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笔会在哥伦比亚波哥大举行的第74届代表大会上通过
(2008年9月17-22日)
欢迎:自2007年7月国际笔会上届代表大会以来,已知王德佳获保外候审释放,程翔获假释,岳天祥、喻华峰和胡石根被减刑释放。
考虑到:对言论自由权的继续压制遍及中国各地,从召开2008年奥运会的首都北京市到发生大地震的内地四川省,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到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地区。
失望于:中国并未恪守在主办奥运期间确保新闻自由的承诺,反而加强打击自由媒体,包括开除甚至逮捕新闻工作者、停止发行、查禁书籍,以及封锁涉及政治敏感事件的新闻;尤以山东两位记者齐崇怀和贺彦杰案为证,他们因报导官方腐败,就被以“敲诈勒索”罪名分别判刑四年和二年。
警觉到:对中国知识分子肆意骚扰打击,尤其是对网络作家和新闻工作者的任意逮捕,目前有40多人系狱,使中国继续为世界上监禁最多作家和新闻工作者的国家。
不安于:继续采用包括恶名昭著的“劳动教养”制度的行政拘留,不经自己法律保障的公正程序监禁异议作家高达三年。
更不安于:增加滥用中国刑法,对异议作家和坦率的新闻工作者,任意加罪“危害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非法持有/泄露国家秘密”,以压制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加罪独立出版人“非法经营”。
关注到:香港和澳门的言论自由正日益遭受威胁的证据,例如拒绝独立中文笔会张裕等几位新闻工作者入境参加香港“新闻自由日”活动。
担忧于:日益扩大的互联网监控遍布全国,成千上万的网站遭封锁,受欢迎的中国网上论坛被关闭,网络作家和新闻工作者因为在海外网站上发表批评报道和评论受到骚扰和监禁,如胡佳、陈树庆和吕耿松被以“煽动颠覆”罪名判刑,陈道军、曾宏玲、黄琦被关押。
震惊于:对独立中文笔会会员日渐增加的迫害,包括先后判决师涛(十年)、张林(五年)、杨天水(十二年)、张建红(六年)、严正学(三年),重新逮捕杜导斌,骚扰、短期监禁、限制出入境30多人,包括副会长江棋生,理事刘晓波、赵达功、王怡,会员廖亦武、李剑虹、刘荻、滕彪、李建强、蒋亶文、刘逸民、刘水、周远志、孙文广等,对居住瑞典的中国公民张裕拒绝入境探亲。
愤怒于:暴力镇压今年3月14日以来在拉萨和许多其它藏区的大规模和平抗议,以及对西藏、新疆和内蒙等自治区继续推行压迫措施。
督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停止骚扰打压独立中文笔会会员,取消对他们出入中国大陆自由的限制,尤其是对他们参加国际笔会会议的限制;
──停止其致力于监控网上空间,立即释放因和平表达自己观点而系狱的所有网络作家;
──释放西藏、新疆、内蒙等自治区侵犯言论自由权而监禁的所有人士,包括西藏作家和记者达瓦坚赞、江白加措、卓玛嘉,维吾尔作家阿卜杜勒加尼·梅梅特民、拖乎提· 吐尼雅孜、阿布露莎、努尔莫哈提杨·亚辛和蒙古作家哈达;
──释放在中国所有系狱作家和新闻工作者,包括:师涛、张林、杨天水、张建红、严正学、黄金秋、郑贻春、孔佑平、徐泽荣、徐伟、靳海涛、杨子立、张洪海、李智、杜导斌、王晓宁、郭起真、杨茂东、陈树庆、吕耿松、胡佳、齐崇怀、贺彦杰、陈道军、曾宏玲、黄琦。
──批准中国政府1998年10月签署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致力中国司法制度的全面而有意义的改革,以符合国际标准和自己的宪法,确保公平审判、充分的辩护权和上诉权、律师的合法执业,以及保证犯人健康与安全的监狱制度,尤其要停止滥用“颠覆”加罪作家,以“持有/泄漏国际秘密”加罪新闻工作者,并废除恶名昭著的“劳教制度”。
(独立中文笔会根据英文原本翻译)
+++++++++++++++++++++++++++++++++++++++++++++++++++++++++++++
WiPC 2008 Resolution: China
The Assembly of Delegates of International PEN, meeting at its 74th Congress in Bogota, Colombia, 17-22 September 2008
Welcomes the releases of WANG Dejia on bail, CHING Cheong on parole, YUE Tianxiang, YU Huafeng, and Hu Shigen due to the respective reduction of their sentences, since the last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PEN in July, 2007.
Considering the continuous suppression of the right to freedom of expression throughout China, from its capital city of Beijing hosting the 2008 Olympics to the inland province of Sichuan suffering from the 12 May 2008 earthquake disaster,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of Hong Kong and Macao, the Autonomous Regions of Tibet, Xinjiang, and Inner Mongolia.
Disappointed by the fact that China has not kept its commitment to ensure press freedom when hosting the 2008 Olympics but instead has intensified the governmental assaults on liberal media, in which journalists are dismissed and even arrested, publications closed, books banned and news blackouts imposed on politically sensitive events; particularly illustrated by the case of QI Chonghuai and HE Yanjie, two journalists in Shandong Province, who were sentenced to imprisonment, respectively for 4 and 2 years, on the charge of “blackmailing” for their reporting on official corruption.
Alarmed by the relentless harassment of and attacks against Chinese intellectuals, particularly the arbitrary arrests of Internet writers and journalists of whom over 40 are currently imprisoned, thus maintaining China as the largest jailer of writers and journalists in the world.
Disturbed by the continuous use of administrative detention, including the infamous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ur” (RTL) system, to jail dissident writers for up to 3 years without the due process guaranteed under its own laws.
Further Disturbed by the increasing abuse of China’s Criminal Law by arbitrarily charging dissident writers and outspoken journalists with criminal offences to suppress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the press, in particular “endangering the social/national security”, “inciting subversion of state power” and “illegally holding/leaking state secrets”, as well as charging independent publishers with “illegal business practices”.
Concerned by evidence of growing threats to freedom of expression in Hong Kong and Macao, such as denying several journalists, including Dr. Yu ZHANG of the Independent Chinese PEN Center (ICPC), permission to enter Hong Kong for a World Press Freedom Day event.
Worried about the growing Internet censorship throughout the country, in which thousands of websites are blocked, popular Chinese Internet forums discussing sensitive issues closed, and online writers and journalists harassed and imprisoned for their publications of critical reports and commentaries on overseas websites, including the sentences against HU Jia, CHEN Shuqing and LU Gengsong on the charge of “inciting subversion”, as well as the detentions of CHEN Daojun, ZENG Hongling and HUANG Qi.
Shocked by the increasing persecution of Independent Chinese PEN Centre (ICPC) members, including the sentencing of SHI Tao (10 years), ZHANG Lin (5 years), YANG Tongyan (12 years), ZHANG Jianhong (6 years) and YAN Zhengxue (3 years), the re-arrest of Du Daobin, the harassment, brief detention and travel restriction of more than 30 members, including its Vice-president JIANG Qisheng, Board Members LIU Xiaobo, ZHAO Shiying and WANG Yi, members LIAO Yiwu, LI Jianhong, LIU Di, TENG Biao, LI Jianqiang, JIANG Bo, XIONG Zhongjun, LIU Shui, ZHOU Yuanzhi and SUN Wenguang, and the denial of ZHANG Yu, a Chinese citizen residing in Sweden, permission to enter the Chinese mainland for a family visit.
Outraged by the violent crackdown on the largely peaceful protests in Lhasa on 14 March 2008 and in many other Tibetan areas since then, and China’s continued imposition of repressive measures in the autonomous regions of Tibet, Xinjiang and Inner Mongolia.
Urges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Stop the harassment and persecution of ICPC members, and lift all restrictions on their freedom to exit and enter mainland China, particularly to attend International PEN conferences;
Cease its efforts to censor cyberspace and to immediately release all Internet writers jailed for peacefully expressing their opinions;
Release all prisoners in the autonomous regions of Tibet, Xinjiang and Inner Mongolia who have been detained in violation of their right to freedom of expression, including Tibetan writers and journalists Dawa Gyaltsen, Jampel Gyatso and Dolma Kyab, Uighur writers Abdulghani Memetemin, Tohti Tunyaz, Mehbube Ableh and Nurmuhemmet Yasin, and Mongolian writer Hada;
Release all imprisoned writers and journalists in China, including SHI Tao, ZHANG Lin, YANG Tianshui, ZHANG Jianhong, YAN Zhengxue, HUANG Jinqiu, ZHENG Yichun, KONG Youping, XU Zerong, XU Wei, JIN Haitao, YANG Zili, ZHANG Honghai, LI Zhi, Du Daobin, WANG Xiaoning, GUO Qizhen, YANG Maodong, CHEN Shuqing, LU Gengsong, HU Jia, QI Chonghai, HE Yanjie, CHEN Daojun, ZENG Hongling and HUANG Qi;
Ratify its signa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in October 1998;
Engage in a complete and meaningful reform of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its own Constitution to guarantee fair trials, the full rights of defence and appeal, the legal practices of attorneys, and a prison system that ensures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inmates; particularly to cease the practice of using the charge of “subversion” against writers and of “holding/leaking state secret” against journalists; and to abandon the infamous RTL system.
