不会过问导演如何处理。因为小说是小说,电影是电影。我相信每一个买我作品改编权的导演。《妇女生活》是我十几年前的作品,有着当时时代的特点,比如章子怡扮演的第三个女性,曾经想杀死熟睡的背叛的丈夫,但最后孩子的分娩逆转了她的举动,丈夫也回到了妻子和女儿身边。但电影却把第三部分做了大改动,让章子怡过起了单身妈妈的独立的妇女生活。我觉得电影里这个改编很不错,更加符合剧情片电影化的表现。
记者:在你所有被改编作品中,哪部电影作品与你想象中冲突最大?
苏童:像《大红灯笼高高挂》当时就觉得和感觉中偏差太大,这些年我出国访问,很多次都放这部电影,外国观众也会拿这部电影向我提问。我也看了不少遍,现在就逐步觉得改编还是很成功的,也是很下工夫的。
记者:听说你的又一部新作被贾樟柯买了改编版权,现在进展得怎样?
苏童:那是去年的事,贾樟柯来南京谈了很多次,今年他在忙别的影片,还没有做具体沟通工作。我现在大多时间还是写作,看电影。 冯其庸不愿被称国学大师:只是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