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五:是专制独裁打败了蒋介石

 

1949年,曾被我党称为“独夫民贼”的蒋介石败走台湾。后人为蒋介石的失败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外因如日本入侵,内因如派系斗争、官场腐败等等,其实,这些都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今天看来,是蒋介石的专制独裁打败了蒋介石。

1923年,孙中山先生在苏联的支持下,开创了以国共为主体的多党合作的新时代。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缺乏西方人文思想理念的蒋介石,于1927年“背叛”孙中山先生的“既定方针”,走上了军事独裁之路。

蒋介石的这一“叛变”,一方面,阻止了中国社会的民主进程,让中华民族失去了融入世界民主潮流的伟大机遇;另一方面,蒋介石也为自己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从此以后,中国的反对派不可能通过法律手段坚持自己的权利,革命由此成为唯一的选择。

蒋介石走上专制独裁之路后,理论上奉行“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实践上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又不经人民授权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因此,被我党称为“独夫”、“民贼”。这些称号对蒋而言,是完全实事求是的,并没有半点冤枉。

但另一方面,蒋介石这个人,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从世界历史来看,又是一个少有的开明君主式的人物。

1928年消灭军阀割据后,蒋介石立即带领他的国民政府投身到了经济建设。这一建设直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才中断。

那10年,是旧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10年,某种意义上是中国经济腾飞的10年。10年里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增加了86.1%,中国国民产值平均每年增长8.3%.特别是交通建设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修建铁路9033公里,每年近1000公里,浙赣、陇海、粤汉、淮南等铁路均是那时修建的;修建公路10万公里,每年1万公里。很多产业,如绵纺织业、面粉、卷烟、火柴、机器制造、酸碱、搪磁、航空、电信电报等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地获得很大的发展,也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留金岁月”。

联想到那段时间,中国社会并不太平,内有共产党人领导的“暴动”和军阀割据,外有日本人的步步紧逼和军事、经济入侵,因此,这些成就的取得,尤其难能可贵、来之不易。

取得了这一系列成就的蒋介石,最后却“其衰也忽焉”。中国历史又一次用它的“周期率”告诉后来的执政者:个人或一党的独裁专制之路,也就是制造“埋葬蒋家王朝”力量的革命之路;至于那个人或一党的独裁专制,能否让“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和谐”,都在其次。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