(http://www.internationalpen.org.uk/go/committees-and-networks/writers-in-prison/wpc-2008-resolution-china)
李元龙:“记者节”随笔
2008年11月8日,这个中共“嗟来”给自己喉舌记者的第九个节日又来了。根据网上的描述,根据我们耳熟能详的说法,”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法定节日之一。知其然往往意义不大,知其所以然,才是通往披沙拣金、去伪存真的唯一途径。随便翻翻尘封的中国新闻史,你就不能不“叹服”中共这“国务院”,它怎么就好意思把这11月8 日“法定”为自己喉舌记者的节日?这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说到中共这记者节,首先当然要提到其滥觞,提到范长江。
根据主旋律媒体的说法,范长江曾经担任新华通讯社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社长。“1935年,我国处于民族危亡的年代,26岁的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到贫穷落后的大西北采访,他看到了当地人民的苦难,也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他以极大的爱国主义热情,连续发表了反映当地人民备受煎熬压迫、各界抗日激情高涨以及工农红军坚持战斗的通讯。”
我们知道,从1935年到1937年,青年时代的范长江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作品,在当时的中国新闻界大大风光了一回。值得玩味的是1938年10月脱离《大公报》,投身共产党阵营,他的才华就丧失了,不仅没有像样的欣慰作品面世,反而从一个有理想、有才华的新闻记者,堕落成了共产党打天下的工具,典型的帮闲文人,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失去了独立人格。1946年他竟然在《论人民的报纸》中提出“共产党的党报是人民的报纸”的观点,因为“共产党的政治立场与人民是一致的”。他批评“资产阶级的报纸,自命是中立的观察家,超然于政治之外,好象很公正,……不左不右,没有左倾,没有右倾”。在他看来,在共产党地区不存在言论自由问题,只有国民党地区,言论自由才是“报纸的生命”。并大讲报纸的“阶级性、党性与政治性”,“报纸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政策”。香港沦陷后,他到苏北根据地创办《新华日报》(华中版)就是忠实地实践了这些党化新闻观。
水出于山而走于海,水非恶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巴金,郭沫若,等等,等等,橘逾淮为枳,范长江不是个案,不是唯一。
狡兔死,走狗烹。即使如此驯服,共产党一旦得了天下,等待他的也不尽是富贵荣华,而是一个又一个的陷阱,一个又一个的迫害。
文革爆发的第二年即1967年起,范长江被长期关押,受尽折磨和摧残。1970年10月23日,61岁的范长江在河南确山跳井自杀。八年以后,中共这个置范长江于死地的党才为范平反。其实,从范长江离开《大公报》的那一天起,悲剧的伏笔就深深地埋下了,后来的一切,用“唯物主义”的话来说,都是偶然当中的必然。
最具有戏剧性和黑色幽默色彩的是,别说“畏罪自杀”、“自绝于人民”的范长江做梦也不会想到,任何一个具有正常思维的人也难以想象,在范长江死后的第29年,竟然还是那个置他于死地的党和政府会弄出一个“范长江新闻奖”,还将11月8日,这个1937年的这一天,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日子作为所谓的“记者节”。是哀荣、抚慰,是大悲、大喜,还是别的什么?真叫人欲哭无泪。
如果说,有这样的背景的事件居然能够成为“关怀”记者的节日,那么,5月16日是不是可以成为5.16爱文(化)节,4月12日是不是可以成为4.12爱(共产)党节,7月7日是否可以成为7.7爱华节?1644年4月的某一天,是否可以成为爱汉(人)节,公元前213年的某一天,是否可以成为爱儒(家)、爱书节?
我就大纳其闷了:这中宣部,这国务院,这当时的中共总理朱镕基,它们和他,怎么就那么好意思将11月8日,这个写满悲剧色彩,这个大揭中共扼杀言论自由,大举迫害新闻从业人员,大肆绞杀新闻事业的标志性日子作为记者节?是春秋笔法揭露中共新闻黑暗史、“委婉”提醒后人不要步范长江的后尘,还是以为搞死个帮闲的司马相如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抑或是自认为虽然搞死了你,但勇于改正错误加伟光正的党不是又大仁大义给你平反了,你还得谢党隆恩,哪能和党“妈妈”计较呢?不得而知,百思而不得其解。
我以我正常的,合乎逻辑和常识的思维方式,我如果是中宣部部长,国务院总理,谁如果胆敢将11月8日这个已经非常“敏感”的日子做为记者节,我一定要唾其面:你别有用心,你黄鼠狼给鸡拜年,你寒碜我党,你揭我们的老底啊,你!
9月1日,是1949年前的中国记者节,并且,直到今天,这一天还是中华民国台湾的记者节。
对比一下这两个记者节,我们会从中看到许多令人深思的东西。
先从这一新一旧两个记者节面世或出笼的形式上看。9月1日之所以能够成为当时中国的记者节,乃是因为下述缘由:1934年杭州市记者公会通电全国,要求定9月1日为记者节,以纪念国民政府1933年9月1日颁布《保护新闻工作人员及维护舆论机关》的命令一事。由于得到了全国新闻界的赞同,国民政府承认9月1日为中国记者节。并且,中共带割据性质的陕甘宁边区建立后,延安所谓的新闻工作者每年都在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也即承认这一天为记者节。
11月8日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中国大陆的记者节,则是因为下述缘由:1937年11月8日,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了中国青年记者协会,这就是中国记协的前身。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发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列入了“记者节”,但未确定具体日期。中国记协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建议以中国记协成立日作为“记者节”的日期,中宣部、国务院先后批复同意。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
9月1日,是自下而上的,当年的新闻从业人员凭着自己的职业良知,用鲜血和生命争取来的。而11月8日,是自上而下的,今天的党棍官僚按着自己的好恶,甚至是一时的兴趣赏赐给自己的喉舌的。9月1日作为当时的记者节,是记者们争取来的,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为保护记者权益起到了该起,能起的作用;11月8日做为记者节,是统治者“嗟来”给喉舌的一块没有实质内容的光骨头,喉舌们除了在这一天进行“欢度”,对党感激涕零一下以外,其他的,一概免谈。
翻云覆雨,上下其手,皮里阳秋到这样的“火候”,真叫人悲愤莫名。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根据资料,我们今年才得以知道,早在中共建政的1949年12月23日,所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就明确规定了“记者节”“但因为当时没有确定具体日期,因此长期以来中国新闻从业人员一直未过记者节。” 1999年9月18日颁布的《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才再一次明确列入了记者节。直到2000年8月,中共国务院才总算同意将11月8日定为记者节。
乖乖,感情,这“新中国”的记者节白条一打,就是50年,整整半个世纪之多啊。这岂止是中国特色,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保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谁个国家,任何政府,哪个政党也没办法打破的。中共治下的所谓记者、编辑沉默、老实、奴化、唯党首是瞻到这个份上,也绝对难有望其项背者。
有一年,中国记协网如此描述当年的记者节: “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新中国确立”记者节”的意义,表明党和国家对新闻界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关怀和重视,既在确认新闻从业者的社会地位,更在鼓舞和激励新闻工作者继承优良传统,为正义事业呼吁,做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如果说,那党和政府今天恩赐给自己的喉舌记者一个节日“表明党和国家对新闻界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关怀和重视”的话,那么党和政府昨天久久没有恩赐这样一个节日给你们,岂不是“表明党和国家对新闻界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不关怀和不重视”?50年不关怀和不重视,你如哈巴狗般只知匍匐着俯首帖耳,一旦“重视”和“关怀”你了,你就感恩戴德,感激涕零,这就和封建王朝时代的皇帝泄欲对象皇后、妃子一样,被踢下龙床打入冷宫时,无怨无悔,天天等待着皇上回心转意,招幸自己。某一天皇上又把自己台上龙床“宠幸”时,更是感到皇恩浩荡,幸福无比。党和政府昨天不关怀、不重视时,可以画一个饼在墙上充饥,并且一充就是半个世纪;党和政府今天高兴了,喈来点残羹冷炙给你;明天呢?党和政府玩厌了你们,对你们又不关怀、不重视了,当初恩赐给你们的节日,岂不是还可以收回去。
被人卖了,还为人数钱的事听说过;被人卖了,还为人如此数钱的事,除了在这片神奇无比的土地上之外,还真没有听说过。狗……我真想开黄腔骂人。猪脑壳,贱奴才们,你们知道否,范长江,储安平,王芸生,田汉,老舍,傅雷,高勤荣,师涛,杜导彬,程益中,喻华峰等等等等,就是被党和国家如此“关怀”和“重视”掉性命,“关怀”和“重视”到铁牢里面去的。
党报喉舌们,你们还真好意思也把11月8日当作记者节,还真好意思在这一天“欢度”,感谢党国的关怀和重视等等。你们读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读过“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的古诗吗?你们还记得“无党无偏、言论自由、为民喉舌”的职业良知吗?你们还知道“国有国格、人有人格、报有报格”的说法吗?
