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稼祥先生大作《中南海「工程师时代」近尾声》(刊於《动向》二○○七年七月号,以下简称吴文),受益匪浅,但感意犹未尽,尝试狗尾续貂。
「工程师王朝」的历史成因
根据吴先生的观点,「工程师时代」形成於中共十四大,至十六大达到鼎盛,预计十七大将走向尾声。吴文以中共十四大之前的「革命家时代」区别於「工程师时代」,但未论及「工程师时代」是如何形成的。
除了王震等一批大老粗外,中共第一代和第二代高层领导人基本上由知识分子组成。然而,他们大多数不是正规大学系统培养出来的,而是只有中小学学历的小知识分子,或者是社会边缘人而后自学成才。因而,他们的自然科学技术知识极其贫乏,对於代表当时社会价值的人文社会科学非常鄙视,对於普世价值的民主自由从未真正接受。於是就有了中共建政初期颟顸无知、劳民伤财、后患无穷的全国大学院系大调整。中共当局把清华大学等一大批综合大学改造成了单一的理工科大学.把北京大学等一大批综合大学里的工科、农科、医科划拨到其他单一的工科、农科、医科院校中去,变成了畸形的只有文科理科的所谓综合院校。
中共高层领导人狂妄自大,自诩为盘古开天以来中国第一全能政府,不必由人文社会科学院校科系培训政治、社会等方面专门的人才。因此荒唐地废除了政治学、社会学等专业.哲学、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为核心课程。历史学以联共(布)党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共党史为核心课程。法学则以马克思主义法学为核心课程。从一九四九至一九七九年,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八亿人口的世界大国竟然只用两部法律统治,一部是《婚姻法》;另一部是《宪法》。中共高层领导人认为他们自己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掌握终极真理,代表人民利益,垄断国家政权,还要大学培训政治、社会等方面专门的人才干什么.毛泽东竟然认为文科大学都不必办了。然而,对於理工医农专业,中共高层感觉神秘或陌生,认为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有真才实学.对於这类院校,出於维护红朝统治的需要,中共不敢取消。在中共高层领导人眼里,理工医农专业的毕业生是人才,而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只会耍嘴皮子,玩笔桿子,要不要无所谓.而且对於其中的一些人还要提防警惕,因为这些人爱动脑子,提意见,不乖乖地接受改造,甚至挑战一党专政。
工程师治国与专家治国的区别
以上就是「工程师王朝」形成的历史背景。在八十年代新老交替、提拔年轻干部的过程中,理工医农专业的毕业生成为主要人选,而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则很少有人入选.其结果是,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省部级以上领导机关成了「北大荒」(北京大学),被「大清王朝」(清华大学)包揽。
中共宣传部门吹捧邓小平等中共元老如何有战略眼光,主动让贤,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其实,他们大都提拔安插自己的亲信,拼凑或加强自己的帮派体系,即团派、秘书帮;甚至重用自己的子女亲戚,即太子党.
一些御用文人吹捧中共元老如何高瞻远瞩,推动专家治国。而实际上,工程师治国与专家治国有本质区别.工程师只不过是专家大队中的一支小队。在西方国家中,专家治国主要是指律师、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等专家在治理国家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专家治国是以民主政治为基础,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去留、不被任何政党所操纵的文官制度为骨架的。凡是一党专政的国家,不管其领导人及政府中有多少大学毕业生,都不是专家治国。前苏联比中共大批任用大学毕业生为党政干部早四十年,但是世界上鲜有人(中共宣传部门和御用文人除外)将其视为专家治国。
在「工程师王朝」形成的过程中,并非中共元老一手掌控,有一些偶然因素。例如,李长春的发迹与小品演员郭达的成名有些类似。郭达在八十年代初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一举成名。原先安排另一位演员,但是这位演员因为忙於拍电影未能出演,临时由郭达顶替救场。后来这位演员后悔不已,因为他没有认识到电视作为一种新传媒的巨大威力,而没有赶去演出,永远失去了成名机会。
李长春於一九六八至一九七五年在辽宁省渖阳市开关厂任技术员.据说其人并无过人之处,亦不见有特殊才能。一九七五年渖阳市电器工业公司向渖阳市开关厂要一个人去公司帮忙数月。在那个年代,上级公司向下级国有企业借调工作人员是常有的事,企业一般都派平庸的人去应付。原先拟派的人不愿去,结果成全了李长春。李后来逢迎拍马,被渖阳市和辽宁省老干部看上并提携,随之青云直上。
