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期刊观察]域外

  
  诺曼·梅勒谈小说的艺术

  《巴黎评论》(Paris Review),夏季号  
  
  在这篇头条访谈中,梅勒回忆了当年初闻海明威吞枪自尽时的惊愕。“从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个巨大的警告。”梅勒说,海明威是在告诉所有人,“你做了小说家,也就进入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心理旅程,它会把你的脸轰掉。”

  84岁的老梅勒也谈到了夕阳人生。“作为小说家,你变老的时候,没有理由不比以前更聪明。人生每过上一年,你都应该更多地了解人性。可你会写得像以前一样好,一样棒吗?不,不一定。你会越来越力不从心。”他拿车来打比方,说人老了,脑袋就不中用了。“为什么有些活儿,新车能做,老车却做不来?”他说,“你得明白,这是理所当然的。你不能对一辆老车一通乱踹,还说,你背叛了我!”  
  
  知识分子戈登·布朗

  《展望》(Prospect),7月号  
  
  戈登·布朗是近年来最博览群书的政治家之一,那么他有怎样的知识分子背景?这些风格又将如何影响他的首相任期呢?三十多年前,他是意大利共产党领袖葛兰西的崇拜者,属于当时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民主派,他们力图在激进的革命派和所谓的修正主义者之间架起桥梁。

  布朗的阅读既广泛又不失重点,他读马丁·沃尔夫的《全球化为何有效》,也读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以及基辛格的《大外交》,并建议其阁员也读这些书。在最近出版的《勇者八人》(Courage:Eight Portraits)一书中,他向马丁·路德·金和曼德拉等人致敬,颂扬他们与社会不公与不义展开的斗争。

  他年轻的曾经写道:“行动者才是真正的哲学家,而哲学家必须做一个行动者。”布朗正是葛兰西式的知识分子,阅读/思考,并付诸政治行动。  
  
  路上之王

  《国家》(The Nation),7月30日  
  
  1907年,恰好在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Onthe Road)》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之前50年,杰克·伦敦出版了回忆录《路(The Road)》,今年是它的一百周年纪念,却远不如《在路上》的五十周年盛大。

  《路》反映出了杰克·伦敦强烈的阶级意识,他与西奥多·德莱塞、厄普顿·辛克莱等同代作家一样,致力于让读者看到美国社会的种种不公,号召人们挺身而起,采取政治行动。伦敦也记录了他在美国大地上的游历,乘火车、汽船,或徒步——甚至把鞋也走烂了,只好赤足前行。

  《路》堪称美国路上文学的经典之作,与五十年后垮掉的一代之经典《在路上》一样,通过第一手的观察,记录下美国社会的百态,亦充满了彼时所特有的时代精神。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