我还真闹不明白了:同样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同样披张人皮,同样吃喝拉撒,同样叫做记者、编辑,那做人的差距,他怎么就那么大呢?
1949年以前,媒体对于稿件受到检查等不满时,还敢于以“开天窗”的方式,表达默默无“文”的抗议,但是,1949年后的媒体呢?请看网上文章:如果在版面上留有空白、开个“天窗”,这就意味着对待上级审查的抵触和违抗,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久而久之,在新闻界“开天窗”一词便消失了,而“枪毙”之说却又悄悄地成了习惯用语。新桃换旧符,这究竟是否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倒难免让人困惑了。
1949年前的学校校长,报社总编如蔡元培、史量才等,当自己的学生、教师或记者、编辑受到流氓政府的抓捕、殴打时,校长、总编们往往挺身而出,极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学生,记者等。可是,在中共治下的媒体,范长江,储安平,王芸生,等等受到迫害时,他们所供职的媒体,不仅没有为他们说一句公道话,为营救他们而尽力,恰恰相反,而是配合着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成为暴政的帮凶。高勤荣,师涛,杜导宾,程益中,喻华峰等受到迫害时,他们所在的媒体倒是没有充当暴政帮凶了,但无一例外,没有哪家媒体能为、敢为自己的记者、编辑说一句公道话,也没有哪一家媒体的总编站出来为保护自己的属下做了该做的事,尽了该进的责任。我的经历,也是令人万分心寒的。我被特务下到大牢那天,毕节日报社那位姓刘的总编叫办公室主任打电话给我,把我套到那个总编的办公室,以便特务抓我。不仅如此,这个总编当时还让我“配合”特务的“工作”。据说,自从那年5月份特务开始跟踪我不久,这位总编就知道特务立案侦查我了。这实际上说明,这位总编也是李元龙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专案组成员之一。对比民国时期的总编,中共治下的所谓总编们,显得是那样的没有良知,是那样的下作,是那样的猥琐,是那样的令人不齿。
新闻法何以久久不能出台?2002年中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对记者说的,“《新闻法》在大多数国家都没有,新闻自由的含义太广,理解多有不同,中国制定《新闻法》条件不成熟,过早出台可能不利于新闻传播的发展”等等,全是良心被党挖空了,脊梁骨被党抽掉了的弥天大谎。显而易见,新闻法之所以不能出台,是因为中共极其害怕这一法律成为也会伤害自己的双刃剑,也即成为自己肆意践踏新闻自由的紧箍咒,成为自己随心所欲地迫害记者、编辑的绊脚石。
2005年的11月8日那天,身在贵州省国安厅看守所的我孤凄地想:我那已经成为过去时的同事们,你们有唇亡齿寒、兔死狐悲的感受吗?你们今天有谁会反思一下自己或我这个曾经的同事的合法权益吗?你们还好意思把今天看做自己的节日,或者说还有那样轻松的心情欢度这一天吗?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2004年9月1日,新华社竟然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9月1日“记者节”将至 ,台湾绝大部分记者不快乐:调查结果显示,台湾记者对岛内媒体不够独立相当无奈,目前台湾政治对立严重,新闻报道往往受到特殊的因素干扰,因此媒体要扮演社会监督的“第四权”角色,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给不明就里的人一看,新华社的目的确实能够达到的:大陆绝大部分记者快乐,大陆记者对国内媒体很够独立相当满意,目前台湾大陆政治对立没有的干活,新闻报道往往没有受到特殊的因素干扰,因此媒体要扮演社会监督的“第四权”角色,无路可走了。猪鼻子插葱装象装到这个地步,当婊子立牌坊立到这个份上,真叫人啼笑皆非。
乌鸦说猪黑,自丑不觉得,可是,新华社并非不觉得的问题,而是完全没有职业良知,没有什么底线,下作到了只会,也只能靠贬低他人,以达到抬高自己的目的。
即使是大陆媒体,也还是有这样的说法:记者节,是记者反思的日子,是记者被表彰的日子,同时也是记者关注自己命运的日子!甚至有这样“大胆”的说法:其实旧中国就有一个记者节,日子是每年9月1日,这是中国新闻界为争取自由,保障人权,不懈努力争取到的结果。
亏了这不知羞耻的新华社,它怎么好意思在更具有记者节实质意义的9月1日这一天刊发这样的新闻。这不就是越描越黑,越抹越脏,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将自己喉咙乐颠颠地充作党棍、官僚的粪门,甚至将党棍、官僚阉割自己思想的离岛,砍断自己脊梁的板斧称作“关怀和重视”。其实,说穿了,过去的身子太监,都是他人执行的阉割手术,而四九年后党棍、官僚操控下的媒体从业人员,大多是自阉为“思想太监”、“精神太监”的。其中,又以新华社为典型代表。党媒体,它就还真乐于充当现代“齐人”、阉人,还真就好意思过这样的记者节。它也只能乐于充当现代“齐人”、阉人,也只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过这样的记者节。不如此,那比爹娘还亲的党就不会关怀和重视它了。落到那一步,虽生如死啊,君不闻夫唐诗乎:千金纵买相如赋,默默此情谁诉!
当然,也不能把1949年后的新华社等党媒体一竿子扫尽了。1989年6月4日之前的一天,新华社还是《人民日报》部分记者、编辑在天安门广场打出的横幅:不要逼迫我们说假话!多么精美的现代化媒体办公设备,多么洁白无暇的新闻纸张,多么艰难的纳税人钱财啊,可是,都给新华社等等党媒体连篇累牍地制造假话,套话,空话,鬼话了,以金盆玉碗贮狗屎,造孽啊,要遭天谴的。
无巧不成书的是,据称,11月8日是“屠妖节”。确实,中国大陆有许许多多的妨碍言论自由,钳制新闻媒体,戕害记者、编辑的妖魔鬼怪需要民主自由的制度,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宪法,需要能够贯彻执行的新闻法规来“屠”,来“宰”。
2008年11月大陆伪记者节前夕
陈破空:美国大选后的中国
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再次辉煌落幕。巴拉克·奥巴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黑人,历经一年选战,脱颖而出,勇登世界最强大国家的权力宝座。
奥巴马胜选,有一系列成因。最大的成因,莫过于美国经济危机。在历史上任何时期,只要经济衰退,美国就要换人换党。空前的经济危机,不仅使奥巴马应运而生,也使民主党浴火重生(赢得国会多数席次)。第二大成因,则是伊拉克战争。尽管伊拉克局势已经大幅稳定,但战事的不顺利,让美国人难以释怀,以”从伊拉克撤军”为竞选口号的奥巴马,拾得利器。除此之外,奥巴马非凡的口才和对年轻人的撼动能力,更是成功的法宝。
尽管在以州为记的选举人票数上,差距悬殊,但按全国人头计,奥巴马得票52%,麦凯恩得票46%,相差仅6%,与选前民调吻合。麦凯恩立即承认败选,并向奥巴马表示诚挚祝贺。即将卸任的布什总统,也对奥巴马表达热诚祝贺与高度赞扬,布什政府与奥巴马阵营通力合作,迅速展开政权移交工作。美国政治家群体的高尚风度,足为世界楷模。
世界各国领导人纷纷祝贺奥巴马当选,中共领导人也不落人后。但问,拟写电文时,这些中共领导人有没有想过,并是否汗颜:自己从何而来?为何不像奥巴马那样,经由民选?
据说,中国民众对本届美国大选极其关注,网上调查,大多数中国民众期望奥巴马当选,认为黑人当选,是美国梦的体现。这些中国民众是否自问:中国人的中国梦是什么?难道就是在一党专制下俯首称臣?被剥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只能把金钱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
过去若干年里,中国经济增长4倍,同期美国经济增长仅1.5倍,在经济总量上,差距缩小。假设再过若干年,中国经济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中国依然没有民主政治,领导人仍非由全民投票产生,中国是否会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
那时,世界各国,对经济超强、甚至军事超强的中国,当然会更加在乎,但更多的,大概不是尊重,而是害怕,甚至反感。总是用什么其他国家”嫉妒中国”、”不愿意看到中国崛起”等自说自话,顾左右而言他,终究难以服人。这就正如,北京奥运会,从头至尾靠造假完成,又如何指望别人发自内心的好评?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国纷纷出巨资救市,或者互相协助救市。但拥有最多外汇储备的中国政府,迄今袖手旁观。中共御用专家透露:中方要与美方讨价还价,如果要中方出资救市,美方必须在重大原则事务上对中方让步,最大的一条,放弃对中共的人权压力。换言之,中共要利用世界经济危机,火中取栗,对外削弱世界民主阵营,对内巩固独裁统治,继续奴役中国人民。
当世界经济陷入困境之时,有人谈论”中国模式”。这个模式的实质就是:只求高速增长,无视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拒绝选举与权力监督,纵容官商勾结,听任官场腐败,盘剥弱势群体,制造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为了从非洲诸国攫取石油和矿产资源,惘顾这些国家民众利益,支持独裁流氓政权,甚至输出人权灾难。
如果”中国模式”被视为一个”成功的模式”,并推广到世界,就意味着,任何政权都不需要对世界负责,甚至不需要对本国人民负责。自顾自地发展,自顾自地巩固政权。只要把一支军队掌握在自己手中,无须选举,无须政权更迭,某党或某人,就可以一劳永逸地把持朝政,诸如朝鲜、缅甸、中国。邪恶的智慧,一旦得到鼓励和推广,人类是迈向光明,还是走向黑暗?答案不言而喻。
昝爱宗:新闻总署是一条丧家狗
11月8日,令记者蒙羞的记者节到了,新闻总署开始发话了,“进一步做好新闻采访活动保障工作”,“要坚持凭合法证件采访”,“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制作、发放的证件不得用于新闻采访”,“暂未领取新闻记者证的采访人员和辅助人员,必须在本新闻机构持有新闻记者证的记者带领和指导下开展采访工作,不得单独从事新闻采访活动”……
毫无疑问,这些连篇狗话,明显都是一些废话——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因为你说天下就你制作的记者证是真的,别单位或个人制作的记者证就不得用于采访,等于假的,那么请你拿出法律依据来。你明明没有法律依据,你乱叫唤什么?
