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水:将9万名罹难者姓名镌刻在四川地震纪念馆

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布,截至5月27日21时,四川地震罹难者已达67183人,失踪20790人。地震已过15天,这些失踪者绝无生还的可能。尽管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在情感上很难接受,总期望奇迹发生,但是这些失踪者等同于罹难,这是震灾善后必须需要理性对待的难题,因此,官方公布的最新罹难数据应是87973名。

可以想见,那些山区和矿井等偏僻角落里还有未曾发现的遇难者,估计最后罹难者人数将在9万名左右。

温家宝二次视察北川县城时,称将要在此建立永久地震遗址纪念馆。民间早已有此呼声。绵阳市博物馆也已在灾区搜集抗震救灾资料并向全球征求建馆方案,最大的缺憾是忽略了遇难者。这次地震不光波及四川,不能遗忘甘肃和陕西等地震灾区。纪念馆不是歌功颂德,而是记录苦难,记录每一个有名有姓的罹难者。如果遗漏了罹难者姓名,这座纪念馆将是冷森、残缺的。

因此,如何祭奠罹难同胞,彰显对每一个卑微生命的尊重,是在考验中国政府“以人为本”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更为重要的是,不管是活者,还是逝者,都有生命价值和尊严,并不因为他们的离世,而让价值和尊严遭受贬低。刻下他们的姓名,不是与时间抗争,而是表达每一个活者和后来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待生命的态度。

中国人向来轻贱个体生命,无论战争,还是自然灾害,所有罹难者都是以集体形象而留存于世,只见物,不见人。这种虚幻的集体记忆,会加速灾难的重演。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和中国森严的户籍制度下,记录下地震中每个罹难者的名字,都是容易的,问题在于政府有没有这份心。

他们的名字不该只留存在亲人和朋友的记忆中,而应该保留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因为自然灾难谁都可能不期而遇,这也是给世人一份警醒。

罹难者名字镌刻在北川地震纪念馆的每座废墟傍边,政府除了准确统计每个罹难者的个人资料,以及筹拨资金外,其他都交给艺术家、建筑家、社会学家、民俗学家等专业人士主持。整个北川县城就是一个原生态的地震纪念馆,保持原样,只是将废墟固化。北川既是地震博物馆,也是地震纪念馆。

每个遇难者的生平都镌刻在当时遇难的地方,比如学校、家属楼、办公区等等。

这个名字后面应该附上出生年月、性别、职业、单位,接受救助情形,最好附着照片。

甘肃、陕西以及四川其它灾区的遇难者,在四川地震纪念馆集中建立一处地方,同样镌刻他们的个人资讯。

这个纪念馆跟政治和制度无关,只关乎生命和记忆。

他们不是英雄,只是被动的受害者。历史不仅是英雄史的演绎,更是平凡人的见证史。

人类太过渺小,所以需要记录。倚靠文字、影像和石头,抗拒遗忘。

唯有深切的痛,才可以发现人类自己作的孽。

触目惊心的四川大地震,留下记忆最深刻之一的是一幢幢弱不禁震的学校豆腐渣工程。川甘陕地震灾区8000多座学校,2万多名学生遇难,恐怕是世界历史上一次灾害遇难学生的最高记录,因此,四川大地震既是天灾亦是人祸。那些挺立在废墟中残败的教学楼,空洞的框架、刺向天空的铁丝,是罹难孩子嘶喊的嘴巴、抓狂的手臂和绝望的眼睛。

我不知道那些黑心官员、规划师、建筑商、建材商的子女或孙辈,有没有掩埋在学校废墟下。尽管孩子是无辜的,他们在学校废墟下挣扎的那一刻,是否想到这是自己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亲手将他们掩埋在这个阴阳相隔的世界。

我不想用天谴这个词,这太一厢情愿。但我想不出其他更好的惩罚方式。可以预见这些罪人不会被追究出来,但是,我想,他们的余生将在绝望和痛苦中渐渐消失,这是老天判处的无期徒刑,是对他们最好的惩罚。

我的想法或许很阴暗、很恶毒,但是,有时候恶必须以某种更恶的方式终结,大自然惩罚人类是如此,人自己惩罚自己也是如此。

近60年,中国大陆发生大地震,计有唐山、松潘、丽江地震等等,只有一块块简陋、空洞、冰冷的纪念碑,这是权力对生命的极度轻慢。

中国要成为一个大国,必须从关注个体生命开始,从四川大地震开始。代表一个国家实力的,不仅仅是财富、GDP,还应有对待生命的态度,这将是一座有关人类苦难的人文景观。

我相信四川地震摧残的不光是难属的身心,还将改变许多人对待生命的态度,以及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下意识转变。这是属于每个人的灼痛,只可体会,不可言说。

历史往往跟事实无关,而只跟记忆有关。这是建立四川地震纪念馆并镌刻罹难者生平的所有理由。

2008年5月27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