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爱宗:治理豪华楼堂馆所当从清理“坏典型”入手

 

广东雷州市客路镇207国道旁新建的一座5层3600平方米的办公楼,是湛江市处级重点扶贫单位之一的华侨管理区。大楼内,从书记到办公室副主任,无一例外拥有独立的大办公室,其中书记的办公室位于一楼,约150平方米大小,由办公区和休息区组成。据悉,这座办公楼及周边附属设施的造价接近1100万元,而原预算是只有280万元左右,到最后结算却超过了3倍有余(8月7日《新快报》)。

同一天,中国政府网消息称“中央九部门完成复查30省市党政机关办公楼”,提到“目前,各地区、各部门均按计划完成了自查工作,由中央纪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审计署以及国管局、中直管理局等九部门组织的22个复查工作组已完成了对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中央部门、人民团体的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的复查工作”,但遗憾的是该新闻没有如期公布到底哪些豪华办公楼超标,明显是严重的“政府信息披露不透明,不对称”。

这里不妨再翻出中办、国办今年上半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通知》中规定,办公楼“省(部)级不得超过4000元/平方米,市(地)级不得超过3000元/平方米,县(处)级及以下单位不得超过2500元/平方米”。照此推算,处级单位华侨管理区3600平方米的办公楼造价应不超过900万元,但实际该新办公楼花费了1100万元左右。这条新闻正好可以说明现在一些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机构出现了违规修建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现象,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6月27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今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上,例行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其中曝光民航总局、信息产业部等4个部门所属的5个单位存在未经批准和超标准、超概算建设办公楼、培训中心等问题,涉及金额17.39亿元。此外,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供销总社、新闻出版总署等15个部门截留、少报和转移资金等3.94亿元。

中国有两句俗语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和“上行下效”,恐怕我们每个成年人几乎都知道这句话。事实上,我们看到的也正是这样,比如从中央到省里,到中央部委如民航总局、信息产业部,哪一级办公楼不是越建越气派。这个现象出现,不上行下效才怪呢?于是,我们就听到有人说了,“凭什么兴你建不让我建,建了搬进去了,你还能让我搬出来”。被称为天下第一豪华县衙——浙江长兴县政府办公楼,人民网披露其造价超过10个亿了,在里面上班的人透出话说,“上班根本不想回家!里面中央空调、电视机一应俱全,耗电可能是很厉害”。更可怕的是行政大楼前的音乐喷泉和大剧院都是奢侈浪费的极端典型。

政府大楼,纳税人的钱被用来作为政府官员个人享乐和比排场的投资,再看看学校,比如安徽阜阳因暴雨引发洪水,冲毁的却是小学学校,而豪华的颍州区办公楼“我自岿然不动”。公共设施差,政府大楼豪华,这叫怎么对得起政府门口前面的“为人民服务”这行大字?所谓“区里财政紧,建这样一个豪华的办公楼,财政很吃力,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可以从一个干部大言不惭的言论就能看出,办公楼“为人民服务”的功能、作用之首,其实是为他们自己的派头、舒适而服务。

地方胡来,中央需要严加监管才是对的。但中央不听招呼,又需要谁来监管呢?再听中央的声音:《人民日报》评论员8月6日称“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这是该报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的之第四篇评论员文章。是的,改革开放使城乡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想不到”“不敢想”的变化,老百姓有实惠了,但对比当官的,官员的实惠似乎更多,对自己却更大方了,因为我又看到一些政府部门的有些坏做法正是这样,比如李金华每年审计出问题的国务院有关部委,肆意挥霍财政资金,并没有经过纳税人的授权,更没有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这一要求,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再比如中国字头的三所干部学院更是耗资惊人,其中于2005年3月18日正式开学的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位于上海南浦大桥之畔,占地619亩,2005年的数字称已立项的投资预算近8亿元;而井冈山干部学院仅配套工程的投资就达30亿元,占地226亩,包括修通泰井高速公路,扩建井冈山机场,改造井冈山电网和通往现场教学点的五条公路,以及对现场教学点进行的全面修缮和维护。另一所是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位于延安市枣园,占地占地240亩,工程总投资1.8亿多元。而建校和培训这大笔费用,不知又需要多少巨额财政收入。记得这三所干部学院的办学方针被人拟成一副对联,上联是“艰苦奋斗,执政为民”,下联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横批是“实事求是”。这些话都是很实际的,但是既然从中央到地方都要求政府官员艰苦奋斗,执政为民,要实事求是,要让人民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可为什么不根据现在的这三所干部院校却耗费巨资——超过50个亿,占地约千亩,为什么要造那么豪华呢?

前不久,广州新快报记者邓毅富报道“央视天涯联手征线索,各地豪华楼堂集体曝光”。央视《新闻调查》的记者柴静鼓励各地网友曝光当地豪华政府超标楼堂,行使公民监督权,他说:“你从来不知道这个楼花了多少钱———也没有人认为有必要告诉你,虽然这办公楼上亿的造价,是你这样的人每个月从工资里扣出去的钱。不够的话,它可能是你父亲养老的钱,是你母亲治病的钱,是那个每天在你眼前伸手乞讨的人本来应该得到的钱。你中考的政治题里有一道”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有什么意义?从明天起,如果你经过它,拿起你的相机,拍下来,或者用笔记下来传给我们。你是公民,也是记者。“可后来,中央电视台的柴静的报道做不下去了,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她做错了、监督错了吗?

公民监督和舆论监督一点没有错,我们看到网友们继续在网上发帖发图“声讨”各地豪华厅堂,无论是北京长安街两侧林立气派、气宇轩昂的政府大楼、组织机构、职能部门,还是地方政府机构在豪华办公楼建设投入、规模、设计、功能上互相攀比,上行下效,蔚然成风,甚至贫困县、乡镇一级也搞这套……如果不实行有效的监督,没有民意表达,又如何制约公共权力敛财公共财政呢?所谓清理整顿,要求自查自纠,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按照要求使用小面积办公室,但人家不理你这个规定,又能拿他怎么样?所以,必须切实推行舆论监督和民意监督,如果中央有心,当把治理豪华楼堂馆所从清理中央三巨资干部学院、民航总局、信息产业部等“坏典型”入手,甚至高层有决心把这些豪华建筑变卖了,一则减轻人民负担,二则可以把变卖资金用在中小学基础教育这个刀刃上,“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样岂不更能利国利民,功在千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