新闻总署就是一个狗,而且是丧家的,被人废弃的狗,可这狗居然活着,是因为还有饲养员饲养它,这个饲养员也是偷偷饲养它,因为四处贪腐偷盗的饲养员本身存在缺乏合法性。至于新闻总署如此荒唐“各级政府部门不得对记者封锁消息”的言论,我更觉得可笑了。
我们见过哪个狗对它的饲养主子说,你不得对记者封锁消息,主子会听一条狗的话吗?除非狗自己学会穿衣服站着走路。再说“各级政府部门不得对记者封锁消息”,新闻总署难道不知情吗?
吉化爆炸导致的松花江污染不是政府对记者封锁消息吗,四川大地震教学楼豆腐渣真相难道不是政府封锁的吗?四川柑橘长蛆被隐瞒一个月之久难道是记者对记者封锁的消息?湖南吉首非法集资引起的社会动荡难道不是自上而下的封锁真相?
所谓“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为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提供相应便利和保障,对涉及公共利益的信息应及时主动通过新闻机构如实向社会公布,不得对业经核实的合法新闻机构及新闻记者封锁消息、隐瞒事实”,如此狗话,在记者节之际传播出去,恰恰让地球人都笑了,谁还相信你新闻总署,大家不过睁只眼闭只眼而言。狗言不吉,小人当道,真相处处封锁,公义难寻,天下难太平。
林达:奥巴马已经带来的改变
在金融危机之前,美国选举结果还是一件需要预测或者占卦的事情,金融风暴袭来,奥巴马的民调暴涨,形势已经一目了然。所以,对11月4日的选举结果,没有人感到意外。
很多质疑奥巴马当选的人,注意到他“改变”的口号煽情有余,实实在在的具体目标和方案不足,甚至有些方案明显和实际脱节,而支持他的人几乎完全忽略这一点。可是,奥巴马的当选本身,确实改变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而世界就是这样,一些不真实具体、虚幻的东西,有时恰恰是重要的东西,并且在一些时刻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例如,在3日选举结果出来之前,美国股市就大涨了300点。专业的分析家认为,起因是美国大选日———不论谁选上,总是给人一个新起点的信心。大家听了觉得很有道理,我听了只觉得摸不着头脑———谁都知道美国要大选,谁都知道大选日就是这一天,谁都知道前总统八年任满不可能连任,上来的肯定就是新面孔。在一系列确定已知的情况下,这信心早就可以有了,用不着等到大选日这一天的。可是,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就叫做信心指数。就在这一天,说发作就发作了。
信心指数是一种心理效应,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例如,不是我兜里没有钱,有钱我就是没有信心花,市场就停滞,生产也连带停滞;不是我需要钱,我对银行就是突然失去信心,我就是非要把钱立马取出来不可,结果不该垮的银行也被挤兑垮,而且挤兑如同瘟疫,一家遭挤兑,家家银行受传染;股市雪崩就更是如此。信心指数直线下滑的时候,经济的事实状况或许并不见得就糟成这样,是信心失落的民众自己联手谋杀了自己。前一阵号称股神的巴菲特开始回购股票,宣称股市跌落已见谷底,下面会有大幅回升。大家正在闹情绪,根本没信心回应。
所以,也许奥巴马是没有扭转乾坤的具体措施和高招,一切挽救经济的紧急措施,也肯定在新总统上台前就已出台,可年轻力壮、生气勃勃、就是没有经验的奥巴马,却可能恰到好处地拨动那个提升信心指数的开关。他念着“改变,改变”的魔咒,下面如痴如醉的民众也一起喊着“改变、改变”,如同念着“芝麻开门、芝麻开门”,民众提起精神气儿,改变就如此发生:回家该存钱的存钱,该花银子的花银子,该投资的继续投资,说是醉了一回,信心指数又回来了。
类似的效应还会发生在外交领域。奥巴马是出了名没有外交经验的。可是,全世界对美国的一肚子不满意,会在奥巴马上台时消解一半。细细分析两位候选人的外交政策,或许这样的反应没有多大的依据和道理,可现在本来就不是讲道理的时候。认准了布什是世界公敌的各国,也认准了麦凯恩就是二号公敌,而且坚信奥巴马在外交政策上将和麦凯恩有本质差别。国与国的交往,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了信任什么都好说,有了心病万事休,已成僵局要破局很难。现在既然大家认定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站在他们一边,敌对心理就开始化解。这是最佳的外交转折起点。
这些完全在逻辑之外的效应甚为有趣,也常常在学者的目光之外。可是也必须看到,这些机遇和刺激是短暂的。经济回暖还是需要坚实的实力背景。我们经常说,美国总统是谁当都可以的,因为两党在最基本的理念上存在共识,只是在具体问题上,在不同时期尝试不同路径,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同时也就说明了另一个事实:美国政策,包括外交领域,仍然有许多恒定不变的原则和迫不得已的决定。
所以,未来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仍然要回到原来的问题:如何具体处理他承诺的“改变”,什么要改变,什么不能改变,如何具体改变。否则,奥巴马效应就会是短暂的。执政和竞选完全是两回事,所以,希望奥巴马从开创历史奇迹的激动中,立即回到扎扎实实的地面,用具体的细节措施,支撑有依据的民众信心。
野 火:“和谐”国的梦想—-观“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有感
奥巴马作为一个曾经屈居二等公民的非洲裔黑人和出身贫寒的普通平民,一夜之间当选为美国总统,其冲击波一般的效应犹如一声惊雷在中国网民中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这在今天官场只看背景不问能力的“和谐”中国,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天方夜谭。但在“每个人都有机会”的美国,却梦幻成真。
奥巴马的成功当选,向全世界又一次证明了美国是一个有梦想就能成真的国家。如果说,在此之前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选举大餐,还不能对中国老百姓起到多少打动作用的话,那么,这一次奥巴马以一个曾经身份卑微的黑人之身,居然摇身一变跃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就真正使无数中国人心里难以平静下来。奥巴马的奇迹,使中国人又经历了一次见证对比的折磨。不是吗?那边厢二等公民已经做成了总统,而这边厢还停留在人民算个“屁”的阶段原地徘徊着,而且要被北京的高官——林嘉祥们莫名其妙地“代表着”。
不可否认,这次奥巴马的成功,也与小布什这八年的政绩太令美国人失望有关:金融海啸、伊拉克战争、生活指数有所下降等。美国人已经不能再忍受这种事关自身利益的糟糕局面如此折腾下去了。因此,选民们不想再让麦凯恩的共和党政府延续前一个总统的保守主义政策,继续拖累美国的经济甚至因此而损害与一些盟友的融洽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奥巴马无疑接受的将是比哪一届政府都要坏的烂摊子。所以黑马——奥巴马的出现,让许多美国人仿佛突然之间看到了希望:年轻、不保守、充满活力……
奥式旋风为什么会吹起中国网民心中的阵阵波浪?显然不仅仅因为他是黑人,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有“福气”生活在一个胸怀如此伟大的国家——那个对任何人都有超越种族的接纳、多元、慷慨、尊重的国度。一个肤色黝黑的异族人竟然可凭选票就能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这样的胜选,与其说是个人魅力的胜利,不如说是平民的胜利,更是美国精神的闪现。而许多中国人,在为奥巴马激动的同时,也在内心深处为自己感到无边的沮丧。
如果我们手中也有选票?
在我们“只是个屁”的国度,显然离一人一票选举国家领导人的美梦还有一段相当漫长的路要走。但这并不能阻止我展开无限美好的联想。
如果现在中国有一个反对党的存在,并且允许老百姓在保护私隐的投票箱前,可以自由自在地用手中的选票行使公民神圣的选举权利,那么,在现在贫富悬殊、官民对立日益加剧的今天,现任中国领导人恐怕会在一夜之间就被选票打回原形。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和谐”国某最高领导人在日访问期间,竟厚着脸皮如此妙答日本记者的提问:“我告诉你,我本人并不想当国家主席,是全国人民选了我,要我当国家主席,我不应该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对不对?”
