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健国:“井冈山精神”五种版本

 

要开「十七大」还是「九大」?

二○○七年七月二十三日晚,央视开始在黄金时间连续播出三十六集电视剧《井冈山》,该剧的片尾曲竟然是文革时「四人帮」指挥全国天天狂唱的「北斗歌」:「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这使胡锦涛倡导了四年的重提「井冈山精神」,达到了高潮。

四十年前,一九六七年元月中旬,十五岁的我曾以红卫兵的狂热在井冈山呆了五天,天天高唱「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直到一九七一年「九?一三」事件,「林副统帅」摔死温都尔汗,我才恍悟了「北斗星」的恐惧——历史证明,只要将毛泽东颂为北斗星,中国就一定会有大灾大难.想不到,这令人极其翻胃的文革造神歌「北斗星」,竟然於十七大前夕天天在央视黄金时间作为主旋律响彻云霄——这是怎么啦?是要开「十七大」还是想开「九大」?

新闻说,此时播出电视剧《井冈山》,是「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该剧由中央电视台、中纪委电教中心、解放军总政宣传部、江西省委宣传部和南京军区政治部联合出品,自去年十月在江西开机拍摄,一直享受高规格礼遇。目前,「中宣部已正式下文将此剧列为近两年电视剧创作重中之重的电视作品。」

但知情者透露,电视剧《井冈山》真正的深层意义是,胡锦涛数年来一直欲借重提「井冈山精神」主宰十七大。自二○○三年九月胡锦涛视察江西时提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来,先后有李长春(二○○三年十一月)、曾庆红(二○○七年五月)等中央领导亲临井冈山,强调发扬「井冈山精神」。不过,对到底什么是「井冈山精神」,这些大人物却一直含糊其辞,语焉不详,似乎有意留有创新余地。倒是一批学者文人为之摇旗注经,心直口快,特别是武汉史学工作者马社香女士,继专文为毛远新评功摆好之后,又在二○○六年十月出版了大颂毛泽东发动文革的新着《前奏,毛泽东一九六五年重上井冈山》(下简称《前奏》),让「井冈山精神」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轨迹和五种版本:

「井冈山精神」五种版本

一、井冈山老红军战士心中的「井冈山精神」——艰苦奋斗.

《前奏》披露: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五日下午,重上井冈山的毛泽东在井冈山宾馆一一五房,问王卓超几位井冈山老红军战士,什么是「井冈山精神」?王卓超等人异口同声地说:艰苦奋斗.毛泽东摇头.

二、汪东兴心中的「井冈山精神」——支部建在连上(党指挥枪)。

《前奏》纪录:王卓超说,毛泽东那笑容就像老师听到学生回答,感到文不切题.他叫我们再想想,说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面,只是一点,还差两点,叫从制度方面想。汪东兴一拍前额,说:「支部建在连上。」

三、毛泽东心中的「井冈山精神」——士兵民主。

《前奏》描述:毛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

四、马社香、毛佩琦补充的「井冈山精神」——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的「当权派」也需要一次「三湾改编」。

知名明史专家毛佩琦读了《前奏》,极为讚赏,专文评论道:一九二七年,毛泽东在去井冈山的路上,在三湾对部队进行了改编,三湾成为中国革命重要的分水岭.「「三湾改编」将秋收起义部队中对革命丧失信心的军官都撤了,给部队新的生命。抑或毛泽东认为,走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一次重上井冈山,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的「当权派」也需要一次「改编」了!?」秋收起义后上井冈山,是中国革命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三湾改编是挺进井冈山的第一步。没有三湾,就没有井冈山;没有井冈山,就没有新中国……可今天的队伍再也不是秋收起义后的千把人了……社会主义执政党的「三湾」在哪里?

五、谢韬等民主社会主义者心中的「井冈山精神」——苏联模式的暴力社会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前副校长谢韬在其网文《只有民主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中,不点名地批评了「井冈山精神」是苏联模式的暴力社会主义.民间思想者呼应道,毛泽东赋予井冈山的真正意义是「枪桿子里面出政权」,「枪桿子里面出主席」,井冈山是中国走向「暴力社会主义」的发源地和根据地,也可以说是文革的发源地和根据地——一九六五年五月,毛泽东在酝酿发动文革时,沿着秋收起义暴力革命之路重上井冈山,是井冈山经验,使毛制定了利用林彪控制枪桿子打倒刘邓的文革早期战略。

再纠正「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中国两大政治名山之中第一政治名山(另一政治名山是庐山)。八十年历史证明,凡出现「井冈山热」,中共必有暴力与专制大风浪。

一九六五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意在纠正「井冈山精神」涵义,将「井冈山精神」的核心纠正到毛委员领导下的「士兵民主」上,结果是有了红太阳统帅下的红卫兵动乱全国,十年文革。而今胡锦涛重提「井冈山精神」,似乎大有再纠正「井冈山精神」涵义之创新——在今日五种「井冈山精神」之中,胡最可能选择哪一种?局限於「艰苦奋斗」太小儿科;若将「士兵民主」,转为「党内民主」,实难驾驭;若是承认「井冈山精神」即苏联模式的暴力社会主义,可能自毁长城;只有将「支部建在连上」(党指挥枪)引申为军委主席领导一切,将「三湾改编」创新为利用十七大「改编」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的「当权派」,才是真正的发扬「井冈山精神」。尽管这种重提「井冈山精神」大潮(如《前奏》)大有为文革平反,为「毛泽东晚年错误」招魂之嫌。

有迹象表明,今日重提「井冈山精神」酷似四十二年前毛泽东重上井冈山——重上井冈山首先意味着抓紧枪桿子,以民主的模样行绝对的新专制——一九六五年五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即宣佈军队取消军衔制,借此削弱军中「反骨」的影响;二○○七年七月胡锦涛重提「井冈山精神」,「七月一日全国军队换上新军装」,「七月六日,胡锦涛在八一大楼以军委主席身份授予副总参谋长许其亮、总后勤政委孙大发、海军司令吴胜利三人上将军衔」,「七月十七日,军方在军事博物馆举办国防和军队建设展览,纪念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林彪的元帅戎装照片赫然在目」——为林彪部分恢复名誉,是否为了影响军队某些情绪?七月二十日,胡锦涛在纪念杨尚昆诞辰一○○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杨尚昆兄弟在军中余威不小,此举也似抓紧军队?

心中只有枪桿子,以「士兵民主」的阳谋牢牢掌握枪桿子,由此放心大胆地禁止一切真正的民主宪政,这就是重提「井冈山精神」的要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