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的胜选演讲虽然才短短2000字。然而非常非常值得玩味。整个讲话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宣布选举结果,二是说明选举胜利的意义,三是选举与执政的关系,四是表明执政态度。这里主要就后三个问题做一些讨论。
1.胜选的意义
通读其胜选讲话,马英九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其胜选的意义:
首先,马英九将自己的胜选升格为“全体台湾人民的胜利”。“我要强调的是,这一次选举的结果不是我们马萧个人的胜利,也不是国民党一个党的胜利,是全体台湾人民的胜利。这是台湾所有希望,求新求变,期望开放改革,期望和谐向前行的人民共同的胜利。”“1月12日的‘立法委员’选举,我们拿到了2/3的席位,今天在‘总统’大选,我们又能过半,这代表人民支持我们‘完全执政、完全负责’的看法,这代表着萧院长和我出来参选,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政治人物的思维总是善于将一己之幸运升格为人民之荣光。用“人民”的合法性来为自己的当选鸣锣开道。“人民”二字,也就经常成为胜选者手中把玩的遁词与宣传的工具。
其次,马英九还将自己的当选视为自己与“人民同呼吸”的结果。马英九不仅善于诉诸集合概念的人民,而且还善于抓住“人民”的心声,善于表达“人民”的心声。或者说假人民之口说出自己的政治主张。“从选举的结果可以看得出来,台湾人民的心声是什么:台湾人民希望政府清廉,不要贪腐;台湾人民希望经济繁荣,不要萧条;台湾人民希望政治安定,不要内斗;台湾人民希望族群和谐,不要撕裂;台湾人民希望两岸和平,不要战争。”此处的一切“不要”无不是针对以阿扁为首的民进党。政党政治的竞争经常可以打着人民的旗号大肆攻击对手与政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有政党政治竞争的好处。对于执政党而言,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与触动。至于在马英九当选“总统”的新的征程上,台湾能否实现人民的希望——政府清廉、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族群和谐、两岸和平,我们尚需审慎的观察。
再次,马英九将是次台湾“总统”选举视为推进台湾民主的重要一步。“更重要的是,我们完成了台湾历史上第四次的公民直接‘总统’选举,在平和的情况下落幕,代表着我们的民主政治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在此,马英九算是出尽了风头,这样的话,要是出自当下的执政者、尤其是总统阿扁口中,更具有合法性与权威性。也可以展示是次选举败北的民进党的大度与气量。只可惜,民进党却难开其口,也无言开口,结果只能是将自己蜷缩起来。任由马英九抢了自己的话语权。话又说回来,台湾“总统”大选由苦心经营的苦肉计到精于算计的选票帐,就选举民主而言,台湾民主也着实是前进了一大步。
2.选举与执政
就选举与执政的关系而言,马英九主要强调两点,一是胜选是一种担当;二是要尊重竞选失败的对手及其党派。
胜选是一种担当。
胜选意味着什么?首先是一种担当。一种更大责任的担当。要兑现这种担当,就需要胜选者牢记人民的托付,而不是违逆人民意志;要牢记选举只是一种权力更替的模式,而不是为了选举而选举;要牢记选举只是暂时性的,执政则是相对长时期的事。毕竟,选举就是为了选择更优秀的执政者上台执政。
诚如马英九所言,“我们虽然是胜选,但是更重要的,我们心里了解到,这是一个重大责任的承担,我们必须要把人们的付托,变成政策、变成施政,才能够回报大家对我们的支持。”“选举的结束,只是承担的开始。”“选举只是一时的,但是人民的福祉、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前途却是永久的,选举只是决定这四年内由谁来管理这个政府,我们不必过渡的看待,还是应该想到选举的结束,就是执政的开始。选举的本质是政治性的,会冲突对立,执政之后是行政性的。”
这就是所谓的民主与责任、选举与责任、胜选与责任、选举与执政。没有这种担当,胜选的荣光也会迅将褪去。担当意识、责任理念在此彰显无疑。虽然从托付到政策,这中间有很长的路、有很艰难的事需要去做。只是有此担当,一切都会逐渐破土而出,还可以展望一个美好的明天。
尊重对手与友党
民主政治体制之下,胜选无疑会给候选人及其党派争得无上荣光。与此同时,他也会释放出对竞争对手及其所在党派的友好能量。在今天,这已经成为民主政治运转的一个通则。所以马英九会说,“我要在这里,向我的竞争对手说两句话:谢长廷先生、苏贞昌先生、他们的竞选团队,还有支持者,都要向他们致意。这次选举,大家当然有许多的批评,有许多火花,但是我们从来不敢忽视民进党在过去几年当中,对于台湾民主、台湾进步的贡献,也许我们看法有不同,但是我们至少完成了台湾史上第四次的‘总统’直选,让‘总统’选举能够在基本平和的情况下落幕,完成了台湾民主政治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觉得不论输赢如何,我们应该同感骄傲。”在政党轮替之下,今天的在野党或将成为明天的执政党,今天的执政党或将成为明天的在野党。选无恒胜,胜无恒任。只要有竞争性的、替代性的选举,这些都将成为民主政治的常态。因而,有风度地尊重暂时失败的竞争者,不违心地承认过往执政者的作为,这些都有利于缓解原本就容易恶化的党派矛盾与对手纷争。