谁选了他?你还是我?忽悠了国人这么久还不算,现在还忽悠到外国去了。
别说国家领导人,就是市级、区级,甚至一个国营企业的老板都轮不到任何一个普通职员来说话。这难道不是迄今为止一成不变的事实吗?
也许,正因为中共当局非常清楚全民普选会给自己从上到下盘根错节的利益阶层带来多么可怕的后果,“我党”才无论如何会守住这条不可逾越的底线权益。这就是尽管它已面临西方文明世界越来越大的道义压力而依然不为所动的真实苦衷。也正因为大陆中国人至今还没有普选的权利,所以才会造就如今一个又一个太子党的横空出世。近来最荒唐的莫过于“六四屠夫”李鹏,在下了台以后仍然可以发挥权势的余热,把自己在商界赚得盆满钵满的大公子——李小鹏硬塞进省部级高官的行列。既然有这样的黑箱操作,人们不难预测,这位毫无人气也毫无公信力的太子,在不久的将来还很有可能进一步跨进中央政治局,也就是国家领导人的高位之上。
多年来,继承封建社会衣钵的中国官场形成的体制,使得官人们从来只需要对上负责就行了,只要顶头上司满意你的乖巧即可。对下,则无需过于紧张,因为下面的人无关你的升迁任免。所以,一朝为官,你便可将所有规则和法律踩在脚下,尽管傲视底层,甚至如北京来的深圳高官林嘉祥们那样对弱势者任意欺凌。如果有人还不明白“买官买官”的奇妙现象何以在中国如此公然盛行,那么,这种官场游戏的潜规则就已道出了个中奥秘。
做稳了奴隶的中国人
中国5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皇权的历史。皇权造就了千年的顺民,而顺民的养成,又反过来巩固了皇权的根基。下人永远作下人,皇帝永远可以世袭。原先,我们满足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不知“站”为何意,甚至错把匍匐当站立!殊不知这便是一种千百年习惯成自然的文化劣根——奴性使然。
美国在这一点上,与中国恰恰相反。相对于年轻的美国而言,自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伊始,就定义了不少人民的权力:“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而 “当追逐同一目标的一连串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发生,证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於专制统治之下时,那麽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个政府......”,“被治理者”更无需惊恐“国家机器”什么时候被既得政治利益集团所挟持,甚至派野战军用坦克、机枪扫射和平示威的平民。
美国人民仅仅二百余年的伟大社会政治实践,就为未来多种族、多民族的真正和谐和共荣共存,给全世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本。
因此,美国之所以强大,并不在于其物质财富的多少,而在于社会制度的先进,有能够容忍各种不同声音的自由表达的制度——民主、自由、机会和不屈的希望。美国之所以强大,就是建立在能够让每个出身寒微的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自身潜能和创造力。而每个高官乃至总统也无法依恃自己不可一世的身份仗势欺人,傲视下人。即使你贵为总统,你的高官老爸或关系网也无法庇佑于你。也不可能僭越法律的约束。因为国家公权的执掌者是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政府官员只是一种公职,而决非至高无上的符号。权力,真正在人民手中!这早已是深植在每个美国人心中的坚定信念。
人民不是“屁”
无论何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美丽的、自由且有尊严的世界里,没有任何一个健全的“人”会喜欢生活在一帮代表着十三亿个“屁”的国家里。因而我们也期待着“改变”,期待着完整地做人。
历史从来不是由虚伪的懦夫们用“稳定”来书写的,历史的进步从来都是理想力量与坚强决心的产物。虽然中共政权依仗强大的专政机器,使许多中国人对实现民主之梦并不敢抱太多的奢望,甚至很多人在两相对照之下越来越感到十分的悲观,但我却不认为迎接中国人自己的“奥巴马总统”永远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相反我相信,奥巴马的强大效应,不但会令中共集团感到四顾无友的尴尬,而且也会在这次奥巴马划时代的选举影响下,多少会起到加速中国体制转型的促进作用。毕竟,“人民已不是愚不可及”。
正如一位署名为“ld1016”的网友的诗中(节选)所抒发的梦想一样:
“我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过一个节日/一个大选的狂欢/到处是潮水般欢呼的声浪/我们的兄弟姐妹高举如林的手臂/要为自己的命运做最后的决断/国家从此走向坦途/再没有文革、专制和欺骗/也不用担心恐怖、强制和冤案/因为人民真正掌握了最后的权利/那就是小小的选票蓝色的印章/我梦想公仆们走下主席台/将自己的照片贴满城乡/他们急切地要握我们的手/希望把信任投到他的一方/我梦想底层不再“算个屁”/百姓不再被“代表”/中宣部变为竞选总部/统战部成为议会党团/他们向我们露出的是笑脸/而不是一幅不屑和冷淡/人民的意见能得到最大的伸张/人民可以命令领导来解释/政策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贪官污吏早已销声匿迹/因为他们决没有当选的希望/人民反而要审判他们/把所有罪行一一清算/我梦想从此喉咙不再被割破/言论不再被删除、抹杀和打断/不再为真理而发抖/不再因文字而审判/网管成为历史名词/不再有网民被夜里传唤/警察不再向群众挥舞警棍/法院不再把访民拒之门房/我梦想全国的兄弟姐妹都坦诚相见/再不用遮遮掩掩,隐瞒自己的思想/我梦想从喜马拉亚到东海之滨/到处是庄严的票箱/国家再不被孤立于世界民主的丛林/我是公民,我有我的主张/......
这,也是我和许多国人的梦想,并且我希望它不再是我们子孙后代的梦想!
施 英:一周新闻聚焦:中国人看奥巴马当选
寿多则辱?季羡林陷秘书门
围绕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口水战愈演愈烈,从关心文人的总理,到虐待老人的狠毒秘书,再到身负盗窃嫌疑的高官之妻,一场乱仗下,斯文扫地。
首先应该先介绍下季羡林,现年98岁高龄的的季羡林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东方学家,通12国语言,被认为是国内硕果仅存的国学大师。中共领导层对其也非常尊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任内多次探望季老,而据记者了解,出身北大的政治局常委,现任副总理李克强也曾拜师季羡林,学习国学。
上周,10月29日,新华社记者唐师曾在其博客爆出国学大师季羡林的私人藏品在季羡林未授权的情况下被拍卖,这一消息是由收藏家张衡提供。
张衡称之前就发现季的收藏被盗窃拍卖,他说,”为制止事态扩大,我于5月份电告北大校办。约10天后,季先生的秘书杨锐女士来电话斥责我’多管闲事’。”
唐、张两人先后到医院探望季羡林后,才得知这些字画是在季羡林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盗卖的。季羡林说:”我并不需要钱,也从没委托任何人拍卖我收藏的字画和其他物品”。
据张衡介绍,季羡林原来的秘书叫李玉洁,跟随季老已53年,两年前81岁的李玉洁突发脑溢血住院,主要工作就交给了现任秘书、北大党委副书记吴志攀之妻杨锐。
涉嫌盗卖藏品的矛头指向杨锐,因为杨是掌管季羡林内外事务的”大总管”,又握有季羡林住宅的钥匙。另外一个原因是,杨锐虽然身为秘书,却虐待垂老的季羡林。
根据张衡的指控,杨锐甚至给98岁的季老吃饭店打包回来鸡骨头。张说,季老本是出了名的有涵养,可是这回也”养”不住了。他怒斥杨锐:”你这是喂狗呀?狗也不吃,为什么给我吃?”
季老还说:我不想追回那些字画,我只是不需要杨锐给我当秘书了。我想回北大的家。我想回家。
张衡说,见到季老时,他眼睛已经基本失明,耳朵也已近乎失聪,语言极其木讷。他转述季老的话说:”那些字画,我不想追了。可是我怎么才能摆脱这个秘书呀?她丈夫是北大副书记呀。北大不会同意换她。”
季羡林曾多次向北大负责人表示希望更换秘书,未获回应。后来,在张衡等人建议下,他写信向温家宝求助,建议更换山东大学蔡德贵教授担任他的助手。
难以理解的是,一位国学泰斗的”请求”,竟需要劳驾总理,而且总理果真亲自回信督办。温总理在10月12日前后批转了季老的信件给北大,但是北大以”领导未能齐集开会”为由,直到11月3日,杨锐才被正式更换。
张衡表示,已于上周末以季先生家中藏品失窃为由向海淀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报案,希望借助司法调查彻底查清事实。但迄今为止,海淀刑警大队对此事未有任何动作。
《南方周末》报道,10月30日事件曝光之后,杨锐曾发出5条短信,向季老弟子钱文忠表明清白。”怎么肯定是从季老家流出去的呢?。”杨锐还说,”有些人搞阴谋,告诉先生我把画买了骗得先生信任,按他们的意思写了些东西。”
处于暴风眼中的北大保持着沉默,直到5日,北京大学新闻中心正式发布声明称,北大目前尚未发现季老藏品外流的情况,对此,季羡林的弟子,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表示质疑。但没有司法明确介入之前,此事真相仍一片混沌。
季羡林此前与王元化等人关系不错,其《牛棚杂忆》对体制也有所反思。近年来,则被高官包围,成为”国宝”,多次发表对当下的赞颂之辞,也因此被有人批评,认为其”国学大师”之称名不副实。未想,所谓国宝人物,其处境竟然如此可悲。难道果真是寿多则辱?
