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昭惠:我和我的沈默

 

在花开花谢之间

我沈默了

在日升月落之际

我沈默了

紧闭双唇

心遂开放

绕过那片未粉刷的墙

从一面新镜子里

用尺仔细丈量天使陈旧的翅膀

暮色前来到窗前的雨滴

我以苏醒的灵魂

品嚐祂褪了色的容光

阳光下

笔尖

太多颜色

由回忆和梦境里飞走的鸟

衔不回逝去的青春

完美

只能存在心中

将就永远

无法呈现

口渴的夜晚

你的网

捕获不到任何一条游过的鱼

被囚的心   被锁住的祕密

谛听

大海的故事

啊,那波光    那琉璃

大千世界

无言的菩提

 

人生总是不断给人各种各样严苛的课题.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恩爱别离苦、所欲不得苦。

诞生在这个世界,就注定要接受痛苦的折磨,因为我们有了身体,有身体的人必然会老、会病、会死,年华老去的悲哀、辗转病榻的折磨、面对死亡的忧伤与畏惧,都是我们痛苦的缘由。

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一样的痛苦,只是痛苦的形式不同,痛苦的本质都一样的,痛苦的来源也没有差别,简单的说,就是色、受、想、行、识五种障蔽与燃烧使我们聚集了这些痛苦。一个人到了中年,通常已经历练过无数次的八种痛苦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有些难言的苦」。我们在世间尘缘之中,看到了许多微笑着生活的人,也看到了许多和乐的家庭,那是因为我们尚未看见他人苦痛的实相,而我们反省起来,会发现人生的过程其实只是不断疗伤止痛的过程罢了!

滔滔人世,滚滚红尘,有那么一个人和你之间虽然像是各自长成独立的树,而泥土深处支持着生命本源的根脉却悄悄相连.当文字老了,心老了,风霜是埋伏於眼皮下的阴影。然而,当你一想起那一个名字,往往就令人泪下沾襟。

释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树下,静静地拿起一朵花,和他心灵相通的弟子迦叶就心领神会了。

不要太害怕「沉默」。

人与人间「一切尽在不言中」也是相处的一种方式。

亲密伴侣之间沟通如果很重要,那么,两个人在一起时能够自在地和「沉默」为伴,或许也是需要学习的另一种「沟通」。

我一直蛮向往人和人之间偶而可以有一种「带有理解」的沉默。

沉默只是不用嘴巴讲话,而不是没有沟通。人不光是嘴巴会讲话,身体也会讲话, 眼睛也会讲话,心更会讲话。特别是心,心是最好的沟通工具,最微妙,最敏感。心灵的沟通与了解,比嘴巴讲个不停更重要。

常常我不会因为某人「讲」了什么就喜欢他,或觉得他是好人,我会因为他「是」什么来判断他是不是一个好人,或是不是我喜欢的人。

「是」什么,不是靠嘴巴讲,靠写了多少慷慨激昂、理念高远的文字。有时候表现在生活中的一切,包括「做」了什么,是判断一个人更实在的指标。

至於「讲」什么,反倒不是那么重要。会说话的器官不是嘴巴,而是心,而心常常会表现在某个「人」的身上,是一种气质.

思想清楚对文艺创作而言是必要的,然而更重要的却是生活本身的感受。

生活本身比任何「思想」都要複杂.

过多的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有时不是更进一步的亲密,有时反而是更多的偏见和误解,複杂的语言文字常带来纠缠不清的东西。

放空思维、沈淀心念的杂质,沈默是一种节制,也是一种选择。

如果有个人在你每次拈花时,都能和你相视而笑,莫逆於心,是很幸福的遭遇。

然而人与人之间更多时候所面对的是错身而过的遗憾和有花无果的残缺。

而我,正在学习,於不拈花处,也能微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