吴仪则是借助民主春风走上了北京市领导岗位。她毕业於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一九八八年春季北京市召开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市政府领导人换届选举.北京市妇女联合会一反党的婢女长期软弱形象,推举吴仪和何鲁丽为副市长候选人,并在代表中间为其助选拉票。当时的政治气候有利於推进民主法制,赵紫阳主持工作的中共中央对此未加干涉,结果吴仪和何鲁丽双双当选为副市长.但六四之后,江泽民、李鹏、陈希同等保守派领导人不能容忍民主选举的结果,将吴仪和何鲁丽都调离北京市。吴仪改任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副部长,后任副总理;何鲁丽的父亲何思远曾任一九四九年北平易帜前的市长,帮助中共「和平解放」北平。为了统战的需要,何鲁丽被安排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主席,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工程师王朝」的败笔
「工程师王朝」有其明显缺陷。在知识结构上,这些工程师出身的领导人欠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直线型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难以理解和思考複杂的问题,没有处理政治、经济、社会事务的经验,在政府运作中不善於组织协调,尤其是不善於起草和修改行政文件。其中有些人甚至闹出常识性笑话。例如,李长春和张高丽不知「夸父追日」是神话。当年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任深圳市委书记。有一次李长春到深圳视察,在张高丽陪同下看了一齣舞台剧《深圳的故事》。剧中有个虚拟人物「夸父」,李长春看不明白,问张高丽「夸父是什么人?」张是厦门大学经济系统计专业毕业生,也是一个人文白癡.张也不清楚夸父何许人也,仅知道是个古代人物。此事当时在广东政界传为笑谈。李长春在十七大上将留任政治局常委;张高丽现任天津市委书记,十七大将进政治局。这样没有人文社会科学修养的人士统治中国,其结果可想而知。
另一个例子是李贵鲜和朱鎔基。李系前苏联莫斯科门氏化工学院工程物理化学系电真空化学专业毕业;朱系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毕业.这两个人其实都不懂经济和金融。一九九三年,通货膨胀严重,金融市场混乱.当时李贵鲜任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朱鎔基任主管财政金融的常务副总理。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朱面斥李不懂金融、期货和股票。其实朱又懂多少?朱鎔基撤了李贵鲜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职务,改为自己兼任。然而,朱固执己见,实施了几项只顾短期不管长远、照顾利益集团忽略民众的经济政策,给温家宝政府留下了许多难题.朱鎔基下台后,李贵鲜一有机会就揭露朱任总理期间的重大失误.
再看李鹏,前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水力发电系毕业,以愚笨而着名,在会议上念秘书撰写的讲话稿经常出错.他根本不懂人文社会科学,更不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了创造自己的政绩以及青史留名,强行建设三峡工程,遭到中外专家学者批评.他好勇斗狠,不知人文关怀为何物,在六四事件中血腥镇压学生和市民的丑恶行径,更使其遗臭万年。江泽民毕业於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虽然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但明显缺乏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修养.他的特点是不懂装懂,喜欢卖弄。他在执政期间颟顸无能,丢人现眼,尽人皆知。
距离真正专家治国十分遥远
吴文认为中国政治正在变化,「就是中国政坛也开始进入法学、经济学时代」,其根据是正在出现法学博士领先的新生代领袖。当然,持有法学、经济学学位的人进入中国政坛,比起几乎清一色的「工程师王朝」是一种进步。然而,有两个关键问题值得注意:第一,这些人的学士学位似乎没有问题,大都是通过全国高考考进大学的;但是,他们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就不敢恭维了,其中多数有利用职权巧取豪夺之嫌。第二,对他们的选拔、任用、提升机制仍然沿袭传统的一党专政下的干部制度。近年来虽然多了一项民意测验的考核,但一是不对外公佈结果;二是不起实质作用,上级旨意和派系平衡仍是决定因素。
所以,虽然中南海「工程师时代」接近尾声,中国政坛开始进入法学、经济学时代,但距离真正民主法制意义上的专家治国仍然十分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