冉云飞:中国是个互害社会
看到标题,有人或许会撇嘴:你这话说得?四川大地震,我们的爱心不够弥漫吗?青基会,我们没有捐款吗?养老院、敬老院、孤儿福利院,我们没去做志愿者,没去做义工吗?是的,我要对所有这些人表达我诚挚的敬意。但遗憾的是,单是如此,还不能够动摇我所说的“中国是互害社会”的基本判断。在陈述“中国是个互害社会”的基本理由之前,我要说,从1949至1978年,中国只有国家,没有社会(如果有人不明白,这个话题只有改天谈了)。1978年后中国慢慢有了社会,但可怕的是这个社会是互害社会。这种互相伤害,不仅损伤了中国人的品性和基本道德感,而且最大程度地伤害了中国人做人的尊严。有人说,尊严算个屁呀,我现在想的是如何要吃饭。我不否认吃饭的重要,但我要说,你要把饭吃有尊严一点,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官方在大赞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就,如果还停留在毫无尊严的为一碗馊稀饭而努力奋斗,这到底是什么出了问题呢?这里面有拜中国是个互害社会之赐。
中国这个互害社会的文化基础和制度根柢,当然与我们几千年来传统的制度和文化有深刻的关联。但对这个国家互害的大规模加码和迫害,肇始于四九年后官方的阶级斗争政治管理理念、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毛泽东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还“其乐无穷”的斗争哲学。一句话,这个没有社会的畸形国家,官方为了将民众的利益剥夺干净,治理得服服贴贴,所采取的方式都是让整个社会处于恐怖之中,不特民众恐怖,连官员也是恐怖的,像刘少奇、彭德怀等这样的高官都要害死——我不是说他们的命就比普通民众的命高贵,而是举他们作为极而言之的例子——命都不能保,除了无所不在的恐怖的宽度,这就是恐怖的强度。在这种政府对民众高度不信任、带有威胁的恐怖控制之下,于是兄弟阋墙、父子反目、夫妻告讦、同事揭发等破坏中国传统人伦道德的事,被官方认定为向党组织交心、向党靠拢的“高尚”之举。所以人与人之间从“防人之心不可无”到主动去害人、创造性地害人、以害人为己任,把害人当作向党献礼的“高尚”举动来炫耀,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换言之,四九年后官方治理国家的理念,就是大规模唤醒并激发民众身上的恶,让民众互相撕咬,互相攻击,捏造诬陷,希图全身自保。其实自保者最终才知道自己只不过被害晚几年或者被杀晚几个小时的苟活而已。
如果1949至1978年中国是政治上的互害国家的话,那么如今则是政治、经济及诸种利益上的互害社会。政府衙门都各尽其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每个职能部门都将公共利益部门化和私人化,你到我这来办事,我制约你给脸色看,反之亦然。所以政出多门,叠床架屋,互相扯皮,没有效率是常有的事。至于老百姓就更惨,他到所有的部门都得看脸色,都得被踢皮球的各部门摔摆够——还不一定能办成事。所以再差的老百姓都要找个七大姑八大姨的背景靠山,办事不成,就去求情,大家共同玩潜规则,玩得自得意满,真可谓喜气洋洋。本来可以按正规渠道办好的,但却要到处去求人去打点,其实他没有看到这里面,对人格的侮辱,求人的窝囊,以及求人过后的还情还债,增加了许多有形及无形的成本。而这样的事,除非你的官大你的官管用,否则你也难免要低三下四地求情。何况退休后,你也得体会一走茶就凉的世俗况味。也就是说,公务员之间及各部门之间,其实都是拿潜规则互相伤害,增加了各种扯皮成本,降低了效率。同时还培养了中国人喜玩阴谋,近乎无时无刻地玩阴谋,如此一来,丧失了发明创造的时间与精力,丧失了坦坦荡荡、一脸阳光地活着的乐趣。有些人由于信息的闭塞、洗脑的巨大作用,一生都不知道另外有的国家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有尊严地活着,还以为大家都像那样把求爹爹告奶奶,然后再在另一拨人面前装大爷的生活,当成天经地义的美好生活。其实这种伤害是一种恶性循环。
说中国是个互相伤害的社会,是一种恶性循环。就是每个人的尊严都不一定能得到完全之保证。有人说,错,胡锦涛有的,他有尊严。在这个恶性循环的社会食物链上,没有谁可以例外,连胡锦涛也不例外。每个公务员在上级领导面前都是奴才或者装作是奴才,但每个领导人在下属面前都把自己当作是大爷。在领导面前低三下四受的窝囊气当然会撒到下属那里,有人会说,胡锦涛不会吧。且不说那些太上皇理论和太子党对胡的牵扯,且不说胡要成天说那些他都不相信的鬼话,且不说出行不自由,且不说退了也不能过普通人的生活(想一想李斯的上蔡之恋吧,他们虽然衣食奢靡,但他们能得到真正的上蔡之恋吗),且不说自己一生说了多少违心话做了多少亏心事才爬到这个位置,且不说爬上了这个位置还得继续说假话,还得提防他们“热爱”的人民,对他们提出强烈的抗议。一个小小的区县政府都岗哨林立,政府工作人员都像被圈起来养的猪一样“安全”,也许你觉得这个“安全”是一种享受,但在我看来这种安全是一种惧怕,浸透着无处不在的恐惧。也就是在中国社会,普通老百姓固然恐惧,但对此未必是普通老百姓的“专美独享”,即便官大如胡锦涛,他也一样生活在恐惧中。所有人都生活在恐惧中,你说这个社会不是互相伤害,这是什么呢?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弄得所有人都恐惧的地步,都没有安全感,这个国家的政府还不思改革,难道他们爱上了害怕人民时的那种恐惧吗?难道得斯德歌尔摩综合症的不仅是我们普通人,而且还有那些达官贵人吗?是的。如果说普通人是因为被挟持,久而久之爱上了绑匪,那么官员包括胡温久而久之爱上这个绑架他们(当然也是他们在参与绑架乃至自缚)的专制制度。我们的民众和官员仿佛都像水牛喜欢滚烂泥潭并享受烂泥潭一样,并不知道可以把身上洗干净去享受那种不受拘束的、更多的自由生活。
中国社会畸形到所有人都恐惧,所有人都不知不觉地互相伤害(三聚氰胺是个最典型的例子, 这样的例子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过两天我会写一篇《互害社会的样本分析》),已形成一个互相恐惧和互相伤害的强大网络。但官方和民众特别是官方都不思改进这个空前有病的社会,眼看这个社会继续腐烂下去,而不怕继续烂下去的鱼死网破,这对大家来说都是有害无益的愚蠢之举。虽然每个人受害的深浅程度不一,但受到伤害的事实却是不可否认的,要改变这样的现实,要付出我们的智慧和行动。
2008年11月7日8:14分于成都
郑 义:凤仙花
在我的经验里,印象深刻的生活,要化作重复出现的梦境至少要有十几二十年沉淀。
我总是一再走进相似的梦境,也不知道别人如何。隔上一段时间,半年或数月,就会在梦中走进一处晦暗的墙角,往往是一座黄土板筑的农舍,在散发着霉气的旧物堆上翻撿。每一次总会有惊喜:嗨,这被子不还能用吗,补一补再洗洗!更多的时候是打开一旧木箱,惊喜地发现似曾相识的种种工具,諸如锈迹斑斑的斧子、凿子、刨刃,还有锈成一饼的钉子。便赶紧收捡起来,一边心里诧异道,怎么就没带走,竟然遗忘在这里了?无声的梦境里,一边收拾旧物,就有某种感动油然而生,泪水悄悄浮起。那些遥远的、失而复得的事物总是美好的。
这梦不断重复,场景会略有变换,有时是插队落户的小土房,有時是挖河工地或建筑工棚,但旧被褥和破箱子这两个道具是大致不变的,当然,还有那如陈酒般浓郁的恋旧之情。醒来就想,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梦的“主题”,大约是“搬迁”吧?离开中国之前,前半生可谓动荡不宁。搬过多少次家呢?有天计算了一番,至少有15次,还不算89民运失败后那段天涯浪迹。每一次,大都是箱子加铺盖卷。三年文革结束后,强迫自愿到山西太行山当农民,全部行李就是一个铺盖卷,一个彩线网兜装着的脸盆,还有一口喷涂了毛语录和葵花图案的赭石色木箱。箱板极薄,精确地说只有一个半厘米,底和盖是三合板,三个毫米,虽然加了几条木撑子,也像是纸糊的。价钱也不便宜,24元人民币,插队知青每人限购一只。如果有人写一部关于木箱的专著,就会发现这款木箱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知青们又都要装上十几二三十本书,一路火车汽车马车颠簸下来,上了山大多开裂了。
