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两次发表黄炎培为教育总长,他都辞谢不就。蒋介石多次拉拢他,“或封官许愿,许以特权,或提携后代,予以优待”,他也一一拒绝。“黄花心事有谁知”是他当年留下的诗句。
民国告成不久,政权即落入了袁世凯之手,有一天袁对江苏南通的状元实业家张謇说:“闻江苏有一黄某,很活跃,我想招他来,政事堂里还缺人。”张謇答:“黄某不宜做官,外边也要留个把人的。”这个“黄某”就是黄炎培。后来,袁世凯对人说:“江苏人最不好搞,就是八个字:”与官不做,遇事生风‘。“八个字矛头所向就有黄炎培在内。
袁氏垮台,1917年,黄炎培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直到1949年,长达32年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推行职业教育上面,成为“职教派”的教父级人物。北洋政府两次发表他为教育总长,他都辞谢不就。1927年,蒋介石的武力抵达上海,下令通缉“学阀”黄炎培,他被迫亡命,闭门读书三年。到1931年,蒋的态度才有了变化,托黄炎培的老同学邵力子邀他到南京谈话,并要他搬到南京去住,他没有答应。此后,蒋介石多次拉拢黄炎培,“或封官许愿,许以特权,或提携后代,予以优待”,都被他一一拒绝。最后的一次是在1946—1947年间,国民党当局试图拉他下水,分化中国民主同盟,当时他是民盟的几个常委之一,也被他拒绝。“谁仁谁暴终须问,那许西山托采薇”,是他自明心迹的诗句。国民党在召集“国大”前夕,又有人要他参加脱离民盟,参加“国大”。他断然表示“不能自毁人格”,经受住了种种诱惑和考验。“黄花心事有谁知,傲尽风霜两鬓丝。”是他当时写下的诗句。
黄炎培生在一个变幻不定的大时代,在坚持投身职教事业的同时,他参与过许多社会、政治、文化活动。他与《申报》有过长期的关系,先后办过《生活》、《国讯》、《展望》等周刊,他热心于抗日救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曾到南京当面质问外交部长王正廷,他是民盟、民建的发起人之一,他与其他五个国民参政员访问延安,曾和毛泽东有过一番著名的“窑洞对”,他亲身经历了政协会议、国共和谈等。蒋介石虽然曾下令通缉他,他的儿子也死于1949年的前夜,但他钟爱的职教事业终究幸存了3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