尊重对手,也就要尊重对手在竞选期间所提出的政见,特别是利民的政见。这一点,马英九也算是大显气量与广纳风范。“我们5月20日执政之后,一定努力争取民进党以及其他在野党派的合作与支持,共同会为台湾的前途打拼。我要在这里承诺,谢先生提出来一共19项的重要政见,我们也会把它作为未来施政的重要财产,我一定会倾听人民的声音,尊重在野党的意见,保障独立机关的运作,维持社会中坚的力量,推动阳光政策,让台湾继续在民主的大道上前进,我保证上任后一定身体力行。”这样的尊重对手与友党,才是实实在在的尊重,而不是徒有刮风而不见下雨、只听楼声响不见人下来的空头支票式的尊重。希望这样的做法能够顺延下去。我不能当选,我的政见能够被胜选的对手所吸纳、贯彻于其各种主张与政策之中,这不也是一种难得的幸事么?毕竟,其是于民、于己、于社会、于国家有益的事。用时髦的话来说,你找到了一个“托”。因为对手主动当了你的“托”。只是托的程度不同而已。
3.执政表态
在胜选感言中,马英九也不忘向台湾人民表达其执政态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就一般意义上说要努力做到更好,二是要给孩子们以正面示范,三是要以最大力量捍卫台湾民主自由。
努力做到更好
胜选者通常都会向社会表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问题在于,如何做到更好?什么样的思路、什么样的方向做得更好?政党政治的一个好处在于,他可以设身处地去想,以在野党的心态去揣摩、去感受、去聆听人民的心声、百姓的意愿、世间的哀怨。毕竟,立场不同,路向不同,指向不同,感慨也就不同。
我们欣喜地感慨马英九的“谦卑”姿态。毕竟,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再也不是口头上的美丽的言辞所能托付。“我们向大家保证,执政之后的国民党,会从感恩出发,从谦卑做起,我们会努力的倾听人们的心声,我们在野8年,非常能感受到人民对现状的不满,我们会把他们的心声,当作我们执政的最主要的依据,我们会勇敢的检讨,我们会努力地把我们的社会改得更好。”如果真的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谦卑的姿态,有勇敢检讨的精神,并且将这些永远铭记于心,还真的不能做得更好吗?
给孩子们正面示范
政治人物对社会、对国民的影响非常重要。很多人喜欢政治、厌恶政治、倦态政治、远离政治,相当程度上莫不与政治领导人、尤其是其成长时期的核心领导人有关。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有什么样的政治领导人,就有什么样的国民。领导人尚且如此,我们为何就不能这样?领导人可以有“拉链门”,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有“艳照门”?
毕竟,他(她)是这个社会的光环和荣光聚焦所在。政治领导人对国民的影响,特别是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怪不得马英九承诺:“萧院长和我执政之后,一定努力以身作则,让所有的孩子们看到一些正面的示范,让孩子们不会跟我们学着变坏,这是我们政治人物应该做的正面示范。”正面示范的领导人与不变坏、有德性的孩子,并且,后者的打造是在前者的良心用苦之上。我们谁不期待?
其实,马英九这一点还是在回答我们要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未来。2006年,时任台北市长的马英九力挺施明德罢免陈水扁。在苹果日报、中国时报、联合报等刊登广告全文《还台湾一个干净的未来》。文章开头和结尾都以孩子纯真的眼睛话事:
让我们都静下心来,让我们安静。
再一次,凝视身边的孩子,想一想他纯真的眼睛。
让我们问一问自己:我们要交给孩子什么样的未来?
……
静下来,想一想,我们要给孩子怎样的未来?
我希望民进党的朋友超越党派,超越一时利益,从台湾的大历史,从孩子的大未来着想,做出一次明智的抉择。
是的,孩子纯真的眼睛,在看着我们。他们轻声问:你要给我们什么样的未来?
答案在这里,让我们一起念:
礼义廉耻,贪污下台,还给台湾,干净未来!
注重孩子的教育、德行的培养,公民的培养,这是从柏拉图以来的政治哲学的主题之一。政治人物逐渐将其纳入自己的政治话语之中,以孩子的眼睛说事。这样有利于政治人物反观、自己,以孩子的眼睛来要求、塑造、规范自己。在孩子纯真的眼睛里,我们到底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面目出现?我们到底如何才能满足孩子纯真的眼睛?
以最大力量捍卫台湾民主自由
马英九津津乐道于民主自由是台湾的最核心的价值。而且,在华人世界里,只有台湾在民主的康庄大道上走的这么远。“民主自由是台湾最珍贵的资产,我们生活在其中,平常也许感觉不到,但是一旦到了关键时刻,民主自由展现的力量是很大的。我们今天晚上开票的过程,全世界、亚洲,全部都在转播,大家都在关心,为什么,因为华人世界,只有台湾,能够在民主的发展上达到这样一个境界。我们的民主,还有很多改善的空间,还有许多必须要排除的缺点,但是,几千年来的华人社会,只有台湾能够在这么小的地方,却走的这么远。民主自由是台湾最核心的价值,萧院长和我都愿意以我们最大的力量来捍卫。”
民主自由是不是台湾的核心价值?如果说民主自由是台湾的核心价值的话,那么也就等于说,民主自由是所有民主自由国家的核心价值。然而,这样的说法毫无实质意义。更不用说,台湾的民主离真正的宪政民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而,台湾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恐怕尚需包括马英九这位即将走马上任的台湾“总统”在内的更多有识之士去寻找、去发现、去提升。
诚然,二十年来,在自由民主发展方面,台湾确实已经走得比较远。作为胜选感言,马英九这样发表其对台湾民主自由的拥抱与怀想,作为执政者的中共,我们该如何解读?马英九在释放出什么样的政治信号?面对两岸关系的前景,我们该如何回应?类似如此的问题,都将是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以内,大陆必须慎思、深思、神思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