一生中买过也亲手做过不少的家俱,唯有这只木箱是最令人难忘的。
说下农村是“强迫自愿”,是指文革后期的“大翻个儿”。无论是“奉旨造反”、“越旨造反”还是“趁机造反”,一律被镇压清算,什么反都是不能造的。生活迅速回归红色专制之旧轨,“造反派”已成“反革命”的同义词。不“自愿”,留在城里,天子脚下,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吗?那是我们这一代人亲身经历的第一次政治大失败。这种失败感随我们流放到乡村,造成了一种群体性的批判性思维。各种离经叛道的讨论和串联,不久便引起官方关注。因通信中涉及政治,索尔仁尼琴被掳进“古拉格群岛”,我则被迫远走大兴安岭,在户籍控制最薄弱的边地开始了平生第一次逃亡。伴随我在东北黄花松林海里当“盲流”的,是一张破狗皮褥子,还有一只特制的有暗层的工具箱。那年月,可真是年轻啊。
六年农耕生活结束,那只“纸糊的”衣箱再加上这只流浪工具箱又跟我上了吕梁山。那是一座大型煤矿,当了建筑工人。那几年结结实实做了不少木箱,都是下班之后为工友们干的私活儿。建筑工是水上的浮萍,居无定所,随工程不断漂泊,木箱是最实用的家俱。在工棚里我有一只工具箱,离开煤矿时师兄弟们又给我钉了一个,就这样,箱子以及箱子里那些熟悉得令人心跳的旧工具就如卵石般沉入了记忆之河的深处。89民运失败后成了通缉犯,遙迢逃亡路上,又抖擞起精神,作了个串村走户的流浪木匠。夜深人静之时,往往会想起家里的那两只老工具箱。奇怪的是,想家的时候似不太多。其实那是个新家,太原府南华们东四条,“作家楼”顶层,二百平方米,新房,一色崭电视音响冰箱沙发书柜,在二十年前那是相当排场了。牵挂不舍的,竟然是那两只旧工具箱。真是没有富贵命。我猜想,在我的潜意识中,箱子定然成了颠沛流离的象征。
那艘十六年前在低矮云层下从南方小小渔港启航的偷渡之舟,既是一种与自由的连接,也是一种隔绝。除了手稿和随身衣物,旧有的一切皆无可奈何地抛在了船尾之后。从香港到纽约再到普林斯顿,走进空无一物的房间,打开手提包摊开衣物,坐地毯上和妻相视一乐,日子就这样再一次从头过起。
那套一室一厅的小公寓是作家老友苏炜夫妇为我们看下的。一进门,是一溜长长的不拐弯的楼梯,爬上去,就是空荡荡的地毯和墙壁。有煤气灶没有锅,有插销座没有灯,窗帘倒是有的,那种最简陋的塑料百叶帘儿。头一晚是怎么过的呢,实在记不起了。大约是苏炜送过来一套被褥吧,铺在地毯上,暖气倒是烧得很足。我和妻相拥而眠,心被幸福所填满。走过艰难漫长的路,我们终未失散。
几乎是从第二天开始,先期抵达普林斯顿的流亡者们就送来了各种家庭用品,每家一件,附近教会也帮了一把手。虽说是旧东西,几天下来,桌椅床柜台灯电视锅瓢碗盏也就应有尽有,满像那么回事了。似乎苏晓康家没有多余旧家俱,他太太傅丽便开车带我进了大学城,径直走进阿列克山德街上一间旧家俱店,让我随便挑。我看中一张大写字台,深咖啡色的,左侧小柜子里有一套复杂的机关与弹簧,一拉,就会嘎嘎作响地跳出一块放打字机的抽板,有点古堡幽灵的味儿,会跳出个漂亮的女妖精来吗?风格也古板沉重,有点像我写的文章。价钱我记得很清楚,二十五美元。喜欢吗?傅丽满面微笑,掏出钱包就往外捻绿花花的票子。二十五美元!那时在我的眼里简直是一笔大钱。到美国头几年,我的所有文章都是在这张写字台上写的,包括长篇小说《神树》。后来傅丽出了车祸,一直未能完全恢复,真是很令人伤感。
记得有一天万润南从法国来看我们,凳子没坐热,就拽上我开车到处找商店。那阵儿我不会开车也不熟悉附近街市,老万就往大路上开,撞见大店就进。进了门,笑笑地举手一划拉,说:呐、呐,你们刚安家,呐,看看需要点什么东西!我忙说什么都有了,千万不要破费!老万是中共建政后头一茬儿民营企业家,鼎鼎大名的四通公司奠基者、灵魂人物。89之前,那是站海淀一跺脚全北京地面都要打颤的新贵。只可惜他不能抑制内心的激情,卷入太深。不得已出亡海外,万贯家产都与他绝了缘分。那些年他是全球最大民运组织“民主中国阵线”的头儿,满世界跑着干革命。在巴黎开了间中餐馆,日子过得也勉强。见我执意推辞,便自作主张,为我们购买了一套玻璃餐具,从汤盆盘子到饭碗,总是看见我们那些餐具过于拼凑了。后来,老万想以炒股来筹集民运经费,几起几落,最后输得精光,跑到洛杉矶开了出租车。心脏又不好,有次在路上突然发作,差点出大事。这些是后话了。记得当年我们花钱买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是电脑,一是汽车。买电脑是张郎郎的主意,说往后写作一定离不了电脑,带着我去买了一部当时最先进的386。汽车是苏炜带我们去买的,三千块钱买了辆浅蓝色的二手福特车,STATION WAIGEN,中国叫工具车,车顶上背着行李架。我看上的就是这个行李架,挺威风。车屁股是方的,地方大,可以捡点旧家俱什么的。
流亡者的家,大多是从街边上捡来的。
美国人不用的旧家俱,一般有几个去处。一是在阳光明丽的好天气,家门口摆个地摊,把淘汰下来的各色居家用品搬出来卖,其中也包括旧家俱。不冷不热的,一家老小坐那儿晒太阳,随便定个价钱,有时也跟人还价,无非是个兴致。还有就是捐给“救世军”旧货店,由他们标个價稀烂贱卖给穷人。最省事的,自然就是一扔了事。环境幽雅的高收入社区,是不能随便扔家俱的。一般的公寓区,则很是方便,扔大型垃圾箱里便可。尚有七八成新的,便摆在垃圾箱旁的街边,等人来捡。谁看到了,都会打个电话,叫我马上就去。苏炜、陈奎德、孔捷生都给我打过这种电话,刘宾雁也曾兴致勃勃地叫我赶紧去他家附近看一套相当不错的柜子。没过多久,我就成了捡家俱的专门家。我当过木匠,对家俱有特殊感情,特别是对做工精湛的老家俱。另外,我还发现了一块风水宝地。
我家所在的“小红莓”地区,有一大片二层红砖公寓。公寓区紧北面是大片的玉米田。就在这居住区与农田的交界处,放置了一个硕大无比的垃圾箱。准确地说,是一个大型卡车拖运的集装箱,法定的旧家俱丢弃处。还记得初次发现新大陆的兴奋:顺焊接在箱体上的小铁梯爬上去,往里面一瞅,那可真叫人眼晕!一切居家用品,从床到水壶,从自行车洗衣机到冰箱彩电,你需要和不需要的,认得不认得的,应有尽有——除了汽车和船。这也是“捡”吗?我悄悄环顾四方,怯怯自语道,他娘的这简直是偷了!很快,我们的家俱就淘汰了一遍。发现了更好的,就换。只恨房间小,摆不了几件东西。曾夸下海口,说再有难兄难弟来普林斯顿,一日之内便能为他置办一整套家俱——除了书柜。住公寓的人,有藏书的极少,哪像我们这些穷酸秀才,眼看着成了丧家之犬,还见天踅摸着书书书。后来89工人领袖韩东方一家出来,就帮他很捡了几件家俱,眼光老道,动作熟练,外带送货上门。
流亡的日子,也还是另有一番情趣。
除了捡家俱,还捡过一些其他东西。
某晚出行,车灯一晃,见路边躺倒一鹿,车撞死的,心中就转起了念头。“小红莓”左近是农村,除了我们那个公寓区,一家家农户都隔得远。黑黢黢的乡间小路上,犹豫了几分钟,还是调转了车头。一摸,寒风中那鹿尚有余温,便掀开后门,攥住前后蹄,血淋淋地甩将进去。到得家门口,却死活搬它不动了,只好叫来近邻苏炜。苏老弟虽插过队,却是书生本色,见了血就脸色发绿,手脚皆软。好不易将鹿抬进门,再合力抬上长长的楼梯。妻问刚才是如何弄上车的,我说做贼时肾上腺素泛滥,力大无穷。美国法律多如牛毛,也不知路边捡头鹿犯不犯法。拿出当知青时剔羊的本事,在厨房里剥皮去头尾,将好肉分作十余份,冰箱里冻了,分送普林斯顿各友人。只是厨房里到处血迹斑斑,如同活杀了一人。过两日,喘匀了气儿,把自己那份鹿肉加上姜葱蒜花椒大料红烧了。味道不错,口感亦可。却不料食后燥热异常,大冬天脱了个光膀子。中医说鹿肉大热,过去以为野狐禅。自此便再不捡鹿。
