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奇庄:无良教授的四种类型

北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给教授职业作了最经典的定位。占据文明社会的标志性岗位,教授言行往往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然而,在社会体制转型时期,一些无良教授的职业道德堕落程度令人瞠目。为此,笔者特撰此文,给无良教授聚焦画像。立此存照,以为后来者戒。

最不堪的无良教授是剽窃造假者。

世人皆以为鼠窃狗偷,行骗造假之事乃市井屑小之徒所为,孰不知一些出入学府,往来官衙,谈经论道,风度儒雅的教授居然也有梁上君子之癖。剽窃数据、剽窃观点、剽窃论文,业务造假、项目造假、成果造假……笔者深知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知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贵为教授之尊,却如此寡廉鲜耻,还是让人难以接受。

最恶劣的无良教授是铜臭薰天者。

利用教授头衔出卖学术良知是此辈致富共同秘诀。此等人物仿佛置身于丛林社会,聪明学识学位为他们提供竞争的尖牙利爪,使之跻身于肉食者之列。教授迷上金钱,就等于把自己交给了魔鬼,因为他们的交易本钱只有尊严与良知。为了更多更快地获得金钱,他们出具假证伪证,出卖试题、昧心招考、虚假宣传无所不敢,无所不为。看看央视新闻调查《命运的琴弦》;瞧瞧伪劣工程、伪劣药品验收签字者的职称头衔;想想在叫兽们忽悠下,千万股民血本无归的惨状,听听考研考博生被骗财骗色的声声泣诉——此等人物的卑鄙龌龊早已达到灯火阑珊的独有境界。

令人无奈的无良教授是揣着糊涂装明白。

教授的天职在于启迪他人思维。世人以为有了高级学术头衔必定是满腹经纶,能够廓清混沌,指点迷津。孰不知囿于体制束缚,教授队伍向来不乏食古不化的书蠹。他们从不关心国计民生,不思与时俱进。而是认定死理,以不变应万变。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这些守株待兔者常有意外收获。于是他们把教条八股当成受用不尽的摇钱树,伺机借势以逞。动辄祭起帽子、棍子,对与时俱进创新者大加挞伐。问题在于他们身居学术高位霸占讲坛,得以兜售僵化思想理念。因而误人子弟,阻碍社会进步,为害不浅。

令人恐惧的无良教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这些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对时局走势,人心向背了如指掌。知识的真谛在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然而,由于多年来没有公平舆论及时矫正社会公德,此等无良教授把文章千古置诸脑后,窥测政治风向,曲意逢迎。不惜颠倒黑白、信口雌黄:为迎合上意,他们能用如花妙笔把一壶水论证为一湖水;把当局权谊之计描绘成经邦济国的绝世良方。

他们明知一些权势集团以改革为名侵犯公众利益,却以局外学者名义为之鸣锣开道,教改、医改、房改发生重大失误,多有此辈推波助澜。

他们以长期留学国外的特殊身份站出来充当帮闲者,因而有极具欺骗性。他们没有原则立场,只有利益得失。为了得到主子青睐赏识,甘冒天下之大不韪。

世人皆知中国的病根就是违宪,有的教授面对比比皆是的权势违宪行为视若无睹。然而在司法界制定维护公民权益法律时,却上窜下跳扬言追究当事者违宪责任。

时下由于民主进程缓慢,由有权(官员)有钱(商人)有名(知识分子)的人士组成的社会精英阶层,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社会的殷切期待,教授作为社会公平公正的主要代言人,理应有与天下兴亡休戚相关的责任担当。对于一般人,大家不应以道德为理由主张他人利益,但是由于教授所处的特殊位置,公众有理由要求他们更严格地遵循公共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