苏炜捡过一条被人遗弃的大黄狗,我捡过好几盆观赏植物。后来就有了教训:凡有生命的东西是不能随便捡的。那大黄狗有过一次被遗弃的凄惶,对苏炜一家百般依恋。那种小心翼翼的似带猜测的眼神,真叫人心疼。后来狗老了,连车都爬不上去了,苏炜为它送了终,埋在了他家后院,孩子哭大人也哭,还写了祭文。就有文友叹道,就算是个人,也死得值了,两万字的大块文章!捡来的植物也是,勤照顾着点儿,就一天天往高了窜。换过了几次盆,小房间就再难有它们容身的空间。又不能扔掉,朝夕相处多年,好歹是一条生命。虽无大黄狗那种令人恻隐的眼神,也是下不了手的。一盆尼安德贝拉棕榈,很像水竹的那种,捡来时是袖珍级,十几年后长成一棵小树,送给了的过来的女作家廖天琪。一盆帝王棕榈,原生于热带,长得顶到天花板,送给张郎郎,他家天花板高。可惜后来死了,郎郎还专门向我道了声歉。一盆和平百合,类似于万年青,叶片肥大,开白花,也是因长得太旺,摆我书房正中,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只好找了个大房子嫁了出去。数月后再看到时,已是枝残叶败,仅剩小半条命了。怎么会这样?送来时生机盎然花枝招展的。我二话不说,把她抱上车,眼泪止不住汪起:女儿,咱们回家去……
有了这些经历,再不敢捡有生命之物。家里仅存的几盆植物,特别是那盆失而复得的百合花,也是要养老送终的。
有一次和几位留学生聚餐,他们聊股票行情,我们讲捡破烂趣事,渐发觉有些不合时宜的味道。有人善意提醒道,还是要尽快进入美国主流社会……听话听音,这句话令我自觉形惭而又纳闷。通过捐赠、贱卖、跳蚤市场、捡拾,美国社会形成一个帮助贫困者和新移民的物资循环流。这是一个荣辱观未曾颠倒的社会。凡新来乍到的,除了投资移民与卷款潜逃的公仆,少有不捡拾旧物者。吾人早已放下著名作家学者之尊,还有人替我们扛着呢?普林斯顿以她引以为傲的人道主义传统接纳过众多流亡者,在他们遭旧世界追杀煎迫之际给予庇护与尊严。中国流亡者,不过是新近发生的故旧之事。谚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没有涌泉而唯有文字。我们把流亡期间特别是寄居普林斯顿时期所完成的著作赠与普大图书馆。每一页上都书写着中国人的血泪以及对自由的渴望。这些书籍,如能在中国出版,每一本,恐怕都可以实现小康吧?有留学生求证,我新出版的《红色纪念碑》是否挣足一笔大钱,置了一栋大房子。答曰无稽之谈。倘若在中国,不谈精神价值,仅版税,要买楼也不止一两栋。我们当然很难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我们过去的血泪与未来的向往、我们的心、我们所献身的“主流”全在中国。
两三年后,朋友们都找到了各种谋生之途,离别了普林斯顿这个中转港,星散四方。回想起那段捡家俱的日子,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尽的欢乐。我猜测,那是初尝自由之果的欢乐,也是生活清贫而精神格外富足的欢乐。一种终其一生亦绝难再现的人生境界。
前两年,二哥赠我几册他亲自编印的图集,嘱我传之后代。书名叫《复照和仲夏之梦——我们的童年》,“复照和仲夏”分别是我们兄弟姐妹五人名字中最后一字或谐音,看得出,颇用了一番推敲的功夫。上好铜版纸,彩印,制作极为精美。除了必不可少的老照片,还有两兄写的优美文字。最为难得的,是几幅重庆北碚故居的回忆图。两兄皆为著名建筑家,画建筑是他们的拿手技艺。为了准确再现记忆中的故居,画了庭院及住宅的总平面图、鸟瞰图、总立面图,然后是住宅的平面图、鸟瞰图、立面图,意犹未尽,又画了住宅三个角度的透视图。一个美轮美奂的家,一个逝去的童年之梦。严格说来,这不是我的梦。红军占领重庆时,我不过两岁多。自此扫地出门,沦为赤贫。父亲和卢作孚等创办了民生轮船公司,无党无派,不贪不渎,还把事业做得很大,成了长江上最大的民营托拉斯。搁在今日,不知道有那位企业家敢与他们相比,官办民营都算上。这本图集,引导我第一次走进那个早已遗失的家。二哥画那些图,用了最新的电脑技术。庭院、房屋、林木、花卉、汽车、人物,效果逼真,宛如照片。院墙外水田的涟漪,屋檐下飞舞的阳光,烟囱里飘出的炊烟,孩子手牵的黄狗,还有天上飞过的那些大雁、灰鹳、鸽子,无不寄托了如水似烟的绵长思念。
读罢这本图集,我忽然醒悟:那些我名之为“搬迁”的梦境,实在是蕴涵了另一层更深的永恒的主题——“家园”。我们这个大家,半个多世纪以来所经历的,无非是一次接一次的毁弃。与众兄姐相比,我毁弃的最多,稍不留神便仅剩一箱一被,以至于孓然一身。图集的名字两处用典,优美浪漫。一处是王维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另一处是莎士比亚名剧《仲夏夜之梦》。我的梦迥然不同,一回回走进霉湿的土房去收捡旧物,既不优美亦不浪漫。奇怪的是,心中却找不到怨愤不平,尽管也斩不断如丝如缕的叹婉与留恋。
也许,与失去相比,我得到的更多。
我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家园。
遥忆初到普林斯顿的日子,真是一段忘却忧愁的幸福岁月。
耶稣说: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野地里的百合花,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就是所罗门王最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野花一朵呢。
——正是如此。被逐出中国那一刻,我们真变成了天上的飞鸟和野地里的百合花。耕作纺织的本领废去,仓里的半生积蓄丢弃,真是赤条条来去,还能有什么牵挂?捡拾到的每一件旧餐桌旧沙发旧书柜,都会给我们带来有如晨露般新鲜的欢乐。白来的,白白赐予的,比花钱买来的更令人惊喜。那一刻真令人留恋。那一刻我们变成了在田野上采摘野花,在海滩上捡拾贝壳的男孩和女孩。我们用不起眼的野花编织成新嫁娘的花冠,把纸片摺叠成出海远航的帆船。那一阵儿我们没有房子也没有贷款,不买多少东西也没几张账单。不担忧明天,而每一个今日,却又不乏吃喝穿戴。人所习有的贪欲被斩断。吃得俭朴,睡得甜蜜。每一天都感恩。每一天都欢喜,都有荡漾在心底的千金难买的恬静。后来,不知觉间又回到了生活的常轨,每日里焦躁不安,喜亦是忧,忧亦是忧,心灵里没有了喜乐与平安。匆匆忙忙,你急着要奔哪儿去呢?
回想初到美国时度过的那些飞鸟野花的生活,真是一段天堂般的日子。
只是,再也回不去了。
从普林斯顿搬迁到华盛顿DC,家俱装了满满腾腾一大车。再不是无产阶级了,有沙发有席梦思床还有钢琴。捡来的旧家俱还是舍不得扔,每一件都留有那一段生活的印迹,都有自己的小小故事。放在我书房里的那只长沙发,仿佛是孔捷生的,他有了新的,就淘汰给我们。棕绿色的粗麻布面,造型简朴大方。同样的沙发,在刘宾雁客厅里还有两只,估计原先是一套。后来,妻做主买了一套崭新的真皮沙发,再也容纳不下。想摆在门口让路人捡去,却搬不下楼,也不知当初那几个搬运工是如何抬上来的。只好搬阳台上,用绳子套着往下放。一失手,摔散了架。把那些弹簧、泡沫塑料、麻布面料扔了垃圾,剩下几块木板,却是上等柚木,浅红色的,实在不忍心丢弃。想来想去,拿它们打了一只出号的木桶,砸上两道铁箍,装上泥土肥料,种花。我喜欢凤仙花,街头房角四处可见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五片花瓣,最大的一瓣正中有一开裂,乍看上去便是匀匀称称的六瓣。这花儿贱,好养活,有肥没肥都长,连旱几天也死不了。至多是白天假死,夜里吸上点地气又活转来。一场雨过去,就又是花红叶茂了。凤仙花不富贵,开得却热烈,真是比所罗门王的绫罗绸缎漂亮。花期也长,不凋谢,能开到初冬时节,直到某夜寒潮来袭,顶着不败的繁花猝然死去。这花桶也好,大,土深肥足,三五日忘浇水也旱不着,于是凤仙花就燃成了一团火。想一想也真是奇妙,普林斯顿那些清贫无忧的岁月,经由一只拾来的旧沙发,变来变去变成了一只花桶,末了,其余韵竟然是一桶红艳艳的凤仙花。
在我的经验里,印象深刻的生活,要化作重复出现的梦境至少要有十几二十年沉淀。也就是说,再过几年,我就再不会梦见破被褥旧木箱和那些锈蚀的老工具了。
写累了,我就会推开书房门,走上阳台,去看那一大桶红艳的花。花蕊里是阳光明媚的普林斯顿,二十年前的我开着我们第一辆浅蓝色福特车,车顶上绑着一只刚捡来的长沙发,青春四射的妻抱着吃奶的小女儿,倚在门边望着我灿烂地笑……
2008年7月16日
于华盛顿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